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杰良;王仁荣;陈宏伟
目的:探讨炙甘草汤对豚鼠缺血缺氧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及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缺氧组和缺血缺氧+炙甘草汤组.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的方法,描记正常灌流液、缺血缺氧灌流液和缺血缺氧+炙甘草汤(40mg/ml)灌流液灌流时的豚鼠心室乳头肌细胞动作电位,测量其RP、APA、Vmax、 APD50、APD90和APD.分别描记5min、10min、15min和20min四个时间点的动作电位.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缺血缺氧条件下豚鼠离体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0相大除极速率、复极50%和90%时间及动作电位时程均明显减小(p《0.05或0.001);而在缺血缺氧灌流液中加入炙甘草汤可明显减小APD50 、APD90和APD的缩短速度(P《0.05或0.01).结论:炙甘草汤可减慢缺血缺氧状态下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的缩短速度.
作者:马建伟;胥爱文;温晓竞;张晓云;张淑萍;陈彦静;王雪芳;陈立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近年来,一些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置人民的生命健康于不顾,在中药材中掺杂使假,造假手段逼真,鱼目混珠.为此,笔者将平时工作中常见的六种易掺伪中药材叙述如下:
作者:李佰成;陈久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导师刘英锋教授,临证注重寒温理论的沟通,其对甘露消毒丹的运用,就力主从六经分类的角度,将其主治病位界定为阳明胃经湿热偏表、病势偏上的主方,并从六气气化理论加以推广变通,临证用于多种杂病,常能因其巧对病机之原而屡获佳效.下面仅摘录作者近年随师诊录所得,例举数案以示其辨证施方之妙.
作者:占玮;曹彩云;刘英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32例,采用加味参附汤(红参、制附子、麦冬、五味子、红花、丹参、茯苓等)结合静滴硝普钠等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对照组30例仅用硝普钠等综合疗法.疗程均为21d.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加味参附汤可有效纠正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症状、体症、心功能状态及改善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量等客观指标.
作者:李忠义;杨晓霞;刘德厚;李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健脾、养心类中药治疗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健脾养心汤(黄芪、党参、当归、丹参、炒枣仁等)治疗心绞痛证属心脾两虚型30例.结果: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3.33%,心电图总有效率56.67%,硝酸甘油停减率72.72%.提示:本方通过营养心肌、扩张冠状动脉而达到治疗作用.
作者:王乾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乌蛇藁本汤(乌蛇、藁本、防风、羌活、白芍等)配西药扑尔敏、维生素C、抗生素及激素等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30例.结果:总有效率93.3%.提示:在西医局部治疗的同时应重视中医药祛风止痒,活血祛瘀之应用可明显提高效果.
作者:曹小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电针完谷、太冲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方法:7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35例,选取穴位完骨、太冲;对照组35例,给予舍曲林.结果:两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降低P<0.05,差异有显著性,组间比较疗效相当P>0.05;治疗前抑郁症患者血清FT3、FT4、TSH较健康对照组偏低,治疗12周后TSH、 FT3较治疗前升高,FT4较治疗前稍有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抑郁症与甲状腺激素有相关性,本治法对抑郁症患者血清FT3、FT4、TSH浓度有调节作用.
作者:王秀芬;赵志国;倪爱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对肉桂采用不同方法和时间进行煎煮,将其所得汤液中挥发油及浸膏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证明肉桂煎煮以浸泡后下者为高,且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挥发油煎出率呈高-低-高变化,而非挥发性水溶性成份则随煎煮时间的延长而煎出率增高.
作者:赵海峰;刘世军;侯淑珍;孟淑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知柏地黄汤出自《医宗金鉴》,具有滋阴降火之功.适用于潮热盗汗,耳鸣遗精,小便短少,口干咽燥等症.笔者根据中医辨证理论,谨守病机,异病同治,经体验凡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肾病综合症、糖尿病及更年期综合症等病以本方治之,每获良效.兹举验案如下.
作者:李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复方鬼箭羽汤的降压及改善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和微循环的作用.方法:治疗组予口服复方鬼箭羽汤(由鬼箭羽、葛根、丹参、当归、制大黄、黄连组成)加卡托普利,对照组服用卡托普利,疗程均为6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血压、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INS、ISI、血压、甲襞微循环的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与其治疗前比较不仅血压明显下降(P<0.01), 而且FINS明显降低(P<0.05或P<0.01),ISI显著升高(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FIN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S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血压下降幅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甲襞微循环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鬼箭羽汤对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有明确的改善作用,而且能够改善微循环障碍异常.
作者:彭利;鲍宜桂;李忠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治疗癫痫的作用.方法:大鼠腹腔注射青霉素制作癫痫模型,以苯巴比妥为作阳性对照,观察氧化苦参碱的药理作用.结果:氧化苦参碱中、高剂量组可延长癫痫大鼠惊厥潜伏期,明显减轻大鼠痫样发作程度;氧化苦参碱低、中、高和剂量组大鼠皮层脑电图均有明显改变;在青霉素致痫后,光、电镜观察可见神经细胞肿胀,细胞器的损伤等改变,使用氧化苦参碱后神经元细胞肿胀明显减轻,细胞器等损伤能够得到改善;氧化苦参碱中、高剂量组能降低癫痫大鼠脑中MDA含量,提高SOD活性.结论:氧化苦参碱具有一定的抗癫痫作用.
作者:张琳娜;白洁;刘红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丹参素、川芎嗪和阿魏酸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相互作用类型及配比关系.方法:采用均匀设计,研究四种成分体外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相互作用类型及配比关系.结果:四种成分抑制ADP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的相互作用类型为协同作用,实验3抑制率高,四种成分的浓度依次为24.8、37.6、25.0和25.3 mg/ml;抑制ADP诱导人血小板聚集的相互作用类型和优条件与大鼠结果相同.结论:四种成分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相互作用类型为协同作用,四种成分的配比关系为24.8、37.6、25.0和25.3 mg/ml.
作者:郭冬;刘珍;张恩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多因素复合对气虚血瘀脑缺血动物模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饥饿、游泳、寒湿、高脂饮食等方法进行中医造模及运用西医解剖学理论造模,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结果表明:本实验结果表明运用多因素复合制作气虚血瘀脑缺血动物模型确实能使模型组动物的血液粘度异常增高(P<0.05).
作者:廖慧玲;尹思源;杨思进;杨朝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杞菊地黄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梅尼埃病的疗效.方法: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加杞菊地黄汤(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茱萸、干山药、泽泻、牡丹皮、白茯苓).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7.6%.提示:本方法具有滋补肝肾,填精益髓,平肝散风,缓晕止眩的功效.
作者:亢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汤合用氯丙米嗪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治疗组给予疏肝解郁汤(柴胡、白芍、当归、川芎、枳壳、香附、郁金、青皮等)合用氯丙米嗪(30例)及对照组单用氯丙米嗪(30例)治疗6周.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间2、4、6周HAMD评分及4、6周HAMA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治疗组有效率90%,对照组67%,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方法治疗卒中后抑郁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萍;李曦;娄涛;段德香;卢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临床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经临床验证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复方226首,建立了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中药复方数据库,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用药规律,以及对临床典型症状治疗的用药特点.结果:在所用的189种中药中,补虚药、清热凉血药的使用比例和使用频率高.提示: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治则以益气补血、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为主;常用药以补虚药、清热凉血药为主,随病情需要可配以安神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等.
作者:董玉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脑的病理.方法:归纳脑病的病因主要包括先天不足、外感、内伤、中毒、外伤等;病机不外邪侵络阻,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痰瘀阻窍,神明受蒙;与风、火、痰、瘀、虚五端及心、肝、脾、肾有关.提出脑病的病性特点是脑为清灵之脏,内藏元神,易虚易实;位居高巅,多火多风,易降难升;精津所化,多气多血,痰瘀易生;司主神明,病易扰神,易见神蒙的论点.
作者:丰广魁;林福军;姜亚军;奚肇庆;刘涛;王培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合中药对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自体骨髓,分离后在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双侧肢体多点注射移植,移植后口服补阳还五汤.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肢体疼痛评分、冷感评分,对比踝肱指数(ABI)及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结果:治疗后1月,患者冷感、麻木治疗有效率100%,静息痛治疗有效率87.5%,而ABI部分逐渐升高,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指标没有明显改善.结论:本方法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
作者:胡全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失眠症的方法.方法:16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头皮发际区排针法,对照组用药物疗法.同时,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为82.5%;治疗前后两组PSQI评分改变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 治疗前后两组PSQI评分差值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头皮发际区排针法对于失眠症患者的疗效与药物疗法相当,其治疗机理可能与调节大脑神经功能有关.
作者:刘智斌;牛文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脉络宁注射液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预防作用.方法:历经3年6个疗程(或更多疗程)的治疗,观察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与再发生率.结果:心脑血管病的急性发生率与再发生率下降了67%,脉络宁预防组脑梗死的发生及再发生率由对照组14.6%下降至5.0%;心肌梗死的发生及再发生率由3.6%下降至1.3%.结论:脉络宁注射液每年静滴2个疗程可以有效的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再发.
作者:张改芝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