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岚月;张淑江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发生死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胎儿监护措施和治疗手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57例ICP患者中9例发生死胎的病例资料.结果 ICP死胎发生率0.42%,9例死胎均发生于妊娠晚期,孕妇均有皮肤瘙痒,9例死胎中8例为重度ICP,常规胎监多为正常,死胎外观无异常.结论 ICP孕妇发生死胎的孕周常在孕晚期,常常突然发生,难以预测.规律或不规律的宫缩可能是导致胎儿死亡的重要诱因,重度ICP发生死胎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对已确诊的ICP患者,应加强治疗及胎儿监护,慎重对待宫缩情形,适时终止妊娠,降低死胎的发生.
作者:刘毅;周辉;胡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新版医疗知情同意书的有效、可持续应用.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现场调研、同行评议等多种方法,通过卫生部推荐的新版<医疗知情同意书汇编>,收集临床需求及问题,推广应用.结果 参照卫生部276份医疗知情同意书样板,共完善扩充以及筛选218份医疗知情同意书院内模板,在医院11个科室应用,效果明显.结论提出新版医疗知情同意书的应用建议.
作者:罗章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息肉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2年11月我院泌尿外科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切除输尿管息肉患者21例.结果 输尿管息肉术中通过钬激光全部切除.术后21例患者随访3个月,无息肉复发患者,1例出现输尿管局部狭窄.结论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息肉安全、有效,但其长远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赖飞;黄朝友;杨振;钱友良;郭志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球头硅胶管逆行置管术治疗下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 对66例(66眼)泪道阻塞患者给予鼻内窥镜下球头硅胶管逆行置管术.观察术后患者泪溢改善情况.结果 本组66眼,1次成功置入65眼,溢泪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者59例(89.3%);溢泪症状明显改善,泪道冲洗通畅者5例(7.5%);溢泪症状无改善,硅胶管脱出者2例(3.0%).结论 球头硅胶管置入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溢泪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微创手术,患者痛苦小,易耐受且经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吴赳赳;李雪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GABAAβ3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38例前列腺癌患者和38例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组织中GABAAβ3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前列腺癌GABAA受体β3亚单位表达染色强度分值(1.38±0.82)及阳性细胞数分值(2.35±0.92)(P<0. 05)明显低于前列腺炎患者组织染色强度分值(2.58±0.36)及阳性细胞数分值(4.28±0.72).结论 GABAAβ3基因可能参与了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中等演变过程,为前列腺癌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建辉;章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评估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1 年 1月~2012 年 9月80例经胃镜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且快速Hp尿素酶试验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序贯疗法治疗(前 5d 给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后5d 给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对照组使用标准三联疗法治疗(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疗程共10d,疗程结束后继续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片4周,治疗后第6周复查胃镜及 Hp,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92.5%和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 和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疗法优于传统三联法根除Hp,能够有效地清除 Hp和预防复发,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毅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对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腹腔镜及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100例,其中腹腔镜组49例,小切口组51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术前1天及术后第1天、第3天外周血中CD3、CD4+、CD8+及NK细胞表达变化,研究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结果 患者术后第1天、腹腔镜组和小切口组CD3、CD4+、CD8+及NK细胞同术前相比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第3天腹腔镜和小切口组CD3、CD4+、CD8+及NK细胞同术前相比均基本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腹腔镜组比较,小切口组术前及术后CD3、CD4+、CD8+及NK细胞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与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对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作者:陈小芬;陈洪彬;周洪贵;阳志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收集我院神经内科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28例,其中45岁以下青年组21例(男5例,女16例),老年组207例(男120例,女87例).同时完成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和血液学检查指标.结果 青年组和老年组比较,在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浆纤维蛋白原(FI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方面老年组明显升高,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方面青年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分无斑块51例、稳定斑块165例和不稳定斑块12例,不同斑块组在hs-CRP和FIB方面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回归分析法显示LDL-C、FIB和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正相关.结论 LDL-C、高敏C反应蛋和FIB是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青年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是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吴孝苹;龙;虎;陈忠伦;段劲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和预防.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9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3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均为散发,以中青年为主,多为隐匿起病.首发头痛、发热、恶心、呕吐,部分伴咳嗽,意识障碍,肢体瘫痪,颅神经损害,病理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检查:涂片培养各发现抗酸杆菌阳性1例.病毒学检测:排除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病理检查:无癌细胞及恶性肿瘤细胞.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大部分发现有肺部结核病灶,(包括继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胸膜增厚),少部分有生殖、泌尿系统、骨脊柱结核病灶;头部CT大部分有异常改变,主要为脑实质低密度灶脑积水,少部分有脑表面、室管膜的多发性小钙化灶,极少数伴脑梗死,脑出血.预后:近半数15例好转,7例未愈,6例有后遗症,5例死亡.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按临床诊断标准易被诊断,但大部分患者起病隐匿,慢性病程,症状变化大,体征不典型.脑脊液初期不典型,抗酸杆菌阳性率低,早期易误诊误治,大部分确诊时已为中晚期,经抗结核治疗,大部分预后良好,部分未愈,部分留有后遗症,少部分死亡.
作者:王学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远期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 将1100例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非钙拮抗剂类降压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观察患者服药2年期间血压的控制情况及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脑卒中发生率、卒中死亡发生率、心血管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因死亡率分别为4.2% 和 7.1%,P=0.037.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可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全因死亡率.
作者:孙学春;刘瑶霞;陈晓涵;吴红英;张伟;赵志颖;唐正萍;刘鹏;李敏;周晓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静息心率与高血压数值及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以研究静息心率与高血压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40 例.按静息心率(RHR)水平分为2 组,RHR1 组<70bpm,RHR2 组≥80bpm,并检测高血压患者的静息心率、心电图心肌缺血、血压.结果①高血压组RHR(80.10±8.02)bpm 显著高于对照组RHR(68.81±9.28)bpm,且高血压组RHR≥80bpm 的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②RHR增加的高血压患者其心肌缺血明显,RHR与心肌缺血呈正相关性(r=0.234,P <0.01).结论 静息心率增加可能是高血压疾病发生及其心肌缺血增加的危险因素.
作者:姚素波;彭大庆;叶先平;王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脑卒中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程度,现今的治疗方法都不能完全治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原理是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基本理论,也是现代神经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已被大量临床实践所证明.
作者:白岚月;张淑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唐肌康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效果及差异性.方法 同体对照,分别采用唐肌康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对10只糖尿病大鼠背部两侧皮肤溃疡进行外敷治疗,观察溃疡创面大小、自溶清创效果、有无换药疼痛.结果 唐肌康自溶清创效果高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t=-1.455,P=0.172);唐肌康换药疼痛显著低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68.850,P=0.000).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均有效,唐肌康自溶清创效果、换药疼痛优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
作者:顾琼;唐利;郭辉梦;赵彩群;李沛金;刘珉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本院伤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2011~2012年我院创伤患者伤口分泌物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分离率高的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②药敏结果显示: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21.5%;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5.9%,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60%和35.4%,没有检出耐亚胺培南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抗生素耐药率>50.0%;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的有抗假单胞菌活性的药物的耐药率<20%.结论 伤口感染主要致病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细菌耐药现象较严重,经验性选择抗生素应依据本院细菌耐药监测结果.
作者:刘祥琴;喻华;乔宁;黄湘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附睾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近4年内我院收治的28例急性附睾炎儿童临床资料.结果 共收治28例急性附睾炎儿童,占同期收治的60例急性阴囊疼痛患儿的46.7%.26例急性附睾炎患儿实施保守治疗,1例急性附睾炎患儿进行手术探查后排除了睾丸及附睾扭转,1例患儿因病情严重行手术减压术挽救睾丸.结论 急性阴囊疼痛、肿胀是一个潜在的手术急症,急性阴囊疼痛患儿中急性附睾炎并不少见,早期就诊,早期明确诊断可以避免手术治疗.
作者:蔡运林;王安果;张宗平;伍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分析岗前岗后一体化整合模式在医院实习护生培训中的应用方式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实习护生培训的200名护士学生实习情况,按照采用实习生培训方式的不同,将实习生分为两组,对照组100名,采用常规简单的岗前培训;观察组100名,采用岗前岗后一体化整合模式下的培训措施进行培训.对两组实习生的培训结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实习生培训后掌握专业知识和专科能力的情况,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观察组掌握的理论知识情况、基本操作能力、实习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医院实习生培训采取岗前岗后一体化整合模式的培训方式,有助于提高实习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文绍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应用交锁髓内钉I期治疗伴胫骨干闭合性骨折的严重多发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1年4月我科收治的23例伴胫骨干闭合性骨折的严重多发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应用交锁髓内钉I期治疗胫骨干闭合性骨折,术后观察并随访患者的体征、临床症状及X线检查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手术时间1~3h,平均1.4h;输血800~2000ml,平均1400ml;住院时间13~22d,平均17.2d.术后所有切口均顺利愈合,X线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5.3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复查X线示骨折均获一期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12周,平均9.1周.结论 对伴胫骨干闭合性骨折的严重多发伤患者,选择合适的病例,完善围手术期处理,应用交锁髓内钉I期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谈志俊;张濒;李小云;龙玉宝;陈吉;焦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20例肺癌患者PICC置管后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药物治疗、给予置管前后等护理.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后均痊愈,无患者发生肺栓塞.结论 PICC后的临床专业、及时与有效的护理可减少PICC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几率,以及提高血栓发生后的治愈率.
作者:唐怀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影响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期待治疗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36例PPROM(孕周28~33+6)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期待时间长短将患者分为A组:期待治疗时间<72h(56例);B组:期待时间≥72h(80例).结果 两组年龄、孕产次、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破膜时孕周宫颈长度及扩张程度、羊水过少、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ROM 破膜时孕周、羊水过少、绒毛膜羊膜炎、入院宫颈长度和扩张程度对期待治疗时间的长短有影响.
作者:陆韵佳;周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采用能效因子(energy-efficiency factor,EEF)量化研究子宫肌瘤超声消融(ultrasound ablation,UA)的剂量-效应的规律性.方法 67例(81个肌瘤)子宫肌瘤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超声消融治疗,治疗后核磁共振成像评价超声消融的结果,计算EEF,并随访患者的满意度和临床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的患者均未出现重要并发症,患者满意度100%.无灌注体积达70%以上的肌瘤有63例(77.78%),EEF为(15.95±1.53)J/mm3;而消融不足70%的肌瘤18个(22.22%),EEF为(34.50±5.65)J/mm3;不同消融率之间比较EE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达到满意体积消融率(70%)所需的能量低于部分消融的肌瘤.结论 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是可行的、安全的,EEF可作为超声消融子宫肌瘤的剂量评价指标,用于剂量学研究.影响能效因子的因素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申恒春;周丹;倪亚非;蒋智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