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
目的 探讨控制性低血压对脑电双频谱指数( BIS)监测的影响. 方法 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腰椎骨折椎体减压、植骨内固定的患者25例,依术中要求采用硝普钠0. 05~2μg/( kg·min)静脉泵注控制性降压,维持MAP至基础值的70%. 记录麻醉前(T0)、控制性降压前(T1)、控制性降压后(T2)、停用降压药物后MAP回升至控制性降压前水平(T3)BIS值. 结果 BIS值在T0与T1、T1与T2、T2与T3时间点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在T1与T3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患者在T2时间点上有6例监测出爆发-抑制波形. 结论 全身麻醉期间控制性低血压可使脑电双频谱指数降低,进而影响麻醉深度的判断.
作者:张蓉;赵泽宇;程庆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体外不同吸附剂在不同时间对百草枯的吸附作用,为临床治疗百草枯中毒洗胃液种类的选择提供实验室依据. 方法 实验组为:4%碳酸氢钠、50%乙醇、30%泥浆、30%泥浆(煮沸)、30%活性炭,对照组为清水. 将600mg/L百草枯分别加入以上各组中混匀后沉淀,分别于10min、30min、1h取上清液离心,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百草枯浓度. 结果 各实验组吸附剂对百草枯均有吸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10min时测上清液中百草枯含量:清水>50%乙醇>30%泥浆、30%泥浆(煮沸) >4%碳酸氢钠、30%活性炭.30min、1h时测上清液中百草枯含量:清水>50%乙醇>4%碳酸氢钠>30%泥浆、30%泥浆(煮沸)、30%活性炭. 同组内不同时间比较:清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乙醇组:10min与30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10min与1h、30min与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其余实验组:30min与1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10min与1h、10min与3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实验所用吸附剂对百草枯均有吸附作用,30%泥浆、30%泥浆(煮沸)、30%活性炭吸附效果佳. 随吸附剂与百草枯作用时间延长,吸附效果更佳.
作者:景莉;袁凯锋;张昊;韩丽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评估两种治疗方案对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随机将76位患者(分期Ⅱb~Ⅳa-b)分为两组. A组治疗方案为:顺铂60mg/m 2 ,分2d静脉输入;5-氟尿嘧啶2500 mg/m 2 ,连续48h持续静脉泵入;吉西他滨:1000mg/m 2 ,d1、d8,共8周期,化疗结束后立即行调强放疗. B组治疗方案为:顺铂75mg/m 2 ,分3d静脉输入;5-氟尿嘧啶500mg/m 2 ,1~5 d. 每21d化疗1次,放疗前化疗2次,化疗后立即行调强放疗,放疗结束1月后按相同方案行2次辅助化疗. 所有患者均行调强放疗,原发肿瘤照射剂量为66~70Gy,转移淋巴结的照射剂量为66Gy,高危区照射剂量为60Gy,低危区照射剂量为55Gy. 平均随访为24月. 结果 A组患者的2年局部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93. 4%、94. 1%、93. 1%,B组患者的2年局部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89. 4%、85. 6%、89. 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A组患者毒性反应较轻,B组患者毒性反应较重. 结论 顺铂、5-氟尿嘧啶及吉西他滨的联合化疗+调强放疗的治疗方案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毒性反应更小.
作者:魏锐文;范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脓毒血症病程中血栓弹力图( Thrombelastograph,TEG)参数的差异,探讨血栓弹力图对脓毒血症病程严重程度的鉴别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脓毒血症致死的患者病程变化,以临床诊断和APACHEII系统为分组依据,检测28例脓毒血症患者在脓毒血症各个典型病期的TEG的变化,统计脓毒血症早期( a组)、严重脓毒血症( b组)、脓毒血症休克(c组)、多器官功能衰竭(d组)中R(reaction time)、K(coagulation time)、α(alpha angle)、MA(maximum ampli-tude)的差异,量化分析TEG与APACHEII评分的关系,评价TEG参数对脓毒血症病程的鉴别价值. 结果 脓毒血症病程发展不同时期的APACHEII评分差异明显,脓毒血症严重程度与APACHEII评分呈正相关(r=0. 662,P<0. 01);不同病情程度的脓毒血症,TEG参数R、K、α、MA有明显区别. 根据病程与TEG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发现,R和MA与脓毒学症的病程存在相关性,而K和α仅在多器官功能衰竭出现前存在差异. 结论 TEG参数在脓毒血症病程发展中所表现出的差异性和病程相关性,预示了TEG对脓毒血症严重程度具有鉴别能力,同时提示脓毒血症发展与凝血功能的紊乱密切相关.
作者:周春;周莉;谢润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 NSCLC)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单因素分析及Cox回归分析我院2007至2013年住院确诊为NSCLC病历资料完整的86例患者预后影响指标. 结果 单因素Logrank检验显示,年龄、分化程度、肿瘤分期、ZPS评分、手术、化疗共6项指标显著;Cox回归分析显示,分化程度越低患者预后越差(P=0. 009),肿瘤分期越高患者预后越差(P=0. 005),ZPS评分越高患者预后越差(P=0. 014). 结论 对NSCLC预后有独立影响的指标有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患者ZPS评分.
作者:魏茂刚;刘丽华;魏海龙;范惠明;罗林城;李凡敏;廖冰;陈丹;何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 FESS)后复发及继发性额窦炎的原因及二次手术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16例)FESS后额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患者第二次手术均通过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扫描确诊. 结合患者前期手术临床资料,其中复发性额窦炎8例,共9侧,继发性额窦炎5例,共7侧,13例均经第二次手术治疗. 结果 复发性额窦炎8例中,额窦引流通道瘢痕粘连致额窦口狭窄、闭锁6例;中鼻甲前端与外侧壁广泛性粘连1例;息肉复发堵塞窦口1例;5例继发性额窦炎中,因中鼻甲前端与外侧壁瘢痕粘连4例、6侧,因额隐窝息肉复发堵塞窦口1例. 13例患者经第二次手术后,按海口标准治愈12例,再复发1例. 结论 额窦引流通道瘢痕粘连特别是中鼻甲前端与外侧壁广泛性粘连、息肉复发是复发性额窦炎的主要原因. 再次手术是治疗复发性、继发性额窦炎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刘春万;张雁;何淑琼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脾切除术对大鼠海马炎症因子表达及短期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方法 SD雄性老年及成年大鼠各30只,分为6组(n=10):老年正常对照组(C1组),成年正常对照组(C2组),老年麻醉组(A1组)、成年麻醉组(A2组),老年手术组(O1组),成年手术组(O2组). C组为对照组;A组大鼠接受1%戊巴比妥钠50mg/kg麻醉;O组麻醉下行脾切除术. 处理前4d接受Morris水迷宫训练,处理后继续行定位航行及空间探索实验. 行为学测试结束后行海马CD11b表达与海马炎症因子水平测定. 结果 A1、A2及O2组与对照组比较,定位航行及空间探索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处理结束后,O1组逃逸潜伏期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穿越平台次数与C1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探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海马CD11b阳性细胞数,C1组高于C2组. O1、O2组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C1与C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C1组IL-1β和TNF-α表达高于C2组. O1、O2组IL-1β和 TNF-α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结论 脾切除术引起老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下降,可能与创伤导致的海马小胶质细胞激活及炎症因子释放有关.
作者:李鹏;杨孟昌;杨雪;刘紫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咽喉反流( laryngopharyngeal reflux,LPR)与嗓音疾病的关系. 方法 对112例患有嗓音疾病疑有LPR相关症状的成年患者行反流症状指数量表( reflux symptom index,RSI)、反流体征计分量表( reflux finding score, RFS)、24小时双探头食道pH值监测及嗓音障碍指数量表( voice handicap index,VHI)评估. 其中声带接触性肉芽肿组35例,慢性喉炎组27例,声带息肉组25例,声带任克氏水肿组25例. 同时选取80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 结果 112例嗓音疾病患者中LPR阳性者68例,阳性率为60. 7%( 68/112 ) ,其中声带接触性肉芽肿组阳性率为41. 1%( 28/68),声带任克氏水肿组阳性率为29. 4%(20/68)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声带接触性肉芽肿组、声带任克氏水肿组RSI评分( 13. 6 ± 7. 5分、13. 7 ± 2. 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8. 7 ± 2. 2 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21、0. 013);声带接触性肉芽肿组RFS评分(12. 3 ± 2. 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 5 ± 2. 6分) ( P=0. 011);研究组的VH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声带接触性肉芽肿、声带任克水肿与LPR 相关性较高,嗓音疾病可对患者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造成影响.
作者:秦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肠外瘘是腹部手术、创伤或感染等各种原因所致的腹腔内继发感染出现腹膜炎,腹腔内肠道消化液或脓液向腹壁切口或引流口穿破,形成排出脓液、消化液或气体的肠管与体表通道的病理性改变. 肠外瘘是外科常见一种严重并发症,既往死亡率高达50% ~60%,目前死亡率仍然高达6. 2% ~17%,同时术后并发症是感染、出血、水电解质紊乱、多脏器功能障碍和营养不良等,患者痛苦大,费用高,住院时间长,是外科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1]. 因此对其国内外治疗进展进行回顾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外科新理论与技术的进展,如损伤控制外科和快速康复外科在肠外瘘临床实践中的运用,肠外瘘救治方式也不断更新. 本综述主要集中回顾肠外瘘在新理论运用及重要治疗进展.
作者:贺佳玉;刘兴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了解成都地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体内维生素D水平的状况,为进一步更好的防治骨质疏松提供临床基础数据. 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我科40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采集其清晨空腹静脉血,用电化学发光仪(瑞士罗氏诊断)检测血中25(OH)D的水平,用SPSS13. 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40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女性患者数量远大于男性患者,患者普遍存在着维生素D水平不足现象,其中维生素D严重缺乏和缺乏所占比例较大,男女两组在年龄和血清25(OH)D水平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本研究显示成都地区骨质疏松症患者维生素D缺乏现象比较普遍,男性女性之间无明显差别. 维生素D缺乏是骨质疏松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中应重视维生素D水平的监测,对于维生素D缺乏的状态应给予及时、充足的补充.
作者:罗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辅助氯胺酮麻醉在小儿先心病封堵术中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拟行介入封堵术的患儿60例,随机均分为氯胺酮组( K组)和氯胺酮+右美托咪定组( KD组). 两组均采用不插管全麻,保留自主呼吸的方式进行;两组均先用氯胺酮1mg/kg诱导,然后以10~30μg/( kg·min)速率维持;KD组则复合右美托咪定给药,先按0. 2~0. 5μg/kg给予一个负荷剂量,然后再以0. 05~0. 1μg/( kg·h)进行持续泵注.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诱导后、手术开始后3min、5min、10min、20min各时点的HR、MAP、SpO2 数值;同时记录两组患儿氯胺酮的总用量(T1)、体动发生率(T2)、呼吸抑制发生率(T3)、苏醒期躁动发生率(T4)、谵妄的发生率(T5)和手术时间(T6). 结果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重、手术种类、ASA分级、NYHA分级方面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 ,与K相比, KD组手术开始后的心率、血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组内比较无明显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KD组的体动发生率明显低于K组(P<0. 05),但对呼吸的抑制却不明显,在面罩吸氧状态下均能保持SPO2在95% ~100%之间;与K组相比,KD组患儿苏醒期躁动和谵妄的发生率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另外,在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别的情况下,KD组氯胺酮的总用量则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应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辅助氯胺酮麻醉在小儿先心病封堵术中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李雪刚;郭雄;汤荣兴;王晓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我院精神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社会支持及抑郁情绪状况及相关因素. 方法 采用工作倦怠量表( MBI-G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及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 SDS)随机选择122名在本院精神科临床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MBI-GS量表评分发现,男性成就感低落因子得分高于女性,初级职称者的成就感低落因子分及工作倦怠总分均高于中级以上职称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SDS量表评分发现,受教育程度为专科者的SDS总分高于本科及以上者,初级职称者的SDS总分明显高于中级及以上者,护士的SDS总分明显高于医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SSRS量表评分发现,未婚者的客观支持因子分及社会支持总分均明显低于已婚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各维度与主观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健康状况及收入状况与医护人员的情绪衰竭程度呈一定的相关性( P<0. 05 );收入状况及人际关系状况与医护人员玩世不恭程度呈一定的相关性(P<0. 05);收入状况、家庭状况及人际关系与医护人员成就低落感程度呈一定的相关性(P<0. 05). 结论 精神科医护人员中男性及初级职称者更容易出现成就感低落,初级职称者甚至更容易发生工作倦怠;未婚者得到的社会支持较少;受教育程度较低、初级职称及护士的抑郁程度高于其他群体. 这提示医院管理者应更多关心男性、初级职称、未婚、受教育程度低及护士的身心健康.
作者:薛欣杰;廖湘交;孙洪波;崔洪梅;高海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左心耳封堵手术的麻醉管理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我院心内科介入中心行全身麻醉下左心耳封堵手术患者的麻醉及围手术期处理的相关管理资料. 结果 共行左心耳封堵手术21例,其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69. 8 ± 11. 9)岁;合并高血压18例,合并脑卒中10例,合并糖尿病7例,合并冠心病7例,合并高血压心脏病5例,合并肺心病4例. 麻醉均采用全凭静脉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时间(85 ± 12. 2) min,术毕患者清醒时间(9 ± 2. 5)min. 全组患者术后并发症1例,无麻醉相关并发症. 结论 充分的术前评估、严密的术中监测联合优秀的短效静脉麻醉药物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和避免术中体动是左心耳封堵手术麻醉管理的重点.
作者:范丹;居金龙;徐广民;曾杰;黄建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评估一种硼酸亲和液相层析法/色谱法床旁糖化血红蛋白( HbA 1C )测定仪器博唐平TM ( POCT)测试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 方法 采集80例糖尿病患者和50例非糖尿病志愿者的血标本,分别用1台博唐平TM床旁HbA 1C分析仪和1 台美国普莱默斯Ultra2-HbA 1C检测仪器同时测定HbA 1C ,对比其差异. 结果 2 台仪器测得HbA 1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一致性检验两款仪器检测结果间在糖尿病组及健康人群组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0. 941,r=0. 723). 结论 博唐平TM床旁HbA 1C分析仪的准确性好,操作简便,是床旁快速检测HbA 1C ,加强糖尿病社区监测和门诊患者管理的良好手段.
作者:吴艳;喻荷淋;曾绍凡;刘阳;蒋莉;陈诚;朱晓荣;秦娟;田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对高甘油三酯源性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我院ICU内56例由高甘油三酯所致的急性重症胰腺炎,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及实验组(血浆置换组,28例),两组患者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通过对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甘油三酯水平、血浆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以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等5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实验组在血浆置换结束时APACHEⅡ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甘油三酯水平、IL-6、TNF-α炎症因子较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治疗组病死率19. 7%,显著低于对照组27.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组接受血浆置换所有患者均无相关不良反应. 结论 与常规综合治疗相比,对于由高甘油三酯引起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进行规律血浆置换,可改善临床症状及降低住院病死率,但需要进一步开展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的RCTs 来评价血浆置换治疗高脂血症胰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吴娅秋;黄晓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系统评价加巴喷丁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Renal Group's Specialized Register and CENTRAL、CNKI、VIP、WanFang Data和CBM数据库,搜集加巴喷丁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 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 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终纳入10个RCT,共519例患者. 其中英文3篇、中文7篇,随访时间为1~12周. Meta分析结果显示:加巴喷丁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效果明显优于安慰剂组/空白对照组和抗组胺药物组[SMD:-4. 91,95%CI( -6. 96,-2. 86),P<0. 00001]. 部分研究还比较了试验前后血红蛋白、甲状旁腺激素、钙、磷等实验室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 加巴喷丁组报道了41 例,多为轻-中度的恶心、头晕、嗜睡、疲劳,一般在第一次服药一周后症状消失,未报道严重不良反应. 对照组(安慰剂组/空白对照组和抗组胺药物组)报道了6例不良反应,多为轻-中度的恶心、头晕,均未作特殊处理. 所有研究均未报道死亡病例. 结论 当前证据显示,短期服用加巴喷丁可以改善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状况,但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本研究结论尚需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长期随访的RCT来进行验证.
作者:陈泽君;曹舸;王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的治疗疗效.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大于60岁共72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空心钉、动力髋螺钉( DHS)、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A)等方法内固定,进行术中术后随访,对比三组骨折分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Harris 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 结果 本组术后随访6~50个月. 三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1). 有8例内固定失效,占总患者数11. 11%,其中空心钉3例,DHS 3例,PFNA 2例. 结论 对于合并多种基础病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在C臂下闭合牵引复位PFNA内固定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张俊;蔡礼涛;任洋良;王艇;徐辉;罗家龙;谢广文;周强;代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术手术入路、操作性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研究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入路方式、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手术成功率及残石率. 结果 术前患者通过彩色B超和/或CT、MRCP检查诊断胆总管结石或肝内胆管结石,术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患者手术时间为1~3. 5h. 其中经胆总管探查取石20例,胆囊颈管探查3例,放置T管17例,1期缝合3例,胆囊颈管结扎3例;术中取出结石数目>6枚者5例,3~6枚者6例,3枚以下者12例;结石直径为0 . 5~1. 2 cm;住院时间5~14 d. 术后无胆瘘及腹膜炎等并发症出现,胆总管残余结石2例1例通过EST取石成功,1例通过T管取石成功. 结论 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式,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但是基层医院仍需要沿学习曲线加强学习.
作者:赖景奎;刘兴东;曾鹏;杨波;刘洪 刊期: 2015年第12期
Peutz-Jegher综合征是临床罕见或少见病,2010年我院诊治1 例,现对本病例的诊治并复习文献报告如下.Peutz-Jegher综合征是临床罕见或少见病,2010年我院诊治1 例,现对本病例的诊治并复习文献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0岁,农民,已婚. 因反复左下腹痛2月于2010年10月9日入院. 2月前患者不明诱因的左下腹隐痛、钝痛,或阵发性发作,无放射性,伴有恶心,便秘,4~5 d 1次大便,无粘液及血便.
作者:余剑平;曾林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手工检索及向药厂索取资料,全面收集依达拉奉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 协作网系统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 结果 终纳入12个已完成的随机对照试验,共778例患者. Meta分析结果显示依达拉奉联合常规治疗可降低患者3月不良结局的发生[OR=0. 42, 95%CI(0. 28, 0. 6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达拉奉联合常规治疗可减少症状性脑血管痉挛[OR=0. 38, 95%CI(0. 24, 0. 62)]及继发脑梗死[OR=0. 30, 95%CI(0. 15, 0. 59)]. 但纳入系统评价的临床试验均未描述随机分组的具体方法,分配隐藏情况不清楚,未报道盲法方案,故在选择、实施和测量等各阶段产生偏倚的可能性大,对本系统评价的结果应持谨慎态度. 纳入的12个试验中5个试验报告了用依达拉奉相关不良反应,常见为肝功能异常,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 结论 依达拉奉可有效改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短期及长期预后,且不良反应少. 但现有研究的质量较低,未来研究应克服现有研究的不足,尤其要注意使用正确的随机分配方法、充分隐藏分配方案、盲法评估结局和使用安慰剂对照.
作者:李洁;张萍;易兴阳;王淳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