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俊;杨恂;官和立;高凌云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寿胎丸治疗肾虚型不孕症的周期性子宫内膜增殖情况、子宫动脉RI值变化情况.方法 对200例不孕症患者经阴道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观察患者RI以及排卵受孕的情况.并将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及西药治疗组,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受孕的情况.结果 西药组与中药治疗组在治疗前,两组RI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后,中药组患者排卵率及受孕率显著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不孕患者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进行动态监测能有效分析患者不孕的原因,可指导患者临床用药及科学同房的时间,提高患者的受孕概率.
作者:兰玲;张川蓉;胡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跖疣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跖疣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我科2011~2012年跖疣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120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和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足底多汗和家族因素是跖疣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跖疣的发病可能具有遗传易感性;保持足底的清洁干爽对跖疣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杨保华;林洪练;刘雪莹;吴永波;彭霞;周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专业化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护理对肺癌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影响,降低CRBIS的发生率,提高PICC护理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585例肺癌患者置入PICC发生CRBSI情况和导管留置时间.将2009年1~12月置入PICC的198例患者作为非专业组,非专业组由护理组长对分管患者进行PICC置管及导管维护;将2010年1~12月置入PICC的387例患者作为专业组,专业组由PICC专职护士统一对所有患者进行PICC置管,对导管的维护进行全程质量监控.比较两组患者CRBSI的发生情况和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专业组发生2例CRBSI,发生率0.52%,导管平均留置时间(114.4±48.7)d;非专业组发生3例CRBSI,发生率1.5%,导管平均留置时间(81.3±41.2)d.专业组与非专业组患者CRBSI、导管平均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专业化置管可提高PICC护理质量,能有效降低CRBSI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
作者:李俊英;符琰;余春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三种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普萘洛尔和美托洛尔对131I治疗后Graves 病患者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2年10月进行131I治疗的Graves 病患者共186例,采用随机双盲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比索洛尔组、美托洛尔组、普萘洛尔组对Graves 病患者心动过速控制情况.结果 第一周3组心率都下降,第二周普萘洛尔组心率明显快于比索洛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四周美托洛尔组、心得安组患者心率明显快于比索洛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131I治疗后Graves 病患者,如有心动过速,使用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普萘洛尔和美托洛尔,其中比索洛尔心率控制平稳,服用简单,心脏反应轻微,效果满意.
作者:王朝点;史育红;罗文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的膳食营养状况及膳食血糖负荷(glycemic load,GL)情况,为膳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健康体检中选取符合空腹血糖受损(IFG)和/或糖耐量减低(IGT)的患者63例(统称为葡萄糖调节受损IGR),根据体质指数(BMI)分为正常体型组38例,超重体型组25例.采用食物频率问卷法和膳食史法相结合,分析患者膳食GL及主要食物来源,能量及三大产热营养素摄入量.结果 两组患者的膳食GL均高于推荐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超重体型组能量、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实际摄入量均超过推荐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糖调节受损患者膳食结构不合理,需要科学合理的营养干预.
作者:吴晓娜;邓波;崔越;杨咏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新诊断标准实施前后1年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率、孕妇及围生儿临床结局的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执行新诊断标准前后一年的同年龄段、孕前体重指数(BMI)在正常范围即18.5≤ BMI< 23,孕前无内科合并症及不良妊娠史的产妇分为A组(2234例)和B组(2012例),分析GDM诊断率,孕产妇和围生儿并发症率方面有无差异.结果 经新诊断标准纳入并治疗后,B组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低于A组,P<0.01;B组切口感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也低于A组P<0.05;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及早产、死胎、胎儿生长受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执行GDM新诊断标准指导临床血糖管理可以降低母儿并发症,且不会增加胎儿生长受限.
作者:廖晓焰;贺娟;扎西;干晓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与经颞叶皮层入路治疗6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2011年1月行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0例,随即分为两组(A、B两组),A组采用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B组采用显微镜下经颞中回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随访半年至1年,观察其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结果 A组患者中生存30例、死亡(GOS分级Ⅰ级)0例、植物生存(GOS分级Ⅱ级)3例、重残(GOS分级Ⅲ级)3例、中残(GOS分级Ⅳ级)15例、良好(GOS分级Ⅴ级)9例;B组患者中生存29例、死亡(GOS分级Ⅰ级)1例、植物生存(GOS分级Ⅱ级)3例、重残(GOS分级Ⅲ级)3例、中残(GOS分级Ⅳ级)20例、良好(GOS分级Ⅴ级)3例.结论 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可靠,手术创伤小,清除血肿彻底,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首先手术方式.
作者:翟安林;袁淼;苟志勇;肖文峰;王帆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对扩张型心肌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65例,经二位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和目测半定量室壁运动记分法分为普通运动减弱组(34例)和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组(31例).通过随访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心腔收缩功能、无心脏事件累计生存率等预后的差异.结果 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组的收缩功能比普通运动严重,射血分数(32±5)%:(37±6)%,左室内径缩短率<25%,左室舒张期末内径(73±5):(67±4)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是扩张型心肌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
作者:冉丛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提高对大肠原发性NK/T细胞淋巴瘤的认识,提高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大肠原发性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行20次肠镜,仅1例首次肠镜+活检确诊,3例3-4次肠镜+活检确诊,2例术后确诊,1例术后仍未确诊.首次诊断符合率仅14.29%.结论 大肠原发性NK/T淋巴瘤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高,临床医生应警惕该病的存在.
作者:袁珂;沈鹏臻 刊期: 2013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3岁.因发现左大腿内侧包块逐渐长大伴疼痛7+个月入院.专科检查:左大腿中段内侧显丰满,色素沉着,皮温较高,似可扪及鸡蛋大小包块,质地较硬,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压痛明显;左下肢远端血循环可,左侧腹股沟区未扪及肿大淋巴结.肿瘤标志物(-),CRP 88.2mg/L.X线:左股骨中下段内后侧骨皮质增厚,局面骨密度增高,边缘毛糙,见小片状骨密度影突向内后方软组织影内;未见明显骨质破坏征象;邻近软组织增厚形成肿块.
作者:李亭;郭春梅;何平;柳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实施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 一次取石成功55例,二次取石成功7例,结石取净率为96.8%.结论 完善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和各种管道的正确护理、全面科学的健康教育是预防并发症、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魏兴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产前心理状态与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30例孕妇产前使用医院焦虑抑郁测定量表(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产后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n scale,EPDS)对其心理、精神状态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30例孕妇产前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均为7.69%;孕妇产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与产后抑郁症发生呈正相关(P<0.05);非自然分娩方式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高于自然分娩(P<0.05);产后抑郁症与产前、产后夫妻关系、居住条件、异常孕产史、产前并发症、孕期接受宣教、周围人的关心、产后泌乳量的关系非常密切(P<0.05).结论 产前心理状态不良、分娩知识缺乏、分娩心理准备不足、家庭不和谐、产后激素水平改变都有可能增加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做好孕妇产前、产后心理疏导,可以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作者:敬清秀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康惠尔透明贴与硫酸镁治疗老年患者长期持续静脉注射所致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长期持续静脉注射所致的老年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应用康惠尔透明贴治疗,对照组应用50%硫酸镁湿敷治疗,观察2组患者静脉炎治愈的时间和有效率.结果 试验组治愈静脉炎的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康惠尔透明贴治疗静脉炎比采用硫酸镁湿敷的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方案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院ICU内使用呼吸机110例患者接受改良集束化护理(体位、洗手制度、呼吸机管道护理、抑酸剂规范使用、声门下吸引),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病原菌感染与VAP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痰液培养结果显示病原菌种类无明显差异,鲍曼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三种主要致病菌;实验组VAP发生率为34.54%,对照组VAP发生率为48.13%,实验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VAP发生率,为VAP的预防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可能成为降低VAP发生率与死亡率的潜在手段.
作者:陆蓉;李俊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喉罩在小儿脑瘫矫形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 采用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时使用小剂量顺式阿曲库铵置入喉罩的麻醉方式,应用于543例小儿脑瘫Ⅱ期矫形手术的观察.观察记录麻醉诱导前(T1)、置入喉罩时(T2)、切皮时(T3)、切皮15min后(T4)、拔除喉罩时(T5)患儿(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记录完全清醒的时间.结果 543例手术患儿均安静平稳的完成了手术.结论 喉罩应用于小儿脑瘫矫形手术安全可靠,简单方便.
作者:黄建盛;张蓉;熊义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就诊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89例,随机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和充分液体复苏组,观察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患者病死率、凝血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89例患者中,限制性液体复苏组病死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低于充分液体复苏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较充分液体复苏组短;两组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没有差异.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法可以降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死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睦虎;钟武;胡迎春;杨帆;李绍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宫内残留组织电切加用戊酸雌二醇对治疗宫内残留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56例宫内残留患者的行宫腔镜电切,术后连续服用戊酸雌二醇3个月.观察宫腔情况及月经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的56例患者中,55例均一次性电切成功,无组织残留.仅1例因残留组织多,与子宫壁粘连紧,部分已穿入子宫肌层,2次电切成功,服用戊酸雌二醇3个月后月经量仍减少,再次宫腔镜检查,宫腔轻度膜性粘连,经分粘后再服戊酸雌二醇3个月后月经基本正常,复查宫腔镜宫腔形态及内膜正常.结论 宫腔镜电切加戊酸雌二醇治疗宫内残留疗效确切,减少宫腔粘连发生.
作者:杨树环;王志毅;徐琴;谭建媛;吴晶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纳米银敷料治疗犬咬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86处犬咬伤创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纳米银敷料换药,对照组采用盐水纱条换药.结果 两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在换药次数、愈合时间(d)、换药费用(元)及创面愈合百分率在治疗后的第2周、第4周均明显好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犬咬伤创面的平均痊愈时间(29±4.82)d明显短于对照组(37±6.32)d,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纳米银敷料能较快控制犬咬伤创面感染及创周炎症反应,缩短炎症期,促进伤口愈合,从而缩短愈合时间.
作者:余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TUVP疗法治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方法 采用开放手术32例,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TUVP)治疗BPH患者33例,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TUVP组手术时间为(78.44±17.35)min;术中出血量为(123.84±27.65)ml;住院时间(7.39±1.26)d;术后IPSS评分(6.62±0.85)分;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术后IP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UVP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VP是治疗BPH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巩膜无缝线固定术治疗挫伤性晶状体完全后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眼挫伤导致的晶状体完全后脱位19例(19眼),采用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晶状体切除或超声粉碎吸除,同时行人工晶状体巩膜无缝线固定术.结果 术后1周所有患者的视力均提高,其中矫正视力≥0.3者14例(73.7%),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平均眼压为(17.42±2.27)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挫伤性晶状体完全后脱位,尽早取出晶状体并行人工晶状体巩膜无缝线固定术,能有效恢复视功能并控制眼压,并发症少.
作者:刘盛春;魏云虎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