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行闭孔神经阻滞在膀胱肿瘤电切术中的应用

欧阳胜;刘群;颜渊;蒋飞

关键词:超声, 闭孔神经, 阻滞, 神经刺激
摘要:目的 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行闭孔神经阻滞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超声引导闭孔神经阻滞组(U组,30例),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闭孔神经阻滞组(U+S组,30例).观察闭孔神经阻滞后5、10、15 min后内收肌收缩情况,记录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操作时间,麻醉相关时间,穿刺次数,15min时阻滞成功率.结果 U+S组与U组相比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没有明显差异(7.7vs6.4min,P=0.232),U+S组操作时间比S组长(3.1vs1.7min,P<0.001),麻醉相关时间两组无差异(U+S组9.8min,S组8.6min,P=0.68),穿刺次数两组无差异(U+S组2.4min,S组2.1min,P=0.28),15min时U+S组与U组相比阻滞成功率高(100%比80%,P=0.04).结论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行闭孔神经阻滞功率高,可以安全、有效的预防膀胱肿瘤电切术闭孔神经反射.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激光虹膜成形术治疗非瞳孔阻滞型房角关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LPIP)对非瞳孔阻滞型房角关闭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37例(52只眼)非瞳孔阻滞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于周边虹膜切除术后进行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术后1周应用前房角镜观察房角粘连情况.随访12-24个月,平均(13.4±7.7)个月.结果 术前眼压(24.2±4.3)mmHg,LIPI术后末次随访眼压(17.3±6.4) mmHg,与术前比较平均下降(6.9±2.1)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14,P<0.05).术后前房角结构可见范围增加,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缩小.术后早期视力无变化,随访时间内视野损害无进展.结论 激光虹膜成形术可以明显加深非瞳孔阻滞型PACG的周边前房,增宽房角入口,从而预防房角粘连的进一步进展.

    作者:张娣;杨静;廖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同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联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靶控输注时不同效应室浓度联合舒芬太尼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所有患者均使用丙泊酚和舒芬太尼靶控输注行全凭静脉麻醉.术毕均使用舒芬太尼行静脉自控镇痛.Ⅰ、Ⅱ、Ⅲ组分别选择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为0.10ng/mL、0.12ng/mL、0.15ng/mL时使用镇痛泵.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o)、手术开始30min后(T1)、手术结束时(T2)、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 (T3)及术后60min(T4)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记录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评价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T3)及术后60min(T4)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60min内患者自控镇痛按压次数及嗜睡、呼吸抑制、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Ⅰ组在T3、T4时点HR、MAP明显高于Ⅱ组、Ⅲ组(P<0.05).Ⅲ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较Ⅰ组、Ⅱ组延长(P<0.05).Ⅱ组、Ⅲ组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及术后60min的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优于Ⅰ组(P<0.05).Ⅱ组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及术后60min的Ramsay镇静评分优于Ⅰ组、Ⅲ组(P<0.05).Ⅱ组、Ⅲ组患者术后60min内自控镇痛按压次数低于Ⅰ组(P<0.05).Ⅱ组术后60min内嗜睡、呼吸抑制(呼吸<8次/min)、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Ⅰ组、Ⅲ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为0.12ng/mL时行舒芬太尼患者静脉自控术后镇痛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两忠;王雄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成都地区人群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及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探讨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成年人脂肪肝与高尿酸血症(HUA)及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行健康体检受检者的肝脏彩超、疾病史、体格检查及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成都地区成年人脂肪肝患病率为17.06%,MS患者的脂肪肝患病率为58.04%,HUA、MS重叠发病的患者的脂肪肝的患病率为64.92%.脂肪肝的患病率与MS及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脂肪肝与MS及HUA密切相关,鉴于脂肪肝与MS的密切关系,可以考虑将脂肪肝纳入MS诊断的范畴.

    作者:秦恳;马秀英;吴琴琴;张帆;杨英;何礼霞;王佑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剖宫产全麻术后镇痛中的运用

    目的 拟验证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 ransversus abdominal plane,TAP)阻滞在剖宫产全麻后的镇痛疗效.方法 实施全麻剖宫产并且愿意接受术后镇痛的产妇40例,分为TAP+PCIA(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组与单纯PCIA组.胎儿娩出后均接静脉电子镇痛泵.在手术结束后实施超声引导下TAP.观察并记录48 h内各随访时点的NRS(运动与静息时),镇痛泵使用时间,按压次数(D1),实际进入次数(D 2),产妇满意度评分.镇痛相关并发症:呕吐,瘙痒,嗜睡.结果 TAP+ PCIA组在术后24h内的时间点的NRS评分明显低于PCIA组(P<0.05),而24h后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镇痛泵使用时间TAP+ PCIA组长于PCIA组(P<0.05),而D1/D2低于PCIA组(P<0.05),产妇满意度两组近似(P>0.05).两组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镇痛可以产生较单纯静脉镇痛更为良好的产科术后镇痛.

    作者:郑珈琳;罗世忠;郭昌立;张玲;钟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新生儿窒息12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和复苏抢救的体会,科学诊断新生儿窒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9月收治的121例新生儿窒息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转归,轻度窒息108例,重度窒息13例,剖宫产60例,经阴道分娩61例,其中产钳助产8例.结果 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母亲因素:母亲有妊娠并发症49例(40.5%);分娩因素:①羊水胎粪污染51例(42.15%);②胎儿宫内窘迫20例(16.5%);③胎膜早破20例(16.5%);④胎盘异常(前置、早剥、老化)13例(10.74%);⑤单纯脐带异常(绕颈、过短、过长、打结等)11例(9.1%);⑥产程异常5例(4.13%).所有患儿出生后均进行新生儿复苏,球囊正压通气占72.72%,气管插管占11.57%(配合胸外心脏按压占7.44%),用肾上腺素占6.6%,生理盐水扩容占1.65%.行nCPAP 46例占38%,机械通气占4.96%.治愈出院63例,好转出院51例,病情加重转院3例,病情好转转院2例,死亡2例(其中1例放弃抢救死亡).结论 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很多,121例新生儿窒息中产前产时因素占有重要地位,必须加强围产期的保健,严格定期产前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有效的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的通气是复苏成功的关键,窒息复苏要强调黄金60s.在积极复苏成功后,应及时转入新生儿监护室进行监护治疗.需复苏的新生儿不一定是窒息,而处于抑制状态或缺乏活力的新生儿必须马上规范复苏,科学认识新生儿窒息诊断,Apgar评分不能用来指导复苏.

    作者:幸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Gross疝修补术在小儿脐疝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Gross疝修补术在小儿脐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非洲佛得角国家中心医院自2010年9月~2012年9月期间对收治的85例小儿脐疝的临床资料.分析小儿脐疝采用Gross疝修补术治疗的方法、特点及效果.结果 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平均手术时间30min,平均住院4d(术后2d),随访2-24个月无复发.结论 采用Gross疝修补术是小儿脐疝较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其具有手术时间短、安全、术后恢复快、美观以及近期疗效满意等优点.

    作者:朱红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自制床头抬高卡改善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依从性

    目的 提高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依从性及床头抬高角度的准确性.方法 使用自制床头抬高卡,对机械通气患者在观察时间点对床头抬高医嘱执行情况及床头抬高角度进行分类统计,同时将护士自查估计角度与研究人员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使用自制床头抬高卡组在医嘱执行率与抬高角度准确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自制床头抬高卡可提高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依从性及床头抬高角度的准确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程凤琴;马秀兰;欧春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115例颜面部外伤处理体会

    目的 探讨颜面部外伤的处理体会.方法 115颜面部外伤进行清创缝合术,并观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115例患者术后全部达到一期愈合,无明显的瘢痕增生,面部器官无牵拉变形,缝合处无牵拉变形,缝合处无明显凹陷及萎缩.结论 在面部损伤中采用美容缝合效果好.

    作者:杨汉霞;陈明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4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分别行CTCA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检查,比较二者的一致性.结果 CTCA对1~3级冠状动脉分支的显示较好,但对4级冠状动脉分支显示欠佳.CTCA显示管径≥2rnm的冠状动脉,狭窄≥50%的灵敏度为88.78%,特异度为96.05%;阳性预测值为82.86%,阴性预测值97.55%,假阳性率为17.14%,假阴性率为2.45%,准确率为92.96%.CTCA和SC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31).结论 CTCA是一种快速、无创和可靠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与SCA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用于冠心病患者的常规筛查,但必要时仍需行SCA检查,为其临床诊治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

    作者:甘锐;余文艺;兰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多虑平联合左氧氟沙星和萘哌地尔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多虑平联合左氧氟沙星及α1受体阻滞剂萘哌地尔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左氧氟沙星及萘哌地尔)和治疗照组(多虑平联合左氧氟沙星及萘哌地尔),每组45例,均连续用药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7例,显效20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是93.3%;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16例,有效1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是75.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治疗组为(13.12±5.27)分和(4.38±2.07)分,对照组为(12.56士2.73)分和(6.29±3.35)分(P<0.05);排尿症状评分治疗组为(6.07±2.74)分和(2.95±1.12)分,对照组为(6.72±2.17)分和(4.05±2.39)分(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疼痛和排尿症状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报告不良事件.结论 多虑平联合左氧氟沙星及α1受体阻滞剂萘哌地尔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满意,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作者:曹文锋;王亮;王庆堂;黄晓科;杨航;陈卫国;李沙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Cookgas插管型喉罩在侧卧位手术患者应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Cookgas插管型喉罩在侧卧位手术患者应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拟在侧卧位下行手术的患者,因麻醉因素需在侧卧位下更改麻醉方式而采用Cookgas插管型喉罩建立人工气道.结果 9例患者均使用Cookgas插管型喉罩成功完成侧卧位手术患者应急气道的建立.结论 Cookgas插管型喉罩在侧卧位时具有操作简单、迅速,通气效果好,可作为一种在侧卧位下气道管理的应急工具.

    作者:王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中心维持牲血液透析患者有皮肤瘙痒症状者30例,采取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每周1次.检测治疗前、中、后甲状旁腺激素、血β2微球蛋白,并观察患者皮肤瘙痒改善情况.结果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10周后,30例患者甲状旁腺激素,血β2微球蛋白较前清除显著增加(P<0.05);患者皮肤瘙痒症状缓解有效率100%.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能有效缓解尿毒症皮肤瘙痒症状,且设备要求较低,适于临床开展.

    作者:严雪萍;李巧;郑浩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首发症状不典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首发症状不典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SAH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SAH患者137例,A组66例首发症状均不典型,B组71例首发症状为典型SAH三主征.以患者的发病年龄、基础疾病、诱因、死亡率及初诊时误诊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A组患者发病年龄、基础疾病携带率、死亡率及初诊时误诊率明显高于B组.而发病诱因存在率则明显低于后者.结论 首发症状不典型的SAH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多携带基础疾病,发病前多无明显诱因,死亡率较高,而初诊时易于误诊.

    作者:邓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并发症探讨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肾结石时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回顾我科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中因碎石不当引起并发症26例,对并发症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26例患者中,碎石过程中通道丢失无法继续碎石者4例,碎石时损伤肾脏导致出血无法继续手术者12例,导致肾实质穿孔者10例,予以术中中转或改二期手术.结论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中需根据结石情况及肾脏情况调整碎石技巧,并注意安全导丝的应用.

    作者:李健;王海峰;赖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替米沙坦通过上调PPAR-γ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MMP-7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能否通过上调PPAR-γ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MMP-7表达.方法 使用替米沙坦对A549细胞进行干预.在不同时间点(0h,24h和72h)使用MTT法对A549细胞活性进行测定.使用PT-PCR对在不同时间点(0h,24h和72h)细胞表达的MMP-7和PPAR-γmRNA进行测定.使用western blotting对在不同时间点(0h,24h和72h)细胞表达的MMP-7和PPAR-γ蛋白进行测定.结果 替米沙坦干预后A549细胞活性逐渐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各时间点间的细胞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时间点(0h,24h,和72h)MMP-7 mRNA和蛋白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的递减(P均<0.05),而PPAR-γ mRNA和蛋白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的递增(P均<0.05).结论 本实验表明替米沙坦可能是通过上调PPAR-γ的表达抑制MMP-7的合成和分泌导致A549细胞生长和侵袭能力的降低.

    作者:任素蓉;廖垚;周筱秋;王晋;胥云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 将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间断鼻胃管喂养,观察组应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腹胀消失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喂养耐受时间、达全肠道营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体重开始增加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早产儿喂养的耐受性,改善胃肠道功能,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翔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小切口皮下剥离刮除术治疗腋臭手术并发症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 探讨腋臭患者行小切口皮下剥离刮除术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对273例腋臭患者浸润肿胀麻醉下,通过1 cm切口皮下剥离刮除术清除腋窝皮下的皮脂腺、大汗腺及毛囊,术后放置引流并加压包扎,9天后拆线.结果 27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10例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在术后6 ~ 12h发生出血,形成血肿;1例出现部分皮瓣坏死;2例出现伤口裂开;1例局部形成瘢痕挛缩;1例单侧有异味残留;2例单侧复发.经及时有效的治疗后均痊愈.结论 小切口皮下剥离刮除术治疗腋臭具有创伤小、切口隐蔽、外形美观、无功能障碍的特点.术中规范操作,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其对患者的损害减少到小.

    作者:周开华;康道现;邹晴;王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5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血源性传播疾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血透中心治疗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血源性传播疾病患者在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卫生宣教等方面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总结我科2006年4月至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HBV标志物阳性患者、HCV标志物阳性患者、梅毒螺旋体(TRUST)阳性患者的护理管理要点.结果 59例在我院至少透析1年以上的阳性患者,均未发生医院内交叉感染.所有医护人员无一例发生感染.结论 严格执行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SOP),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能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超;李亚娟;郭从俊;冉梦晓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甲磺酸加贝酯对烧伤患者血清IL-6、IL-8及TNF-a水平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甲磺酸加贝酯对烧伤患者IL-6、IL-8、TNFa水平的影响.方法 两组基础治疗方案相同,治疗组加用甲磺酸加贝酯,观察两组IL-6、IL-8、TNFa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组无死亡及脓毒症患者,IL-6、IL-8、TNFa水平各时间点均较对照组低.结论 甲磺酸加贝酯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临床疗效明显.

    作者:胡以信;袁杰;刘兵;邹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技术在临床操作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90例,根据受检者的意愿分为无痛治疗组(36例)和常规治疗组(54例).无痛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应用芬太尼、咪达唑仑镇痛、镇静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的血氧饱和度、血压、脉搏和呼吸变化及耐受性.结果 无痛治疗组36例受检患者血压轻度下降、心率轻度增快、氧饱和度无明显下降,顺利完成相应检查及治疗,无明显不适应感,无痛苦及精神创伤,完全清醒后平均20min离开检查室.常规治疗组54例受检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呛咳、憋气及体动等不良反应,检查后均感痛苦及精神创伤.结论 局部麻醉+(芬太尼、咪达唑仑)镇痛镇静下行支气管镜检查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患者舒适度提高,无明显不良反应,且安全、操作简便,可以在临床工作中推广运用.

    作者:屈兵;陈会师;蒲清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