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康复新液治疗慢性手部湿疹临床观察

马里昂;何艳;冯金鸽

关键词:康复新液, 慢性湿疹, 皿治林片
摘要:目的 探讨口服皿治林片联合外用康复新液治疗慢性手部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慢性手部湿疹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口服皿治林与外用康复新液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皿治林片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第4周总体效果评价,治疗组痊愈率为26.0%,有效率为80.0%;对照组痊愈率为18.1%,有效率为59.1%,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皿治林片与外用康复新液联合治疗慢性手部湿疹疗效显著,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口服皿治林片治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电子鼻咽喉镜下声带息肉及声带小结摘除术(附18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电子鼻咽喉镜下声带小结及声带息肉摘除术的疗效.方法 对182例患者行门诊电子鼻咽喉镜下声带息肉及声带小结摘除术.一次性完成手术176例,2次完成手术6例.结果 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无声音嘶哑,嗓音恢复正常.结论 电子鼻咽喉镜下声带息肉及声带小结摘除疗效确切,具有视野清晰、操作准确、微创等优点.

    作者:苏惠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外侧小切口与常规后外侧切口全髋置换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外侧小切口微创方式全髋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与常规后外侧切口THA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8月~2012年6月,采用外侧微创小切口(A组)THA治疗髋部疾病26例,同期采用常规后外侧切口(B组)THA治疗3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外展肌力、住院时间、术后Harris功能评分等.结果 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两组间的切口长度、手术失血量、术后2周外展肌力、住院时间及术后2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术式临床疗效大致相同,小切口微创方式THA具有损伤小、失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康复快的优点,适用于体形中等及偏瘦患者.

    作者:叶永杰;银毅;陈刚;孙官军;王志强;索仓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淋巴管瘘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因发现右下肢静脉扩张迂曲10年入院.术前诊断:①右下肢大隐静脉曲张;②高血压;③痛风.行右下肢下隐静脉高位结扎,静脉剥脱术.术后第5天,更换敷料见右侧腹股沟区切口约1cm未愈合,切口内有清亮稀薄的渗液,经换药、切口内置引流条等处理,清亮稀薄渗液无减少,引流液苏丹染色阳性,诊断术后淋巴管瘘.继续予局部引流,敷料外行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渗液无减少,敷料经常被浸湿,每日需更换敷料2~4次.将引流条改用油砂条填塞加压后,渗液仍无减少.术后3周,患者腹股沟区切口拆线,除约1cm切口未愈合外,其余切口均愈合良好.这时用镊子探查切口,见已形成深约4 cm,宽约1cm的窦道,挤压窦道可见稀薄清凉的渗液溢出.再次手术,行右侧腹股沟区切口探查,淋巴管缝扎.术后患者伤口愈合,随访至今,患者腹股沟区切口无异常.

    作者:吴勇刚;鲜成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莫西沙星治疗急性盆腔炎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盆腔炎临床效果,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2年1月急性盆腔炎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给予莫西沙星400mg/d,先静脉给药3d,待病情好转(改善)或体温正常后8h,改为口服,剂量不变,疗程14d;对照组左氧氟沙星300mg+甲硝唑500mg,静滴,1次/d,共14d.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的76.09%;临床症状改善时间(3.05±1.67)d、静脉给药时间(6.78±1.23)d、住院时间(9.12±1.56)d均短于对照组的(4.82±2.01)d、(14.00±0.00)d、(17.98±2.67)d(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6.52%低于对照组的 23.91%.结论 莫西沙星单药治疗与左氧氟沙星加甲硝唑联合治疗方案相比,临床疗效高,发生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余小容;李建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脑血管疾病微血管学指标改变的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 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微血管学相关指标改变.方法 选择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检测其血液流变学、血小板指标、ET及SOD等指标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血液流变学4项指标,脑出血组三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脑梗死组;脑梗塞死组3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脑出血和脑梗死组血小板计数和SOD均低于对照组,而ET则高于对照组.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微血管学指标有明显改变,血液有流变性障碍.

    作者:舒瑞源;李昆;郭鑫;白小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重症医学科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手术方法及技巧,降低手术并发症.方法 对我科2009年06月至2012年12月共60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89±2.79)min;术中出血(19.33±7.28)ml.60例患者中5例因非气管切开因素死亡,3例长期留置气管导管,52例拔除气管导管后切口愈合良好,随访3个月无气管狭窄.结论 在正确掌握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手术方法及技巧情况下,能明显降低手术并发症,且手术安全,临床效果好,值得在重症医学科推广.

    作者:陈万;罗先海;秦书雯;房蓓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攀枝花市某医院职工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攀枝花市某医院在岗职工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及发病特点,为控制高血压病制定合理的防治策略.方法 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化调查方法,于2013年3~4月选取攀枝花市某医院在岗职工进行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并统计结果.结果 调查人数1331人,患有高血压252人,患病率18.93%,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性患病率为21.55%高于女性患病率17.59%(=131.19,P<0.05);医务人员患病率20.38%高于非医务人员患病率13.41%(=130.37,P<0.05);医务人员高血压知晓率81.39% 、治疗率87.43%、控制率79.08%,均明显高于非医务人员高血压知晓率62.16%、治疗率47.83%、控制率63.6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务人员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应当做好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作者:颜昌福;艾民;夏福纯;周双陆;贺剑;李翠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白介素-18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白介素-18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其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社区居民健康体检和COPD筛查,搜集COPD患者75例、健康非吸烟者63例和吸烟者68例,行肺功能测定后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外周血血清中的IL-18、IFN-Symbolg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COPD稳定期患者IL-18、IFN-SymbolgA@和HsCRP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吸烟和非吸烟健康对照组(P<0.01).在COPD稳定期患者,IL-18与FEV1预计值百分比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但是HsCRP却未呈现相关性.结论 IL-18在COPD患者的外周血中处于较高的水平,提示其在COPD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亚红;吴颖琳;胡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状况调查及防范对策研究

    目的 了解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状况,探讨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 应用中文版M氏职业倦怠量表(MBI)对120例手术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手术室护士情绪倦怠感平均分为(24.60 ±10.28),工作冷漠感平均分为(7.63±5.60 ),均显著高于Malachi调查的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得分(P<0.05),个人成就感平均分为(31.30±9.45),显著低于Malachi调查的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得分(P<0.05).结论 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程度相对较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其职业倦怠感,提高工作成就感和满意度.

    作者:胡蝶;李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油酸诱导ARDS大鼠的左心功能变化

    目的 观察油酸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取雄性SD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法分成2组,NS对照组(A组)和ARDS组(B组),每组18只.各组又按造模成功后1、2和4h分3个亚组(n=6).用生物信号系统分别测定各组各时段左心室大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左心室内大上升速率(+LVdp/dtmax)及左心室内大下降速率(-LVdp/dtmax),分别在对应时间点上取动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中脑钠素(BNP)水平.结果 ARDS大鼠LVEDP、LVSP、±LVdp/dtmax、BNP与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ARDS可致大鼠心功能降低.

    作者:蒋涵;张谦;吕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透明质酸钠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老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目的 观察透明质酸钠、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收治的32例老年TMD患者,予透明质酸钠1ml关节上腔注射,1次/周,同时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750mg,2次/d,治疗时间为5周,并对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TMJ)疼痛程度和开口度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31例患者TMJ疼痛、开口度均明显缓解或改善(P<0.05),总有效率96.88%.结论 透明质酸钠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老年TMD,能明显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李敏;张平;张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纳米银抗菌钛种植体对口腔细菌抗菌性能的研究

    目的 本文考查纳米银抗菌钛板对口腔常见致病菌的的抗菌性能,为其临床运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采用湿化学法和水相硅烷化的方法,将纳米银附着在纯钛表面,通过抗粘附实验和贴膜法定性和定量的考察其对口腔常见致病菌的抗菌性能.结果 扫描电镜所示经过改性后的钛表面所粘附的致病菌明显少于对照组,贴膜法显示纳米银改性钛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放线伴放线杆菌和中间普氏菌的抗菌率达到了90%以上.结论 经过纳米银改性后的钛片具有卓越的抗菌性能,为其临床运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廖娟;郭俊;费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58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58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核性脑膜炎在藏族及农村儿童发病率高,发病季节以春、夏多见.以发热、颅内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81.03%患儿合并有肺结核,痰及脑脊液查抗酸杆菌阳性率低,头颅MRI是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有效方法.早期诊断、规律化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因素.结论加强对农村贫困藏族人口进行结核病防治科普知识的宣传,做到早就诊.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做到早诊断.规律抗痨配合综合治疗能提高疗效.

    作者:邓长国;李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鲍曼不动杆菌致COPD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分析与防控对策

    目的 了解COPD患者继发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60例COPD患者继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药敏结果.结果 60例COPD患者均患有较多的基础疾病,年龄偏大,住院时间较长,CRP、血肌酐升高者比例高,治愈率低.结论 严格控制侵入性操作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龙成琴;付虹;黄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促红素促进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sTWEAK 蛋白表达

    目的 观察rHuEPO对血浆sTWEAK蛋白等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对照组25例,实验组CKD 2~5期患者105例,用rHuEPO治疗4周.比较两组血浆sTWEAK 蛋白水平.结果 CKD2~5期患者sTWEAK 蛋白较治疗前均增高(P<0.05);血浆t-PA和sICAM水平无变化.结论 rHuEPO 治疗CKD 2~5期患者,能提高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sTWEAK蛋白水平,改善内皮细胞功能.

    作者:夏志银;马玉华;董海英;秦玉萍;于洋;支剑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6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处理对策.方法 选取62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同时对其分娩方式进行观察与统计,根据其结果提出处理对策且对其进行总结.结果 62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阴道成功分娩16例,成功率达72.73%(16/22).结论 阴道试产和再次剖宫产是处理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主要对策,但在严格掌握阴道试产适应证和禁忌证前提下,阴道试产是处理此种妊娠的有效手段且能够降低剖宫产发生率.

    作者:欧兵玺;刁瑞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探讨个性化舒适护理对改善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康复期便秘的影响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康复期对便秘的影响.方法 将科室2011年10月~2013年5月收治的52例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内容,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期排便及舒适度、满意度情况.结果 对照组有效17例,无效9例,有效率 65.3 %,实验组有效24例,无效2例,有效率 92.3 %,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舒适护理在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期能有效减少便秘的发生,防止再出血,增加患者康复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蒲涛;周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

    目的 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性骨性关节炎的全髋关节置换,恢复正常髋臼旋转中心高度和下肢长度的方法.方法 1996年7月~2007年7月收治18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按Crowe方法分析:I型7例,Ⅱ型4例,Ⅲ型4例,Ⅳ型3例.髋臼旋转中心的重建方法包括标准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构性自体植骨和旋转中心内移.术前和随访时采用摄片观察和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术后随访9个月~10年(平均6.3年),所有患者髋臼旋转中心都恢复正常,所有移植骨块经X线证实,均与宿主骨愈合,无骨块吸收现象,未见假体松动,关节疼痛缓解,活动功能满意.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5.6分,术后平均91.3分.结论 采用自体股骨头及髂骨结构性植骨,旋转中心内移重建髋臼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

    作者:钟仕久;孟炼;何朝华;张晓剑;张天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135例妊娠期心衰处理及分娩结局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妊娠期心衰的临床处理,及终止妊娠时间、分娩方式选择对围产儿预后的临床影响.方法 我院2009年3月~2012年6月共135例妊娠期心衰患者,根据分娩方式、分娩时机、心衰控制时间和术前心功能状态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分组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结果 阴道分娩终止妊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剖宫产显著增高,P<0.05;37~39+6孕周剖宫产较32~36+6孕周剖宫产围产期死亡率显著增高,P<0.05,低体重儿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控制心衰时间大于48h,新生儿窒息风险显著增加,P<0.05,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发生率亦显著增加,P<0.05;心功能Ⅰ~Ⅱ级剖宫产较Ⅲ~Ⅳ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围产期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妊娠期心衰应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好在32~36+6孕周内,根据母亲心功能状态选择手术时机.

    作者:谭玲;冯菊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内镜下治疗消化道大息肉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内镜下治疗消化道大息肉临床效果.方法 将45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内镜下金属夹加电凝切除;对照组内镜下电凝圈套切除.结果 对照组一次性成功切除率60%.观察组一次性成功切除72%,与对照组相比较,一次性切除成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率约为12%,对照组出血率约为30%,与对照组相比较,出血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止血金属钛夹的使用,降低了出血率,提示大息肉在内镜下切除是相对安全、可行的.

    作者:梁祖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