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丽华;戴林桐;闫波;孙丹洋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肾结石时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回顾我科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中因碎石不当引起并发症26例,对并发症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26例患者中,碎石过程中通道丢失无法继续碎石者4例,碎石时损伤肾脏导致出血无法继续手术者12例,导致肾实质穿孔者10例,予以术中中转或改二期手术.结论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中需根据结石情况及肾脏情况调整碎石技巧,并注意安全导丝的应用.
作者:李健;王海峰;赖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分析某院门诊用药处方指标,探讨其用药特点及合理性.方法 根据某院2012年HIS管理查询系统提供的门诊用药数据,以及随机抽取的电子处方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门诊患者每次就诊平均用药品种数约为1.97种,每次就诊平均药品费用约为42.16元,就诊使用注射药物的百分率约为10%,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百分率约为39%,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约为20.3%.结论 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个别不合理现象亟待改进.
作者:权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和脑梗死的相关因素临床研究.方法 将15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临床资料分两组,其中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病例72例(研究组);2型糖尿病无脑梗死患者84例(对照组).分析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ECG及肾功能血流动力学参数,并检测血脂和血糖浓度,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研究组血脂、空腹血糖与对照组比较,两组间TC,TG,LDL和FB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糖尿病史,高血压痛史,血流动力学,尿白蛋白和心机凝血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流动力学和尿白蛋白差异统计学意义更显著(P<0.01).结论 定期检测对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脑梗死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蔡丹;张玉梅;楚远珍;严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Cookgas插管型喉罩在侧卧位手术患者应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拟在侧卧位下行手术的患者,因麻醉因素需在侧卧位下更改麻醉方式而采用Cookgas插管型喉罩建立人工气道.结果 9例患者均使用Cookgas插管型喉罩成功完成侧卧位手术患者应急气道的建立.结论 Cookgas插管型喉罩在侧卧位时具有操作简单、迅速,通气效果好,可作为一种在侧卧位下气道管理的应急工具.
作者:王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TSN)对小鼠急性重症肝炎模型p53调控肝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阐明丹参酮ⅡA对肝脏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 将12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丹参酮ⅡA(大、中、小)剂量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予TSNIIA 100mg/(kg·d)、30mg/(kg·d)、10mg/(kg·d)、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乙酰半胱氨酸500mg/kg和CMC连续灌胃4天后进行急性重症肝炎模型处理;正常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处理.观察各组10只6、12、18、24、36、48h死亡率.其余10只用于在同一时间点处死行急性肝损伤的评定.结果 丹参酮ⅡA(大、中、小)剂量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的48h死亡率分别是100%、90%、80%、70%、80%.肝功能指标、肝脏坏死程度、凋亡小体数量、凋亡指数以及p53基因与p53蛋白.结论 丹参酮ⅡA能够下调促凋亡基因p53,通过抑制p53蛋白的生成和促进其降解,减少细胞的凋亡.丹参酮ⅡA通过减轻肝脏的炎症反应和抑制肝细胞凋亡的双重机制实现对肝脏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关系.
作者:唐小利;李双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治疗过程中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动态变化以及肠道菌群与血浆内毒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纳入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27例,A组63例,B组64例,同期纳入健康者18例作为对照.A组口服金双歧,B组采用金双歧+乳果糖,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治疗前和治疗第5、10、15以及20d,分别检测对照组和患者大便肠球菌、酵母菌、双歧杆菌数量以及内毒素水平.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患者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减少(P<0.001),肠球菌及内毒素增加(P<0.001).内毒素与双歧杆菌呈负相关性(r=-0.296,P=0.042),与肠球菌呈正相关性(r=0.331,P<0.021).②治疗10d时A组肠道双歧杆菌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0.001),内毒素下降(P =0.021),两者间呈负相关性(r=-0.228,P=0.033).治疗20d时双歧杆菌以及内毒素较治疗10d时无变化(P分别为0.318和0.484).③B组肠球菌、酵母菌及内毒素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变化.肠球菌在第5d、酵母菌和内毒素在第10d下降到低值(P值分别为0.048、0.033和<0.001).之后三者均快速上升,在第20d均超过治疗前水平(P值分别为0.017、<0.001和<0.001).内毒素与肠球菌(r=0.251,P=0.037)及酵母菌(r=0.353,P=0.018)之间呈正相关.④治疗第10dB组内毒素低于A组(P<0.001).继续治疗10d,A组内毒素无明显变化,而B组内毒素上升.治疗20d时B组内毒素显著高于A组(P<0.001).结论 ①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和高内毒素血症,肠道菌群与内毒素血症相关性存在动态变化.②单用金双歧可轻微改善肠道菌群、降低血浆内毒素.金双歧联合乳果糖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浆内毒素,但持续使用可能会加重菌群失调和内毒素血症.
作者:王蜀强;林健梅;黄仁刚;杨兴祥;江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使得糖尿病发病率提高,再加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糖尿病患者数量已呈滚雪球之势增加.大多数患者在临床症状得到控制出院后,大部分时间在家休养,故做好糖尿病的居家控制,规范家庭护理措施,对老年糖尿病的长期控制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永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对122例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的实施出院后的延续护理进行总结,进一步完善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的延续护理服务.方法 建立以腹膜透析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延续护理团队,制定针对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出院后的居家护理计划,对122例出院后的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采取门诊随访、电话随访、网络平台、家庭随访、肾友会的一系列形式开展出院后延续护理.结果 经2年零4个月的实践,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所提高;有效降低了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提高了护士的腹膜透析专科知识,加强了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显著激发了腹透患者的积极情绪.结论 延续护理服务为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提供了持续的护理服务,提高了其治疗依从性,降低了其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同时也提升了护理人员在医疗团队中的地位.
作者:田峰;王莉;李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老年慢性心衰患者ACC/AHA分期与心功能指标及尿酸(UA)水平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34例,按ACC/AHA心衰进展分为A、B、C、D四组,健康体检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UA水平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心衰患者血UA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其水平在心衰各亚组随心衰进展分期不同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心衰分期的患者UA与LVEF呈负相关(r=-0.236,P<0.05),与LVEDD呈正相关(r=0.362,P<0.05).结论 血尿酸水平随着心衰进展分期的增加而升高,与LVEF呈负相关,LVEDD呈正相关,能较好地反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不同心衰分期状态,可应用于临床评价心功能.
作者:丁光明;董天宏;胡桂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对四川省德阳市农村医疗急救体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125个乡镇卫生院、997个村卫生站受损.基本医疗、急症急救房屋、设备受损严重,两个极重灾县乡村救治体系处于瘫痪状态.震后3个月,农村急诊急救基本依靠外援的数百家医疗队[1].灾后重建开始以后,通过中央财政、北京、江苏对口援建、世界银行贷款、社会捐赠等渠道,投入6.5亿元,对125个乡镇卫生院,1050个村卫生站急症急救体系进行了全面建设,目前,全市农村卫生灾后重建项目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2],基本医疗和急症急救基本房屋、设施、救治能力提前了15 ~ 20年.
作者:陈万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的临床特征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分析44例带状疱疹患者年龄、受累神经、合并症及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状态.结果 带状疱疹患者不仅有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而且有明显的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且不同年龄、不同合并症免疫功能不同.结论 对带状疱疹患者应进行全面分析,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积极地调节免疫功能,控制基础疾病.
作者:韩莉;林昭春;付柏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行闭孔神经阻滞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超声引导闭孔神经阻滞组(U组,30例),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闭孔神经阻滞组(U+S组,30例).观察闭孔神经阻滞后5、10、15 min后内收肌收缩情况,记录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操作时间,麻醉相关时间,穿刺次数,15min时阻滞成功率.结果 U+S组与U组相比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没有明显差异(7.7vs6.4min,P=0.232),U+S组操作时间比S组长(3.1vs1.7min,P<0.001),麻醉相关时间两组无差异(U+S组9.8min,S组8.6min,P=0.68),穿刺次数两组无差异(U+S组2.4min,S组2.1min,P=0.28),15min时U+S组与U组相比阻滞成功率高(100%比80%,P=0.04).结论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行闭孔神经阻滞功率高,可以安全、有效的预防膀胱肿瘤电切术闭孔神经反射.
作者:欧阳胜;刘群;颜渊;蒋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奥美拉唑与替普瑞酮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中的治疗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用药参考.方法 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9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奥美拉唑)45例和B组(替普瑞酮)45例两个治疗组,连续治疗2个月.根据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奥美拉唑和替普瑞酮的疗效,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奥美拉唑和替普瑞酮对临床症状缓解有效率分别为86.7%和77.8%,奥美拉唑改善临床症状优于替普瑞酮(P<0.05).奥美拉唑胃镜检查和组织学病理检查的有效率分别为40.0%、44.4%,替普瑞酮分别为48.9%、51.1%,替普瑞酮对胃粘膜炎症的改善情况优于奥美拉唑(P<0.05).结论 与奥美拉唑相比,替普瑞酮缓解临床症状效果较差,但对于病理组织状况改善效果较好.
作者:吴冀川;龙恩武;陈子洋;季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2岁,头晕、头痛2年,加重1d,急诊来我院就诊.患者体温37℃,脉搏98次/min,呼吸24次/min,身体肥胖,毛发分布正常.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史.实验室检查血糖高,尿糖(+),其余未见异常.X线表现:额骨内板增生、肥厚,边界较清晰,增生的额骨内板呈梭形或波浪状,颅骨骨质未见确切破坏征象,头颅大小、形态正常.CT表现:双侧额骨内板弥漫性骨质增生、肥厚,呈梭形改变,中线处骨缝未见受累,邻近额叶脑实质受压内移,邻近的蛛网膜下腔及部分脑沟变窄.其余颅骨骨质及脑内未见确切异常.诊断:额骨内板增生症.
作者:陈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T-SPOT.TB检测在结核性腹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28例临床和影像学可疑结核性腹膜炎的患者的腹腔积液实施T-SPOT.TB检测,对照组为30例无结核原发病灶的腹腔积液患者.结果 28例可疑结核性腹膜炎患者中,26例T-SPOT.TB检测阳性(92.9%),对照组4例阳性(13.3%).T-SPOT.TB检测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敏感性为92.9%,特异性为86.7%,阳性预测值为82.1%,阴性预测值为95.2%.结论 T-SPOT.TB检测是一种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检测结核感染的技术,对快速而准确地诊断结核性腹膜炎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王永生;宁靓;蒋芳萍;李同林;赵天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Gross疝修补术在小儿脐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非洲佛得角国家中心医院自2010年9月~2012年9月期间对收治的85例小儿脐疝的临床资料.分析小儿脐疝采用Gross疝修补术治疗的方法、特点及效果.结果 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平均手术时间30min,平均住院4d(术后2d),随访2-24个月无复发.结论 采用Gross疝修补术是小儿脐疝较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其具有手术时间短、安全、术后恢复快、美观以及近期疗效满意等优点.
作者:朱红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小儿急性中毒的临床特征及可能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2010年~2012年收治的176例急性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PICU共收治了176例急性中毒患儿,5岁以下患儿占79.4%.男性是女性的2倍.口服是主要的中毒途径(96.0%),药物是主要的中毒物质(42.6%).严重的中毒症状有意识改变、呼吸窘迫、低血压等.67.0%的患儿接受了洗胃治疗,14.8%的患儿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8.5%的患儿行血液净化治疗.平均住院时间是6.31d,治愈率是86.9%,病死率是2.8%.结论 小儿急性中毒在中国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好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中毒途径以经口服入为主,药物是主要的中毒物质.有效的预防措施比较有限,需要更多的健康卫生教育及消费品安全措施.中毒后及时给予洗胃及解毒药物,重视呼吸循环支持及血液净化治疗,可促进中毒儿童早日康复.
作者:杜敏;张国英;谢晓丽;肖琴;郑静;温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前瞻性研究应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患者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观察对象为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我科完成的LC患者总共76例.其中有6例因合并胆总管结石复杂胆管结石,4例术中转开放而退出观察.观察剩余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剩余66例有25例术后使用芬太尼PCIA为观察组(n=25),41例未使用或仅肌肉注射哌替啶注射液镇痛为对照组(n=41).两组患者的平均疼痛评分分别为(3.3±1.2 vs 3.7±1.6)(P>0.05);观察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止吐药物应用率、坐起时眩晕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2% vs26.8% (P<0.05),40% vs 17.1%(P<0.05);40% vs 12.2%(P<0.01).观察组手术当晚肛门排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6% vs 85.4% (P<0.05);两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LC术后应用芬太尼PCIA的镇痛效果与不用相比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优势.由于其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常规应用PCIA进行LC术后镇痛的必要性还有待商榷.
作者:李锡霞;何俊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行植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采用导管溶栓术进行治疗.结果 52例患者均成功导入溶栓导管,疗效明显.回收滤器32例,捕获血栓28例.本组患者无一例发生致死性肺栓塞.结论 与传统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比较,导管溶栓术治疗不仅临床操作简单,快速有效,并发症少,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后遗症发生的概率.
作者:钟武;赖雪;陈睦虎;杨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腋臭患者行小切口皮下剥离刮除术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对273例腋臭患者浸润肿胀麻醉下,通过1 cm切口皮下剥离刮除术清除腋窝皮下的皮脂腺、大汗腺及毛囊,术后放置引流并加压包扎,9天后拆线.结果 27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10例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在术后6 ~ 12h发生出血,形成血肿;1例出现部分皮瓣坏死;2例出现伤口裂开;1例局部形成瘢痕挛缩;1例单侧有异味残留;2例单侧复发.经及时有效的治疗后均痊愈.结论 小切口皮下剥离刮除术治疗腋臭具有创伤小、切口隐蔽、外形美观、无功能障碍的特点.术中规范操作,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其对患者的损害减少到小.
作者:周开华;康道现;邹晴;王璐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