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巴喷丁用于颈椎前路颈椎手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蔡兵;文传兵;牟玲

关键词:加巴喷丁, 前路颈椎手术, 超前镇痛
摘要:目的 探讨加巴喷丁用于经前路颈椎手术的超前镇痛作用.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40例择期经前路颈椎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G组(n =20)于手术开始前2h口服加巴喷丁胶囊300mg,C组(n=20)于手术开始前2h口服维生素E胶囊.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后1h、4h、8h、12h及24h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采用Ramsay镇静评分评价患者的镇静情况;观察可能出现的恶心、呕吐、嗜睡、眩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 G组术后1h、4h及8h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与C组比较,G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P<0.05);嗜睡、眩晕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在两组相似.结论 加巴喷丁超前镇痛可以增强经前路颈椎手术后的镇痛效果,能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作用.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IGLV基因与胶质母细胞瘤放疗关系分析

    目的 胶质母细胞瘤(GBM)组织放射治疗前后基因表达谱中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BioStarH-141s含13929条人类全长基因cDNA表达谱芯片,对5例胶质母细胞瘤组织进行放疗前及放疗60Gy后检测,并分析它们之间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结果 胶质母细胞瘤放疗60Gy后与放疗前比较,表达差异基因中改变明显的功能群是免疫系统相关的基因,1GLV基因上调.细胞增殖、细胞调亡、细胞周期、DNA修复系统也有部分基因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提示对胶质母细胞瘤组织照射60Gy后,基因表达谱改变的研究可以更好地阐明放射敏感性差异机制,为放疗前或放疗早期寻找到预测放射敏感性分子标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姚智强;姚兰;贾竹敏;郑鲁;刘忠于;刘轶刚;卢亦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 分析栓塞术后并发症形成的原因,寻找防治的有效方法.方法 搜集我院脑动静脉畸形的患者的病历资料108例,对所有经栓塞治疗后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并发症及处理结果,总结形成原因以及有效的处理方式.结果 108例患者中,随访3个月以上者102例,出现脑出血20例,脑梗塞21倒痊愈25例,上肢麻木8例,下肢麻木5例,手足无力2例,脑瘫1例.结论 脑动静脉栓塞术后的并发症主要以出血性和梗塞为主,通过积极的治疗后,也避免不了严重的后遗症,故临床应着重对其进行防治.

    作者:李航;张鸿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

    目的 探讨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治疗,评价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8例(20膝)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在关节镜辅助下采用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部分患者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结果 18例(20膝)患者术后全部获得随访,平均为(12.6±4.3)个月.术后均未发现髌骨再次脱位、无髌骨错动或半脱位,髌骨倾斜试验、髌骨外推试验阴性,关节功能评分:Kujala评分由(62.40±6.08)提高为(88.09± 5.43);Lysholm评分由(64.16±4.66)提高为(91.28 ±4.15),P<0.05.结论 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能纠正不良的髌骨轨迹,改善患者主观症状,提高膝关节功能.短期临床观察无复发性脱位发生,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但远期疗效需要长期的随访.

    作者:汪国友;扶世杰;沈骅睿;关钛元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庆大霉素创面换药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足15例观察

    目的 观察庆大霉素创面换药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15例糖尿病足患者,给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糖尿病足创面庆雷素换药,每天早晚各1次,30d一个疗程.结果 治愈5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6.7%.结论 庆大雷素创面换药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玉容;方向明;叶文春;高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窒息新生儿尿系列微量蛋白与肾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窒息程度新生儿尿系列微量蛋白与肾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轻度窒息组新生儿30例、重度窒息组新生儿22例和26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在出生后和24h内24 ~ 48h,进行尿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β2-微球蛋白(β2-MG)、α1-微球蛋白(α1-MG)和血肌酐(Cr)的检测;所有新生儿在出生24h内用彩色超声测定肾动脉血流参数变化,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SFV)、舒张末血流速度(EDF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结果 窒息组与对照组比较,尿系列微量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以重度窒息组升高为显著;血Cr水平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组与对照组比较,肾动脉血流速度降低(P<0.05),血管阻力增大(P<0.05);生后24h内肾血流动力参数与生后24~ 48h尿中系列微量蛋白呈明显的相关性,肾动脉血流速度与尿系列微量蛋白水平呈负相关(P<0.05),血管阻力与系列微量蛋白呈正相关(P<0.05).结论 通过尿微量蛋白的高低评估患儿肾血流,通过肾血流检测可估计尿微量蛋白的高低.尿系列微量蛋白和肾血流动力参数的测定对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杜逸亭;王译;李丽;罗德幸;郑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目的 观察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且术前行多层螺旋CT的4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47例间质瘤中病理诊断良性11例,潜在恶性9例,恶性27例.经统计分析,多层螺旋CT扫描胃肠道间质瘤的形态、大小、边界、密度、强化等指标与其良恶性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能通过多方位重建(MPR)更清晰显示胃肠道间质瘤病灶的各项特征,有助于判断其良恶性,为诊治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郭建榕;蔡美花;蒋铭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空腹血糖水平对无糖尿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入院空腹血糖水平对无糖尿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35例无糖尿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其入院次日空腹血糖水平分为A、B、C3个组,血糖水平分别为:≤6.1mmoL/L、6.2~ 10.0mmol/L、≥10.0mmol/L.对所有患者的临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的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的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和CK-MB、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A组(P<0.05);B组、C组急性心肌梗死(AMI)、左室功能不全(LVF)、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高于A组(P<0.05);C组AMI、LVF、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 入院空腹血糖增高使ACS患者近期不良预后发生率增加,临床应加强对ACS患者的血糖控制.

    作者:朱立新;华红霞;郭晨贤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高压氧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价值

    目的 观察高压氧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5月~2012年5月,17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5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85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高压氧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流变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和LDL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hsCRP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而对照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高压氧对冠心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脂水平,减少炎症反应,改善血流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小华;王宁;马维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意外胆囊癌的诊治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发现意外胆囊癌(UGC)的手术方法及预防复发转移的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2月1204例LC术中,7例UG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目前文献报道经验,对UGC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2例术中冷冻活检,5例术后病检均证实为胆囊癌,Nevin病理分期:Ⅰ期3例,Ⅱ期2例,Ⅲ期1例,Ⅳ期1例.其中腺癌4例,腺鳞癌2例,粘液腺癌1例.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随访24~ 36个月,Ⅳ期1例于术后10个月死于肿瘤广泛腹腔转移;Ⅲ期1例于术后14个月死于肿瘤腹腔广泛转移伴腹壁戳孔处种植.另5例Ⅰ、Ⅱ期患者随访时间均超过2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胆囊癌恶性程度高,早期缺乏典型临床症状,难以早发现、早诊治,导致总体预后差.LC手术中发现的UGC多属早期病变,根据不同的病理分期采取合理的综合治疗手段,可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祝东强;张勇;刘建;刘恒;赵伟;黄金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下呼吸道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诊断与痰液半定量培养细菌数量的关系

    目的 探索自然咳出痰标本筛检表皮葡萄球菌的指标.方法 每份痰标本均同时涂片和接种.涂片观察标本质量,以白细胞吞噬菌或白细胞浓集区域优势菌为拟分离菌;培养采用半定量十二级法.查阅2005年8月1日~2011年8月31日住院患者痰内筛检出表皮葡萄球菌者病历,统计分析首次培养的细菌数量、标本质量与出院诊断的关系.结果 表皮葡萄球菌101株,其首次培养的相对数量为0.1、≥0.2的临床诊断例数/总例数(阳性率)分别为2/10(20.00%)、54/91(59.34%);二者比较,x2=11.75,P<0.005.首次培养的标本质量为A/B级、C级的临床诊断例数/总例数(阳性率)分别为32/56(57.14%)、24/45(53.33%);二者确诊率比较,x2=0.55,0.75<P<0.90.结论 按规定要求采集自然咳出痰标本,若其半定量12级法培养出涂片拟分离菌对应性表皮葡萄球菌的相对数量>该菌口咽部平均携带数量时,应作药敏试验并报告医生.

    作者:李键;杨肇立;陈旭;周文;李俊如;杨锦云;任萍;黄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疏血通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及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降糖治疗,B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中静滴,1次/d,3周为1个疗程.结果 与A组治疗后比较,B组24 h尿总蛋白、白蛋白显著减少(P<0.05),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尿蛋白量,改善肾功能.

    作者:毛焕东;刘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三甲综合医院与区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双向转诊新路径的探讨及应用研究

    目的 探索建立三甲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双向转诊新路径,提高双向转诊的有效性、及时性,提高社区转诊患者的满意度和转诊跟踪知晓度.方法 以三甲综合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与市区9家设有住院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实施对象,以转诊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建立在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创新路径的实施应用,并对社区与综合医院双向转诊应用的效果进行探讨.结果 新路径的开发和应用为双向转诊的实施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为双向转诊的统计及转诊患者数据的采编、上报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结论 双向转诊服务新路径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三甲综合医院双向转诊应用研究,可为进一步完善社区与三甲综合医院双向转诊提供规范性、可操作性强的支持依据.

    作者:杜光会;赵光斌;林敏;王轶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前外侧入路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评估前外侧入路治疗Pilon骨折后踝关节功能恢复和手术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研究自2006年10月~2008年3月我院骨科的38例Pilon骨折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采用前外侧手术入路的有18例(A组);采用内侧入路手术方法的患者为20例(B组).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A组22个月(17~26个月),B组20.5个月(18~24个月),终的关节功能应用Mazur等制定的评分标准,>90分的A组有11例(优,61.1%),B组14例(优,70%),P=0.734.术后15d手术切口甲级愈合A组16例(88.9%),B组16例(80%).结论 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Pilon骨折能够较好地保护软组织直视下复位,较好地恢复关节功能,是手术治疗Pilon骨折又一理想入路选择.

    作者:刘鹏;栾富钧;倪芬;李志铭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血液透析用于32例早期糖尿病足的效果评价

    目的 对如何做好血液透析早期糖尿病足预防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探讨.方法 以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行血液净化治疗的32例糖尿病肾衰竭病人作为分析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文中所述的血液透析治疗、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护理方式.结果 本次研究中涉及的32例患者经过文中所述的临床护理后,有10例没有发生糖尿病足,16例0级患者免于糖尿病足的风险,4例1级患者得到治愈,仅有2例因为病情恶化需要截肢治疗.结论 早期糖尿病足在降糖、进行持续血液透析及透析滤过的前提下,可缩短并发症进程,促进创面愈合,降低感染甚至截肢的风险,恢复更好的外表和功能,且患者易于配合,有较好推广价值.

    作者:高雨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加巴喷丁用于颈椎前路颈椎手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加巴喷丁用于经前路颈椎手术的超前镇痛作用.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40例择期经前路颈椎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G组(n =20)于手术开始前2h口服加巴喷丁胶囊300mg,C组(n=20)于手术开始前2h口服维生素E胶囊.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后1h、4h、8h、12h及24h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采用Ramsay镇静评分评价患者的镇静情况;观察可能出现的恶心、呕吐、嗜睡、眩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 G组术后1h、4h及8h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与C组比较,G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P<0.05);嗜睡、眩晕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在两组相似.结论 加巴喷丁超前镇痛可以增强经前路颈椎手术后的镇痛效果,能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作用.

    作者:蔡兵;文传兵;牟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老年肠造口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直肠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共纳入175例直肠癌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采用QLICP量表对所有受试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及评分,并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患者功能模块中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角色功能得分均低于推荐参考值;症状模块中恶心呕吐、疲倦得分明显高于推荐参考值;特异模块中食欲降低、腹泻、呼吸困难及感到经济压力得分亦明显高于推荐参考值;同时总体生活质量得分低于推荐参考值,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时间、并发症、心理障碍及暗红色肠造口、肠造口发炎及肠造口缩窄是影响老年直肠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患者直肠癌术后生活质量受到明显的影响,而住院时间的延长、并发症的发生及心理障碍的出现是影向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而肠造口的多个方面均可以影响患者的生活治疗,临床工作中需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及相应的心理干预,并防治并发症的发生,以期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胡鸽;周华;肖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妊娠期肾绞痛的临床治疗96例报告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肾绞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妊娠期肾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 初次发病者中33例首先行保守治疗症状消失,另外18例经外科手段治疗而愈,45例非初次发病患者直接经外科手段治疗症状消失,96例无1例出现产科意外及手术并发症.结论 初次发作肾绞痛患者可先采取保守治疗,非初次发作患者或输尿管结石直径>0.5cm患者应选择外科手段治疗.

    作者:贺凯;袁光亚;何苑熙;王耀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电子交叉配血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索电子交叉配血技术临床应用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患者二次血型鉴定结果一致,抗筛试验结果阴性,献血者血型鉴定无误,抗筛试验结果阴性,直接由计算机系统为患者选择ABO/RhD血型相容的血液.同时进行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试验,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 符合电子交叉配血条件患者血样13353份,两种方法配血未见受献血者血液不相容.8751份献血者血液发出输注,未发生ABO/RhD血型不合的输血不良反应.结论 电子交叉配血技术不但可提高输血安全性还可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作者:刘家瑞;王远杰;李红梅;冯宁;冯俊程;杨晓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联合用药在成人心肺复苏中的治疗进展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急危重症抢救中危急的临床急诊,死亡率极高.CPR能否起效取决于多方面的作用,其中药物治疗是心肺复苏过程中患者基本要素.目前在CPR抢救的药物应用过程中,肾上腺素对自主心律的恢复和有效循环的建立是公认有效的,但对心脏骤停者单一应用肾上腺素对心肺复苏成功率仍然低(0% ~ 10%)[1],为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国内外许多研究均主张在CPR过程中选择联合用药,其目的是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达到协同作用而增强药物的疗效,利用药物的拮抗作用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者:张春;米忠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闭合性胃肠损伤穿孔CT表现与外伤后时间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闭合性胃肠损伤穿孔主要CT表现与外伤后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54例经手术证实的闭合性胃肠损伤穿孔患者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根据外伤后时间段分组,回顾性分析外伤至CT检查的时间和其主要CT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外伤8h前后CT对气腹的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显示腹腔积液总的敏感性较高(88.9%).结论 外伤后行CT检查的时间与CT气腹表现密切相关.部分患者于伤后8h内CT检查可能表现为气腹征阴性.对早期CT检查仅表现为腹腔积液等非特异性征象的患者,需结合临床及时复查确诊、以免延误手术治疗时机.

    作者:熊燕;张军;王宗勇;陈志凡;谢晓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