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指压穴位缩短产程及减轻分娩阵痛60例

董丽宏;韩云

关键词:分娩/治疗, 去痛/治疗, 手法, @穴位指压, 穴, 合谷, 三阴交, 内关
摘要:目的:探讨指压穴位对产妇缩短产程及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将12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观察组采用指压合谷、三阴交、内关等穴位,对照组采用导乐陪产,分别对分娩疼痛变化、疼痛程度和总产程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减轻疼痛,加快产程等方面有优势,和对照组比较P<0.1~0.001.结论:指压穴位是一种无创伤,无副作用,简单有效无痛分娩方法.
陕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当代中医药治疗运动损伤探讨

    运动损伤后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是促进康复的重要手段.对体育运动和运动训练都有较大的现实意义.中医药学对此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对提高运动成绩有独到的作用.

    作者:马红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艾灸至阴穴治疗胎位不正80例

    目的:探讨艾灸至阴穴治疗胎位不正的效果;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80例采用纯艾条灸至阴穴,对照组70例采用胸膝卧位.结果:治疗组治疗15次后治愈73例,总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治疗15次后治愈50例,总有效率为71.43%.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在同样治愈的病例中,治疗组施治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艾灸至阴穴治疗胎位不正有补气血,调阴阳的疗效.

    作者:陈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药姜灸加针刺闪罐治疗顽固性面瘫30例

    目的:观察药姜灸加针刺、闪罐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制成的药姜片放于患处后用TDP照射,然后针刺颊车、地仓、下关等穴、并配合闪罐.结果:总有效率100%.提示:3法同用,起到温经通络、激发经气、活血通络,改善面部经络气血运行之功效.

    作者:毛莉;问莉娜;章逢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消瘤方治疗子宫肌瘤42例

    目的:观察温阳益气,化瘀散结类中药配伍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将84例子宫肌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用消瘤方(桂枝、黄芪、赤芍、丹皮、桃仁、水蛭等)治疗;对照组42例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79%,治愈率为21%;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7%,治愈率为10%.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消瘤方有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功效.

    作者:闵肖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针刺治疗慢性鼻炎50例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慢性鼻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针刺穴位:印堂、迎香、合谷等.对照48例组口服中药汤剂(苍耳子、辛夷花、白芷、鹅不食草、金银花、连翘、栀子、桔梗、黄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为70.8%,(P<0.01).提示:本方法具有扶正祛邪、平衡阴阳、标本兼治的作用.

    作者:潘朝霞;欧阳泠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医三步疗法治疗膝关节强直24例

    目的:探索中医综合治疗膝关节强直症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外洗,中医理伤手法及CPM机锻炼的三步疗法治疗本病24例.结果:优良率80%,而未采用三步疗法的15例对照组患者优良率53%.结论:此三步疗法循序进行可互补不足,相得益彰.

    作者:陈发红;曹振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足三里穴位封闭联合大柴胡汤治疗胆囊炎114例

    目的:观察口服中药联合穴位封闭治疗胆囊炎的疗效.方法:为治疗组114例,胃复安针足三里封闭,口服大柴胡汤加减方.对照组109例,服利胆消炎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98%,对照组为67.89%,(P<0.05).提示:胃复安足三里穴位封闭,既有药物促进、增进胃肠道张力和止吐作用,又有足三里穴位刺激效果.针药协同,可提高疗效.

    作者:吴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针灸并用治疗小儿遗尿60例

    笔者近5年,采用针刺与艾灸并用治疗小儿遗尿6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儿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小7周岁,大14周岁;病程短3年,长10年.

    作者:葛丽丽;王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电针半月神经节为主结合温药酒涂擦治疗面瘫68例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中药酒温涂擦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运用电针半月神经节为主配合涂擦温药酒(桂枝、红花、马钱子、曼陀罗)治疗本病68例,并没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疗法(鱼腰、四白、下关等)治疗66例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为78%,疗效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此种方法能促进血液循环,促使炎性渗出物吸收,有利于受损神经和肌内的修复.

    作者:赵根生;刘勇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针罐治疗面神经麻痹128例效果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针罐治疗效果的因素及其在神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针刺及火罐治疗.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变量为:病情(P<0.05)和病程(P<0.01);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变量为:病情(P<0.05)、病灶部位(P<0.05)和病程(P<0.05).提示:病情、病灶部位和病程是影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从而为针罐计划的制订提供依据.

    作者:赵建安;苏同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奚九一教授诊治糖尿病足经验

    沪上名医奚九一教授从事糖尿病足探索研究已50余年,具有丰富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吾有幸从师学习,亲聆教诲,受益匪浅.现将奚老诊疗糖尿病足经验之个人心得简介于下,以资共享.

    作者:王娟;张如峰;李进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养肺益脾汤治疗小儿肺炎恢复期40例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岁以内6例,3~6岁20例,7~12岁14例;均在本院或其它医院以肺炎住院治疗,病势已基本得到控制,但患儿似愈非愈,精神疲倦,纳呆或便溏,时咳嗽,或低热易汗,爱哭闹,喜静恶动.

    作者:刘智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归脾汤加减治疗小儿过敏紫癜性肾炎35例

    目的 观察传统方治疗小儿过敏紫癜性肾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归脾汤化裁(去枣仁、元肉,加白茅根、三七)治疗本病35例.结果:完全缓解26例,总有效率94.3%.结论:本方能调节免疫及水电解质代谢,增加肾血流量和过滤率.

    作者:张金虎;王玉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散结汤治疗妇女慢性腰骶疼痛60例

    目的:探索活血、软坚、清热、解毒类中药配伍治疗妇女慢性腰骶痛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散结汤(柴胡、夏枯草、川牛膝、银花、昆布、虎杖等)治疗本病60例.结果:总有效率达84.6%.结论:散结汤有软坚散结,清热解毒的功效

    作者:杨惠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概念问题探讨

    目的:探讨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概念问题.方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及哲学对命题进行探讨分析论述.结论: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某些概念存在着医哲不分、层次分化不全、内涵与外延关系不清等问题.促进医哲分化、深入进行中医微观领域研究及对中医文献进行系统继承等方面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徐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血府逐瘀汤临床新用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临床上多作为治疗血瘀胸中的常用方.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其有更加广泛的用途,不限于治疗胸中瘀血症,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璠;张景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药调周法治疗人流后月经失调58例

    目的:探索运用中药调周法治疗人流后月经失调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后期滋肾养血,经间期补肾通络,经前期温肾助阳,行经期活血调经的治法.结果:治疗58例,总有效率为98%.结论:补肾及活血法是本病的主要治法.

    作者:顾亚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小儿厌食症100例微量元素、免疫球蛋白分析及辨证治疗

    目的:总结小儿厌食症患儿血清微量元素、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情况及相应临床表现.方法:检测100例患儿血清铁、锌、钙、铅及免疫球蛋白数值变化.结果:发现患儿血清铁、锌、钙元素大多低于正常值,免疫球蛋白IgG、IgA明显低于正常值.部分患儿血铅增高,一部分患儿伴有浅表性胃炎及胃肠节律紊乱,蠕动迟缓.结论:本研究有利于建立小儿的健康饮食模式及对症治疗.

    作者:周莹;史艳平;杨茯苓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应用灯盏细辛注射液30ml,每日静滴1次,共用14 d;对照组(30例),用丹参注射液20 ml,每日静滴1次,共用14 d.结果:入院后7、14 d用欧洲脑卒中量表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治疗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73.3%(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扩张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疗效.

    作者:周筱燕;梁海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24例

    目的:探索在基层家庭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4例,在西医激素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全程加服中药基础方(六味地黄汤加黄芪、菟丝子、补骨质、丹参等)辨证加减,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激素等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对照组62.4%,P<0.05.结论:中西药合治本病,标本兼治,有协同作用,提高了临床疗效.

    作者:付作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陕西中医杂志

陕西中医杂志

主管:陕西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