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王燕;杨淑梅
目的:观察连花清瘟胶囊配合西药治疗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33例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口服连花清瘟胶囊、川贝枇杷膏和利巴韦林,必要时加服对乙酰氨基酚,疗程4d,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临床治愈22例,显效10例,无效1例,愈显率96.9%.结论:连花清瘟胶囊与川贝枇杷膏和利巴韦林合用对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傅小达;符翠莉;李贵良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炎复康洗液的抗炎抗菌药理作用.方法:采用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模型和大鼠羧甲基纤维素囊中细胞游走模型,观察炎复康洗液的抗炎作用.以临床常见致病菌为受试菌,采用连续倍比稀释法,观察炎复康洗液的低抑菌浓度和低杀菌浓度.结果:炎复康洗液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抑制作用,对大鼠羧甲基纤维素囊中白细胞游走有抑制作用.体外抑菌实验表明,炎复康洗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结论:炎复康洗液有显著的抗炎作用,有一定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作者:辛玲歌;张媛媛;刘初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白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成熟种子,具有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笔者在近年临床中遇到2例服用白芥子引起过敏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兰秀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血脂康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二级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血脂康进行预防性治疗,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7.77%.结论:本方能调节冠心病的患者血脂,可对本病进行二级预防.
作者:张蕾;邓兵;李苗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总结于淑芬主任医师治疗慢性便秘的经验.方法:跟师学习,总结其专长.结论:于淑芬主任医师治疗该病,以肝肺功能失调,气机不畅为病机切入点,以四逆散为基础方,根据患者不同年龄段的生理特点及证型特点,辨证治疗该病,远期疗效显著,值得借鉴学习.
作者:孙洁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三七总苷联合葛根黄酮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ox-LDL及SOD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抗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对照组)及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三七总苷注射液静脉滴注及口服葛根通络胶囊(治疗组),治疗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浆中血脂、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血脂水平于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对照组的ox-LDL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而治疗组治疗后其水平明显降低(P<0.05);两组的SOD活力在治疗后均升高(P均<0.05),治疗组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三七总苷联合葛根黄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肯定,具有调节血脂、抗氧化降低ox-LDL的作用.
作者:董俊芳;方如民;靳丽芬;袁春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疗效.方法:73例脑梗死后SIRS患者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静滴,疗程12d.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SS)评分、体温、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细菌学培养、血液流变学、D-二聚体(D-dimer)变化.结果:治疗12d后,治疗组发热天数、WBC计数、CRP、细菌学培养阳性率、全血粘度、D-二聚体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SSS评分较治疗前改善,且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减轻脑梗死后全身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损害.
作者:唐华;李文;顾柏林;周湘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从而继发高血压、冠心痛、脑卒中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疾病,发病率日益增高.本文研究文献,结合临床经验,探讨了治未病思想在高脂血症中医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对中医辨证施治高脂血症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钱卫东;袁海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润喉利咽类中药雾化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银硼吸入液(金银花、桔梗、甘草、青果、胖大海、麦冬、木蝴蝶、硼砂等)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急慢性咽喉炎患者300例.结果:总有效率100%.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清热解毒,润喉利咽的功效.
作者:王兴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砒矾散局部靶向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使用宫颈细胞学、阴道镜和组织病理学筛选出宫颈上皮内瘤变Ⅰ~Ⅲ级的患者共68例,局部运用中药复方砒矾散(白砒、明矾、雄黄、没药、血竭、槲皮素)靶向治疗,并于治疗后2个月、6个月、1年、5年随访,并对再生小宫颈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6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CIN Ⅰ级57例(83.8%),CIN Ⅱ级9例(13.2%),CINⅢ级2例(2.9%),经治疗后5年随访多点活检为阴性.结论:复方砒矾散锥切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勘;冯艳红;常艳妮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清热类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益气化瘀清热汤(生黄芪、五味子、炙甘草、生山楂、丹参、苦参等)治疗本病236例.结果:总有效率97.5%.结论:本方对本病有补气养阴,化瘀清热,标本兼治之效.
作者:袁观成;何安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治疗重症眼肌无力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补中益气汤(黄芪、升麻、柴胡、人参、当归、陈皮、甘草等)治疗的眼肌型重症肌无力32例.结果:32例患者共50只眼,治愈的为32只眼,有效的为17只眼,无效的为1只眼,总有效率98.0%.结论:本法治疗本病能提升中气,促进眼肌力恢复,改善症状.
作者:高玉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笔者从医近三十载,对临床上治疗消渴心得,略做总结,展示如下.1 勿拘于阴虚液涸,火热炽盛之说,有是证用是药,刚柔相济勿忘温阳活血:阳虚补阳,以动配静,于阴中求之,则阳旺阴生,阴生则津足;阴虚补阴,以静配动,于阳中求之,则阴复阳旺,阳化气而阴成形,津液乃充,此乃治疗消渴之大法,临床上有肺胃阴虚、肺胃阳虚、肝胃阴虚、肝胃阳虚、肝肾阴虚、肝肾阳虚等证候,症证错综复杂,不可偏执一端.清热、滋阴、益气、养阴、温阳、润肺、健脾、补肾等等,均可随证选用,据证加减.
作者:王永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细胞凋亡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是中医中药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中医药抗肿瘤的分子机制之一.中医药在现代肿瘤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探析中医调控肿瘤细胞凋亡的治法与方药研究,对于肿瘤防治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陆乾人;周庆华;顾翔华;鲍玉芳;王煜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以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根据不同临床证候特点,将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516例分为湿浊内停证、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痰瘀互结证四型,确立相应治法.结果:分别采用中药方剂治疗,四种类型的治愈率均85%以上.结论:中医辨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显著疗效.
作者:代三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以疏肝安神穴位为主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疏肝安神及面部取穴配合治疗面部痉挛30例,并与常规针刺法治疗的30例作对照.结果:疏肝安神穴位为主治疗面肌痉挛总有效率93.3%,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73.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安神穴位为主治疗面肌痉挛具有疏肝安神,通络止痉的功效.
作者:眭兰;岳宝安;屈箫箫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冠心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50例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冠心宁注射液(丹参、川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以及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分组治疗后统计学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疗效、心电图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在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本法治疗本病能有效减少UAP患者的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心肌耗氧量,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
作者:夏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咳嗽是呼吸内科的常见主诉,根据病程,咳嗽通常分为急性咳嗽(<3周)亚急性咳嗽(3~8周)和慢性咳嗽(>8周).在亚急性和慢性咳嗽患者中,感冒后咳嗽(CPI)为数不少,但其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外鲜有报道.笔者结合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特点,从肺燥脾湿论治,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慧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建立小儿化毒胶囊中牛黄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Diammonsil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氯仿-1%冰乙酸(80:10:10),流速1.0mL·min-1.结果:胆红素在0.02318~2.318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1),平均回收率为93.65%,RSD为1.8%(n=6).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小儿化毒胶囊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杨亚丽;吴芳;樊宝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优选酒黄精饮片蒸法炮制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蒸制时间、焖制时间、蒸制次数、黄酒用量作为因素,优选酒黄精饮片佳炮制工艺.结果:以蒸制时间为1h,焖制时间为1h,反复蒸制4次为佳炮制工艺.结论:蒸制酒黄精饮片应将闷制时间作为工艺量化指标之一.
作者:吴建华;崔於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