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姬;李真贞;李军祥;左友波;涂发平
目的:探讨超声下清宫术与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剖宫产后切口妊娠患者60例,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用超声下清宫术与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对照组予甲氨蝶呤与超声下清宫术联合治疗,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患者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血β-HCG及月经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低于对照组,出血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声监测下清宫术与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是一种有效、安全、微创、损伤小、便于推广的治疗措施。
作者:刘春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浆RUNx3启动子甲基化作为预测宫颈早期癌变生物学标志的可能性。方法以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4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1:1个体配对的方式选择同期就诊的4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和因其他原因切除正常宫颈组织的患者为对照,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methylation specific PRC,MCP)方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组织、宫颈癌组织及其对应血浆RUNx3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分析组织与血浆两者RUNx3启动子甲基化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在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中检出1例(2.5%,1/40)RUNx3启动子甲基化异常表达,在血浆中未检出在RUNx3启动子甲基化异常表达。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患者组织标本中检出13例(32.5%,13/40)RUNx3启动子甲基化异常表达,在血浆中检出在10例(25.0%,10/40)RUNx3启动子甲基化异常表达。宫颈癌患者组织标本中检出34例(85.0%,37/40)RUNx3启动子甲基化异常表达,在血浆中检出在29例(72.5%,29/40)RUNx3启动子甲基化异常表达。三组患者组织标本中RUNx3启动子甲基化异常表达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中RUNx3启动子甲基化异常表达发生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分期、肿瘤大小宫颈癌患者组织及血浆中RUNx3启动子甲基化异常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组织及血浆RUNx3启动子甲基化异常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r=0.62)。结论血浆RUNx3启动子甲基化表现和组织RUNx3启动子甲基化表现具有一致性,血浆RUNx3启动子甲基化异常提示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望作为宫颈癌早期预测的生物学标志。
作者:唐莉菲;陈海伦;杨慧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口腔幽门螺杆菌清除对HP阳性患者的口腔HP阳性率、胃HP根除率、用药安全性和胃HP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同时具有口腔和胃HP感染阳性的216例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数均为10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序贯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序贯疗法联合口腔洁治进行治疗,疗程均为10d。观察两组治疗期间的用药安全性和治疗后1个月的口腔HP阳性率和胃HP根除率;随访1年,比较6个月、1年的口腔HP阳性率和胃HP复发率。结果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研究组的口腔HP阳性率为34.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33%( P=0.000),而研究组的胃HP根除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37%( P=0.000);在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的口腔 HP阳性率和胃 HP复发率分别为41.67%和13.8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67%和34.26%(P =0.000,0.001);在治疗后1年,研究组的口腔 HP 阳性率和胃 HP 复发率分别为49.07%和25.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2.41%和45.37%(P=0.000,0.003);对照组治疗后1年的口腔HP阳性率明显高于治疗后6个月(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口腔是HP感染的重要场所,口腔HP清除可以通过避免交叉感染从而降低胃HP清除率以及复发率。
作者:赵素芳;刘俊;舒晴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重症医学科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状况;确定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经过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好转的患者80例(2013年12月至2015年2月)。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收集患者年龄、APACHEⅡ评分、动脉血气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液体平衡情况、C反应蛋白、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镇静镇痛药物用量。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进行测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80例经过治疗好转的重症患者中,25例发生了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31.25%。其中轻度9例(36%)、中度12例(48%)、重度4例(16%)。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年龄(b=0.539,P=0.024)、APACHEⅡ评分(b=0.155,P=0.527)、动脉血气 pH值(b=0.195,P=0.046)、氧分压(b=0.080,P =0.701)、二氧化碳分压(b =0.063,P=0.791)、液体平衡情况(b=0.054,P=0.791)、C反应蛋白(b=0.049,P=0.820)、机械通气时间(b=0.053, P=0.895)、住ICU时间(b=0.029,P=0.943)、咪达唑仑用量(b=0.036,P=0.884)、芬太尼用量(b=0.102,P=0.592)。其中,年龄、pH值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程度成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中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占有较高比例。年龄、动脉血气pH值是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钱志成;袁翔;陈静;王大庆;张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曲贝替定( Trabectedin)是第一个海洋来源的对多种恶性肿瘤有效的新型抗肿瘤药物,且具有特殊的抗癌机理。在此,我们将详细阐述曲贝替定的特殊抗癌机理以及其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现状。
作者:杜亚飞;尹如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比较胸腔镜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胸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食管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胸腔镜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右上肢功能恢复情况,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胸腔引流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右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及疼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房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疼痛情况显著优于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波;曾涛;任王胜;白上林;刘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小腿小肌疝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超声诊断为下肢小肌疝的患者12例,行肌疝修补术,术后11例患者确诊为下肢小肌疝,对其超声声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超声能探及肌疝缺口5例。不能探及肌疝缺口6例,但在小腿过伸位或过屈位能探及肌肉滑动于筋膜层深面与浅面间。结论高频超声对小腿小肌疝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罗定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湿性疗法联合生长因子治疗Ⅲ级及以上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行放射治疗发生Ⅲ级及以上放射性皮肤损伤的86例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湿性疗法联合生长因子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局、治愈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Ⅲ级放射性皮肤损伤均完全治愈,观察组Ⅳ级治愈率为92.9%,对照组Ⅳ级治愈率为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Ⅲ级放射性皮肤损伤治愈所需时间为(18.3±3.6)d,对照组为(33.3±6.0)d;观察组Ⅳ级放射性皮肤损伤治愈所需时间为(39.5±5.3)d,对照组为(53.0±3.6)d,观察组较对照组治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Ⅲ级放射性皮肤损伤平均治愈费用为(161.7±16.1)元,对照组为(155.6±17.5)元;观察组中Ⅳ级平均治愈费用为(284.5±24.1)元,对照组为(313.0±23.4)元,两组治愈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性疗法联合生长因子治疗能够有效缩短Ⅲ级及以上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愈时间,而不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尤其适合Ⅳ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是治疗Ⅲ级及以上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较理想的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艳丽;田仁娣;王芳;杨慧;白洪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与甲泼尼龙结合用于重症手足口病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112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进行对比试验,将其分为常规组、丙种球蛋白组、甲泼尼龙组、联合组,分别对各组患者进行相应手段治疗,并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采用静脉丙种球蛋白与甲泼尼龙结合用于重症手足口病治疗效果好,患者症状消退时间短,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种球蛋白组及甲泼尼龙组与常规组比较,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部分症状缓解时间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静脉丙种球蛋白与甲泼尼龙结合用于重症手足口病治疗,治疗效果显著,症状消退时间及治愈时间短,未发生重症患者转为危重患者现象,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黎明;张海;方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影响中青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发生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307例中青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积分高低,分析血压、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空腹血糖( FBG)、血尿酸( UA)水平与斑块稳定性及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①本组资料显示中青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数为等回声的稳定斑块,其次为低回声的不稳定斑块。②LDL-C与斑块稳定性相关(P<0.05);③TG、LDL-C、年龄与斑块发生率相关(P<0.05)。结论 LDL-C与斑块稳定性及发生率均相关,TG、年龄与斑块发生率相关。
作者:李芸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比较经球囊漂浮电极和普通电极植入心脏临时起搏器对心肌细胞损伤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54例需行临时起搏器植入术患者,随机分为漂浮电极组(27例)和普通电极组(27例),分别于术前半小时、术后24h,术后72h抽血检测高敏肌钙蛋白(CTNT)、肌红蛋白(MYOG)、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h及72h高敏肌钙蛋白(CTNT)与术前比较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h及72h肌红蛋白(MYOG)、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球囊漂浮电极植入心脏临时起搏器较普通电极对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安芳;唐成玥;金鑫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索电针印堂穴对全麻患者镇静深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甲状腺良性肿瘤择期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电针刺激穴位组(A组)、电针刺激非穴位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三组都采用静脉全身麻醉,A组在麻醉诱导前10min针刺印堂穴得气后使用电针仪进行电针刺激,电针40min后停止电针刺激;B组在诱导前10min针刺印堂上1cm非穴位处,同样使用电针仪进行电针刺激,电针40min后停止电针刺激;C组使用普通全麻。采用Narcortrend麻醉深度监护仪监测患者镇静深度,记录患者电针前(C1)、电针10min(C2)、20min(C3)、30min(C4)、40min(C5)、停止电针10min(C6)各时点的NT指数、MAP、HR。全研究过程不进行手术。结果 A组与B、C组比较,A组在C3、C4、C5、C6时间点NT指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组内在C4、C5时间点N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C两组组间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刺激印堂穴可明显加深静脉全麻患者镇静深度,这种加深效应在电针30min时达到峰值,停止电针后这一镇静作用有一定的后效应。
作者:张宏伟;陈一丁;唐育民;杜丽;罗江辉;舒进军;张旭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治疗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疗效及血小板受体PAR 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9月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10例,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每周透析3次,每次4h。两组治疗疗程均1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5%)高于对照组(7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肌酐、尿素氮、PAR 1和PAR 4值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维持性血透治疗能有效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同时降低血小板PAR S受体水平,减低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改善凝血功能。
作者:吴红卫;陈珏材;王少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检测并评价替格瑞洛联用他汀类药物可能与肌病/横纹肌溶解相关的安全性信号,为临床正确的联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 HIS)检索某三甲医院2012-10-1日至2015-1-30日使用替格瑞洛的病例,记录可能与替格瑞洛联用他汀类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尤其与肌病/横纹肌溶解相关的信息,进行因果关系评价,并采用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4.0版对不良反应(ADR)进行严重程度分级。结果共有28例患者使用替格瑞洛,经SPSS分析,性别、年龄、合并疾病数量对于肌酸激酶升高无显著影响(P>0.05),8例患者肌酸激酶升高可能与联合用药相关。结论替格瑞洛主要与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联合使用,替格瑞洛与瑞舒伐他汀联用不良反应分析为可疑级,替格瑞洛与阿托伐他汀联用组合为可能级,但两种联合用药对于肌酸激酶升高的风险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这两种相对安全的他汀类药物。
作者:濮永杰;张志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消毒供应中心压力蒸汽灭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灭菌质量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至12月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压力蒸汽灭菌的灭菌物品作为观察组,应用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方法进行评估和改进,并与2015年1至6月的灭菌物品进行比较。结果灭菌物品包装不规范、灭菌物品装载不当、蒸汽质量问题、灭菌监测产品质量缺陷、灭菌设备功能障碍等5个失效模式RPN值均大于125分,实施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后灭菌流程失效模式RPN值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灭菌不良事件发生数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压力蒸汽灭菌流程中的高危风险环节,应加强人员岗位培训,规范物品包装和装载,完善灭菌设施管理,严查灭菌监测产品质量,持续改进压力蒸汽灭菌质量。
作者:曾德春;温永芬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管理在股骨骨折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248例股骨骨折患者作为试验组,对其压疮风险实施全面评估和预见性护理管理;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未实施预见性护理管理的216例股骨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实施预见性护理管理前后压疮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压疮发生率0.81%,低于对照组的4.17%;试验组的患者满意度98.39%,高于对照组的9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管理可减少股骨骨折患者压疮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科学的评估体系、标准的护理流程和全程督导检查是有效实施预见性护理管理的关键。
作者:段伟晓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踝骨关节炎行关节镜术后,联合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和塞来昔布胶囊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踝骨关节炎患者48例行踝关节镜病灶清理,术后予以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和塞来昔布胶囊。术前、术后采用改良的踝关节McGuire评分系统和美国的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并采集空腹血检测血清中白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α,对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评价。结果术后采用改良McGuire评分及AOFAS评分评估疗效,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5.42%及87.75%。两种评分结果术后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白介素-1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骨关节炎行关节镜术后联合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和塞来昔布疗效确切。
作者:张祖君;舒从科;毛小金;汪国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评价角膜绷带镜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对角膜修复的作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配至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观察组立即佩戴角膜绷带镜,对照组常规包扎术眼。两组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重组人上皮细胞生长因子眼液点眼。观察两组角膜上皮修复情况及角膜刺激症状。结果术后观察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3.33±0.99)d较对照组(4.80±1.00)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1~5d观察组眼部舒适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使用角膜绷带镜可促进角膜创面修复,减轻角膜刺激症状。
作者:徐哲;李洁;朱华丽;何宇;刘蓓;胥婷婷;杨兰;杨佳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不同稀释液(纯化水、小牛血清)对酶活力超线性样本血清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稀释液、使用不同稀释倍数稀释酶活力线性范围内样本与酶活力超线性范围样本后,在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清ALT、AST。结果酶活力线性范围内样本使用纯化水稀释后血清ALT、AST测定结果较真实值偏高,与未稀释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酶活力线性范围内样本使用小牛血清稀释后血清ALT、AST测定结果更接近真实值,与未稀释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酶活力超线性范围样本使用纯化水稀释后血清ALT、AST测定结果比使用小牛血清稀释后测定结果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不同稀释液由于基质效应的不同,对酶活力超线性样本血清ALT、AST测定结果的影响不同;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使用纯化水稀释对血清ALT、AST测定结果的影响越明显;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使用小牛血清稀释对血清ALT、AST测定结果无明显影响。
作者:杨敏;朱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索围手术期综合性肠内营养( EN)干预对直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80例接受直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综合性EN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EN干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的营养状况、EN相关并发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术后第10d,研究组体质量、转铁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未发生切口感染及延迟拆线,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综合性EN干预能够改善直结肠癌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作者:徐建明;李兵;陈智敏;游红勇;赵昕波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