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外人源乳酸杆菌与乳酸杆菌标准株对幽门螺杆菌生长及其对细胞粘附作用的影响

邓学杰;马洪升;余倩;王琴;易礼智

关键词:人源乳酸杆菌, 幽门螺杆菌, 粘附能力
摘要:目的:观察并比较人源乳酸杆菌及嗜酸乳酸杆菌标准株ATCC4356粘附胃腺癌SGC7901细胞的能力和抑制幽门螺杆菌SS1粘附细胞的能力,从而筛选出具有较强抑制幽门螺杆菌粘附细胞作用的人源乳酸杆菌。方法光镜下观察各株乳酸杆菌对幽门螺杆菌粘附SGC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各组乳酸杆菌均能粘附SGC7901细胞,在相同浓度时(3×109cfu/mL),各组人源乳酸杆菌细胞粘附指数均较标准株ATCC435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粘附指数及细胞粘附率以Lac22高,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源乳酸杆菌可能通过竞争结合位点实现对H. pylori粘附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抑制作用。三株人源乳酸杆菌与嗜酸乳酸杆菌标准株ATCC4356相比较,具有较强的粘附作用,粘附作用好的是Lac22。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循环内皮细胞在冠状动脉慢血流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循环内皮细胞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中的变化,进而为慢血流现象探索一些确切的发病机制。方法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的27例患者做为试验组,将同期造影结果正常的35例做为对照组。所有病例以相同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使用CTFC 法判定冠脉血流,各组患者在冠脉造影术后即刻抽血一次,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循环内皮细胞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血流现象患者循环内皮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环内皮细胞可作为反复血管内皮损伤的有效指标,血管内皮损伤与慢血流现象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血管内皮损伤可能是慢血流现象发生机制之一。

    作者:刘婷婷;刘丽;蒲小波;林文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哮喘抑制大鼠勃起功能

    目的:了解哮喘对大鼠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4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哮喘模型组( A)和对照组( B)各10只,实验各组于建模8周后测定阴茎海绵体内压( ICP)、平均颈总动脉压( MAP),测定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血清 C反应蛋白( CRP )浓度,截取阴茎海绵体标本检测一氧化氮合酶( NOS )活性、环磷酸鸟苷(cGMP)浓度,并采用Western印迹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阴茎海绵体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含量和eNOS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A组在临床及组织病理方面均有明显、典型的哮喘表现;ICPmax/MAP ×100 A组3V[10.78±8.26]和5V[29.07±6.82]较B组3V[32.75±5.73]和5V[53.71±8.59]均显著降低(P=0.023);血清TNF-a、CRP浓度A组[476±68.45 pg/mL、57.89±27.94 ng/mL ]较 B组[201.79±67.33 pg/mL、21.09±17.21 ng/mL ]显著增加( P <0.001);海绵体NOS活性、cGMP浓度A组[1.17±0.51U/mgprot、36.68±10.29 pmol/mg]较B组[3.64±1.21U/ mgprot、53.77±11.08 pmol/mg]显著降低(P=0.034、P=0.041);eNOS mRNA的表达A组[3.98±2.07]较B组[3.07±1.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5);eNOS蛋白含量A组(0.42±0.05)较B组(0.81±0.09)显著降低(P=0.039)。结论哮喘可引起eNOS含量和NOS活性下降导致海绵体组织中NO水平和cGMP浓度下降,从而导致大鼠勃起功能障碍。

    作者:左自立;辛彩霞;吴强;姜睿;韩德军;张子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综述

    腹横肌平面阻滞( 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是一种为前腹壁皮肤、肌肉及壁层腹膜提供镇痛的区域神经阻滞技术。2001年 Rafi [1]首次描述,经过几次发展与补充,越来越多的研究强调它的临床应用价值。超声引导可视化技术降低了其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阻滞成功率。然而,尽管这项神经阻滞技术简单实用,目前在国内还没有被麻醉医师常规广泛用于临床。本文旨在提供关于TAP阻滞的历史发展、应用解剖基础、神经阻滞技术、相关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及其并发症的文献综述。以期促进其推广应用。

    作者:张文娟;朱涛;李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在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在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ERCP术中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11例ASAⅡ~Ⅲ级合并心血管疾病行ERCP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n=37例):S1组、S2组、S3组。每组经静脉10min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后分别复合硫酸镁10mg/kg+舒芬太尼0.1μg/kg、0.12μg/kg、0.15μg/kg静脉缓慢注射。随即血浆靶控输注依托咪酯,设定血浆浓度0.5 ug/mL。每组术中采用持续泵注硫酸镁6mg/( kg·h)+依托咪酯靶控血浆浓度0.3~0.5μg/mL维持麻醉。根据BIS 值调整依托咪酯的血浆浓度,维持BIS值于55左右。观察并记录入室麻醉前、诱导后、插镜时、内镜置入十二指肠乳头、苏醒等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心率收缩压乘积( RPP)、血氧饱和度( SpO 2)、及各时点的BIS值。统计手术操作时间、麻醉苏醒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较顺利完成手术操作。 MAP及HR在插镜时、镜入十二指肠镜乳头开口时S2、S3明显低于S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全程S3组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S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RPP:镜入十二指肠镜乳头开口时S2、S3明显低于S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BIS:诱导后至镜入十二指肠S3各时点均明显低于S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插管时S3

    作者:钟惠;李英;江英强;鲍蕾;肖春林;雍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结核分枝杆菌相关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结核分枝杆菌相关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 IGRA)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3月21日至2014年7月4日进行IGRA检测的住院患者共510例,查询患者结核感染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资料,并与IGRA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确诊结核病例99例,其中91例IGRA结果判定为阳性( IGRA值≥14pg/mL),灵敏度91.92%。非结核病例185例,其中151例 IGRA 结果判定为阴性( IGRA 值<14pg/mL),特异性81.62%。结论结核分枝杆菌相关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取材方便、检测快速等优点,是一个较好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辅助诊断方法。

    作者:钟洪燕;马莹;康梅;袁余;李冬冬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康复新液治疗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口腔粘膜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对口腔放疗后粘膜损伤的疗效。方法观察组选用康复新液,对照组应用自制漱口液,比较两组粘膜反应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口腔粘膜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康复新液可有效消除炎性水肿,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生长,促进粘膜修复。

    作者:胡凌洁;方文静;叶序卷;钟秋;李富彬;童庆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

    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成立于1944年,位于县城赵镇郊山路69号,是一所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省级文明单位、全国中医工作先进县单位、爱婴医院、四川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成都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是全县医疗、预防保健、科教研中心,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胱抑素C及其eGFR方程在诊断肝硬化患者肾损害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胱抑素C( Cystine C,CysC)水平及其eGFR方程在肝硬化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8月~2014年12月间绵阳市中心医院和四川省骨科医院入院的465例肝硬化患者,测定其血清肌酐( SCr)和CysC水平,并以CysC计算eGFR。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ROC曲线分析SCr、CysC和eGFR的诊断性能。结果血清eGFR、CysC和SCr(男或女)诊断肝硬化患者肾功能损害发生的佳判断线分别为63.4mL/(min·1.73m 2)、1.24mg/L和76.8μmol/L(男)或62.6μmol/L(女);ROC曲线分析显示,AUC eGFR和AUC CysC与AUC SCr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进一步分别采用佳判断线和参考值限值为标准,分析SCr、CysC和eGFR三者在肝硬化及其Child-Pugh分级患者中继发肾功能损害的诊断性能,仅eGFR在两者间同时具有相近的灵敏度、误诊率和临床诊断一致性(均P>0.05)。结论 eGFR对肝硬化患者继发肾功能损害的诊断性能优于CysC和SCr,能够早期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可以作为一个首选的监测肝硬化患者肾功能改变的检查方法。不过,在使用时建议各实验室建立自己的佳判断线。

    作者:黄玉霞;杨渝伟;邹明;池继敏;俸家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异氟烷麻醉下肾切除术对老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异氟烷麻醉下肾切除术对老年大鼠学习和记忆的影响。方法48只SD健康老年雄性大鼠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异氟烷麻醉下肾切除术组(麻醉手术组)。麻醉手术组大鼠在2%异氟烷(载气为含40%氧气的空氧混合气体)麻醉下行左侧肾切除术,麻醉时间为3h;对照组大鼠单纯吸入含40%氧气的空氧混合气体3h。实验干预后连续一周每日测定大鼠(每组12只)学习记忆能力,并在实验干预后1、7d,在未测定学习记忆能力的大鼠中随机每组选取6只大鼠测定血浆中细胞因子IL-6的浓度。结果术后第3d和第5d,麻醉手术组Y迷宫正确反应次数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第4d起,麻醉手术组Y迷宫主动反应次数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第1、7d,麻醉手术组血浆IL-6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异氟烷全身麻醉下肾切除术老年大鼠模型,并发现术后老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术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可能与手术应激导致的IL-6血浆浓度升高有关。

    作者:陈丽;龚春雨;张慧伟;王晓;李茁;王怀明;杨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COPD患者血浆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1、白三烯B4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 sTREM-1)、白三烯B4(LeukotrieneB4,LTB4)在COPD患者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GOLD指南对所有患者综合评估后分组,收集各组患者及对照者外周血标本,用ELISA法测定标本中的sTREM-1、BLT4浓度。结果①COPD患者A、B、C、D各组及健康对照组中血浆sTREM-1浓度分别为(2.41±0.68) ng/mL、(4.33±0.83) ng/mL、(5.23±0.88) ng/mL、(8.44±0.69)ng/mL和(1.11±0.20)ng/mL, A、B、C、D组各组与健康对照组及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COPD患者sTREM-1浓度与FEV1占预计值%负相关(r=-0.675, P<0.01)。③COPD患者A、B、C、D各组及健康对照组LTB4浓度分别为(1.68±0.46)ng/mL、(1.96±0.12)ng/mL、(2.24±0.98)ng/mL、(2.52±0.15)ng/mL、(1.36±0.19)ng/mL, A、B、C、D组与健康对照组及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COPD患者LTB4浓度与FEV1占预计值%负相关(r=-0.848,P<0.01)。⑤COPD各组中sTREM-1浓度与LTB4浓度成正相关(r=0.872, P<0.01)。结论①随着COPD分组病情加重,sTREM-1、LTB4浓度逐渐升高,二者参与肺功能的损害,可能是COPD炎症反应的生物标记物。②COPD各组中sTREM-1浓度与LTB4浓度正相关,二者可能在同一信号传递通路上,相互作用促进炎症反应。

    作者:李新胜;陈绍平;贾钦尧;毛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小儿年龄与加强型气管插管内径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小儿年龄与加强型气管插管内径的相关性。方法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术的患儿40例,年龄2个月~7岁,体重7~25kg,ASA分级Ⅰ或Ⅱ级。麻醉诱导后,用无线视频喉镜暴露声门,评估声门的大小并结合传统计算公式“ID=4+(1/4)×年龄”小一号来选择相应的加强型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后连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记录该患儿年龄与终选择的导管内径值,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并记录依据传统公式计算出来的型号插管成功的总次数。结果40例患儿中,有15例能顺利通过声门,插管成功率为37.5%。40例患儿所插加强型气管插管的内径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r=0.960,P<0.01),回归方程为Y=2.455+0.395X,因此加强型气管插管内径可参考回归方程简化为ID=2.5+0.4×年龄。结论在小儿全身麻醉中,年龄与加强型气管插管内径呈正相关,公式“ID=2.5+0.4×年龄”更适合小儿加强型气管插管的选择。

    作者:张蓉;赵泽宇;黄建盛;刘建波;王馨雪;程庆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与单纯性肺结核的CT表现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艾滋病( AIDS)合并肺结核与单纯性肺结核的CT表现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CT表现,并与127例单纯肺结核患者的CT图像进行对照。扫描结果根据发病部位、范围及病变性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变部位及范围:病变累及双肺、两叶和两叶以上、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累及胸膜或淋巴结,两组出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性质:斑片状或大片状实变阴影、大片实变合并多发空洞、纵膈内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纯空洞、多发结节影在两组间的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能显示AIDS合并肺结核的各种影像特征,AIDS合并肺结核的病变部位不典型,累及范围广泛,大片状实变、纵膈内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的出现率较单纯肺结核高。

    作者:王涛;张荣萍;宋立江;高春丽;苏国华;马力;周朝鑫;高俊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痨咳宁治疗肺结核咳嗽106例疗效观察

    目的:对比自拟中药方剂“痨咳宁”配合化疗药物抗痨治疗,与用西药止咳药配合化疗药物抗痨治疗肺结核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2例临床诊断肺结核咳嗽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06例。治疗组采用口服痨咳宁配合化疗药物抗痨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可待因、溴已新片等止咳药配合化疗药物抗痨治疗,两组抗痨治疗方式相同。观察治疗前后疗效、疗程、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等。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7.17%和76.42%,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治疗疗程、毒性反应和复发率方面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痨咳宁用于治疗肺结核咳嗽疗效显著,并可缩短疗程、无毒性反应,减少复发率。

    作者:文晓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伊马替尼联合IFN-α2 b应用于CML患者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联合干扰素α2b( INF-α2b)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3例新诊断CML慢性期患者,随机分组,分别给予伊马替尼400mg/d(n=30),伊马替尼400mg/d和INF-α2b 300万U隔日一次(n=43)。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主要分子学反应(MMR)、完全细胞学反应(CCyR)和完全分子学反应( CMR),并比较两组患者总体生存( OS)、无进展生存( PFS)差异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CCyR在用药6个月时高于伊马替尼组(60.5% vs.36.7%,P<0.05),12个月时差异消失。联合组MMR+CMR在用药6个月及12个月时均高于伊马替尼组(74.4% vs.43.3%,76.7% vs.46.7%,P<0.05),在24个月时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伊马替尼组(P<0.05),而非血液学不良反应率却与伊马替尼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4个月观察期内,两组患者OS率(u=0.458,P=0.504)、PFS率(u=0.598,P=0.4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伊马替尼联合INF-α2b可以使CML患者更快获得遗传学及分子学反应,但并不能改善患者在用药24个月内的生存率,而且可能增加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吴红卫;李书武;胡丹;兰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计算机流体力学物理参数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术后疗效

    目的:初探计算机流体力学物理参数评估OSAHS术后疗效的情况。方法通过1例OSAHS患者的CFD上气道建模,观察呼吸道气流及压力改变。结果该患者口咽部气流流速变快,阻力降低。结论计算流体力学用于OSAHS患者呼吸气流流场分布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病因,采取恰当的诊疗方案。

    作者:李树华;王杰;董钏;蒋振华;李树民;何喻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肺吸虫病诊治现状的分析研究

    目的:分析肺吸虫病的诊治现状,提高临床的诊治水平。方法对465例肺吸虫患者的临床资料做统计、分析。结果肺吸虫病以学龄儿童发病为多。临床表现以皮下包块或结节、呼吸系统症状为多。末梢血的嗜酸细胞百分比、流行病学资料、抗体的检测是其诊断的重要依据。通过吡喹酮足剂量正规疗程的抗虫治疗,肺吸虫病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目前本病临床误诊率高,导致患者看病周折反复,延误了病情,增加了患者精神和经济负担。结论嗜酸细胞百分比、流行病学资料、抗体的检测对本病的诊断有着重要价值,吡喹酮是治疗本病安全有效的药物。加强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知,减少临床误诊势在必行。

    作者:李彦;孙黎;马传良;邓银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左西替利嗪和孟鲁司特钠对儿童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症状评分的改善作用

    目的:比较左西替利嗪和孟鲁司特钠对中-重度持续性儿童变应性鼻炎( AR)患者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作用,探讨儿童AR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方法将157例年龄6~14岁的中-重度持续性AR患儿,随机分为左西替利嗪(LEVO)组77例与孟鲁司特(MONT)组80例。 LEVO组每晚口服左西替利嗪片5mg,MONT组每晚口服孟鲁司特钠片5mg。应用鼻炎症状评分体系进行评价,评分越低症状越轻。结果治疗2周,两组症状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57,P>0.05),但均较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404和0.485,P<0.01),流涕症状LEVO组改善优于MONT组(F=0.744,P<0.05),鼻塞症状MONT组改善优于LEVO组(F=0.819,P=0.013<0.05);治疗4周,两组症状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40,P>0.05),但较基线(F=0.158和0.203,P均<0.01)和2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F=0.391和0.419,P<0.01),鼻塞症状MONT组改善极优于LEVO组(F=0.304,P=0.001<0.01)。结论对于鼻塞症状明显的患儿,可以选择孟鲁司特钠作为初始治疗药物;对于流涕症状明显的患儿,可以选择盐酸左西替利嗪作为初始治疗药物。

    作者:强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普拉洛芬滴眼液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在控制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普拉洛芬滴眼液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控制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提供更安全的防止翼状胬肉复发的药物方案。方法130例(154眼)接受手术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分为试验组(普拉洛芬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和对照组(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对两组角膜状况、眼压和翼状胬肉复发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3个月,对照组有9例(12眼)修正眼压高于正常上限值,与试验组0例(0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观察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拉洛芬滴眼液控制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疗效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相当,且更安全。

    作者:曾仁攀;梁小琼;王国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Notch 2、3、4和Jagged-1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上表达及其与IL-1β、IL-8、TNF-α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Notch-2、Notch-3、Notch-4和Jagged-1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上表达与 IL-1β、IL-8、TNF-α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风湿性心脏病患者38例与健康者37例(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上Notch-2、Notch-3、Notch-4和Jagged-1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1β、IL-8、TNF-α水平。结果 Notch-2、Notch-3、Notch-4/Jagged-1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IL-1β、IL-8、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tch-2、Notch-3、Notch-4/Jagged-1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水平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IL-1β、IL-8、TNF-α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Notch-2、Notch-3、Notch-4/Jagged-1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影响了IL-1β、IL-8、TNF-α水平,导致免疫功能紊乱。

    作者:秦亚录;许锋成;余朝萍;吴多江;赖敏;龚厚文;尹晓华;杨静;曾秀娟;晏明君;曾洪燕;刘天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未控制失血性休克复苏研究进展

    由创伤导致的严重失血性休克( hemorrhagic shock,HS)是创伤致死的主要原因。如何避免出血加重和改善组织灌注,从而改善未控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已成为医学研究者不断探索课题。近年来,随着对创伤失血性休克认识的深入,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限制性液体复苏、低温复苏、血管加压素复苏等复苏方式可以减少出血或改善组织灌注,提高创伤患者的存活率。现综述如下。

    作者:刘世平;杜晓冬;曾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