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依托伤口造口小组建立的皮肤护理管理模式实践与效果评价

冯素英;陈建伟;张菊;刘丽霞;肖燕玲;刘召琼

关键词:伤口造口, 压疮, 皮肤护理, 管理系统
摘要:目的:探讨依托伤口造口小组的皮肤护理管理模式并评价管理的效果。方法成立伤口造口小组,确定三级管理体制的皮肤管理运行模式,明确各级人员职责,完善专科管理制度和流程,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实行专科护理会诊制度,重视皮肤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工作,对全院皮肤护理情况进行全程监控。结果皮肤护理管理模式建立前后1年比较压疮上报率达100%,高危压疮患者压疮发生率降低4.3%,压疮治疗有效率提升了18.52%;压疮治疗及伤口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伤口造口小组的皮肤管理模式的建立与运行显著拓展了护理工作内涵,使护理人员的造口伤口护理知识大幅提高,认为建立造口伤口小组,从根本上提升了全院皮肤管理的护理质量,是可行、有效的专科护理管理模式。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低年资护士使用Braden量表诊断符合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低年资护士使用Braden量表的诊断符合率相关因素,为保证护士使用Braden量表准确评估患者提供依据。方法低年资护士和专科护士分别使用Braden量表对50名年龄≥70岁老年患者进行压疮高危因素评分。结果低年资护士的诊断符合率为64.29%,主要表现在对感觉、移动力以及摩擦力和剪切力的评估上与专科护士存在不同程度差异(P<0.05)。结论低年资护士评估压疮风险的诊断符合率偏低,需加强对低年资护士准确使用Braden量表的相关知识培训,提高低年资护士对压疮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以便采取积极护理措施,降低院内难免压疮发生率。

    作者:周敬花;李艳;向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氟比洛芬酯对胸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对胸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及其临床效果。方法50例ASA I-II级行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5例。 E组在麻醉诱导前10min经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手术结束前30min再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而C组不给予氟比洛芬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T1)和气管导管拔管时(T2)两个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点抽取静脉血5mL检测T 1和T 2两个时点的血糖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E组患者T 1和T 2两时点的MAP和HR明显降低(P<0.01);E组患者在T1、T2时点血糖降低(P<0.05);T2时点去甲肾上腺素明显降低(P<0.01)。结论氟比洛芬酯能明显抑制胸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应激反应,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作者:莫坚;刘欣;顾晓霞;莫桂熙;刘奕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内眼手术前两种皮肤准备方法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内眼手术前不剪除睫毛备皮方法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眼科择期行内眼手术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00例,手术前不剪除睫毛;对照组100例,术前按照传统的皮肤准备方法剪除睫毛,其他术前准备两组均相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冲洗术眼结膜囊后、术前消毒术眼后即刻、手术完毕即刻3个时间点结膜囊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术后两组患者眼部刺激症状、并发症及操作的便利性等。结果两组患者结膜囊3个时间点细菌培养结果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后眼部刺激症状比实验组明显且持续时间长(P<0.05);实验组术前准备需要的人力和物力成本较低。结论内眼手术前皮肤准备的关键是彻底清洁眼睑及周围皮肤、结膜囊冲洗消毒。术前不剪睫毛不会增加术后细菌感染的风险,且减轻术后眼部的不适症状,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作者:胡素容;胡庆新;孙小娟;王艺桦;吴英;帅彤;章俊梅;李慧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药在高危压疮患者中使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95%酒精浸泡红花、当归、鸡血藤三味中药局部外用对高危压疮预防的疗效。方法随机将高危压疮患者(通过Braden评分≤16分,定为高危压疮)182例,分成三个实验组和对照组,Braden评分为12~16分60例为A组,评分为8~12分64例为B组,评分为8分以下58例为C组,同时将A、B、C三组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基础护理,即按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每日3~4次使用该中药(95%酒精1000ml+红花50g+当归100g+鸡血藤100g,浸泡时间为一个月)进行受压部位的局部擦拭和按摩。结果经过对比,A、B、C三组中,对照组出现压疮的几率分别为14.29%、25%、34.48%,而实验组出现压疮的几率分别为0、3.12%、3.12%,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使用该中药对高危压疮的预防效果是明确的,它能显著的降低高危压疮发生为压疮的几率,其配制方法简单,使用方便,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作者:李锡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小板系列参数对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小板系列参数对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XE-5000血液分析仪分别对200例健康体检者及200例血小板减少性患者的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大血小板比率( P-LCR)及血小板比容( PCT)进行测定。结果血小板减少性患者与血小板正常人群比较,其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大血小板比率( P-LCR)及血小板比容( PCT)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轻度降低或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系列参数分析可作为某些血小板减少性疾病鉴别诊断的初筛指标,对某些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李瑞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Ki-67蛋白表达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判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Ki-67蛋白表达在DLBCL中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收集58例DLBCL患者的手术或活检标本并制作其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对DLBCL进行免疫表型分类,同时检测Ki-67蛋白的表达,并行CHOP方案化疗。结果58例DLBCL患者Ki-67表达高低与性别、年龄、LDH、结外病变、临床分期和IPI评分无关( P>0.05)。中位随访12个月后,生存曲线分析显示Ki-67高表达组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 PFS)为16个月,短于Ki-67低表达组27个月,两组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DLBCL患者中Ki-67高表达预后较差。

    作者:吴红卫;黄蓉飞;戴小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治疗胆囊结石内脏反位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治疗胆囊结石内脏反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腹腔镜下治疗胆囊结石。结果本组2例术中探查均为全内脏反位。结论通过解剖均能清楚分辨三管关系均在腹腔下顺利切除胆囊,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发生胆漏、出血等并发症。

    作者:李全勇;朱洪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生儿脓毒症患儿低蛋白血症与降钙素原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新生儿脓毒症患儿低蛋白血症与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PCT)的相关性。方法将56例确诊为新生儿脓毒症的患儿分为严重脓毒症和非严重脓毒症组,并以同期非脓毒症新生儿32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白蛋白水平和炎症指标PCT;根据白蛋白水平将新生儿脓毒症患儿分为轻度低蛋白血症组、重度低蛋白血症组和白蛋白正常组,比较3组PCT的变化,并对血清白蛋白的水平与PC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6例脓毒症患儿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严重脓毒症组白蛋白水平低于非严重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重度低蛋白血症组PCT均高于白蛋白正常组(分别P<0.05,P<0.01),而重度低蛋白组明显高于轻度低蛋白血症组(P<0.05)。重度低蛋白血症组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较白蛋白正常组增高(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与PCT呈负相关(r=-0.292, P<0.05)。结论新生儿脓毒症患儿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白蛋白水平越低,病情越重,预后越差。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炎症指标PCT呈负相关。

    作者:石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凉山彝族地区彝族患者川崎病患病情况及临床特点研究

    目的:了解彝族患者KD的患病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2002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的彝族K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汉族患者就其患病率,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反应及近期预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此期内在我科住院的患者中汉族24933例,KD患者312例,占1.25%。彝族4852例,KD患者6例,占0.123%。患病率彝族明显低于汉族,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期汉族患者中感染性疾病患者16724例,占67.08%,彝族中感染性疾病患者3677例,占75.78%。彝族则明显高于汉族,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仅彝族患者平均热程明显长于汉族。实验室检查和冠状动脉损害两者无差异。彝族不完全KD发生率高于汉族,且对IVIG治疗反应良好,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彝族患者KD患病率明显低于汉族,其炎症反应较轻,对IVIG疗效和近期预后较好。但由于我们样本量太小,研究结果可能会存在偏差。因此需进行长时间、大样本、多中心的联合观察和研究。

    作者:张海;石艳;杨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药六合丹外敷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使用中药六合丹局部外敷预防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114例PICC肿瘤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六合丹局部外敷;B组采用喜疗妥软膏局部外敷;C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未使用六合丹或喜疗妥局部外敷,疗程均为3d,然后分别观察各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A、B、C三组的静脉炎严重程度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C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较严重(P<0.05);A、B两组间静脉炎严重程度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喜疗妥软膏与六合丹都能预防肿瘤患者PICC静脉炎的发生,而使用中药六合丹外敷预防静脉炎的疗效更明显。

    作者:余丽娟;魏素萍;罗蕾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钆对比剂过敏性休克后多器官功能障碍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41岁。因“头昏伴黑蒙1周”于8:05分行头部血管磁共振增强扫描,既往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史,自行服药控制,磺胺过敏史。检查中使用北京北陆药业生产的钆喷酸葡胺注射液20 mL (批号:1202012,有效期至2015年1月),检查后约1 h患者到护士站诉头昏不适,测脉搏82次/min,血压82/60mmHg,5min 后患者呼之不应、面色发绀、脉搏不能扪及、呼吸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随即转急诊ICU治疗,20 h后患者胃肠减压引流出血性液体,排血便,阴道分泌物呈血性,凝血指标部分异常,给予输血治疗。考虑为对比剂过敏,转入ICU继续治疗。24 h内患者出现肝肾功异常,肌酐高达816 mmoL/L,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降低,肺部感染。予以抗感染、输血、保肝护肾,CRRT透析治疗34d,患者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患者清醒后一直诉头晕乏力,耳鸣,咽部及左上肢疼痛,心脏彩超示:二尖瓣上少量反流;主动脉瓣下微量反流。血管彩超提示左下肢深静脉及大隐静脉汇入口血栓,左侧肘正中静脉、上臂贵要静脉、头静脉血栓形成,听力学检查提示左中耳有混合型听力损失, SPECT唾液腺显像提示双侧腮腺排泌功能重度受损;双颌下腺功能重度受损。给予对症、溶栓、抗凝及活血化瘀治疗,经128 d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步好转,生命体征平稳、出凝血肝肾功等指标正常出院。

    作者:李伟;陈卫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大型综合性医院人员分类管理及培养实践

    2002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人才是宝贵的资源。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1]。作为长期的战略准备,人才的竞争在很大的程度上转化成了人才储备和人才梯队建设,人才储备和人才梯队的建设又是提升医院综合实力的决定性因素,关系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2]。其中,人才培养又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毛茅;罗琳;蔡俊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胰腺炎并发脾破裂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43岁。因上腹痛6小时于2013年7月10急诊入院。入院前6h 患者突发上腹痛,呈持续性胀痛,剧烈难忍,伴全身冒冷汗,伴恶心、干呕,无腹泻,大便未解。发病前6h患者曾饮白酒100g,入院前1+月患者曾因类似症状住我院中西医结合科,结合血生化、腹部彩超及CT,当时诊断考虑:复发性胰腺炎,给予相关治疗11 d症状稍缓解,患者仍有上腹痛,但坚持要求出院。既往有长期大量饮酒史,10+年前曾患“急性胰腺炎”。入院查体:生命体征稳定,肝脾未扪及,全腹肌紧张,广泛上腹压痛,伴反跳痛,肠鸣弱,移动性浊音阴性,右下腹压痛,左肾区叩痛。入院诊断:复发性胰腺炎。辅查:全腹彩超示:胰腺前方紧邻肝左外叶液性包块,脾内异常回声(见低密度灶),脾门处低回声结节,脾周及下腹部肠间隙少量积液。血常规示:WBC 12.93×109/L, NEU 86.1%, PLT 327×109/L, HGB 112g/L,肝功:r-GT67μ/L,肾功:UA474μmoL/L,电解质: K3.12mmoL/L,血脂: TG4.72mmoL/L,血 AMY 187μ/L,LPS 242.4μ/L,粪、尿常规、凝血功能及肿瘤标志物均正常,乙肝二对半:HBsAb (+)。入院后给予抑酸、抑制胰腺分泌、改善微循环、扩容、导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入院前第1周患者腹痛有所缓解,但症状反复,间断出现上腹剧烈疼痛,曾多次给予肌注曲马多止痛,并请肝胆科会诊,诊断考虑慢性胰腺炎并胰腺假性囊肿形成,建议内科保守治疗,待形成较厚的囊肿壁后考虑做手术。1周后患者腹痛明显缓解,腹部体征改善,复查血常规正常,血脂肪酶较前下降,腹部彩超胰腺前方液性包块较入院时缩小,但脾内低密度灶及脾门处低回声结节较前有所增大,上腹CT:胰腺稍增大,脾内低密度灶考虑脾梗死可能,胰腺及脾脏未见明显占位灶。嘱患者进食米汤类流质,少储多餐,但患者自行进食油腻饮食后再发剧烈腹痛,呈持续性,伴大汗、腹胀,腹部膨隆,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明显,肠鸣弱,移动性浊音(+),急诊腹部平片提示腹腔肠管散在积气,腹部彩超:腹腔中量积液,胰腺前方液性包块,脾内低密度灶及脾门处低回声结节较前增大。当时考虑患者胰腺炎转为重症可能,按重症胰腺炎处理,于当天下午患者病情骤然恶化,腹痛剧烈难忍,全身皮肤、粘膜苍白,急查血常规:HGB82g/L,腹腔诊断性穿刺抽出不凝血,急请肝胆科会诊后遂转入该科治疗。复查腹部CT示:①脾梗死可能伴脾脏包膜下血肿;②急性胰腺炎;③腹腔内肝韧带囊性占位,多系囊肿;④肝囊肿;⑤腹腔肠管扩张,可见液平,考虑肠梗阻。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辅查诊断考虑脾梗死,脾包膜下血肿,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的风险后遂行全麻下剖腹探查,脾切除,腹腔坏死组织清除,空肠造瘘,腹腔引流术。术中见腹腔内较多血性液,约500mL,大量坏死组织,脾脏与侧腹壁、膈肌、大网膜广泛致密粘连,脾脏增大伴包膜下血肿,血凝块约300mL,可见包膜一破口,血凝块堵塞破口,胰腺水肿,未见明显坏死,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1500mL,切下脾脏及腹腔坏死组织送病检,患者术后转ICU加强治疗,术后给予监护,消炎,止血、补液等治疗好转出院。

    作者:罗君;杜宗汉;周晓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Glubran2胶超选择性术前栓塞颅底脑膜瘤的初步临床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和总结应用Glubran2胶超选择性术前栓塞颅底脑膜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经DSA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完全以颈外动脉供血或以颈外动脉供血为主的颅底脑膜瘤,应用Glubran2胶通过微导管超选择术前栓塞肿瘤,栓塞后7~9d行手术切除肿瘤。结果栓塞后肿瘤染色完全消失5例,大部分消失7例,无栓塞相关并发症。肿瘤全切除9例,大部切除3例,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在2~5h,平均3.5h,术后病人均恢复良好。结论 Glub-ran2胶超选择性术前栓塞颅底脑膜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助于减少手术切除肿瘤过程中失血、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作者:黄海东;杨春敏;赵凯;顾建文;匡永勤;林龙;贺伟旗;杨涛;夏勋;张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利多卡因对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的影响

    目的: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作用时间对一些短小手术来讲,相对较长。本研究主要观察利多卡因对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作用时间的影响。方法60例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2mL 0.5%布比卡因+0.6ml 2%利多卡因或2mL 0.5%布比卡因+0.6mL 0.9%生理盐水,观察其感觉和运动阻滞完全恢复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可以开始手术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多卡因感觉阻滞的高平面高于生理盐水组,感觉和运动阻滞的时间利多卡因组长于生理盐水组。结论对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0.6ml 2%利多卡因会延长2ml 0.5%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感觉和运动阻滞的时间。

    作者:王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氢气与缺血再灌注损伤

    近年来研究发现氢气具有一定的还原性,氢气可以作为一种特异性的羟自由基清除剂,对其它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氧自由基没有影响,其还原作用温和,扩散迅速,能够高效地透过各种生物膜发挥保护作用。现将氢气抗氧自由基损伤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筱静;曾葵;黄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40岁。因头皮、耳后大小不等结节15年,于2013年1月5日就诊。15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头皮出现一绿豆大小皮色类圆形结节,表面光滑,质韧,不可活动,不伴瘙痒及疼痛,未引起患者重视未作特殊处理。该结节逐渐长大至胡豆大小,其周及左耳后亦出现多个类似结节,大小不一,散在分布,互不融合,仍无症状。院外诊断不详、未治疗。患者既往体健,其家庭成员中无类似疾病。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皮损分布于头皮及左耳后,表现为散在分布的数个皮色类圆形结节,绿豆至胡豆大小,表面光滑,质韧,不可活动,无压痛。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真皮层见多量大小不等厚壁血管,部分血管内皮增生,间质内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局部可见淋巴滤泡形成,纤维增生、胶原化。诊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治疗:激光治疗。

    作者:刘艳;黄晶;陈娜伊;路永红;朱颜俊;周培媚;徐雅婷;蒋存火;方建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特发性房颤与ABI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特发性房颤患者与踝臂指数的关系。方法将108例无基础心脏疾病患者按照有无合并特发性房颤分为A、B 两组:A 组为合并房颤组,共38例;B组为不合并房颤组即对照组,共70例,分别做踝臂指数检查,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踝臂指数高低。结果 A组踝臂指数明显低于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特发性房颤发作与踝臂指数关系密切。

    作者:李沂;杜荣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孕妇学校结合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孕妇学校结合心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420例孕妇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进行孕妇学校学习及心理干预,对照组不予特殊干预,采用传统的服务模式。两组孕妇于入组时及临产前由专人进行抑郁自评量表( SDS)测评,产后1周(出院前)及产后6周由专人进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EPDS)测评。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入组时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5.6%和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临产前分别为8.1%和2.9%,有统计学差异(P<0.05);产后1周和6周抑郁症状检出率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随着时间延长而检出率降低,对照组则升高。结论孕妇学校结合心理干预能改善孕期抑郁症状,显著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作者:吴琴;祝艳;张秀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个性化健康指导对糖尿病病人行为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能有效影响糖尿病病人饮食和运动的健康指导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2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糖尿病病人70例,在入院时收集资料评估其一般情况、疾病情况及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制订个性化健康指导方案,指导病人实施,评价指导前后病人对治疗方案的执行情况。结果指导后病人的每日饮食量化、进餐时间规律、合理营养搭配、每日运动时长、每周运动天数、运动强度等符合情况都较指导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人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方案可增强病人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疾病控制。

    作者:胡敏;詹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