宁秀琴;吴华
本文浅析影响中药硬胶囊剂质量的因素,即物料(原料、辅料与包装材料等)、制备工艺、生产和贮藏环境因素等三方面,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提高中药硬胶囊剂的质量,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高潮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温阳补肾、泻火调冲类中药内服与外敷治疗男性乳房异常发育症的疗效.方法:采用二仙汤加减(仙茅、仙灵脾、知母、黄柏、当归、山甲、茯苓、夏枯草、巴戟天、甘草)配合外敷剂(消炎止痛软膏、活血散)治疗本病100例.结果:总有效率98%.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调补肾阳,活血散结止痛的作用.
作者:何凤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1 阴道干燥症李某,女,41岁.2006年7月6日就诊.自述近半年来阴中干涩,同房拘痛,且逐渐加剧.患者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口干不多饮,口淡乏味,常有肠鸣腹泻,舌质淡红,六脉细弱.月事多提前1周以上,经量偏多,血色淡红,质稀无块.经后小腹坠胀,诸症愈重.证属中气不足,脾不散津,治当补中益气,健脾生津,当补中益气汤主之.党参、黄芪各30g,炒白术15g,当归、陈皮、神曲各10g,升麻、柴胡各7g,炙甘草6g,砂仁、木香各3g.服药7剂,纳食增进,精神倍增,阴中渐濡,守方再进,又14剂后,诸症渐退,地道湿润,夫妻和睦,月事如常.
作者:焦敏;曾伟刚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论述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的困惑与思考.方法:通过分析近年来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命题进行分析探讨.结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目前尚难成为揭示中医基础理论和辨证论治的理想载体,今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应在优选纯化造模因素的基础上,深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制,加强对自发性证候动物模型的定向培养,力求使现有证候模型完整、规范,使中医证候动物模型能够更好地为中医药科研服务.
作者:罗小泉;陈晓明;万睿;吴伟;祁风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类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对血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味(红参、白术、当归、陈皮、黄芪、丹参等)治疗本病20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血浆黏度比、全血黏度比、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等均较治疗前减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益气活血的功效和改善血黏度的作用.
作者:张艳玲;席文胜;彭敏;李创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清木丹颗粒对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留恋瘀毒型抗病毒疗效及对YMDD变异的影响.方法:对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留恋瘀毒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联合使用拉米夫定和清木丹颗粒(苍术、白英、生山楂、厚朴、郁金等)治疗,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治疗12月时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BVDNA、YMDD、e系统、ALT等指标.结果:治疗组HBVDNA阴转率90%,高于对照组的68%(P<0.05);治疗组YMDD变异检出率为10%,低于对照组的26%(P<0.05);治疗组HBeAg阴转率46%,HBeAb阳转率为28%,分别较对照组的32%和18%高(P<0.05);治疗组ALT复常率90%,高于对照组的60%(P<0.05).提示:拉米夫定联合清木丹颗粒对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留恋瘀毒型的疗效,减少YMDD变异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李日向;常占杰;黄峰;刘宝咸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行气活血、软坚散结类中药配伍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采用乳癖散结胶囊(夏枯草、川芎、僵蚕、鳖甲、柴胡、赤芍、玫瑰花、莪术、当归、延胡索、牡蛎)治疗本病69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7%.提示:本方对本病具有疏肝化痰,软坚散结,活血止痛的功效.
作者:林新;郭文萍;喻旻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类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证的疗效.方法:采用悉通颗粒(土茯苓、山慈菇、川芎、羌活、黄芩、车前子等)治疗本病 6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副作用治疗组为1.67%,对照组为1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的功效.
作者:钱卫东;钱小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脾胃同居中州,属土,为后天之本,主受纳水谷,化生气血,营养五脏,通降浊物.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病理情况相互影响,但是临证之时,务必分清脾病与胃病,或脾病及胃、或胃病及脾,才能使治疗井然有序.
作者:辛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逐水类中药配合西医治疗肺癌胸水的疗效.方法:采用逐水散(大黄、芒硝、甘遂等)配合西医治疗本病42例,并设对照组比较.结果:胸水吸收的有效率治疗组为85.7%,对照组58.5%,P<0.05;Karnofsky评分上升的病例数率分别为92.9%和65.9%,P<0.05;化疗药的白细胞减少和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下降,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清热解毒,泄水遂饮的功效.
作者:周珂;徐凯;高宏;张宁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2002年7月~2005年10月,笔者以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0例,并与单用西比灵治疗3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9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40~77岁,平均55岁;病程2个月~18年,平均6.2年;合并脑动脉硬化14例,颈椎病16例,高血压病5例,高血脂症10例,无合并症15例;中医辨证为痰浊中阻型22例,瘀阻脑络型23例,气血亏虚型15例;眩晕程度:轻度12例,中度23例,重度25例;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2~69岁,平均57岁;病程4个月~16年,平均5.4年;合并脑动脉硬化6例,颈椎病8例,高血压病3例,高血脂症5例,无合并症8例;痰浊中阻型13例,瘀阻脑络型9例,气血亏虚型8例;眩晕程度:轻度7例,中度13例,重度10例.
作者:徐辉;高雪珍;李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益气补肺类中药治疗肺气虚远期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补肺片(黄芪、党参、蛤蚧、绞股蓝等)治疗肺气虚患者8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T淋巴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为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CD3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CD4,CD4/CD8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组IgA,IgG,IgM与治疗前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改善症状,调节免疫的作用.
作者:黄开珍;冼寒梅;王朝晖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祛风湿类中药外敷配合理疗及利美达松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外敷方(川芎、生川乌、生草乌等)外敷配合理疗及西药(美达松)治疗本病35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消肿镇痛,改善关节功能的功效.
作者:陈鹏;陈稳;乔绍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活血祛瘀类中药配合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 采用血府逐瘀胶囊(大黄、红花、桃仁、柴胡、当归等) 配合针刺(风池穴)治疗本病58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治疗组症状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液粘度改善有显著疗效,并优于对照组(P<0 05).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活血祛瘀的功效,有改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液粘度的作用.
作者:沈科书;董宇翔;秦迪;沈英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补肾解毒类中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益肾解毒汤(生黄芪、生地、山药、茯苓、黄柏、丹参、生大黄等)配合血液透析治疗本病189例,并设对照组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两组有明显差异(P<0.01).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扶正祛邪,补益肝肾,调整阴阳的功效.
作者:常成荣;裴竹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祛瘀滋阴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祛瘀滋阴法组方(基本方:炙黄芪、当归、川芎、丹参、桃仁、红花、生地、熟地、知母、百合、炒酸枣仁、夜交藤、合欢皮、茯苓、龙齿)治疗本病7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1.43%.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滋阴清热,活血祛瘀的功效.
作者:吴立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类中药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方法:采用荆芥连翘汤(生地、荆芥、连翘、当归、白芍、川芎、黄芩、栀子、防风、枳壳、柴胡、白芷、桔梗、黄连等)治疗本病80例,并设对照组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优于对照组(P<0.01).随访半年,治疗组复发率14.6%,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清热解毒,散结消疮的功效.
作者:刘立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降糖明目类中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复方丹参(主要成分丹参、冰片、三七)治疗Ⅰ-Ⅲ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眼底、视力.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眼底视网膜微血管瘤数目较治疗前明显减少,视力较前明显改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改善眼底微血管瘤,减少小出血灶出血,提高视力的功效.
作者:何煜(日韦);才保加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活血祛瘀、蠲痹止痛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活血蠲痹汤(乳香、没药、乌梢蛇、川乌、黄芪等)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2例,并设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缓解关节疼痛、晨僵、肿胀等症状,改善体征和风湿系列指标的功效.
作者:李义;杨晓霞;李杰;刘德厚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类中药治疗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痰热清针剂(由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等中药精制提取而成)联合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44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9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作者:朱鸣琴;欧艳娟;袁滢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