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凯;袁光亚;何苑熙;王耀东
目的 观察经股骨头供血动脉留管持续72h药物灌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缺血性坏死股骨头均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采用改良Seldinger穿刺技术经股动脉穿刺,置导管于髂外动脉的股骨头主要供血动脉内留置,持续72h药物灌注,灌注完毕后,再次造影,了解股骨头血供情况.结果 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活动及行走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药物持续灌注介入治疗创伤小,可迅速改善股骨头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髋关节活动度增加,长期观察可见骨小梁重建,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各期病变均有明显疗效.
作者:王长勇;李芳;晋华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需手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惠者60名,术前随机分为两组: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组(后腹腔镜组)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组(开放手术组).观察比较两组手术疗效、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后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日、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均少于开放手术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开放手术组.结论 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净石率高等优点.治疗较大的上段输尿管结石尤其炎性包裹的结石可作为首选方法.
作者:王耀东;辛宇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我院96例哮喘患者的心理状态,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96例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并观察SCL-90、SAS、SDS评分变化情况,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结果 哮喘患者的SCL-90、SAS、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健康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者发作期SCL-90、SAS、SDS评分均明显高于缓解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哮喘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后,SCL-90、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放松训练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哮喘患者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并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可以明显改善哮喘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立娜;卢坤玲;王倩;李丽杰;李湘红;王继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比较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NeerⅢ,Ⅳ)疗效,探讨锁定钢板治疗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是否存在优势性.方法 对45例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分别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和解剖钢板进行内固定,从骨性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及内固定失败率方面观察.结果 45例随访6 ~ 36个月,骨性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及内固定失败率方面两组有明显差异;两组优良率有明显差异.结论 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更佳.
作者:杨家福;石厚银;马川;罗兵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索电子交叉配血技术临床应用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患者二次血型鉴定结果一致,抗筛试验结果阴性,献血者血型鉴定无误,抗筛试验结果阴性,直接由计算机系统为患者选择ABO/RhD血型相容的血液.同时进行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试验,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 符合电子交叉配血条件患者血样13353份,两种方法配血未见受献血者血液不相容.8751份献血者血液发出输注,未发生ABO/RhD血型不合的输血不良反应.结论 电子交叉配血技术不但可提高输血安全性还可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作者:刘家瑞;王远杰;李红梅;冯宁;冯俊程;杨晓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加巴喷丁用于经前路颈椎手术的超前镇痛作用.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40例择期经前路颈椎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G组(n =20)于手术开始前2h口服加巴喷丁胶囊300mg,C组(n=20)于手术开始前2h口服维生素E胶囊.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后1h、4h、8h、12h及24h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采用Ramsay镇静评分评价患者的镇静情况;观察可能出现的恶心、呕吐、嗜睡、眩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 G组术后1h、4h及8hVAS评分均低于C组(P<0.05);与C组比较,G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P<0.05);嗜睡、眩晕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在两组相似.结论 加巴喷丁超前镇痛可以增强经前路颈椎手术后的镇痛效果,能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作用.
作者:蔡兵;文传兵;牟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醒脑再造胶囊治疗中少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科180例高血压脑出血量≤30ml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再造胶囊,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疗效、30d和3个月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级(ADL).结果 总有效率、ADL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再造胶囊辅助治疗中少量脑出血疗效可靠,可明显减少患者的致残率,具有应用前景.
作者:杨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6个月龄以下小婴儿川崎病的临床发病特点,利于早期诊断.方法 收集2006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6个月龄以下川崎病患儿3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个月龄以下小婴儿川崎病以男孩多发,不典型病例多见,误诊率较高.结论 婴儿川崎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冠状动脉异常可作为小婴儿非典型川崎病唯一确诊的金指标.
作者:邓琼仙;吕洁;赵文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比较老年COPD患者与非COPD患者血浆BNP水平、肺动脉压力、预后间的差别及相关指标间的联系,探讨血浆BNP水平对相关指标的评估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2011年1月~2012年1月共24例60岁以上老年COPD患者血浆BNP水平、肺动脉压力等,并与52例非COPD患者比较,分析其差别并确定各指标间相互联系.结果 COPD患者的肺动脉压力(39.88mmHg)明显高于非COPD患者(12mmHg),同时COPD患者的血浆BNP水平(671.83ng/L)亦明显高于非COPD患者(98.35ng/L) (P <0.01),且血浆BNP水平与肺动脉压力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s=0.508,P=0.011),但尚不能评估患者预后.结论 血浆BNP水平是反映患者肺动脉压力水平的良好指标,对于临床肺动脉压监测及病情评估有良好意义.
作者:谢盛;程德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急性脑卒中后的高感染率可能与脑组织介导的免疫抑制综合征相关.本次研究为探讨影响急性颅内出血后易感性增加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9~2011年62例急性颅内出血的患者,以BRS(压力感受器反射敏感性)来评估自主神经系统变化.结果 36例(58%)的患者在入院后5d内出现了感染,感染患者均为显著的低BRS,高原始NIHSS评分,大出血量,血液脑室内扩散,接受侵入性操作.在多变量回归分析中,BRS降低(OR =0.54,95%CI 0.32 ~0.9,P=0.02)和侵入性操作(OR =2.32;95% CI,1.5 ~3.6;P<0.01)为颅内出血后感染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BRS降低与颅内出血后的感染独立相关,自主神经系统变化可能在包括颅内出血的急性颅脑损伤后易感性的增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侵入性操作会增加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程宏炜;魏攀;庄进学;陈登奎;陶传元;薛峰;李海龙;张炜;郑小强;邓聪颖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后复发的原因.方法 回顾2003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233例经介入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后又复发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复发原因.结果 复发的患者动脉瘤的体积都较大,有16例是采用裸铂金材质圈作为栓塞圈.经再次实行支架结合弹簧圈的手术方式治疗27例,3例通过手术夹闭.术后检查显示显示夹层动脉瘤经治疗已完全消失,出院时患者状况良好,随访1年,患者生存状况良好.30例患者有6例轻残,患者神经受到一定损伤未能全面恢复,无严重后遗症发生.结论 要降低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后的复发率,在介入治疗时要尽量提高栓塞圈的致密度,并选择能尽快促使血栓形成的栓塞圈,才能降低复发的几率.
作者:胡伟;张鸿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以小剂量顺铂连续化疗模拟节律化疗方式,采用细胞培养方法研究此种给药方式对鼻咽高分化鳞癌细胞株CNE-1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为临床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探索一种新的高效低毒的治疗模式.方法 MTT方法检测顺铂对鼻咽癌CNE-1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1/5IC50为小剂量化疗参考剂量,而IC70则为MTD化疗参考剂量.细胞分4组进行如下处理:A组剂量为1/5IC50的顺铂连续作用96h后进行放疗;B组剂量为IC70的顺铂连续作用3h后立即给予放疗;C组为IC70作用3h后间隔93 h进行放疗;D组为未加入顺铂化疗的鼻咽癌细胞株同样条件下培养96h后进行放疗.克隆形成实验计算细胞存活率,采用单击多靶模型绘制剂量存活曲线,比较各处理组辐射敏感性变化.结果 顺铂对鼻咽癌CNE-1细胞株作用72h的IC50值为0.26μg/ml,1/5IC50为0.05μg/ml,IC70为0.72μg/ml.采用单击多靶模型计算各处理组的SF2值与SER值如下:A组SF2为(0.414±0.008),SER值为(1.429±0.110);B组SF2值为(0.502±0.010),SER值为(1.012±0.129);C组SF2值为(0.411±0.014),SER值为(1.400±0.169);D组SF2为(0.603±0.100).结论 采用类似节律化疗方式给药,与放疗联用可以引起CNE-1细胞株放射敏感性增高.
作者:李丹;楚建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庆大霉素创面换药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15例糖尿病足患者,给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糖尿病足创面庆雷素换药,每天早晚各1次,30d一个疗程.结果 治愈5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6.7%.结论 庆大雷素创面换药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玉容;方向明;叶文春;高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4岁.因停经9个月,阴道少许流血1d,下腹胀痛4h,于2011年10月19日下午4时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则,无痛经,末次月经2011年1月18日,预产期2011年10月25日.早孕时行B超示:双活胎.2个月前行B超示:宫内双胎(一活胎L0,另一死胎).未做处理.入院时孕39+1周,有不规则下腹痛,阴道少许流血,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产检:宫高34cm,腹围100cm,胎心140次/min,律齐,稀宫缩.胎方位LO.骨盆外测量值无异常.
作者:周于;郑道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入院空腹血糖水平对无糖尿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35例无糖尿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其入院次日空腹血糖水平分为A、B、C3个组,血糖水平分别为:≤6.1mmoL/L、6.2~ 10.0mmol/L、≥10.0mmol/L.对所有患者的临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的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的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和CK-MB、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A组(P<0.05);B组、C组急性心肌梗死(AMI)、左室功能不全(LVF)、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高于A组(P<0.05);C组AMI、LVF、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 入院空腹血糖增高使ACS患者近期不良预后发生率增加,临床应加强对ACS患者的血糖控制.
作者:朱立新;华红霞;郭晨贤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且术前行多层螺旋CT的4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47例间质瘤中病理诊断良性11例,潜在恶性9例,恶性27例.经统计分析,多层螺旋CT扫描胃肠道间质瘤的形态、大小、边界、密度、强化等指标与其良恶性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能通过多方位重建(MPR)更清晰显示胃肠道间质瘤病灶的各项特征,有助于判断其良恶性,为诊治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郭建榕;蔡美花;蒋铭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一种适用于较小年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T型螺钉进行尺骨鹰嘴骨牵引术治疗4岁以下儿童移位型肱骨髁上骨折,观察有无神经损伤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后遗肘内翻畸形的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儿均未出现尺神经损伤症状,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肘内翻畸形发生.结论 该方法既避免了发生尺神经损伤并发症的可能性,又能较好的纠正尺侧嵌插,减少了肘内翻畸形的发生,使较小年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在不手术的情况下,有一种更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英;乐劲涛;刘志刚;彭玉兰;邓志强;刘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不同低血糖水平对新生儿症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新生儿科92例由低血糖导致的脑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①不同低血糖水平的临床症状及核磁共振诊断情况;②不同低血糖水平的预后情况.结果 ①低血糖水平“≤1.0mmol/L”在阵发性发绀、面色苍白、惊厥、嗜睡、呼吸暂停症状的人数多于“1.1~1.7mmol/L”和“1.8~2.2 mmol/L”,且“1.8~2.2mmol/L”的无症状性低血糖人数较多;(②“≤1.0mmol/L”的MRI脑损伤检出率(97.06%)均高于其余两组,尤其在“单纯型两侧顶枕叶皮层高信号”上(P<0.01).结论 低血糖水平对脑损伤具有诊断价值,应加强不同水平的及时治疗和预防,尤其低水平患者.
作者:王建忠;李学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对如何做好血液透析早期糖尿病足预防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探讨.方法 以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行血液净化治疗的32例糖尿病肾衰竭病人作为分析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文中所述的血液透析治疗、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护理方式.结果 本次研究中涉及的32例患者经过文中所述的临床护理后,有10例没有发生糖尿病足,16例0级患者免于糖尿病足的风险,4例1级患者得到治愈,仅有2例因为病情恶化需要截肢治疗.结论 早期糖尿病足在降糖、进行持续血液透析及透析滤过的前提下,可缩短并发症进程,促进创面愈合,降低感染甚至截肢的风险,恢复更好的外表和功能,且患者易于配合,有较好推广价值.
作者:高雨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直肠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共纳入175例直肠癌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采用QLICP量表对所有受试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及评分,并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患者功能模块中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角色功能得分均低于推荐参考值;症状模块中恶心呕吐、疲倦得分明显高于推荐参考值;特异模块中食欲降低、腹泻、呼吸困难及感到经济压力得分亦明显高于推荐参考值;同时总体生活质量得分低于推荐参考值,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时间、并发症、心理障碍及暗红色肠造口、肠造口发炎及肠造口缩窄是影响老年直肠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患者直肠癌术后生活质量受到明显的影响,而住院时间的延长、并发症的发生及心理障碍的出现是影向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而肠造口的多个方面均可以影响患者的生活治疗,临床工作中需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及相应的心理干预,并防治并发症的发生,以期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胡鸽;周华;肖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