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条灸新疗法治疗不寐症36例

杨卫东

关键词:不寐/针灸疗法, 穴, 神门, 涌泉, 三阴交
摘要:目的:探索新的艾灸疗法治疗不寐症的疗效.方法:在市售艾条温和灸基础上,选神门,涌泉,三阴交,安眠穴,出现酸胀,痛痒,热冷及放电样,吹风样,蚁行样定向扩散的特殊灸感等来判定敏感腧穴,以敏感腧穴处灸感及其定向扩散线的缩短或消失,判定疾病向愈.结果:治疗不寐症36例,全部有效.结论:本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传统艾灸疗效.
陕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调周法治疗人流后月经失调58例

    目的:探索运用中药调周法治疗人流后月经失调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后期滋肾养血,经间期补肾通络,经前期温肾助阳,行经期活血调经的治法.结果:治疗58例,总有效率为98%.结论:补肾及活血法是本病的主要治法.

    作者:顾亚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药内服及灌肠配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及灌肠配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采用中药汤剂(大黄、丹皮、桃仁、冬瓜仁、红藤、败酱草等)内服及灌肠,配合西药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抗感染联合治疗;对照组50例单用西药抗感染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8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中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炎,各取所长,且有协同作用.

    作者:陈丽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调周中药方治疗无排卵性不孕182例

    目的:探讨中医调周中药方对无排卵性不孕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335例无排卵性不孕症病人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调周中药方治疗组,分别采用卵泡期治以滋养肝肾之法,排卵期治以补肾活血法,黄体期治以温肾益气养血法,行经期治以活血化瘀法;西药以克罗米酚为对照组.结果:中药治疗组182例中,有排卵者123例,占67.50%;终怀孕者111例,占59.8%.对照组153例中有排卵者92例,占60.10%;终怀孕者59例,占38.56%.经统计学检验,两者在妊娠率上差异显著,P<0.01;在排卵率上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调周中药方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受孕率高,副作用少.

    作者:罗志娟;詹杰;吴媛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药对晶体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领域中,发现一些中医药的功效与抗氧化作用有密切关系[1].近年在应用中药自由基清除及一系列抗氧化作用对生物衰老和某些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炎症、免疫性损伤、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老年性白内障、红斑狼疮等的防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3].本文就中医药对晶体抗氧化作用的研究做一较全面的归纳.

    作者:周莹;何湘珍;周小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小儿厌食症100例微量元素、免疫球蛋白分析及辨证治疗

    目的:总结小儿厌食症患儿血清微量元素、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情况及相应临床表现.方法:检测100例患儿血清铁、锌、钙、铅及免疫球蛋白数值变化.结果:发现患儿血清铁、锌、钙元素大多低于正常值,免疫球蛋白IgG、IgA明显低于正常值.部分患儿血铅增高,一部分患儿伴有浅表性胃炎及胃肠节律紊乱,蠕动迟缓.结论:本研究有利于建立小儿的健康饮食模式及对症治疗.

    作者:周莹;史艳平;杨茯苓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益肾安神散治疗更年期综合征63例

    目的:观察益肾安神、平肝潜阳类中药配伍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益肾安神散(柴胡、紫河车、百合、龟版、龙牡、天麻等)治疗本病63例,同时设维生素类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73%,P<0.05.结论:本方有补肾平肝、安神定志的功效.

    作者:吴松柏;丁艳玲;王丽冬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谈养阴祛邪法应是儿科疾病治疗中的主要治疗方法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容易发病,治疗时应辨证准确,及时抓住病机,果断用药,但小儿素体阴虚,病理阴常不足,从小儿特点出发,应把养阴祛邪法作为儿科疾病治疗中的主要方法.

    作者:高慧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概念问题探讨

    目的:探讨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概念问题.方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及哲学对命题进行探讨分析论述.结论: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某些概念存在着医哲不分、层次分化不全、内涵与外延关系不清等问题.促进医哲分化、深入进行中医微观领域研究及对中医文献进行系统继承等方面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徐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针推牵引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5例

    目的:观察针推牵引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手法推拿、针灸、颈椎牵引、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治疗本病95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5.8%.提示:本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够改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功能,有利于增加局部血也循环,增加脑部血液供应,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李兴洲;张峰;陈犬利;曹斌;姬海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茵栀汤佐治婴幼儿高胆红素血症25例

    婴幼儿高胆红素血症无论其程度和病因如何均应积极治疗,以尽可能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我们应用中药佐治婴幼儿高胆红素血症25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陶晓玲;高乃荣;程小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我国医学流派时空变迁分析

    目的:分析我国医学流派时空变迁.方法:选取任应秋主编的《中医各家学说》五版教材,对七大医学流派进行分析.结论:我国医学流派时空变迁呈现宋以前-宋金-明清,由北-北南-南的发展趋势,从社会生态学的角度探讨医学流派的时空发展,其与我国经济、文化变迁发展轨迹相一致,医学学术思想变迁与气候地理环境关系密切.

    作者:冯丽梅;鲁兆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卵巢早衰44例

    目的:观察补肾养阴,益气宁神类中药配伍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4例服用参芪五味子片(人参、黄芪、五味子、酸枣仁等),对照组38例服用尼尔雌醇,均治疗两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激素水平的变化和临床症状的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尤于对照组.结论:参芪五味子片有提高卵巢早衰妇女的激素水平.

    作者:吴心芳;李玉琴;齐玉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疑难重病运用四逆汤治验举隅

    四逆汤出自《伤寒论》.为治疗少阴阳衰的主方,具有回阳救逆之功效.笔者运用四逆汤治疗多种疑难重症,疗效满意,现举验案如下.

    作者:邹世光;刘志群;何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谈中西药并用当注意的不利因素

    从10个方面论述了中药与西药并用时当注意的不利因素.1、要注意形成难溶性物质,降低吸收率,影响药效;2、酸碱中和,改变原有中西药的酸碱环境;3.改变酶的活性,影响药物代谢;4.影响药物的排泄;5.产生毒性物质,导致药源性疾病;6、产生相加作用,使药效过强;7.产生拮抗作用,降低药效;8.用药重复累加,加重或诱发并发症;9.破坏成分,导致失效;10.炒炭类中药,要防止其吸附作用.

    作者:徐成贺;刘素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白及粉治疗宫颈糜烂微波术后大出血23例

    我院自2003年1月,在门诊进行宫颈糜烂微波治疗以来,发生术后大出血23例,均用白及粉局部止血治疗而愈,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敬华;李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针刺配合足底按摩治疗女性尿失禁40例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足底按摩治疗女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针刺关元、中极、三阴交等穴,配合双掌握推法足底按摩.结果:总有效率100%.提示:本法以调节冲任经脉之气,平衡一身阴阳,补益肾气,使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常得以调节,膀胱失约的机能得以改善.

    作者:李改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清热溃平膜治疗小儿口腔溃疡80例

    目的:观察清热、生肌、敛疮类中药配伍制为药膜,外敷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作者将其院内制剂制成的可直接贴敷于患处的药膜-清热溃平膜(竹叶、寒水石、儿茶)治疗本病40例,同时设40例对照组,采用洗必泰口腔溃疡膜对照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总体疗效相同,但治疗组的止痛时间、治愈时间更短,P<0.05.结论:清热溃平膜具有镇痛性强、治愈时间短的特点.

    作者:李敏;郑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针灸结合捏脊治疗小儿腹泻84例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捏脊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168例小儿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针刺取双侧四缝、足三里穴,捏脊自尾骶至枕部;对照组84例,肌肉注射复方新诺明等.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69.6%.两组对比P<0.01.提示:针灸对高张力、运动亢进的肠管具有抑制作用,可使肠管病理性痉挛得以缓解.捏脊能提高患儿的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血清淀粉酶指数,加强小肠的吸收功能.

    作者:钟叙春;许志雄;杨涓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清热活血散结方内服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78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多途径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疗效.方法:治疗组78例采用自拟方(当归、白术、金银花、香附、六路通、丹参等)内服,中药保留灌肠(红藤、败酱草、赤芍、穿山甲等)以及西医输卵管通液术相结合;对照组78例,采用输卵管通液术配合口服抗生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9%,对照组总有效率66.7%.结论:清热活血散结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消散、吸收及粘连的松解.

    作者:孙惠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丹莪妇康煎膏配合蒸热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56例

    目的:探索活血化瘀、软坚化积类中药配伍,配合蒸热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采用丹莪妇康煎膏(丹参、莪术、柴胡、三七、当归、三棱、元胡等)配合蒸热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丹莪妇康煎膏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5.7%,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35.7%,有效率87.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两法配合,能促进全身和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炎性组织的吸收,提高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疗效.

    作者:李红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陕西中医杂志

陕西中医杂志

主管:陕西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