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喉切除术后咽瘘相关因素分析

高琳;黎万荣;付文广

关键词:全喉切除术, 咽瘘
摘要:目的 分析全喉切除术后咽瘘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10年1月住院期间行全喉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65例患者中26例发生术后咽瘘(15.76%),其发生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分型、术前放疗、手术时间、颈部淋巴结清扫、是否合并糖尿病以及营养不良、鼻饲时间、术后感染有关(P<0.01).结论 喉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对于预防术后咽瘘的发生有重要作用,重视咽瘘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合理的治疗措施,有助于预防咽瘘的发生.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时机及方式的探讨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时机和方式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 对129例重度子痫前期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新生儿的窒息率与病死率.结果 重度子痫前期129例,母亲全部存活.110例施行剖宫产,剖宫产率85.27%,19例经阴道分娩,不同分娩方式的新生儿窒息率与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66%vs 26.31%,P>0.05),(1.76%vs 0%,P>0.05),孕周≤34周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 治疗子痫前期适时终止妊娠是极重要的方法,终止妊娠的方式首选剖宫产.

    作者:雷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腹部手术留置尿管时间的选择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围手术期留置尿管的时间.方法 纳入符合入选标准80例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行术前麻醉后置放尿管,术后麻醉复苏前拔除尿管.术后观察尿潴留及膀胱刺激症状.结果 80例术后患者75例均能自行排尿,仅5例再次置放尿管.x2=3.3,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d,发生膀胱刺激症状5例,与术前比较x2=72.05,P<0.01,v=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d,发生膀胱刺激症状2例,与术前比较x2=0.01,P>0.05,v=1,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d,发生膀胱刺激症状1例,与术前比较x2=0.01,P>0.05,二者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麻腹部手术,术前麻醉后置放尿管、术后麻醉复苏前拔除尿管,不会导致排尿困难,能减少膀胱刺激症状.

    作者:杨健;刘世呈;吴淼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腰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的低场MRI诊断

    目的 探讨低场MRI对腰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0例腰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的低场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共累及终板136个,按Modic分型,Ⅰ型77个(56.6%);Ⅱ型45个(33.1%);Ⅲ型14个(10.3%).多发累及49例(81.7%);单发11例(18.3%).好发于下腰段,累及双侧终板多见.结论 低场MRI能准确显示腰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的部位、范围及各期信号特点,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力依据.

    作者:郝淑彬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

    目的 探讨齿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方法 对16例外伤性齿状突骨折患者,采用齿状突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3~20个月,中空加压螺钉固定的齿状突骨折均满意愈合,所有内固定均无松动变形.结论 齿状突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可作为齿状突骨折的治疗首选,但技术要求比较高,必须在清晰透视下达到骨折解剖复住,才可安全施术.

    作者:赵晨阳;兰玉平;钟凤林;唐相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鼻内镜下保留鼻中隔粘膜瓣的鼻中隔结节切除

    目的 探讨保留鼻中隔粘膜瓣切除鼻中隔粘膜结节微创手术的优点.方法 通过对31例鼻中隔偏曲同时合并鼻中隔粘膜结节,其中11例伴有前组鼻窦炎的患者,在行鼻中隔成形术、鼻窦开放术的同时行鼻中隔结节粘膜下剥离,美敦力动力系统吸切粘膜下组织,保护粘膜结节表面的正常粘膜,保证中隔粘膜的完整性,避免中隔粘膜表面创面出现.结果 31例患者术后7d中隔粘膜面见手术切痕,粘膜结节消失,中隔粘膜表面平整,中鼻甲、中鼻道暴露.随访6~12个月鼻中隔与中甲及鼻腔外侧壁无粘连,鼻中隔粘膜结节无复发.结论 鼻内镜下保留鼻中隔粘膜辩的微创手术治疗鼻中隔粘膜结节的方法,能有效防止鼻腔术后粘连,促进鼻窦术后的引流与恢复.

    作者:麻宁;陈付华;郭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新生儿低血糖症5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对50例新生儿低血糖症发病相关因素分析,探讨引起新生儿低血糖症的病因、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对我院住院新生儿780例进行常规血糖监测.结果 ①低血糖症的发生与胎龄有关(x2=7.78,P<0.01);②低血糖症的发生与出生体重有关(x2=20.36,P<0.005).③常见病因为窒息14例(28%),硬肿症9例(18%),喂养困难6例(12%),感染5例(10%),母亲患糖尿病5例(10%),开奶延迟4例(12%),出血症4例(8%),先天性心脏病3例(6%).结论 对于有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要监测血糖,及时发现并及时纠正低血糖,以免引起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作者:陆蓓;杨蕾;朱慧;陈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血浆晶体渗透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

    目的 评估血浆晶体渗透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AMI患者按入院1 h内的血浆晶体渗透压水平分3组,正常血浆晶体渗透压组为N组72例,低血浆晶体渗透压组为L组21例,高血浆晶体渗透压组为H组9例,按照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处理,观察3组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室颤动、Ⅲ度AVB、住院病死率和30d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年龄较大,有糖尿病、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心力衰竭病史者更容易出现血浆晶体渗透压异常(P<0.05);血浆晶体渗透压异常组更容易并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室颤动和Ⅲ°AVB等严重并发症(P<0.05);静脉溶栓冠脉再通率也显著降低(P<0.05);住院病死率和30d病死率亦明显增加(P<0.05).结论 AMI患者早期血浆晶体渗透压异常,其住院病死率和30d病死率明显增加,提示血浆晶体渗透压异常可能是影响AM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健球;赖剑波;章敏之;李敏;周华锋;陈兴旺;陈少霖;刘晨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大肠癌组织Smad4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大肠癌Smad4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技术及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对15例经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患者进展期大肠癌标本进行Smad4、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凋亡的检测,并以18例经5-FU静脉化疗及21例未经化疗进展期大肠癌作为对照.结果 在3组中Smad4的表达呈递增趋势(P<0.05);在3组中PCNA的表达呈递减趋势(P<0.05);凋亡指数(AI)在3组中也呈递增(P<0.05).从未经化疗的空白对照组→5-FU化疗组→新辅助化疗组,Smad4与AI呈正相关(r=1,P<0.01),与PCNA呈负相关r=-1,P<0.01).结论 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使进展期大肠癌组织中Smad4表达更为明显增高,并可更有效的抑制大肠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作为比5-FU静脉化疗更为有效的一种治疗进展期大肠癌的辅助化疗手段.

    作者:黎秋曦;李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汶川地震后低年级小学生心理状况及连续1年心理干预分析

    目的 了解地震后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状况和心理干预效果.方法 使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和儿童一般情况调查表,在灾后2个月进行评估,随后根据评估结果分别在班级开展团体和个别心理辅导,1年后再次评估了解干预效果.结果 首次调查发现18%~40%的儿童有明显社交焦虑,20%~28%的儿童自我意识过低,20%~40%的儿童自我意识过高,60%~90%的儿童有行为异常,心里干预1年后,有明显社交焦虑儿童的比例下降为8%~10%,自我意识过低儿童比例增加到30%~48%,自我意识过高儿童比例下降13%~30%,有行为异常儿童比例下降到30%~80%.结论 心理干预对低年级儿童心理创伤的康复具有肯定的疗效.

    作者:谭友果;甘枝勤;刘成文;张光毅;蔡端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聚乳酸捆绑带与钢丝固定对骨折端血液循环重建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 研究聚-DL-乳酸(poly-DL-lactic acid,PDLLA)自锁式捆绑带固定与钢丝固定非负重骨折块后,骨折端血液循环重建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以探讨聚-DL-乳酸自锁式捆绑带固定与钢丝固定对骨折端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 8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建立股骨干非负重骨折动物模型,应用生物降解自锁式捆绑带固定骨折块为实验组,钢丝固定骨折块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2周、4周、8周、12周用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VEGF和CD34表达.结果 术后2周时,实验组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强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8周、1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无明显差别(P>0.05);免疫组化两组均见大量强阳性染色的细胞,第2周时,捆绑带组骨组织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和微血管密度较钢丝组明显增加(P<0.05);4周、8周、12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骨组织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和微血管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DL-乳酸自锁式捆绑带固定比钢丝捆绑带固定有利于骨折端血液循环重建.

    作者:李开南;陈太勇;兰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胸腔镜加小切口肺癌根治术的探讨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加小切口行肺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我们对28例肺癌患者在电视胸腔镜加小切口行肺叶切除以及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进行清扫.结果 28例肺癌根治手术顺利,出血量少,均未输血治疗,术后恢复快,较常规开胸缩短住院时间.结论 电视胸腔镜加小切口行肺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创伤较小,清扫淋巴结彻底,符合肺癌根治手术原则.

    作者:万志渝;殷君太;何东权;鲁勇国;李晓明;周小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附16例报告)

    目的 评价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O)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腹膜后路径对16例UPJO行离断式肾孟输尿管成形术.打开肾周筋膜及肾周脂肪囊,以肾下极为标志游离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切除狭窄段,端端吻合肾盂输尿管并留置双J管.结果 16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80~210min,平均130min.术中出血量50~100ml,平均50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7~14d,平均10d.16例随访12~15个月,平均13个月,14例静脉尿路造影(IVU)无吻合口狭窄.结论 经腹腔镜下行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治疗UPJO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均优于传统术式.

    作者:段志强;许亚宏;赵启华;顾新伟;罗顺文;张波;李阳波;莫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鼻唇沟任意皮瓣修复鼻部皮肤肿瘤的临床探讨

    目的 评价鼻翼与鼻尖部皮肤良恶性肿瘤切除后采取鼻唇沟任意皮瓣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47例鼻翼或鼻尖部位皮肤肿瘤患者.男22例,女25例;年龄23~79岁,平均51.2岁,病程1~30年.鼻翼部35例,鼻尖部12例,其中血管瘤6例,基底细胞癌28例,色素痣6例,鳞癌5例,角化棘皮瘤2例.肿瘤大小范围1.0cm×1.0cm~3.0cm×2.5cm,形状不规则.根据肿瘤不同性质和范围,选择不同术式完整切除并行鼻唇沟任意皮瓣修复,术后7~10d拆线.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Ⅰ期愈合47例,皮瓣均完全成活.39例获随访1年,切口瘢痕不明显,眼口鼻器官无变形,36例完全满意,3例基本满意.结论 鼻尖或鼻翼部位皮肤肿瘤切除后鼻唇沟任意皮瓣修复,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形态美观,瘢痕小,取得满意效果,是治疗的选择方案之一.

    作者:张丽霞;王倩;陈金;蔡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低位直肠癌的治疗进展

    我国直肠癌发病率逐年升高,且70%左右为低位直肠癌,约15%的直肠癌患者为30岁以下青年人.在此背景下,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成为目前研究热点,本文对低位直肠癌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1 保肛手术1.1 背景:1908年,Miles[1]首次在Lancet上介绍现代直肠癌治疗的基本原则--Miles手术,该术式在很长时间内是低位直肠癌根治的标准术式.但由于不能保留肛门并需要在腹壁造口,Miles术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生理和心理负担.而目前保留肛门的直肠癌根治术已成为低位直肠癌的主要术式.

    作者:徐永强;邓兵;罗由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白细胞介素-10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p65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对风温性心脏病患者(RHD)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核转录因子appaB(NF-κB)/p65表达的干预作用及NF-κB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22例RHD患者和15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所有入选者分离出的PBMCs进行培养,并将培养的PBMCs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脂多糖(LPS)组和白细胞介素-10组.对3组培养后的PBMCs NF-κB/p65的表达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和半定量分析.结果 RHD患者PBMCs NF-κB/p65胞核染色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24.8 ±8.6)%比(8.2±3.4)%,P<0.01];RHD患者随着心功能恶化NF-κB/N5表达水平逐渐升高;脂多糖组RH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PBMCs NF-κB/p65胞核染色阳性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加(P<0.01);白细胞介素-10组RH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PBMCs NF-κB/p65胞核染色阳性率与脂多糖组比较则显著下降(P<0.01).结论 RHD患者NF-κB/p65表达增高,而白细胞介素-10可下调脂多糖刺激下NF-κB/p65的表达增高;它的检测有助于对RHD患者心功能恶化的判断.

    作者:余琴;李新;郑舒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依达拉奉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

    目的 通过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将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A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B组,40例),利用ELISA法分别测定患者入院时、第3天、第7天及第14天血浆内皮素-1(ET-1)、S-100β蛋白及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 依达拉奉治疗组第3、7、14d血浆S-100β、NSE浓度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第14d及3个月,依达拉奉治疗组GOS评分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依达拉奉注射液可调节患者NO和ET-1浓度,雏持NO/ET-1相对平衡,从而减轻脑损伤,降低血浆S-100β、NSE浓度,对急性颅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庆;陈长贵;石旭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安博诺对比厄贝沙坦治疗64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安博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单片复方制剂)和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 64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2例,给予厄贝沙坦1片(150mg),1次/d,晨服;治疗组32例,给予安博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单片复方制剂)1片(每片含150mg厄贝沙坦+氢氟噻嗪12.5mg),1次/d,晨服.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比较降压疗效.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压、心率、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血钾、血肌酐,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B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有效率为68.7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治疗组有效率为87.5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7%.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安博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单片复方制剂)对单纯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疗效确切,对心率及血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疗效优于单种用药.

    作者:曾洪燕;晏明君;许锋成;刘天虎;刘于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综合医院2005~2010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近几年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对2005~2010年法定传染病报告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005~2010年我院共报告23种法定传染病2880例,其中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8种1280例,报告丙类传染病5种1600例.主要报告病种为感染性腹泻病、肺结核、手足口病,占报告发病总数的47.47%.感染性腹泻病、肺结核各年报告均排前5位.结论 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是我院报告儿童常见病,肺结核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因此应加大对周围食品餐饮业管理力度,做好托幼机构疾病预防工作,同时加强对人员密集区域呼吸道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宣传,防止传染病流行.

    作者:唐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心理治疗对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改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心理治疗对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49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23例)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观察组(26例)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治疗对患者心率变异性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李洪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分离性垂直斜视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分离性垂直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其效果.方法 根据DVD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进行不同术式的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28例43眼中手术治疗34眼,治愈24眼(70.59%),好转6眼(17.65%),4眼无效(11.76%),另外9眼因为上斜度数≤10或者在矫正水平斜视后上斜度数明显减小而未行DVD手术.术后经过双眼视功能训练,同视机检查有Ⅰ级视功能者6例,Ⅱ级视功能者4例,Ⅲ级视功能者3例,剩余15例仍无双眼单视功能,其年龄均>10岁.结论 个体化的手术治疗能够使DVD患者得到满意的效果,视功能训练也是斜视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作者:郎丽娟;杨国渊;刘陇黔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