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洪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140例拟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麻醉药用量、阻滞完全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注药前及注药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均无恶心、呕吐、头痛等不良反应.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下肢手术能充分发挥腰麻与硬膜外麻醉的双重优点,阻滞效果完善,可控性好,肌松充分,作用发挥快而完全,用药量小,对患者生理功能干扰小,对老年人下肢手术尤其适用,是一种效果确切,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作者:何峰;张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对胎儿异位肾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产前诊断的10例胎儿异位肾超声检查资料,并进行产后追踪随访,总结其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表现特征,并与随访结果 相对照.结果 研究期间产前超声共诊断胎儿异位肾10例,其中盆腔异位肾9例,交叉异位肾1例.盆腔异位肾表现为盆腔内探及异位肾脏图像或盆腔内一实质性包块,发育较正常肾脏偏小;交叉异位肾表现为一侧肾区肾脏缺如而对侧肾脏明显长大,下极融合,可显示两组集合系统声像.结论 异位肾畸形胎儿超声声像图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产前筛查胎儿异位肾畸形对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煜;李明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1岁,因反复右膝无力伴疼痛1周入院于2013年5月6日.入院前1周患者下蹲突感右膝疼痛,站立困难,有弹响,未作任何处理,后发生2次膝关节无力,其余时间走路正常.查体:右膝关节无明显肿胀,无红肿,皮肤无色素沉着,膝眼内侧轻压痛,膝关节无过伸过屈痛,侧方应力试验(-),lachman试验(-),McMurray试验(-),右膝MRI示:右膝关节腔内见一边界清楚结节灶,大小1.4cm×1.9cm,T1W呈低信号,T2W高信号,压脂病灶呈低信号改变,关节软骨完整,软骨下骨质正常,内外侧半月板形态正常其内未见异常信号影.
作者:钟华;伏海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导管滑脱风险评分表在泌尿外科高危患者管道护理风险控制及提高患方满意度的效果情况.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配纳入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出现护理风险时给予对症处理.干预组采用导管评分表,并采取系统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留置导管过程中的护理风险发生率和患方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留置导管患者进行系统风险管理,有效减少意外拔管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芳英;王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剖宫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ASA I~II级,孕≥36周、轻、中度妊高征患者,实施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后,测定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平面固定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消退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及阻滞平面;观察术中有无恶心、呕吐、头晕、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术后72h内麻醉并发症;监测麻醉前、麻醉后5、10、20、30min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氧饱合度(SpO2);新生儿Apgar评分,记录手术时间.结果 感觉阻滞起效时间:(2.1±0.73) min、感觉平面固定时间:(12±1.59) min、感觉阻滞消退时间:(83.42±17.16) min、运动阻滞起效时间:(9.4±2.10) min,运动恢复时间:(94.50±14.60) min;阻滞平面高达T10;新生儿Apgar评分:(8.65±0.97)分;手术时间:(39.37±5.10) min;麻醉后5、10、20、30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合度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无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术后72h内随访,无头痛及神经系统并发症,新生儿母乳喂养安全.结论 0.3%甲磺酸罗哌卡因3ml(9mg)重比重腰麻药用于轻、中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剖宫术腰-硬联合麻醉,血流动力学稳定,无心脏及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新生儿安全.
作者:王晓军;施燕飞;徐连生;汤荣兴;张努;李雪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技术(SB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应用德国SCHWIND公司生产的AMARIS 500Hz准分子激光仪,采用多光区切削治疗>6.00D高度近视患者156例(310眼).术后随访1年.结果 术后1年,裸眼视力≥0.6者129例(82.69%),≥1.0 71例(45.51%).术后佳矫正视力大于术前54例(34.62%),术后1年实际矫正度在预测矫正度±1.00D内130例(83.33%),±2.00D内146例(93.59%).激素性高眼压2例(1.28%).结论 SBK技术多光区切削治疗高度近视伴薄角膜及超高度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且稳定性较好的方法,能有效预防屈光回退的发生,同时可以减少术后眩光和暗视力下降等现象.
作者:陈龙;余素英;何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为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技术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自拟<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技术指导需求调查表>,分别调查48名精防人员和43名精神科医师.结果 精防人员对于技术指导需求排前三位的是个案管理计划制定、精神症状识别和危险性评估;精神科医师认为技术指导需求排前三位的是精神症状识别、药物基本知识掌握和个案管理计划制定.结论 根据需求提供技术指导.
作者:张浪;阮熙;秦小荣;贾勇;刘元元;李慧;任华;何昌九;谭樨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临床路径管理在结节性甲状腺肿诊治中的应用成效.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我院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应用临床路径前后各项相关指标.结果 临床路径管理在结节性甲状腺肿诊治中取得显著成效.结论 通过临床路径管理,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及医院获得双赢,值得在其它疾病中推广.
作者:周檎;梁廷华;王宗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运用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1年9月,我院共收治外阴营养不良45例,经过病检证实,其中增生型15例、混合型5例、硬化萎缩型25例.随机分为超声治疗组,对照组(药物治疗).超声治疗功率3.5W,采用连续直线扫描,时间为20~30min,治疗1次.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提高,P<0.05,不同病理类型使用超声聚焦治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疗效好,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雪英;张英;闫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手术的优缺点、适应症及注意事项.方法 采用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加侧隐窝扩大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20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3 年,平均 1.1年,根据 Macnab 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定标准,术后优 55例、良 50例、可 9例,差6例,优良率87.5%.结论 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加侧隐窝扩大术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对脊柱稳定性破坏小,并发症少,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方式之一.
作者:刘灿坤;张中;唐小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一种简单的便于实际应用的超声估计孕龄的方法.方法 应用超声显像对328例20~41周孕的正常妊娠妇女进行检查,从所测量的胎儿多项参数中选择出肝脏横径(LTD)、双顶径(BPD)及股骨长(FL)三种参数.将这三种参数进行不同形式的组合,与实际孕龄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然后从不同的回归公式中选择出计算简单且误差也较小的公式.结果 两个估计孕龄的公式简化式为:① EA=2(LTD+BPD)+2; ② EA=2(LTD+FL)+6.经过对另外50例孕妇的前瞻性验证表明,这两个简化公式估计胎儿孕龄的误差皆在±2.0周以内.结论 应用本文估计孕龄的简化公式,通过心算即可迅速得出结果,且误差较小.
作者:张清连;张灌生;钟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和瑞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纤支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0例临床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n=21)和瑞芬太尼组(R组,n=19).气管内表面麻醉后,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0μg/kg 10min继以0.5μg/(kg·min)持续静脉输注;R组给予瑞芬太尼1.0μg/kg 后以0.1μg/(kg·min)持续静脉输注.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纤支镜进入前(T1)、进镜至咽部(T2)、声门部(T3)、气管内(T4)及第10 min(T5)时的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Ramsay评分,观察镜检期间有无呛咳、气道痉挛或体动;记录停药至出室的时间,麻醉满意度及麻醉再接受度.结果 与T0时比较,T2~T4时两组BP、HR均升高或增快,且R组高于/快于D组(P<0.05);D组患者镜检期间更加安静配合,呛咳、体动发生率低于R组;两组患者均能在术毕5~10min清醒;D组麻醉满意度及患者再接受度均显著高于R组(P<0.05).结论 气管表面麻醉后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较瑞芬太尼能更好地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提供纤支镜检查条件,血流动力学变化更小,不良反应少.
作者:何伟;原庆会;畅文丽;赖庆莉;李建桥;张永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尿素、血清肌酐、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尿转铁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和尿足细胞标志蛋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狼疮性肾炎(LN)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SLE合并LN患者41例、SLE未合并LN患者15例和5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进行Urea、Cr和Cys C水平测定,同时对尿液中MA、TRU、α1-MG、NAG和PCX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SLE合并LN患者血清urea、Cr和Cys C水平及尿液PCX、TRU、MA、NAG、α1-MG水平都显著高于SLE未合并LN患者和对照组(均P<0.05).结论 血cys C、尿TRU和尿α1-MG联合检测既可同时监测LN患者的肾小球滤过功能损害、肾小球滤过膜损害和近端肾小管损害,又可提高灵敏度,是SLE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方便、有效的指标.
作者:廖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输液室护患纠纷的原因,探讨护理防范及管理措施.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护患纠纷原因分析表>,以回顾性调查方式统计143例急诊输液室护患纠纷.结果 护理服务缺位,沟通交流不畅,护士业务素质不高,输液流程不畅,患者缺少安全感是引起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结论 通过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力及业务素质等有效防范措施,2012年护患纠纷发生13起,发生率明显低于往年.
作者:汪臻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对心肌桥的诊断价值,提高心肌桥检出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行CTC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CTCA心肌桥检出率为52.50%、心肌桥长度(1.94±0.53)cm和完全性心肌桥厚度(3.48±0.41)mm;CAG检出率为22.50%、心肌桥长度(1.13±0.40)cm和完全性心肌桥厚度(1.57±0.33)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CA检查与CAG检查显示的心肌桥主要位于前降支,分别为21处和9处.CTC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心肌桥厚度越厚、长度越长(rY1=0.357,P<0.05;rY2=0.312,P<0.05).结论 CTCA能多方位、多角度、直观显示冠状动脉与心肌的解剖关系,提高心肌桥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有症状的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的临床特征、血栓发生相关因素,为PICC在临床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年1~12月置入PICC的435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对发生有症状性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静脉血栓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结果 435例安置PICC患者,发生有症状的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12例,其发生率为2.76%(12/435),其中58.33%的血栓发生于置管后10d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在性别、年龄、导管型号、置管肢体的选择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穿刺静脉的选择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贵要静脉的发生率(1.46%)远远低于肘正中静脉(7.04%)及头静脉(9.09%).发生血栓的患者在拔除PICC后进行了常规的抗凝治疗,血栓症状得到缓解,血栓再通,未发生肺栓塞.结论 PICC置入后3周内,特别是10d内应预防监测静脉血栓发生,选择合适静脉血管进行导管置入有助于降低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率.通过及时地治疗处理能有效控制血栓的进展,促进血栓消失、再通,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符琰;余春华;汤辉;向秋芬;刘俐;李俊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预存式自体输血在择期手术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 对北京某三甲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0月期间49例外科手术患者预存式自体血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监测患者采血前后某些指标的变化,并与输异体血患者做对比,分析自体输血的效果.结果 49例预存式自体输血患者采血前后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但均在正常范围内且维持在较满意的水平(P>0.05),与输异体血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估计术中出血量不会太大的择期手术患者,预存式自体输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既减少了输异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又节约了血液资源,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任伟;李春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帕瑞昔布钠复合布托啡诺预防胸科手术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普胸手术60例,随机分为四组(n=15):帕瑞昔布钠组(P组)、布托啡诺组(B组)、帕瑞昔布钠复合布托啡诺组(PB组)和对照组(N组).于术毕前30分钟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P组),布托啡诺2mg(B组),帕瑞昔布钠40mg+布托啡诺2mg(PB组)及等容量的生理盐水(N组).记录四组患者苏醒时间、PACU滞留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PACU的RSS躁动评分及嗜睡、舌后坠、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结果 四组患者苏醒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P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N组(P<0.05或P<0.01),PB组又明显低于B组(P<0.05));P组、B组、PB组三组的躁动评分和发生率明显低于N组(P<0.01或P<0.05),而PB组又明显低于P组、B组(P<0.05);N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PACU滞留时间较其它三组显著延长(P<0.01),其术后嗜睡、舌后坠等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复合布托啡诺可有效预防和减少胸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不影响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少.
作者:凌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31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治疗,总结护理体会及要点.方法 对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CVVH联合血液灌流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同时进行必要的护理.结果 在31例患者中28例抢救成功,2例死亡,1例放弃.结论 血液净化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效果肯定,护理在抢救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郭庆如;蒲超;陈梅;丁虹;符巧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复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行PHILOS钢板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适应证、手术技巧以及早期随访疗效.方法 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对81例肱骨近端骨折分2组治疗:PHILOS钢板组46例与人工肱骨头置换组35例.比较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应用术后VAS疼痛评分、肩关节上举活动度、肩关节Constant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估治疗结果.结果 PHILOS钢板组平均随访12.8个月,人工肱骨头置换组平均随访12.4个月.平均手术时间PHILOS钢板组(76±16.3)min,人工肱骨头置换组(81±12.1)min (P>0.05);平均手术出血量PHILOS钢板组(126±34.4)ml,人工肱骨头置换组(118±38.3)ml (P>0.05);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PHILOS钢板组(116°±34.6°),人工肱骨头置换组(94°±29.9°),(P<0.05);VAS疼痛评分PHILOS钢板组(2.1±1.2),人工肱骨头置换组(1.9±1.3),(P>0.05); 肩关节Constant评分PHILOS钢板组(85.7±12.1),人工肱骨头置换组(74.2±11.3),(P<0.05);并发症发生率PHILOS钢板组15.2%,人工肱骨头置换组0 (P<0.05).在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Constant评分方面PHILOS钢板组明显优于肩关节置换组,但PHILOS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多于人工肱骨头置换组.结论 对于老年3部分与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应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骨折移位及粉碎程度、肱骨头的血供破坏情况、骨质疏松程度以及患者的意愿等决定治疗方法 的选择.
作者:周鑫健;李少华;黄伟杰;刘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