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娣;杨静;廖沁
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的临床特征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分析44例带状疱疹患者年龄、受累神经、合并症及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状态.结果 带状疱疹患者不仅有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而且有明显的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且不同年龄、不同合并症免疫功能不同.结论 对带状疱疹患者应进行全面分析,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积极地调节免疫功能,控制基础疾病.
作者:韩莉;林昭春;付柏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对四川省德阳市农村医疗急救体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125个乡镇卫生院、997个村卫生站受损.基本医疗、急症急救房屋、设备受损严重,两个极重灾县乡村救治体系处于瘫痪状态.震后3个月,农村急诊急救基本依靠外援的数百家医疗队[1].灾后重建开始以后,通过中央财政、北京、江苏对口援建、世界银行贷款、社会捐赠等渠道,投入6.5亿元,对125个乡镇卫生院,1050个村卫生站急症急救体系进行了全面建设,目前,全市农村卫生灾后重建项目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2],基本医疗和急症急救基本房屋、设施、救治能力提前了15 ~ 20年.
作者:陈万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提高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依从性及床头抬高角度的准确性.方法 使用自制床头抬高卡,对机械通气患者在观察时间点对床头抬高医嘱执行情况及床头抬高角度进行分类统计,同时将护士自查估计角度与研究人员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使用自制床头抬高卡组在医嘱执行率与抬高角度准确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自制床头抬高卡可提高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依从性及床头抬高角度的准确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程凤琴;马秀兰;欧春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浮肩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9例浮肩损伤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16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 ~15个月,平均13.1个月.13例患者患肩无痛,3例患者述肩关节活动时轻微疼痛,VAS评分0~2分,平均0.19分.根据随访时X线片结果,所有骨折在4个月内达骨性愈合.其中2例发现创伤性关节炎.1例腋神经损伤患者于伤后10月恢复.根据Herscovici等的肩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9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81.3% (13/16).结论 FSI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有利于合并伤的诊治和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唐大军;余建翔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使得糖尿病发病率提高,再加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糖尿病患者数量已呈滚雪球之势增加.大多数患者在临床症状得到控制出院后,大部分时间在家休养,故做好糖尿病的居家控制,规范家庭护理措施,对老年糖尿病的长期控制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永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颜面部外伤的处理体会.方法 115颜面部外伤进行清创缝合术,并观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115例患者术后全部达到一期愈合,无明显的瘢痕增生,面部器官无牵拉变形,缝合处无牵拉变形,缝合处无明显凹陷及萎缩.结论 在面部损伤中采用美容缝合效果好.
作者:杨汉霞;陈明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腋臭患者行小切口皮下剥离刮除术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对273例腋臭患者浸润肿胀麻醉下,通过1 cm切口皮下剥离刮除术清除腋窝皮下的皮脂腺、大汗腺及毛囊,术后放置引流并加压包扎,9天后拆线.结果 27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10例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在术后6 ~ 12h发生出血,形成血肿;1例出现部分皮瓣坏死;2例出现伤口裂开;1例局部形成瘢痕挛缩;1例单侧有异味残留;2例单侧复发.经及时有效的治疗后均痊愈.结论 小切口皮下剥离刮除术治疗腋臭具有创伤小、切口隐蔽、外形美观、无功能障碍的特点.术中规范操作,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其对患者的损害减少到小.
作者:周开华;康道现;邹晴;王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中心维持牲血液透析患者有皮肤瘙痒症状者30例,采取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每周1次.检测治疗前、中、后甲状旁腺激素、血β2微球蛋白,并观察患者皮肤瘙痒改善情况.结果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10周后,30例患者甲状旁腺激素,血β2微球蛋白较前清除显著增加(P<0.05);患者皮肤瘙痒症状缓解有效率100%.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能有效缓解尿毒症皮肤瘙痒症状,且设备要求较低,适于临床开展.
作者:严雪萍;李巧;郑浩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老年慢性心衰患者ACC/AHA分期与心功能指标及尿酸(UA)水平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34例,按ACC/AHA心衰进展分为A、B、C、D四组,健康体检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UA水平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心衰患者血UA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其水平在心衰各亚组随心衰进展分期不同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心衰分期的患者UA与LVEF呈负相关(r=-0.236,P<0.05),与LVEDD呈正相关(r=0.362,P<0.05).结论 血尿酸水平随着心衰进展分期的增加而升高,与LVEF呈负相关,LVEDD呈正相关,能较好地反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不同心衰分期状态,可应用于临床评价心功能.
作者:丁光明;董天宏;胡桂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行闭孔神经阻滞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超声引导闭孔神经阻滞组(U组,30例),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闭孔神经阻滞组(U+S组,30例).观察闭孔神经阻滞后5、10、15 min后内收肌收缩情况,记录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操作时间,麻醉相关时间,穿刺次数,15min时阻滞成功率.结果 U+S组与U组相比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没有明显差异(7.7vs6.4min,P=0.232),U+S组操作时间比S组长(3.1vs1.7min,P<0.001),麻醉相关时间两组无差异(U+S组9.8min,S组8.6min,P=0.68),穿刺次数两组无差异(U+S组2.4min,S组2.1min,P=0.28),15min时U+S组与U组相比阻滞成功率高(100%比80%,P=0.04).结论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行闭孔神经阻滞功率高,可以安全、有效的预防膀胱肿瘤电切术闭孔神经反射.
作者:欧阳胜;刘群;颜渊;蒋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肾结石时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回顾我科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中因碎石不当引起并发症26例,对并发症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26例患者中,碎石过程中通道丢失无法继续碎石者4例,碎石时损伤肾脏导致出血无法继续手术者12例,导致肾实质穿孔者10例,予以术中中转或改二期手术.结论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中需根据结石情况及肾脏情况调整碎石技巧,并注意安全导丝的应用.
作者:李健;王海峰;赖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血透中心治疗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血源性传播疾病患者在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卫生宣教等方面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总结我科2006年4月至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HBV标志物阳性患者、HCV标志物阳性患者、梅毒螺旋体(TRUST)阳性患者的护理管理要点.结果 59例在我院至少透析1年以上的阳性患者,均未发生医院内交叉感染.所有医护人员无一例发生感染.结论 严格执行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SOP),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能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超;李亚娟;郭从俊;冉梦晓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椎动脉优势与基底动脉弯曲的关系对两者连接处脑梗死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10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梗死灶情况、椎动脉优势以及基底动脉弯曲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92.66% (101/109)的患者表现为一侧推动脉直径大于另一侧.68.81% (75/109)的患者椎动脉优势位于左侧.74.31% (81/109)的患者有基底动脉弯曲.随着椎动脉直径差异级别的增高,患高血压痛、中重度基底动脉弯曲的比例显著增高,且右侧椎动脉直径显著减小(P<0.05).3级椎动脉直径差异的患者大多有高血压病(88.89%)以及中重度基底动脉弯曲(75.00%).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患有高血压病以及椎动脉直径差异是中重度基底动脉弯曲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椎动脉直径差异为中重度基底动脉弯曲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中重度基底动脉弯曲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椎动脉直径差异,两者的存在促进了相应部位脑梗死的发生.
作者:王晓平;李晓佳;罗永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随访管理方法,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 2011年8月成立CKD随访管理中心;合理进行人员配置,组建以肾科医生、肾脏专科护士和营养师为核心的随访团队,明确岗位职责;优化随访流程;开展多样化的健康指导及全面收集患者资料并存档.结果 截止2012年11月底,CKD建档病例数共705例,回访率100%,门诊量:复诊10 ~ 30 个/d,建档3~5个/d,健康教育2~3个/d.结论 随访是提高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预防和延缓CKD进展的有效途径.而规范的管理、合理的人员配置、优化的随访流程、全面的随访内容和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是随访有效的重要保证.
作者:刁永书;石运莹;陈懿;胡雯;付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和复苏抢救的体会,科学诊断新生儿窒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9月收治的121例新生儿窒息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转归,轻度窒息108例,重度窒息13例,剖宫产60例,经阴道分娩61例,其中产钳助产8例.结果 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母亲因素:母亲有妊娠并发症49例(40.5%);分娩因素:①羊水胎粪污染51例(42.15%);②胎儿宫内窘迫20例(16.5%);③胎膜早破20例(16.5%);④胎盘异常(前置、早剥、老化)13例(10.74%);⑤单纯脐带异常(绕颈、过短、过长、打结等)11例(9.1%);⑥产程异常5例(4.13%).所有患儿出生后均进行新生儿复苏,球囊正压通气占72.72%,气管插管占11.57%(配合胸外心脏按压占7.44%),用肾上腺素占6.6%,生理盐水扩容占1.65%.行nCPAP 46例占38%,机械通气占4.96%.治愈出院63例,好转出院51例,病情加重转院3例,病情好转转院2例,死亡2例(其中1例放弃抢救死亡).结论 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很多,121例新生儿窒息中产前产时因素占有重要地位,必须加强围产期的保健,严格定期产前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有效的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的通气是复苏成功的关键,窒息复苏要强调黄金60s.在积极复苏成功后,应及时转入新生儿监护室进行监护治疗.需复苏的新生儿不一定是窒息,而处于抑制状态或缺乏活力的新生儿必须马上规范复苏,科学认识新生儿窒息诊断,Apgar评分不能用来指导复苏.
作者:幸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治疗6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及TNF-a的表达.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60例,根据出血量多少分为30~40mL(A组20例)、40 ~ 50mL(B组20例)、>50mL(C组20例);所有患者均行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于术前、术后6h、ld、2d、3d、7d采集患者静脉血标本检测TNF-a;随访半年至1年,观察其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TNF-a的表达均较术前降低,术后均逐渐增加,3d达高峰,3d后逐渐降低;颅内出血量越大、TNF-a表达越高;GOS分级比较,出血量越大、预后越差.结论 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可靠,患者预后与出血量多少及炎症反应轻重有关.
作者:翟安林;袁淼;苟志勇;肖文峰;王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靶控输注时不同效应室浓度联合舒芬太尼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所有患者均使用丙泊酚和舒芬太尼靶控输注行全凭静脉麻醉.术毕均使用舒芬太尼行静脉自控镇痛.Ⅰ、Ⅱ、Ⅲ组分别选择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为0.10ng/mL、0.12ng/mL、0.15ng/mL时使用镇痛泵.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o)、手术开始30min后(T1)、手术结束时(T2)、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 (T3)及术后60min(T4)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记录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评价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T3)及术后60min(T4)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60min内患者自控镇痛按压次数及嗜睡、呼吸抑制、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Ⅰ组在T3、T4时点HR、MAP明显高于Ⅱ组、Ⅲ组(P<0.05).Ⅲ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较Ⅰ组、Ⅱ组延长(P<0.05).Ⅱ组、Ⅲ组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及术后60min的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优于Ⅰ组(P<0.05).Ⅱ组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及术后60min的Ramsay镇静评分优于Ⅰ组、Ⅲ组(P<0.05).Ⅱ组、Ⅲ组患者术后60min内自控镇痛按压次数低于Ⅰ组(P<0.05).Ⅱ组术后60min内嗜睡、呼吸抑制(呼吸<8次/min)、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Ⅰ组、Ⅲ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为0.12ng/mL时行舒芬太尼患者静脉自控术后镇痛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两忠;王雄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直径的穿刺针进行甲状腺穿刺活检时患者疼痛程度之间有无差别.方法 对2010年10月~2013年3月在成都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进行甲状腺穿刺活检的13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使用3种不同直径的穿刺活检针进行甲状腺穿刺,采用主诉疼痛分级法(VRT)和数字疼痛分级法(NRS)两种痛觉分级方法让患者对术中和术后当日的疼痛感觉进行评估.采用x2检验的等级相关分析和线性趋势检验,分析受试者疼痛程度与穿刺针型号之间的关系.结果 VRT评估3种直径活检针穿刺疼痛程度0~1级,3组患者之间疼痛程度没有差别,不同性别之间也没有差异.NRS评估3种直径活检针穿刺疼痛程度0~3级,3组之间疼痛程度没有差别,疼痛程度与活检针直径没有关系.结论 使用不同直径的活检针进行甲状腺穿刺,患者的疼痛程度之间没有差异,应根据患者结节的性质选择适宜的穿刺针.
作者:程莹;邢军;艾智华;万勇;游志清;郭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2岁,头晕、头痛2年,加重1d,急诊来我院就诊.患者体温37℃,脉搏98次/min,呼吸24次/min,身体肥胖,毛发分布正常.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史.实验室检查血糖高,尿糖(+),其余未见异常.X线表现:额骨内板增生、肥厚,边界较清晰,增生的额骨内板呈梭形或波浪状,颅骨骨质未见确切破坏征象,头颅大小、形态正常.CT表现:双侧额骨内板弥漫性骨质增生、肥厚,呈梭形改变,中线处骨缝未见受累,邻近额叶脑实质受压内移,邻近的蛛网膜下腔及部分脑沟变窄.其余颅骨骨质及脑内未见确切异常.诊断:额骨内板增生症.
作者:陈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 价支气管镜检查和(或)治疗咯血患者价值及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127例咯血患者,经支气管镜下治疗前病因明确患者85例,给予生理盐水局部冲洗,后给予冰去甲肾上腺素1ml+血凝酶1KU局部喷洒治疗.经支气管镜下检查及治疗前病因不明确患者42例,先行活检及刷检检查,后给予止血治疗(止血方法同上).结果 127例患者经支气管镜检查和(或)治疗后,病因明确患者104例,止血治疗有效者100例(96.2%).病因未明确者23例,止血有效患者19例(82.6%);4例患者止血治疗无效,其中出现大咯血2例,抢救成功1例,死亡1例.支气管镜下治疗前85例病因明确患者镜下止血治疗有效者83例,有效率97.6%;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前42例病因不明确患者,镜下止血有效者36例,有效率85.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咯血患者支气管镜检查能够较好的明确病因,支气管镜下治疗咯血疗效好,病因明确者疗效更佳,病因不明确咯血患者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存在高风险.
作者:罗世林;周江;张仕国;毛淑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