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洁;张萍;谢勇;陈洪;冯芹;王淳
目的 探讨经肘部静脉注射吸毒所致肱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急诊救治.方法 收集整理2008年12月~2011年8月期间6例因静脉注射吸毒导致肘部肱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并发感染、破溃出血患者资料,4例出现失血性休克.在积极抗休克等治疗后,急诊手术采用彻底清除创腔,假性动脉瘤切除,肘部肱动脉结扎,Ⅰ期或Ⅱ期关闭创口.结果 术后随访4~12个月,平均6个月.6例患者切口均愈合,局部感染治愈,患肢得以保全,假性动脉瘤无复发,伤肢功能评分优良,肢体血循环良好,肢体远端感觉运动功能良好.结论 术前评估肢体远端血循环为良好,行动脉瘤切除加肱动脉结扎术对于肱动脉假性动脉破裂出血为切实有效方法.
作者:周庆;朱仲伦;谢德;张建军;谭鸿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乌拉地尔和硝普钠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术期的降压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10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乌拉地尔组)42例和B组(硝普钠组)42例,后将两组患者的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及用药前、手术30min、停药后30min的SBP、DBP、HR进行比较.结果 A组与B组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及用药前、手术30min的SBP、DBP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A组手术30min、停药后30min的HR和停药后30min SBP、DBP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乌拉地尔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术期的降压疗效优于硝普钠,且可有效控制心率.
作者:牟顶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AFP值监测对Citrin缺陷症诊断的意义,提高对Citrin缺陷症的认识.方法 分析2007~2010年我院基因确诊的Citrin缺陷症14例病儿血清AFP值情况.同时留取新生儿病房患儿血清进行黄疸指数及AFP测定,回顾患儿临床资料分组,分析病理性黄疸与AFP值的关系.结果 ①Citrin缺陷症患儿中血清AFP明显增高的占71.4%;②有病理性黄疸的患儿血清AFP值较高;而黄疸新生儿中血清AFP值较高的患儿,黄疸恢复较慢.结论 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AFP值异常增高,应警惕Citrin缺陷症可能.
作者:袁泉;陈淑丽;温鹏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妊娠高血压合并肾损伤患者的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妊娠高血压合并肾功能损害患者病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及使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后血压及肾功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肾功能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妊娠高血压合并肾功能损害的产妇应当进行积极治疗,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可以明显降低血压及改善肾功能.
作者:甘晓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采用腹腔镜结肠镜结合诊治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5例患有直肠癌伴结直肠息肉患者采用腹腔镜结肠镜结合的方法进行诊治,观察其效果.结果行结肠镜息肉切除11例;结肠息肉切除2例; 1例患者息肉跟直肠癌靠近,采用直肠癌根治术进行切除;1例患者经采用腹腔镜进行直肠癌根治手术同时切除右半结肠.所有患者手术后无相关并发症.随访6个月~2年,存活14例,均无复发或肿瘤出现,1例死亡病例为肿瘤复发死亡.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手术前及手术过程中,有必要辅助结肠镜检查息肉,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手术术式切除息肉.
作者:何程祖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 选取白癜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三组,联合治疗组有患者80例给与他克莫司软膏涂抹患处后使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他克莫司组40例使用他克莫司软膏涂与患处治疗,NB-UVB组40例单独使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治疗疗效.结果 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58%,他克莫司组为55.00%,NB-UVB组为75.68%,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克莫司组与NB-UVB组比较,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疗效肯定,治疗相对安全,对稳定期、局限性白癜风疗效更佳.
作者:蒋亚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分析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血脂达标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内分泌门诊2型糖尿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血糖、血脂、血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72例2型糖尿病患者.84.9%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单项达标;20.6%的患者两项达标;4.0%的患者三项达标;35.7%的患者三项均不达标.结论 2型糖尿患者血糖、血压、血脂达标率低,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患者的教育、治疗、随访、管理工作.
作者:刘丽梅;李蓬秋;张学军;鲜杨;吴冀川;包明晶;杨艳;张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联合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ALT和HBV-DNA,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ELIS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IFCC双试剂酶法对682例乙型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V-DNA载量和ALT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682例乙型肝炎患者中,有373例检测出HBV-DNA阳性,阳性率为54.69%;以模式Ⅰ组(HBsAg+HBeAg+HBcAb阳性)和模式Ⅱ组(HBsAg+HBeAg阳性)HBV-DNA阳性率和平均载量为高,且明显高于模式Ⅲ(HBsAg+HBcAb阳性)、模式Ⅳ组(HBsAg+HBeAb+HBcAb阳性)和模式Ⅴ组(HBcAb阳性)(P<0.05);模式Ⅰ组ALT阳性率、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组(P<0.01).在HBV-DNA阳性患者中,HBV-DNA载量与ALT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HBV-DNA载量与血清标志物以及ALT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三者反映的是疾病的不同方面.在HBV感染的诊疗过程中,联合检测血清标志物、HBV-DNA载量和ALT水平,在判断病情转归、抗病毒疗效观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文楷;丁波;魏容;蒲泽晏;赵其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寻找治疗疱疹性口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100例疱疹性口炎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以康复新液局部喷涂口腔,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及五维赖氨酸颗粒口服;对照组以开喉剑局部喷涂,利巴韦林颗粒和复合维生素B口服.观察用药5d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8.68%; 对照组总有效率7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新液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和五维赖氨酸颗粒治疗疱疹性口炎疗效优于利巴韦林颗粒复合维生素B联合开喉剑组.
作者:王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应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从2008年1月~2012年1月,对36例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行术前评估和内科处理后均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 3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5年.全部创口愈合良好,根据X线片变化情况对比,术后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25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1.7%.结论 应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疗效满意.
作者:胡宗凯;王旨;钟波;张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舒康博G透明水凝胶在预防白血病患者PICC引起导管性静脉炎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46例患者使用舒康博G水凝胶敷料联合理疗进行预防处理,并与46例单纯使用理疗进行预防处理的患者比较,两组分别发生静脉炎的比率和程度,以及两组患者对治疗的方便程度主观评价.结果 观察组发生静脉炎的比率为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4%(P<0.05),患者表示治疗方便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康博G透明水凝胶对预防白血病患者PICC引起导管性静脉炎的效果作用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梅俊辉;赵婷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单向式全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性回顾66例确诊非小细胞肺癌,行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治疗的患者,将其中28例施行单向式全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分为A组,38 例施行开胸肺叶切除术分为B组,两组对比分析.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后胸液量,拔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程度(vision analogue score,VAS),切口长度均低于B组(P<0.05); 淋巴结清扫数目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向式全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创伤更小,手术操作简单,疗效确切.
作者:王一帆;金健;李霭建;王革平;雷耀昌;宋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和长期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158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胰岛素治疗组(胰岛素组)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其中胰岛素组按疗程分为15d亚组、30d亚组.比较治疗前后FPG、2hPG、HbA1c、Fins、2hins、Fc-p、2hc-p、HOMA-IR和HOMA-β(c-p).结果 胰岛素组较对照组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改善(P<0.05);其中30d亚组较15d亚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对血糖明显升高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明显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并减轻胰岛素抵抗.
作者:李爱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9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1.0g/次,1次/d,7~10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体征以及心电图、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所有患儿心电图改变均消失;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心肌酶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检测指标特异敏感,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疗效显著、安全有效.
作者:李丽;杜逸亭;赵利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PiCCO(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联合连续血液净化(CEBP)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5月~2011年6月间收治的42例ARDS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PiCCO指导下CEBP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指标、生化指标、炎症因子、病死率.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氧合,呼吸,心率,炎症因子、PiCCO指标血管外肺水(EVLWI)等较治疗前有显著好转,病死率低,对循环影响小.结论 PiCCO联合CEBP治疗能降低ARDS患者的血管外肺水,清除炎症介质,改善氧合,维护内环境,显著降低病死率,改善了ARDS的预后,是治疗ARDS的有效方式.
作者:张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咪唑斯汀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收集门诊以及病房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采用病例随机分组,治疗组口服沙利度100mg/d,分2次口服,咪唑斯汀10mg/d,1次/d,对照组单独服用咪唑斯汀10mg/d,1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随访1个月评价.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71.95%,对照组有效率为33.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咪唑斯汀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确切,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雪;翁燕荣;赵洪波;刘玉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Caco-2细胞单层的培养和模型评价的方法,为后续研究普萘洛尔(propranolo)对映异构体转运动力学特征奠定基础.方法 常规培养条件下,将Caco-2细胞分别以2.5×105、5.5×105 cells/ml分别接种于Transwell的聚碳酸脂膜上(0.4ml/well),在培养10d、15d和21d后,以细胞单层跨膜电阻(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标志物的表观通透系数(The apparent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s,Papp)初步评价 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完整性,以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验证模型的完整性,以期确定建模时的细胞接种密度和培养时间;检测细胞单层模型在HBSS液和不同浓度的普萘洛尔溶液中培养不同时间时的TEER值,以评价单层模型的稳定性.结果 以5.5×105 cells/ml 接种21d后,TEER>200Ω*cm2、Papp<1.0×10-6cm/s,形态学观察可见细胞融合形成连续、完整的单细胞层,细胞表面覆盖一层刷状缘微绒毛;细胞单层模型在HBSS液和盐酸普萘洛尔药液(≤640mmol/L)中孵育8h后TEER>200Ω*cm2.结论 以5.5×105 cells/ml为细胞接种密度且培养至21d后,Caco-2细胞单层形态与小肠上皮细胞类似,跨膜电阻、标志物透过量均达到要求,具有良好的完整性,而且细胞单层的完整性在HBSS液和盐酸普萘洛尔药液(≤640mmol/L)中可稳定8h,表明该细胞模型建立成功,可用于后续普萘洛尔对映异构体药物吸收动力学研究.
作者:毛小琴;贾雄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对中晚期引产孕妇激素及泌乳素、前列腺素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5月~2012年9月本院的74例中晚期引产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利凡诺进行引产,而观察组则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进行引产,然后将两组患者用药前后不同时间的血清雌二醇、雌三醇、孕酮、泌乳素水平及血清、羊水中的PGE、PGF-2α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用药后12h及引产后24h的血清雌二醇、雌三醇均高于对照组,而孕酮及泌乳素水平则低于对照组,另外血清及羊水中的PGE、PGF-2α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对中晚期引产孕妇激素及泌乳素、前列腺素的影响较大,引产效果优于单用利凡诺.
作者:尹甲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宜宾市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情况,以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43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培养及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结果 在243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培养中,290例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为11.9%;其中革兰阳性菌246 株(84.8%),革兰阴性菌44株(15.2%).表皮葡萄球菌显著多于溶血葡萄球菌(=16.6,P<0.01).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夫西地酸的敏感率分别达100%和94.8%,对苯唑西林耐药率达62.9%.溶血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夫西地酸的敏感率分别达96.3%和94.4%;对苯唑西林耐药率达74.1%.溶血葡萄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性显著高于表皮葡萄球菌(=4.98,P<0.05).结论 葡萄球菌属细菌为本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主要病原菌,推荐首选多肽类抗菌药或夫西地酸,不建议首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素.
作者:王模奎;黄薇;宗小敏;苏华英;杨介梅;罗代辉;王琴;吕勇彬;肖亚雄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早产极低体重儿出院后体重不增因素,以求相应干预措施.方法 2010年我院新生儿ICU病房共收治42例早产极低体重儿(VLBM),剔除因败血症、肺透明膜病变、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死亡及放弃治疗共5例外,余下37例在体重增加至1800~2000g后顺利出院.出院时由专职医护人员对哺养人进行了培训,告知1周定时随访1次,共4次.根据随访情况针对性制定了个体方案,同时了解家庭背景(父母文化、经济条件、母乳+早产儿配方乳喂养、接受培训次数、父母固定工作).结果 一周定时随访有15例,共随访4次(A组);两周随访12例,共随访2次(B组);四周随访10例,共1次(C组).A组体重增加(950±150)g,两周随访2次B组体重增加(560±140)g,4周1次C组体重增加(360±140)g.A组与B组和C组比较体重增加(P<0.05).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背景好坏与体重增加成正比.结论 定时随访和家庭背景是早产极低体重儿(VLBW)出院后体重增加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李作娅;李伟;唐昌奎;赵子豪;任盛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