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府逐瘀汤临床新用

张璠;张景谊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 现报道如下, 治疗, 医林改错, 临床实践, 瘀血症, 用途, 血瘀, 清代
摘要: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临床上多作为治疗血瘀胸中的常用方.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其有更加广泛的用途,不限于治疗胸中瘀血症,现报道如下.
陕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王清任名方治疗脑血管病举隅

    《医林改错》是清代名医王清任于1830年所著,自创活血化瘀数方对医学有很大贡献,尤其治疗脑血管病效果很好,故做如下总结.

    作者:王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浅论中医调治亚健康状态的优势

    亚健康状态可分为4种类型.1.躯体性亚健康状态;2.心理性亚健康状态;3.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状态;4.道德(思想)性亚健康状态.本文就亚健康状态的病机、辨证规律、常见征候及对亚健康状态的调治等方面作一较全面的论述,认为中医药调治亚健康状态具有很大的优势.

    作者:胡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高海拔地区小儿肺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高海拔地区小儿肺炎与低海拔地区小儿肺炎并无本质区别.只是由于高原地区氧分压低,气候寒冷干燥,日温差大及生活习惯等因素,该地区小儿肺炎之发病率、发病季节、病情严重度及病死率等与低海拔地区有较大差异.

    作者:史桂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艾条灸新疗法治疗不寐症36例

    目的:探索新的艾灸疗法治疗不寐症的疗效.方法:在市售艾条温和灸基础上,选神门,涌泉,三阴交,安眠穴,出现酸胀,痛痒,热冷及放电样,吹风样,蚁行样定向扩散的特殊灸感等来判定敏感腧穴,以敏感腧穴处灸感及其定向扩散线的缩短或消失,判定疾病向愈.结果:治疗不寐症36例,全部有效.结论:本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传统艾灸疗效.

    作者:杨卫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排卵期出血35例

    自2002年2月~2005年9月,笔者运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排卵期出血35例,收到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35例均来自门诊病人,已婚25例,未婚10例;年龄大45岁,小20岁;病程长5个月,短3个月经周期;出血时间平均3~8d.临床表现:月经周期规律,两次月经之间出现不等量阴道出血3~8d,经血色红量少或有块,伴有心烦,腹痛,胸胀,腰骶部酸软不适,舌质红、苔少,脉弦.

    作者:王翠玉;钟仁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放血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30例

    目的:观察穴位放血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的疗效.方法:取附分、魄户、膏肓、等穴,用三棱针点刺,每次放血3滴.结果:治疗30例,总有效率70%.提示:放血疗法刺激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感染,具有泻热散邪,清热化瘀的作用.

    作者:刘亚楠;邓春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加味八正散治疗泌尿系结石188例

    目的:观察传统方加味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88例以八正散加味(加黄芪、石苇、金钱草)治疗,对照组32例运用抗生素配合中成药结石通片和延胡止痛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3%,对照组68.8%,(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八正散有清热通淋排石的功效.

    作者:王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疑难重病运用四逆汤治验举隅

    四逆汤出自《伤寒论》.为治疗少阴阳衰的主方,具有回阳救逆之功效.笔者运用四逆汤治疗多种疑难重症,疗效满意,现举验案如下.

    作者:邹世光;刘志群;何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药内服及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62例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及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7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2例予中药内服活血消症汤(丹参、赤芍、当归、桃仁、桂枝、香附、川楝子、青皮、车前子),并以灌肠方(丹参、赤芍、鸡血藤、三棱、败酱草、皂刺等).对照组55例予中药予以单一活血化症汤内服.结果:治疗组治愈率46.7%,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治愈率29.1%,总有效率81.8%.P<0.05.结论:中药内服加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可提高疗效,共同促进盆腔炎症的吸收和松解.

    作者:王秋玉;孙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谈养阴祛邪法应是儿科疾病治疗中的主要治疗方法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容易发病,治疗时应辨证准确,及时抓住病机,果断用药,但小儿素体阴虚,病理阴常不足,从小儿特点出发,应把养阴祛邪法作为儿科疾病治疗中的主要方法.

    作者:高慧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概念问题探讨

    目的:探讨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概念问题.方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及哲学对命题进行探讨分析论述.结论: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某些概念存在着医哲不分、层次分化不全、内涵与外延关系不清等问题.促进医哲分化、深入进行中医微观领域研究及对中医文献进行系统继承等方面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徐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浅析水蛭的炮制新法

    通过古今文献分析认为,水蛭烫制的目的在于易粉碎、矫臭、矫味、便于药用.近代有用生水蛭粉装胶囊或制粗粉冲服,但有味腥、易致、呕吐等不良反应.经改良,用焦糯米同生水蛭制粉、装胶囊、制糊丸,冲服.临床效果均佳.无不良反应.此法即可保存药效,又可矫臭、矫味,保护胃粘膜,服用方便,节省药源.

    作者:陈生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复元活血汤治疗痔科术后并发症150例

    目的:观察传统名方治疗痔科术后并发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复元活血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本症150例.结果:总有效率98%.结论:本方运用于痔科手术后有通便,缓痛,止血,消肿的功效.

    作者:邓森田;王翔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针刺治疗慢性鼻炎50例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慢性鼻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针刺穴位:印堂、迎香、合谷等.对照48例组口服中药汤剂(苍耳子、辛夷花、白芷、鹅不食草、金银花、连翘、栀子、桔梗、黄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为70.8%,(P<0.01).提示:本方法具有扶正祛邪、平衡阴阳、标本兼治的作用.

    作者:潘朝霞;欧阳泠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丹莪妇康煎膏配合蒸热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56例

    目的:探索活血化瘀、软坚化积类中药配伍,配合蒸热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采用丹莪妇康煎膏(丹参、莪术、柴胡、三七、当归、三棱、元胡等)配合蒸热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丹莪妇康煎膏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5.7%,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35.7%,有效率87.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两法配合,能促进全身和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炎性组织的吸收,提高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疗效.

    作者:李红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小儿厌食症100例微量元素、免疫球蛋白分析及辨证治疗

    目的:总结小儿厌食症患儿血清微量元素、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情况及相应临床表现.方法:检测100例患儿血清铁、锌、钙、铅及免疫球蛋白数值变化.结果:发现患儿血清铁、锌、钙元素大多低于正常值,免疫球蛋白IgG、IgA明显低于正常值.部分患儿血铅增高,一部分患儿伴有浅表性胃炎及胃肠节律紊乱,蠕动迟缓.结论:本研究有利于建立小儿的健康饮食模式及对症治疗.

    作者:周莹;史艳平;杨茯苓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谈中西药并用当注意的不利因素

    从10个方面论述了中药与西药并用时当注意的不利因素.1、要注意形成难溶性物质,降低吸收率,影响药效;2、酸碱中和,改变原有中西药的酸碱环境;3.改变酶的活性,影响药物代谢;4.影响药物的排泄;5.产生毒性物质,导致药源性疾病;6、产生相加作用,使药效过强;7.产生拮抗作用,降低药效;8.用药重复累加,加重或诱发并发症;9.破坏成分,导致失效;10.炒炭类中药,要防止其吸附作用.

    作者:徐成贺;刘素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辨证治疗闭经69例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闭经的疗效.方法:将69例的患者分为4型:肝肾不足型,气血虚弱型,气滞血瘀型,痰湿阻滞型进行治疗观察.结果:总有效率91.3%.提示:中医辩证施治对治疗闭经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赵学斌;张美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伤寒论》对特定部位辨证探析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病辨证论治的专著,它的问世,奠定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仲景尤其注意对特定部位辨证,认为这是诊察疾病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伤寒论》特定部位辨证的内容较为丰富,本文仅就此,做一初步探讨.

    作者:李佳;孙冬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应用灯盏细辛注射液30ml,每日静滴1次,共用14 d;对照组(30例),用丹参注射液20 ml,每日静滴1次,共用14 d.结果:入院后7、14 d用欧洲脑卒中量表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治疗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73.3%(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扩张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疗效.

    作者:周筱燕;梁海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陕西中医杂志

陕西中医杂志

主管:陕西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