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结核2例

王雅凡;吴晓梅

关键词:外周血白细胞, 实验室检查, 浅表淋巴结, 血红蛋白, 血管杂音, 吞咽, 临床资料, 颈部包块, 活动, 呼吸困难, 表面皮肤, 表面光滑, 血小板, 疼痛感, 肾功能, 甲状腺, 住院, 肿块, 症状, 血糖
摘要:1 临床资料例1,女,43岁.因偶然发现右颈部包块1周于2007年4月3日住院,肿块无疼痛感,表面皮肤无红肿,偶有声嘶,无吞咽及呼吸困难,无低热、乏力及盗汗等症状,体重无明显变化.入院体检:体温36.5℃,脉搏82次/min.浅表淋巴结未扪及.颈前区偏右侧可触及一3cm×4cm大小包块,位于甲状腺上极,质中,表面光滑无压痛,随吞咽上下活动,与伸舌活动无关,未闻及血管杂音.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正常,血小板正常,血红蛋白104g/L;肝、肾功能正常;血糖正常.胸部X线正侧位摄片未见异常.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诊治进展

    老年抑郁症是指60岁以上老人发生的抑郁症.我国60岁以上人群已超过2亿,其中70岁以上老人有5%~20%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状态[1].老年抑郁症患者常伴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65岁为8%,≥85岁为40%),甚至表现为假性痴呆[2],并有约40%老年抑郁患者逐渐符合痴呆标准而住院.罗鹏等[3]认为老年抑郁症是MCI的原因之一,并与痴呆转化率关系密切[4].有随访发现每年有9% ~25%老年抑郁症患者从可逆性痴呆发展为永久性痴呆,为普通人群的2.5 ~6倍,一旦发生转化尚无有效治疗方法[5].因此,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抑郁症发病率逐年增高,若早期识别、关注MCI,对早期防治AD意义重大.

    作者:王定超;陈文利;李建红;汪子琪;罗会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87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舒利迭治疗哮喘的疗效.方法 给所有来诊患者均采用口服舒利迭(沙美特罗/替卡松)50/250.结果 舒利迭用药后肺功能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小.结论 舒利迭临床疗效良好,能改善肺通气功能,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王磊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铁超负荷诱导胰岛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目的 观察铁超负荷对Wistar大鼠胰岛细胞凋亡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65只随机分为四组:A组(铁干预组)、B组(次氮三乙酸二钠对照组)、C组(铁干预加去铁组)和D组(空白对照组).于实验开始、第10周时行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10周后采血测血清铁、血清铁蛋白;针对NF-κB、PPAR-γ Caspase-3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核酸原位杂交.结果 A组胰岛中NF-κB、Caspase-3蛋白、NF-κB和Caspase-3 mRNA较其它三组明显增加(P<0.05);A组胰岛中PPAR-γ蛋白和mRNA较B组和D组明显减低(P<0.05);A组胰岛细胞凋亡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 多种因素共同参与了铁超负荷引起胰岛细胞凋亡过程;去铁措施对胰岛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吕雪梅;高赟;杨波;陈涛;龙洋;田浩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98例细菌性角膜溃疡流行病学及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细菌性角膜溃疡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近三年我院住院确诊的细菌性角膜溃疡98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8例细菌性角膜溃疡中,角膜溃疡位于角膜中央的74例(75.5%),位于周边的24例(24.5%).溃疡直径以1~ 3mm为多见,共45例(46.0%).溃疡深度>2/3角膜厚度的46例(47.0%),38例(38.8%)伴不同程度的前房反应,细菌培养阳性15例,主要的是表皮葡萄球菌4例(4.1%),链球菌3例(3.1%).经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视力有所改善,治疗有效率80.6%,出院时<0.05者仍有50例,致盲率51.0%.结论 细菌性角膜溃疡危害严重,及时行微生物学检查和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是挽救视力的关键.

    作者:刘盛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2006~2010年度绵阳市院前急救流行病学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 分析绵阳市2006~2010年度院前急救流行病学变化趋势,为制定合理的院前急救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照事先确立的入组标准,以2006 ~ 2010年度经绵阳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受理的绵阳市城区急救患者为调查对象,以性别构成、日期分布、时间分布、疾病谱等为观察指标,将资料分年度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急救总人次有逐年递增的趋势,性别构成上无变化,2007年度的日期分布有集中现象,其余各年度日期分布无集中趋势.各年度均有急救高峰时间段,但高峰开始的时间在逐年提前(F=29.3271,P=0.0000).疾病谱的构成中,车祸及非车祸所致损伤排前两位,但构成比在逐年下降(x2=92.7787,P=0.0000).地域分布仍以主城区为主,但构成比也在逐年下降(x2=441.1486,P=0.0000).结论 合理调配急救资源,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扩大院前急救的服务范围,方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李银先;叶红梅;冯守映;汤道雄;骆贵强;邓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肿瘤科静脉输液专科护士与非专科护士进行PICC静脉导管维护和管理的比较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专科护士的价值,减少非计划PICC静脉导管拔管,实现血管保护、安全留置的静脉输液治疗目标.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肿瘤科665例PICC静脉置管患者的导管维护和管理随机分为观察组323例和对照组342例,观察组由静脉输液专科护士进行导管维护和管理,对照组由非专科护士进行导管维护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维护次数、堵塞、感染、脱落、异位、破裂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导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输液专科护士进行PICC静脉导管维护和管理能有效减少非计划PICC静脉导管拔管,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

    作者:石兵;罗义琼;倪亚非;罗辉霞;吴文桃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细胞免疫表型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生物素-亲和素酶标法对本院4年内初诊未治疗的23例AA患者、19例MDS患者及5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对照组)骨髓细胞免疫表型进行检测,统计分析CD3、CD5、CD10、CD13、CD19和CD33抗原在三种疾病中表达差异.结果 AA患者骨髓细胞CD3和CD5抗原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MDS组(P<0.05),CD10、CD13和CD33抗原表达在AA组与对照组间无差异(P>0.05).MDS患者骨髓细胞CD13和CD33抗原表达率均明显比对照组和AA组高(P<0.05),CD19表达低于AA组和对照组,CD3抗原表达在MDS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对于AA与MDS的鉴别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余修中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门诊降压药处方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门诊口服降压药的应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查2011年3月我院门诊应用了抗高血压药物的处方932张.统计抗高血压药物的名称、用法及系统分类用药情况.观察并计算日剂量(DDD)及用药频度(DDDs).结果 932张处方中男性患者和年龄60~70岁者居多.CCB类592张,ARB类305张,ACEI类186张,β-RB类163张,利尿药110张,复方制剂9张.CCB、ARB与ACEI的DDDs均位居前列.结论 我院在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时基本合理,但应注意联合用药时避免不良反应.

    作者:崔玉纯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脑出血继续出血45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脑出血患者183例,根据有无继续出血情况分为继续出血组和非继续出血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方式、年龄、性别、出血量、血压控制及其他病史等与继续出血关系.结果 继续出血时间平均发生在治疗后的6 h~7d,平均出血量、血压控制不良比例继续出血组明显大于非继续出血组(P<0.05).而治疗方式、年龄、性别、糖尿病及高血脂病史与继续出血关系不密切(P>0.05).结论 脑出血继续出血是由多种危险因素引起的,应针对病因,早期积极采取有效的方法治疗.

    作者:周元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固尔苏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6例分析

    目的 探讨治疗早产儿NRDS的佳方法和时机.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新生儿科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6例早产NRDS患儿,平均胎龄(32.5±3.4)周,平均体重(1670±354)g.根据其治疗方法分为两组,以固尔苏(PS)替代加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nCPAP)联合治疗的21例为观察组,单以nCPAP治疗的25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nCPAP参数、用机时间、氧疗时间、严重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nCPAP参数明显降低,用机时间和氧疗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4例改机械通气治疗,其中3例发生肺气漏且死亡,观察组无1例肺气漏和死亡.结论 PS联合nCPAP治疗比单一应用nCPAP治疗效果更显著,可以治愈绝大多数早产儿NRDS,且严重并发症减少,病情危重期缩短,存活率提高.

    作者:钱向明;李花;李陶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矫治20例成人前牙反(牙合)的疗效观察

    目的 固定矫治成人前牙反(牙合)20例,观察患者前牙位置及面型变化.方法 选择20例成人前牙反(牙合)患者,均采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治,时间18 ~24个月,矫治前后常规拍曲面断层片,头颅定位侧位片,选择8项与前牙位置相关的角度与线距进行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分析并进行t检验.结果 上中切牙角、上中切牙距及上下中切牙角矫治后变化较大,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固定矫治成人前牙反(牙合),使上前牙唇向移动,改变了上前牙位置,解除了前牙反(牙合),增加了牙弓突度,改善了患者面型,达到了治疗效果.

    作者:明洪菊;田光琼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瑞巴派特联合雷贝拉唑对拜阿司匹林相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估雷贝拉唑联合瑞巴派特对拜阿司匹林相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198例符合条件者随机分为雷贝拉唑、瑞巴派特和联合用药三组.入选者每晚饭后服拜阿司匹林100mg,雷贝拉唑组20mg,1次/d;瑞巴·派特组100mg/次,3次/d;联合组同上.6周后评估临床症状、内镜下粘膜变化、组织学炎症改善情况及胃粘膜PGE2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雷贝拉唑及联合组的症状改善、组织学炎症程度好转优于瑞巴派特组.联合组较前两组的炎症活动度好转明显.瑞巴派特及联合组较雷贝拉唑组的PGE2高、MDA低.三组镜下粘膜好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雷贝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比单用两药能够更好地改善症状,促进胃粘膜糜烂的愈合.

    作者:张影;代宏勋;刘彦;王建祥;林火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比较两种不同体位对胶质瘤患者术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麻下行胶质瘤手术后患者回病室6h内不同体位对其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胶质瘤手术后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1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9例.试验组采用头颈下垫枕、抬高床头15~30°,术后2h主动帮助患者翻身的改良体位,对照组采用传统去枕平卧头侧位,6h后翻身.监测两组患者ICp,头痛程度,颈肌、腰肌酸痛,呕吐窒息发生率以及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各组患者生命体征均平稳,试验组与对照组呕吐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Cp,头痛,颈肌、腰肌酸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ICp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头痛程度较对照组轻,术后舒适感优于对照组.结论 胶质瘤手术后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回病室6h内采用睡枕头,抬高床头15~ 30°、2h主动翻身较去枕平卧头侧位,6h后翻身能降低患者ICp,减轻头痛,增加患者舒适度.

    作者:杨前美;方丹;罗秀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恩替卡韦联合银杏叶片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联合银杏叶片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予恩替卡韦0.5mg,1次/d口服,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银杏叶片,2片/次,3次/d口服.两组均以6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1V型胶原(Ⅳ-C)]、Child-Pugh积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结果 治疗组HA、PC-Ⅲ降低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hild-Pugh积分均减少,ALT、AST、HBV-DNA水平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银杏叶片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能协同改善肝功能及预后.

    作者:吴剑;肖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心理治疗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心理治疗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心理因素的影响,为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寻找理论依据,并为银屑病的临床心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治疗前后对患者分别进行PASI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定.结果 临床疗效:治疗后两组评分均下降,心理组PASI (3.21±3.34)、DLQI(7.30±3.69)、SAS(40.81 ±7.63)、SDS(41.52±8.49)各项评分均低于一般组PASI(8.78±6.07)、DLQI(11.70±5.52)、SAS(41.05±9.57)、SDS(48.45±7.10)的评分.治疗后总有效 率心理组(82%)明显高于一般组(15%).结论 心理治疗能有效提高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作者:周沂;陈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64排螺旋CT在肺周围孤立小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周围孤立结节定性诊断价值和交流操作技术经验.方法 选择62例x线或CT确定为肺周围孤立结节,大小1.8cm×2.0cm~2.5cm×3.3cm,痰细胞学阴性,经常规纤支镜检查无法获得病理学证据的患者,采取64排CT立体定位,活检枪采集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本组穿刺成功率为100%,62例病变中,腺癌32例,鳞癌5例,肺转移瘤6例,结核6例,胸膜间皮瘤3例,炎症8例,液化坏死组织2例,确诊率达96.8% (60/62);发生气胸1例.结论 64排螺旋CT引导下经皮胸部穿刺活检定位准确,安全性高,方法简单快速,对肺周围性病变的确诊具有很高的价值.

    作者:何国德;罗明兴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颈部深筋膜间隙感染27例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颈部深筋膜间隙感染的临床特性和探讨其治疗经验.方法 复习病历并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耳鼻咽喉科及颌面外科收治的27例颈部深筋膜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颈部深筋膜间隙感染的病因来源分别为:牙源性6例,咽及食管异物15例(其中伴有糖尿病7例),上呼吸道感染伴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3例,医源性1例,原因不明2例.24例治愈出院,3例死亡.结论 颈部深筋膜间隙感染因为可蔓延多间隙而使病情复杂化,一经确诊应积极治疗.重点防止发生呼吸道阻塞、血管破裂、上纵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同时需加强伴有糖尿病等全身疾病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作者:冯勇;奚玲;余晓旭;何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目的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病,尽早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对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极为重要.方法 丹红注射液有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缓解平滑肌痉挛,抗凝,降脂,降低全血粘度等作用.结果 可以使VBIV的患者脑供血得到明显改善.根据对以眩晕为主诉的VBIV患者的临床疗效的观察,提示丹红注射液疗效确切、使用安全可靠.结论 可作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有效药物之一.

    作者:潘敏娟;杨威英;胡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液基细胞学技术在胸腹水检验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Liquid-based cytology)技术在胸腹水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40例胸腹水标本分别采用传统细胞涂片法与液基细胞学方法进行检查,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数据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本次试验传统涂片确诊癌4例(10%),细胞薄层技术制片确诊癌12例(30%),两种制片方法阳性细胞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胞薄层技术能够提高被检胸腹水的涂片质量,大大提高了恶性细胞的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蒋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系统性心理行为干预与药物联合治疗银屑病的研究

    目的 探讨系统性心理行为干预对银屑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9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性心理行为干预.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12个月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皮肤病生命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银屑病PASI(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法测评,分析比较两组疗效及干预后6个月、12个月有效率.结果 两组有效率在干预后6个月和干预后12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AS、SDS和DLQI在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和12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效率在干预后6个月和干预后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AS、SDS和DLQI在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和12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性心理行为干预能显著改善银屑病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有利于皮损症状的改善,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复发率.

    作者:刘艳;路永红;黄晶;卞彩云;陈启文;方建蓉;胡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