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状结肠节细胞神经瘤1例并文献复习

李娟;张婷婷;白莉

关键词:乙状结肠, 节细胞神经瘤, 神经节细胞瘤, 治疗及预后, 临床病理学, 成熟神经元, 良性肿瘤, 生长缓慢, 神经组织, 神经系统, 神经节瘤, 胃肠道, 肾上腺, 腹膜后, 纵隔, 植物, 诊治, 诊断, 文献, 国内
摘要:节细胞神经瘤( ganglioneuroma ),又称神经节细胞瘤、神经节瘤,是发生于周围神经组织的含有成熟神经元的良性肿瘤,分化良好,生长缓慢,主要发生于植物神经系统,常见于纵隔、腹膜后及肾上腺等,发生于胃肠道者罕见[1]。本文对我院诊治的1例乙状结肠节细胞神经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该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待提高及加深对肠道节细胞神经瘤的认识。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单侧离断的额肌瓣法矫正重度上睑下垂

    目的:探讨单侧离断的额肌瓣悬吊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17例(29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行单侧离断的额肌瓣悬吊手术治疗,评价疗效。结果随访6~24个月,术后过矫2只眼(6.9%),矫正不足1只眼(3.4%),其余患者睑裂对称自然,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发生1只眼结膜脱垂,行皮质类固醇激素眼药水治疗并加压包扎1周后治愈。结论单侧离断的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效果持久满意。

    作者:靳军华;张瑞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消化内镜规范化清洗消毒技术

    近年来,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在临床应用的范围不断拓宽和深入,由此带来的医院内感染风险也随之增加。由于消化内镜是深入体腔的诊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被患者携带的病原体污染。有研究表明,使用后的内镜上病原微生物载量为105~1010 cfu/mL [1],成为内镜感染传播的潜在危险因素。因此,对消化内镜使用前后彻底的清洗消毒是预防和控制消化内镜相关感染的关键[2]。而消化内镜构造精细,管腔复杂,材料特殊,不易清洗,且不适合高温高压消毒的特性决定了规范的清洗消毒是预防和控制消化内镜相关感染的关键环节[3]。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消化内镜在基层医院普遍开展,检查数量逐年增加,内镜消洗面临严峻的挑战。现就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化状况进行综述。

    作者:苏畅;吴朝平;张琼英;杨锦林;王一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超声内镜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

    结直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结直肠癌发病率及病死率分别占恶性肿瘤的第三位[1],而我国结直肠癌发生率也不断上升。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肿瘤发病的排位中,结直肠癌首次超过胃癌,跃居第二[2]。既往外科根治手术辅以化疗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近年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结直肠癌的治疗发生了巨大改进。目前治疗方法包括内镜下治疗、改良后的外科手术及系统的综合疗法[3]。伴随着新的治疗方法层出不穷,临床医生如何选出佳治疗方案显得十分重要,而治疗前的结直肠癌分期是帮助选择治疗方案极为重要的环节。超声内镜(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是近三十年来兴起的一种将内窥镜与超声技术融合为一体的新型检查技术,一方面可通过内镜直接观察消化道腔内的形态,另一方面可以进行实时超声扫描,以获得消化道管壁层次的组织学特征及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从而提高了内镜与超声的双重诊断水平[4-5]。自临床应用以来,发展迅速,以往常规用于食管癌、胃癌和胰腺癌的肿瘤分期中[6-8],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的分期中。EUS现已成为结直肠癌术前诊断和分期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确定系统治疗方案、选择外科手术方法及监测疾病预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重视。本文就EUS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及其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等作一综述。

    作者:德吉;秦金玉;郭天骄;王瑾;吴俊超;王一平;甘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腔灌洗结合地塞米松静滴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腹腔灌洗结合地塞米松静滴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分为两组,即治疗组22例,对照组21例。治疗组使用腹腔灌洗结合地塞米松静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相关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出现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治疗后治疗组体温、腹痛等临床症状缓解明显快于对照组,治疗组白细胞、血淀粉酶、CRP较对照组下降显著,血钙较对照组上升明显,两组的腹腔高压持续时间及腹腔感染和脓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使用腹腔灌洗结合地塞米松静滴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能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黄智;张兆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前列腺癌放疗技术的现状及新认识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美国前列腺癌发病率第一,癌症死亡率第二[1-2]。前列腺癌发病率有明显地理和种族差异,我国随着早期筛查的积极开展,前列腺癌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经过70多年的临床试验,目前放射治疗已成为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对于局限性前列腺癌( T1-2N0M0),放射治疗已达根治性的效果。大量临床研究资料显示[3-4],早期低危组患者适予根治性放疗,中危组患者适予放疗+短程内分泌治疗,高危组和局部晚期患者适予放疗+长程内分泌治疗,术后及术后复发均应早期进行放化疗。目前放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外放射治疗和近距离照射治疗(组织间粒子置入),本文通过检索Cochrane、EMbase、PubMed、Medline全部相关系统评价、Meta分析等,从循证医学角度对前列腺癌放射治疗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刘武松;宋争放;卢冰;谭政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支气管镜在小儿难治性肺炎诊治中意义

    目的:评价支气管镜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在小儿难治性肺炎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对常规抗感染治疗超过2周仍无效的102例难治性肺炎患儿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灌洗液作细菌培养。结果单纯支气管内膜炎症58例,合并有气管支气管软化9例,气道狭窄21例,气道异物3例,支气管扩张1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5例,气管支气管桥2例,支气管树1例,肺泡蛋白沉着症1例,炎性肉芽肿2例,支气管内膜结核1例,管外受压1例。肺泡灌洗液细胞培养阳性22株,阳性率为21.6%,以G-菌为主。3例支气管异物经硬支镜取出,1例结核转传染科治疗,1例纵膈肿瘤转外科治疗,其余78例支气管内膜炎症及19例肺不张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治愈或好转,总有效率100%。结论 支气管镜检查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是难治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的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措施。

    作者:夏万敏;王莉;艾涛;吴英;樊映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的免疫学进展

    尖锐湿疣( condyloma acuminata,CA)是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引起的皮肤黏膜良性增生病变,发病和复发基础是免疫系统无法将HPV有效清除。研究表明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于治疗部位形成活性氧簇,通过杀伤感染细胞并破坏病灶血管直接破坏疣体,并引起急性炎症反应,激活固有及适应性免疫应答[1],其用于治疗尖锐湿疣安全、有效、复发率低[2],本文就ALA-PDT 治疗CA 诱导的抗HPV感染免疫学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潘悉伦;杨戈;林昭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1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行内镜下STER穿孔的护理

    食管的黏膜下肿瘤( submucosal tumor,SMT)起源于黏膜下层或固有肌层,逐渐向食管管腔内外生长。虽大多数为良性肿瘤,但少数具有恶变潜能。肿瘤的病理结果是确诊的金标准,但因SMT通常不侵犯黏膜层,常规内镜活检往往不能获得真实的病理结果,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及肿瘤的大小等作出合理的处理建议。部分患者需进行肿瘤的切除,以获得病理确诊,同时也获得治疗。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微创理念的不断深入,内镜下切除食管粘膜下肿瘤技术越来越应用广泛。近年来出现的“隧道内镜技术”( tunnel endoscopy),使得内镜治疗更加安全、有效[1-2]。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tunnel tumor resection,STER)是“隧道内镜技术”的一种具体应用,STER通过在黏膜下层建立黏膜层与固有肌层之间的隧道,在隧道内进行肿瘤的切除。目前认为STER可以完整切除直径<3.5cm的SMT,既能完整切除肿瘤,又能保持消化道的完整性,避免术中、术后出现的消化道全层穿孔以及胸腹腔的继发感染,STER手术时间更短,安全性更高[3-4],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从而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但STER治疗位于固有肌层且突向浆膜下生长并与浆膜层紧密粘连的肿瘤时,为达到完整切除的目的,不得不“主动”穿孔,这就对临床护理工作是产生了新的挑战。本科室即收治了1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行STER治疗术中为完整切除病灶“主动”穿孔,术后经过我们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恢复良好,未发生严重的感染、出血等并发症,顺利出院,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李罗红;杨小莉;雷娜;吴俊超;张铭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防盲行动中的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在基层的贫困白内障光明行动中,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对2008年至2014年30例(32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采用了巩膜瓣下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诊3个月~24个月,视力≥4.8者24只眼(75%),视力4.2~4.8 者6只眼(18.7%),视力≤4.2者2只眼(6.3%)。术后眼压<20.55mmHg 为28只眼(87.5%),眼压20.55~25mmHg 为4只眼(12.5%),单用噻吗洛尔眼液,眼压得以控制。功能性滤过泡形成28眼(87.5%)。所有手术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防盲中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切口小,眼压控制好,术后并发症少;且白内障青光眼在一次手术中完成,方便易行,不需要昂贵的设备,让贫困的患者减少了费用开支,值得推广。

    作者:李学思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上皮样肉瘤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25岁,右肘扭伤后胀痛、活动受限1+月。患者1+月前右肘扭伤后出现肿胀、压痛伴活动受限,曾在院外予中医、按摩等治疗,症状不见好转,于2014年1月13日在外院住院治疗,考虑右肘血肿伴感染,局部穿刺证实为血液,后又于2014年1月17日来我院诊治。患者平素体健,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T38.7℃发育正常,精神萎靡,皮肤黏膜苍白明显,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皮肤科检查:右肘前广泛肿胀,皮肤发红,局部皮温高,压痛明显,按压褪色,其内侧可扪及一约12 cm ×14 cm 纵形不规则质中包块,界不清,包块内侧见一穿刺口,创周红肿,但无明显破溃。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WBC 23.35 ×109/L, Neu%88.5%, Neu 20.67 ×109/L, Hg 89g/L, PLT 692 ×109/L;降钙素原0.484 ng/mL;血培养(-);肿瘤标志物检查示CA12566.0 U/mL;右上肢动静脉彩超示有上肢动静脉未见确切异常,上肢不均匀稍低回声:脓肿?血肿?右上肢淋巴结肿大;CT及MRI提示右肘窝及前臂血肿伴周围肉芽组织增生;尿常规、生化及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行右肘前血肿清除术时见右肘血肿呈分隔囊状包裹正中血管神经束,其间大量肉芽样坏死组织增生及暗红色血性坏死组织。取部分肉芽组织送病,术后病检示恶性肿瘤;免疫组化检查:CK (+)、EMA(+)、Vim (+)、CD99 (+)、CD21(-)、CD23(-)、CD34(-)、S-100(-)、HMB45(-)、Melan-A (-)、Bcl-2(-)、Myo-D1(-)、Desmin(-);诊断:上皮样肉瘤( epithe-lioid sarcoma,ES)。诊断明确后行右上肢肩关节离断术,术后血象、体温等恢复正常,现患者拟行放化疗综合治疗。

    作者:陈诚;陈元媛;邹勇;刘兵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结节性硬化症相关肾错构瘤206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诊治伴发结节性硬化症( TSC)的肾错构瘤( AML)患者病例资料,并系统回顾30年国内相关文献资料,以期为认识该病特征、提高对其诊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总结我院诊治首例伴发结节性硬化症肾错构瘤患者病例资料,同时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Sinomed)与PubMed,按照预先确定标准对检索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纳入合格文献的研究特征、研究内容,总结该病特点及诊疗要点。结果纳入共计206例患者,年龄2个月~77岁,男女比例63:70。96例患者包含肾脏肿瘤情况,肿瘤大小为0.4cm~45cm,其中<4cm者31例,4~10cm者26例,>10cm者39例。95例包含治疗方法,34例(25.68%)采用保守治疗,26例(24.32%)采用保留肾单位手术,25例(28.38%)采用肾切除术,10例(13.51%)采用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结果倾向于小体积肿瘤保守治疗、大体积行RN或NSS及独肾行NSS。25个研究报告了患者肾功能,而手术中仅4个研究报告患者肾功能不全。没有研究陈述具体结局评估,仅21个研究(28.38%)不规范地报道随访结局,随访时间1天~5年。结论提高对结节性硬化症相关肾错构瘤疾病特征的认识,加强多学科合作,推荐遵循国际化诊疗指南进行规范诊治。对于症状性TSC相关肾AML,保留肾组织的外科干预应当首先考虑。应综合考虑肿瘤大小、肾脏功能、症状表现以及患者情况,实施个体化治疗。

    作者:廖勇;陶客言;黄建林;李俊;何鹏;邹建华;邱明星;熊国兵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高龄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手术效果与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对于高龄(≥70)肝细胞癌( HCC)患者是否适合行肝切除术及各因素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进行评估。方法比较57位70及70岁以上的肝细胞癌患者(高龄组)与318位70岁以下的肝细胞癌患者(非高龄组)在接受肝切除术后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之间的差异。同时,在高龄组中,对于各个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以Cox’ s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3年及5年的总生存率,在高龄组中为56.1%及40.4%,在非高龄组中为63.8%及46.5%。3年及5年的无瘤生存率,在高龄组中为35.1%及35.1%,在非高龄组中为31.4%及2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高龄组中,对于各个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Child分级、TNM分期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因素分析中则显示,Child分级是影响手术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5)。结论对于适当的高龄(≥70岁)肝细胞癌患者,接受肝切除术治疗可以获得同较年轻患者相同的疗效。

    作者:李明非;甘险峰;杨训;蒋佶鹏;曾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与肺康复等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生活质量与肺康复、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程度、运动能力等因素的关系,寻找影响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随机选择参加肺康复的COPD患者74例及同期未参加肺康复的COPD患者32例。测量FEV 1%,应用圣乔治呼吸问卷( SGRQ)评价生活质量,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 mMRC)评价呼吸困难程度,6分钟步行试验(6MWT)评价运动能力及计算BODE指数。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SGRQ评分与上述因素的关系。结果 SGRQ总分与FEV1%(r=-0.223,P<0.05)、mMRC评分(r=0.850,P<0.01)、6MWT(r=-0.826,P<0.01)及BODE指数(r=0.767,P<0.01)显著相关。通过对COPD各个亚组分析,B、C、D组患者SGRQ总分均与是否参加肺康复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2、-0.413和-0.344( 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仅纳入了mMRC评分、6MWT和是否参加肺康复作为SGRQ总分的独立预测变量,三者总共可以解释SGRQ总分变化的80.4%(R2=0.804,P<0.01)。结论 COPD患者生活质量与肺康复、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程度和运动能力密切相关;肺康复可以提高运动耐力、改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楷;聂洪玉;刘泳;徐东兰;郭万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行椎体成形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再次行椎体成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从2008年1月到2013年1月,因骨质疏松症性椎体压缩骨折接受椎体成形术并定期随访的患者共246例(298椎)。术后再发骨折需要手术治疗36例(38椎),其中接受一个椎体成形术的有34例,接受两个椎体成形术的有2例。比较首次及再次行椎体成形术后患者疼痛缓解情况,了解有无并发症发生;比较首次行椎体成形术且未再发椎体骨折的患者(A组)及再发椎体骨折的患者(B组)术前骨密度水平。结果首次与再次行椎体成形术后疼痛视觉类比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 A组患者骨密度为(-2.9±0.29), B组患者骨密度水平(-3.2 ± 0.3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所有患者再次行椎体成形术后均未发生再发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椎体成形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再次行椎体成形术对于患者疼痛的改善方面与首次治疗效果相当。低骨密度水平是术后再骨折的高危因素。

    作者:陈昌礼;陈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药治疗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研究文献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 CNKI,1915-2014年)、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VIP,1989-2014年)、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 CSPD,1998-2014年)、MEDLINE(1990-2014年)、EMbase(1978-2014年),查找国内外已发表的关于中药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由2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按照Cochrane Handbook 5.1.0推荐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2.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6个RCT,共包括817例患者。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西药相比,中药能够降低谷丙转氨酶[RR=-5.01,95%CI(-5.47,-4.55),P<0.0000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RR=-1.04,95%CI(-1.23,-0.86),P<0.00001]、总胆固醇[RR=-0.74,95%CI(-1.13,-0.35),P=0.0002]、甘油三脂[RR=-0.48,95%CI(-0.62,-0.34),P<0.00001],能够提高总有效率[RR =0.17,95%CI(0.10,0.25),P<0.00001]。结论现有证据显示,中药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优于西药,但受纳入研究质量所限,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RCT加以验证。

    作者:万雪梅;欧阳海平;唐诗韵;向劲松;白敏;钟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乙状结肠节细胞神经瘤1例并文献复习

    节细胞神经瘤( ganglioneuroma ),又称神经节细胞瘤、神经节瘤,是发生于周围神经组织的含有成熟神经元的良性肿瘤,分化良好,生长缓慢,主要发生于植物神经系统,常见于纵隔、腹膜后及肾上腺等,发生于胃肠道者罕见[1]。本文对我院诊治的1例乙状结肠节细胞神经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该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待提高及加深对肠道节细胞神经瘤的认识。

    作者:李娟;张婷婷;白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性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 1对糖尿病糖尿病性肌梗死的疗效。方法14例糖尿病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例,两组均给于复方丹参针及糖尿病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给予前列腺素E1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愈天数。结果治疗组治愈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肌梗死疗效较好,有统计学差异。因此可作为治疗糖尿病性肌梗死较好的一种临床方案。

    作者:周飞舟;王鸿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结肠镜下息肉治疗时定位困难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电子结肠镜下息肉治疗时出现定位困难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结肠镜下治疗结肠息肉时发生定位困难的50例病例,分析引起定位困难的结肠及息肉因素。结果出现结肠镜下息肉治疗时定位困难除了与息肉的数量、大小相关外,还与结肠的弯曲固定等结构变异有关(P<0.01),与息肉所在部位(左半结肠/右半结肠)无相关性(P>0.05)。结论电子结肠镜下治疗结肠息肉出现定位困难时,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措施才可能有效。

    作者:朱林林;王瑾;刁燕;甘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APACHEⅡ评分、血清降钙素原和白介素-6与重症肺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对重症肺炎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行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者12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存活组79例,死亡组47例,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3、5、7d及转出ICU(或死亡)当天的APACHEⅡ评分及血清PCT、IL-6的动态变化。结果存活组患者确诊重症肺炎时的APACHE II 评分、血清PCT、IL-6分别为(51.12±5.74)分、(10.36±3.08)ng /mL、(89.36±18.79)ng /mL,而死亡组分别为(59.66±6.73)分、(13.17±3.99)ng /mL、(165.71±24.32)ng /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期期间,存活组APACHE II、血清PCT逐渐下降,死亡组逐渐上升;两组血清IL-6水平均逐渐下降。 APACHE II 评分与血清降钙素原呈正相关。结论重症肺炎治疗后的APACHE Ⅱ评分及血清PCT、IL-6的动态变化情况,可作为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的参考之一。

    作者:杨军;李劲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宫颈LEEP刀术后联合药物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在宫颈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术后的应用疗效。方法将106例使用宫颈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采用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在宫颈LEEP刀术后1周开始外用,隔日上药1片,连续外用3周。对照组54例单纯宫颈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对其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治疗组合对照组的阴道排液量、脱痂出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分泌物清洁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在宫颈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术后的应用,促进宫颈创面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唐巧;刘高焰;周春娅;王越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