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颈LEEP刀术后联合药物治疗的疗效分析

唐巧;刘高焰;周春娅;王越凤

关键词: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 宫颈LEEP手术,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在宫颈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术后的应用疗效。方法将106例使用宫颈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采用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在宫颈LEEP刀术后1周开始外用,隔日上药1片,连续外用3周。对照组54例单纯宫颈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对其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治疗组合对照组的阴道排液量、脱痂出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分泌物清洁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在宫颈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术后的应用,促进宫颈创面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常用的四种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方法比较

    目的:比较Warthin-Starry染色、快速尿素酶试验、血清抗Hp抗体检测( ELISA法)和14 C-呼气试验法检测Hp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选取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303例,电子胃镜下钳取病变部位及胃窦和胃体组织进行常规病理学诊断、Warthin-Starry染色及RUT试验。同时患者行14 C-呼气试验法及ELISA法进行Hp感染检测。结果303例患者中,慢性浅表性胃炎11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83例,胃溃疡57例,十二指肠溃疡43例,胃癌5例,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oma)3例,Hp总阳性例数226例,感染率74.6%;4种检测方法中,以Warthin-Starry染色特异性高,14 C-呼气试验法敏感性高,但各种检测方法之间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Hp感染与胃部疾病有密切关系;临床常用的Hp感染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联合应用2种以上方法可提高Hp的检出率。

    作者:彭世秀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APACHEⅡ评分、血清降钙素原和白介素-6与重症肺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对重症肺炎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行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者12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存活组79例,死亡组47例,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3、5、7d及转出ICU(或死亡)当天的APACHEⅡ评分及血清PCT、IL-6的动态变化。结果存活组患者确诊重症肺炎时的APACHE II 评分、血清PCT、IL-6分别为(51.12±5.74)分、(10.36±3.08)ng /mL、(89.36±18.79)ng /mL,而死亡组分别为(59.66±6.73)分、(13.17±3.99)ng /mL、(165.71±24.32)ng /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期期间,存活组APACHE II、血清PCT逐渐下降,死亡组逐渐上升;两组血清IL-6水平均逐渐下降。 APACHE II 评分与血清降钙素原呈正相关。结论重症肺炎治疗后的APACHE Ⅱ评分及血清PCT、IL-6的动态变化情况,可作为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的参考之一。

    作者:杨军;李劲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同层次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认知水平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了解情况,为医院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门诊患者193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同性别糖尿病患者间糖尿病掌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年龄>61岁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了解情况佳(23.4±3.1),年龄<30岁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了解情况差(18.6±2.9);文化程度大专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佳(4.3±1.3),文化程度小学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差(2.7±1.8);教师对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好(4.6±1.5),从事家务劳动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差(2.3±1.3)。结论医疗机构应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的糖尿病知识的培训教育,培养患者正确对待糖尿病。

    作者:唐怀蓉;王淇;陈蓓蓓;雷亚莉;蒋玉梅;蒋贤雯;王佑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酒石酸布托啡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腰硬联合麻醉寒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酒石酸布托啡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腰硬联合麻醉寒战疗效。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寒战, ASAⅠ~Ⅱ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酒石酸布托啡诺组(Ⅰ组)、酒石酸布托啡诺+地塞米松(Ⅱ组)。Ⅰ组静脉注射酒石酸布托啡诺1mg;Ⅱ组静脉注射酒石酸布托啡诺1mg+地塞米松10mg。观察两组给药起效时间、5min后疗效和术后10h复发率,Ramsay镇静评分和嗜睡、头晕、恶心、呕吐不良反应。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5min(T1)、15min (T2)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R)、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Ⅱ组起效时间为明显短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复发率显著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amsay镇静评分和嗜睡、头晕、呕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组恶心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中MAP、HR、RR、SPO 2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酒石酸布托啡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腰硬联合麻醉寒战疗效肯定,降低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张莉;刘宗英;王文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药治疗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研究文献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 CNKI,1915-2014年)、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VIP,1989-2014年)、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 CSPD,1998-2014年)、MEDLINE(1990-2014年)、EMbase(1978-2014年),查找国内外已发表的关于中药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由2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按照Cochrane Handbook 5.1.0推荐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2.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6个RCT,共包括817例患者。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西药相比,中药能够降低谷丙转氨酶[RR=-5.01,95%CI(-5.47,-4.55),P<0.0000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RR=-1.04,95%CI(-1.23,-0.86),P<0.00001]、总胆固醇[RR=-0.74,95%CI(-1.13,-0.35),P=0.0002]、甘油三脂[RR=-0.48,95%CI(-0.62,-0.34),P<0.00001],能够提高总有效率[RR =0.17,95%CI(0.10,0.25),P<0.00001]。结论现有证据显示,中药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优于西药,但受纳入研究质量所限,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RCT加以验证。

    作者:万雪梅;欧阳海平;唐诗韵;向劲松;白敏;钟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早期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及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进一步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早期乳腺癌的钼靶X线片。结果68例早期乳腺癌发生于致密腺体型14例,多量腺体型21例,少量腺体型23例,脂肪型10例。 X线表现为微小钙化25例(36.76%),肿块影23例(33.82%),结构紊乱9例(13.23%),局部密度增高影5例(7.35%),乳管造影异常3例(4.41%),血管增粗3例(4.41%)。其中有15例发生误诊(22.06%)。结论早期乳腺癌的钼靶X线征象不典型,诊断易受腺体类型的影响,影像与临床紧密结合可有效减少误诊。

    作者:周春容;段宗强;曹跃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高龄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手术效果与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对于高龄(≥70)肝细胞癌( HCC)患者是否适合行肝切除术及各因素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进行评估。方法比较57位70及70岁以上的肝细胞癌患者(高龄组)与318位70岁以下的肝细胞癌患者(非高龄组)在接受肝切除术后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之间的差异。同时,在高龄组中,对于各个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以Cox’ s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3年及5年的总生存率,在高龄组中为56.1%及40.4%,在非高龄组中为63.8%及46.5%。3年及5年的无瘤生存率,在高龄组中为35.1%及35.1%,在非高龄组中为31.4%及2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高龄组中,对于各个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Child分级、TNM分期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因素分析中则显示,Child分级是影响手术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5)。结论对于适当的高龄(≥70岁)肝细胞癌患者,接受肝切除术治疗可以获得同较年轻患者相同的疗效。

    作者:李明非;甘险峰;杨训;蒋佶鹏;曾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经蝶入路手术联合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经蝶入路手术联合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符合标准的垂体腺瘤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手术组和手术+常规放疗组和手术联合伽玛刀治疗组,分别采取经蝶入路手术和经蝶入路手术+常规放疗和经蝶入路手术联合伽玛刀治疗,对比这三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肿瘤复发时间、存活时间及发生并发症的概率。结果在FACT评分中,经蝶入路手术联合伽马刀组治疗后患者生存质量(116.2±34.18)明显高于其他两组(75.75±25.61;73.67±27.62),从随访时间上观察,时间越长其生存质量相对越好。经蝶入路手术联合伽玛刀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时间与其他两组相比,优势很明显,并发症低。结论经蝶入路手术联合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优势明显,两者联合是目前治疗垂体腺瘤的理想方案。

    作者:刘罡;谢跃兵;刘劲松;张虹;吴宇平;吕扬成;李小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支气管镜在小儿难治性肺炎诊治中意义

    目的:评价支气管镜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在小儿难治性肺炎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对常规抗感染治疗超过2周仍无效的102例难治性肺炎患儿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灌洗液作细菌培养。结果单纯支气管内膜炎症58例,合并有气管支气管软化9例,气道狭窄21例,气道异物3例,支气管扩张1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5例,气管支气管桥2例,支气管树1例,肺泡蛋白沉着症1例,炎性肉芽肿2例,支气管内膜结核1例,管外受压1例。肺泡灌洗液细胞培养阳性22株,阳性率为21.6%,以G-菌为主。3例支气管异物经硬支镜取出,1例结核转传染科治疗,1例纵膈肿瘤转外科治疗,其余78例支气管内膜炎症及19例肺不张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治愈或好转,总有效率100%。结论 支气管镜检查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是难治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的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措施。

    作者:夏万敏;王莉;艾涛;吴英;樊映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患者染色体畸变与血清氧化应激状态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3、7、17号染色体区带特异性探针(CSP3、CSP7、CSP17)和9号染色体p21(9p21)区p16基因位点特异性探针(GLPp16)的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检测和血清氧化应激参数测定在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 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BTCC)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结果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健康对照30例和BTCC患者188例,运用FISH技术检测其膀胱脱落细胞的CSP3、CSP7、CSP17及GLPp16异常率,同时测定其血清TOS、TAS浓度和OSI值,比较各测定结果在健康人群和BTCC患者间的差异及其与BTCC分期分级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BTCC患者中CSP3、CSP7、CSP17和GLPp16异常分别和血清氧化应激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BTCC患者与健康对照相比,其膀胱脱落细胞 CSP3异常率(47.3% vs.10.0%)、CSP7异常率(52.1% vs.15.0%)、CSP17异常率(41.5% vs.10.0%)、GLPp16异常率(59.0% vs.20.0%)和 FISH 阳性率(50.5% vs.0.0%)以及其血清 TOS 浓度[(18.60±3.70).vs.(14.74±1.31)μmolH2O2Eq./L]、OSI值[(1.33±0.41) vs.(0.89±0.10)]均明显增高(P <0.01),仅其血清TAS浓度[(1.44±0.21) vs.(1.66±0.16)mmol Trolox Eq./L]明显降低(P=0.000)。各探针异常率、FISH阳性率和血清氧化应激参数与BTCC分期之间均不相关( P>0.05)。而与BTCC分级之间,除GLPp16外, CSP3、CSP7、CSP17异常率和FISH阳性率呈明显的Gamma等级相关(r=-0.452、-0.564、-0.519和-0.375,P=0.000),且血清TOS、TAS浓度和OSI值也具有良好的Spearman相关性(r=0.678、-0.311和0.664,均P=0.000)。进一步分析4种染色体异常与3项氧化应激测定结果的相关性显示, CSP3、CSP7、CSP17异常率分别与TOS、OSI结果间均呈正相关(P<0.01),CSP7、CSP17异常率分别与TAS结果间呈负相关(P<0.01);而GLPp16异常率与TOS、TAS、OSI结果间均不相关(P>0.05)。结论 FISH检测膀胱脱落细胞染色体畸变是早期辅助诊断BTCC的有效的、无创性手段,而血清氧化应激参数准确定量可用于病情评估,二者的相关性研究有助于探索染色体畸变的机制以及其与BTCC发生、发展的关系。

    作者:杨渝伟;黄玉霞;杨永红;俸家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严重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Crowe Ⅳ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近期疗效。方法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对6例6髋成人Crowe Ⅳ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1例,女5例;年龄25~45岁,平均年龄30岁,并进行了3~5年的临床随访。结果6例患者均完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8个月。所有患者患髋功能基本正常,疼痛基本消失。平均Harris评分82分,1例患者术后出现坐骨神经牵拉症状,并随后恢复,1例患者在髋臼Ⅰ、Ⅱ区出现<1mm的透亮线,股骨假体及髋臼假体未见松动,1例患者出现BrookerI型异位骨化,但对功能无影响。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 Ⅳ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且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罗毅;丁晓川;侯伟光;刘煊文;张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宜宾地区973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9种病原体抗体分析

    目的:了解宜宾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病原体分布情况及流行趋势。方法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973例患儿,采集静脉血3mL,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9种非细菌性呼吸道病原体抗体,分析各病原体的分布情况及流行趋势。结果973例患儿中检测出病原体抗体310例,阳性率31.86%,其中1种抗体阳性145例(14.90%),2种抗体阳性83例(8.53%),3种及3种以上阳性82例(8.43%)。肺炎支原体(MP)感染阳性者多,达203例;乙型流感病毒( INFB)感染阳性者次之,161例;未检测出COX和CPN。10月感染阳性率高;3~6岁儿童病原体检出率高。结论宜宾地区呼吸道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患儿多,MP感染阳性者多,乙型流感病毒次之。季节变化时因对儿童做好呼吸道感染预防工作。

    作者:王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结肠镜下息肉治疗时定位困难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电子结肠镜下息肉治疗时出现定位困难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结肠镜下治疗结肠息肉时发生定位困难的50例病例,分析引起定位困难的结肠及息肉因素。结果出现结肠镜下息肉治疗时定位困难除了与息肉的数量、大小相关外,还与结肠的弯曲固定等结构变异有关(P<0.01),与息肉所在部位(左半结肠/右半结肠)无相关性(P>0.05)。结论电子结肠镜下治疗结肠息肉出现定位困难时,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措施才可能有效。

    作者:朱林林;王瑾;刁燕;甘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22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 anorectal malignant melanoma,AMM)的临床特点、肠镜表现、病理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4月至2014年10月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住院病例共22例。总结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肠镜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治情况,统计随访结果并复习文献。结果22例患者中男8例,女14例,男女比例为1:1.75,发病年龄53~79岁,平均发病年龄62.9岁。临床以便血为主诉多见,占86.3%(19/22)。肠镜下表现多样,多为单发或多发隆起物,表面溃烂,部分可有色素沉着。治疗无特效手段,手术切除是AMM目前首选的治疗手段,但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尚存争议。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侵袭性强,临床特点及肠镜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治易被延误,早期可发生转移,5年生存率较低;确诊需病理组化。目前国内外尚无AMM的规范诊治指南,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亟待提高。

    作者:林燕仔;朱林林;刁燕;吴俊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消化内镜规范化清洗消毒技术

    近年来,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在临床应用的范围不断拓宽和深入,由此带来的医院内感染风险也随之增加。由于消化内镜是深入体腔的诊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被患者携带的病原体污染。有研究表明,使用后的内镜上病原微生物载量为105~1010 cfu/mL [1],成为内镜感染传播的潜在危险因素。因此,对消化内镜使用前后彻底的清洗消毒是预防和控制消化内镜相关感染的关键[2]。而消化内镜构造精细,管腔复杂,材料特殊,不易清洗,且不适合高温高压消毒的特性决定了规范的清洗消毒是预防和控制消化内镜相关感染的关键环节[3]。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消化内镜在基层医院普遍开展,检查数量逐年增加,内镜消洗面临严峻的挑战。现就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化状况进行综述。

    作者:苏畅;吴朝平;张琼英;杨锦林;王一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PI-103对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目的:观察PI-103在体外对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PI-103对A375细胞增殖的影响,相差显微镜观察PI-103作用后A375细胞的形态学改变,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0.1、0.2μmol/L 的 PI-103对 A375细胞侵袭的影响, Western Blot 法测定 A375细胞 MMP-2、MMP-9的表达。结果在浓度高于0.4μmol/L 时, PI-103能够明显抑制 A375细胞的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相差显微镜下可见典型凋亡细胞形态学改变。0.1、0.2μmol/L的PI-103作用后,侵袭实验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MMP-2、MMP-9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103可抑制A375细胞增殖和侵袭,有望成为一种潜在的抗恶性黑素瘤治疗的药物。

    作者:陆茂;叶俊儒;彭科;宋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多模式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减轻术后疼痛。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多模式镇痛,对照组应用静脉泵镇痛,比较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浆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术后活动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 h、6 h、24 h、48 h和CPM训练30 min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浆CRP及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浆CRP及IL-6水平较术前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升高幅度较观察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和膝关节主动屈膝90°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能有效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术后应激反应,有利于术后早期康复训练。

    作者:蔡炜;唐旭东;陈捷;王贵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与肺康复等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生活质量与肺康复、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程度、运动能力等因素的关系,寻找影响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随机选择参加肺康复的COPD患者74例及同期未参加肺康复的COPD患者32例。测量FEV 1%,应用圣乔治呼吸问卷( SGRQ)评价生活质量,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 mMRC)评价呼吸困难程度,6分钟步行试验(6MWT)评价运动能力及计算BODE指数。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SGRQ评分与上述因素的关系。结果 SGRQ总分与FEV1%(r=-0.223,P<0.05)、mMRC评分(r=0.850,P<0.01)、6MWT(r=-0.826,P<0.01)及BODE指数(r=0.767,P<0.01)显著相关。通过对COPD各个亚组分析,B、C、D组患者SGRQ总分均与是否参加肺康复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2、-0.413和-0.344( 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仅纳入了mMRC评分、6MWT和是否参加肺康复作为SGRQ总分的独立预测变量,三者总共可以解释SGRQ总分变化的80.4%(R2=0.804,P<0.01)。结论 COPD患者生活质量与肺康复、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程度和运动能力密切相关;肺康复可以提高运动耐力、改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楷;聂洪玉;刘泳;徐东兰;郭万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防盲行动中的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在基层的贫困白内障光明行动中,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对2008年至2014年30例(32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采用了巩膜瓣下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诊3个月~24个月,视力≥4.8者24只眼(75%),视力4.2~4.8 者6只眼(18.7%),视力≤4.2者2只眼(6.3%)。术后眼压<20.55mmHg 为28只眼(87.5%),眼压20.55~25mmHg 为4只眼(12.5%),单用噻吗洛尔眼液,眼压得以控制。功能性滤过泡形成28眼(87.5%)。所有手术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防盲中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切口小,眼压控制好,术后并发症少;且白内障青光眼在一次手术中完成,方便易行,不需要昂贵的设备,让贫困的患者减少了费用开支,值得推广。

    作者:李学思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四川省德阳地区散发性戊型肝炎临床特点及病毒基因型

    目的:了解四川省德阳地区戊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154例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生化学、抗HEV-IgM及HEV-IgG进行检测,并将患者血清进行RNA抽提和PCR扩增。对PCR扩增阳性的病例进行双向测序,应用Clustal X和MEGA软件对参考病毒株和样本病毒株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54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中,男111例(72.1%),女43例(27.9%),男/女为2.58/1,平均年龄为(45.6±16.3)岁,20~59岁年龄段的患者的例数占总体的77.9%。92例住院患者中有49例为单纯戊型肝炎患者,其中2例(4.1%)发生急性肝衰竭并死亡;有42例戊型肝炎合并慢性HBV感染患者,其中11例(26.2%)患者发展为慢加急性肝衰竭,10例(23.8%)患者死亡,二者间肝衰竭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4例戊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中检测出HEV RNA(+)34例(22.1%),其核苷酸序列间同源性为76.6%~98%。所检测的病毒株与基因Ⅳ型参考病毒株的同源性高(76.6%~95.9%)。序列比对及基因分型结果表明该34例患者所感染的戊型肝炎病毒均为基因Ⅳ型。结论戊型肝炎合并慢性 HBV感染者较单纯戊型肝炎患者更易重症化,本地区 HEV基因型以Ⅳ型为主。

    作者:杨家红;张浩;陈学兵;陈皋;王秀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