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眼外伤127例临床分析

吴志勇

关键词:儿童, 眼外伤, 治疗效果, 预防
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眼外伤的特点提出相应防治措施.方法 针对收治的127例儿童眼外伤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治疗127例,视力提高109倒.结论 儿童眼外伤伤情重,对视力的损害大,及时救治能不同程度地挽救视功能.加强家庭和社会安全宣传教育是预防儿童眼外伤的关键.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必净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血必净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我院2007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急性重度百草枯中毒患者5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单纯灌流组和联合治疗组,单纯灌流组为常规急救治疗基础上应用血液灌流;联合治疗组在单纯灌流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AST、CK、CKMB、LDH、Cr水平显著下降,血清炎性因子CRP、MDA、TNF-α水平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以联合治疗组显著.单纯灌流组死亡16例,治愈12例;联合治疗组死亡9例,治愈20例,联合治疗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单纯灌流组(x2=3.944,P=0.047).结论 血必净联合血液灌流可降低百草枯对重要脏器的损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治愈率.

    作者:王晓梅;施阳;董芸;代将;王一凡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桡骨小头骨折的治疗选择及疗效评估

    目的 探讨桡骨小头骨折的治疗选择及疗效评估.方法 将42例桡骨小头骨折的患者,按Mason分型,分别采用石膏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桡骨小头切除术等方法治疗,并评估疗效.结果 42例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20个月.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估其疗效,保守治疗的Mason Ⅰ型骨折优良率为100%,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MasonⅡ、Ⅲ型骨折优良率83.3%,桡骨小头切除的MasonⅢ骨折优良率80%.结论 桡骨小头骨折根据Mason分型及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可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Mason Ⅰ型骨折采用石膏外固定保守治疗;MasonⅡ型和大多数MasonⅢ型骨折可以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粉碎的MasonⅢ型骨折选择桡骨小头切除术.

    作者:刘斐文;张形;王喜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布托啡诺用于骨科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布托啡诺用于骨科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探寻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剂量,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 144例ASA Ⅰ或Ⅱ级骨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舒芬太尼组(S)、实验组布托啡诺0.12mg/kg组(B1)、布托啡诺0.15mg/kg组(B2)、布托啡诺0.18mg/kg组(B3)分别于术后实施PCIA,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Ramsay法评价各组术前、术毕、术后2、4、24、48 h的镇痛、镇静程度、忍心呕吐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B1、B2、B3三组VAS和Ramsay评分均高于S组,B1、B2、B3三组Ramsay评分差异羌统计学意义,B1组VAS评分高于B2、B3两组,B2、B3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B3组高,其次是S组,B1、B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布托啡诺用于骨科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效果弱于舒芬太尼,不推荐单独应用于骨科手术的术后镇痛治疗,0.15mg/(kg·48h)剂量的布托啡诺相对安全有效,临床上可联合应用舒芬太尼等强效阿片类镇痛药以达到更佳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杨光;严娅岚;苏丽;张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香砂六君子丸联合丽珠胃三联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香砂六君子丸联合丽珠胃三联对胃溃疡的疗效.方法 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丽珠胃三联治疗组、香砂六君子丸联合丽珠胃三联治疗组,疗程14d.疗程结束后,停药1个月复查胃镜和Hp检查,以判断溃疡愈合和Hp的根除情况.结果 丽珠胃三联治疗组Hp的根除率达69.38%,溃疡愈合率迭65.3%;香砂六君子丸联合丽珠胃三联治疗组Hp的根除率达83.05%,明显高于丽珠胃三联治疗组(P<0.05),溃疡愈合率达80.92%,明显高于丽珠胃三联治疗组(P<0.05).结论 香砂六君子丸能增强丽珠胃三联对胃溃疡的疗效.

    作者:苏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联合胎心监护和脐血流测定监测围产儿低氧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中央型电子胎心监护与脐动脉血流速度测定监测围产儿低氧的临床价值.方法 时孕晚期产妇529例,行胎心监护、脐血流S/D值测定、脐动脉血气分析,并记录产时羊水情况,新生儿体重及Apgar评分.结果 胎心监护异常82例,脐血流S/D值≥3者72例.胎心监护异常组新生儿预后不良31例,明显高于胎监正常组;脐动脉血气分析显示,两组pH值、PCO2、PO2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脐血流S/D值≥3者有36.1%新生儿预后不良,脐血流S/D值与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低体重儿密切相关;且脐血流S/D值≥3者其pH值、PO2均小于S/D值<3者(P<0.01).胎心监护、脐血流测定的阳性预测率分别为37.8%、36.1%,胎心监护联合脐血流测定的阳性预测率高达72.4%,明显高于单项检查预测值.结论 联合应用胎心监护与脐血流测定对于监测国产儿低氧,减少新生儿窒息,改善围产儿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欣;梁永;胡小萍;张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电灼术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附26例报告)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切电灼术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 对2008年7月至今我院收治的26例腺性膀胱炎患者,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镜电切电灼术加膀胱灌注治疗.结果 患者随访3~10个月.16例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好转6例,症状基本消失,偶有膀胱刺激征;4例正治疗中.结论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镜电切电灼术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丁方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肝圆韧带修复胆管横断损伤12例临床应用

    目的 总结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横断损伤,利用肝圆韧带一期修复的经验.方法 腹腔镜胆囊切除和开腹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横断损伤12例患者,胆管切开整形后,利用肝圆韧带一期修复,T管支撑3~6个月后拔出.结果 本组无严重并发症,B超随访2~7年(平均3.8年)无狭窄、胆管炎、结石发生.结论 肝圆韧带修复胆管横断损伤是一种理想、符合生理的胆管修复手术.

    作者:孙昌勤;陈建勋;王和斌;范耀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及耐药分析

    目的 了解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及其常见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133例因黄痘住院、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3株检出菌中革兰阳性菌130株,占97.3%,其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主,占总分离率的81.95%.革兰阴性菌仅3株,占总分离菌2.7%.药敏结果显示对青霉素耐药率高,其次为红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复方新诺明.所有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 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缺乏特异性.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现象比较严重.

    作者:边程鹏;杨尧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海拔4000m高原肺水肿患者胸片X线表现分析

    目的 探讨高原肺水肿胸片X线的特点,更好的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55例高原肺水肿胸片X线的特点和诊断,探讨其X线征象及价值.结果 本组55例行胸片X线诊断为高原肺水肿,X线显示双肺纹理增多,及片状、云絮状模糊阴影,右侧常较左侧为重.结论 高原肺水肿胸片X线有特定的影像特点,可以用来进行早期诊断.

    作者:张孝才;罗虹;贺晓武;沈进军;李传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微创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47例肱骨近端骨折锁定接骨板(LPHP)微创内固定手术患者行术前心理护理、患肢护理、健康教育指导等;术中观察生命体征,体位护理;术后疼痛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饮食护理、康复训练.结果 47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问3~34个月,平均13个月,按Neer评分标准,优27例、良16例、中4例,优良率91.49%.结论 微创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肢损伤小,本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有效预防了手术前后并发症,大限度恢复了患肢功能,提高了治愈率,缩短了住院天数,患肢功能优良率得到了明显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黄莉;侯玉清;谭舒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白内障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光凝治疗效果,探讨光凝治疗的时机及影响光凝的因素.方法 对35例5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指导下早期予以激光治疗.结果 光凝治疗后随访1年,其中23眼视力提高(39.7%),视力不变25眼(43.1%),视力下降10眼(17.2%),总有效率82.8%.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及时的光凝治疗能有效的控制DR进展,稳定视力.

    作者:臧乐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型脑梗死44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8例发病时间6~72h的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纽均给予常规治疗,同时观察组应用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加用巴曲酶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9.55%,两组疗效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程结束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纽,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启才;林泽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34例儿童败血症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儿童败血症的病原菌及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2004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34例经血培养确诊的败血症患儿的病原菌分布、耐药及临床特点等进行分析.结果 34例标本中其中革兰阳性菌23株,以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溶血隐秘杆菌,而葡萄球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多,次为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高达50%~100%,对万古霉素100%敏感;革兰阴性菌11株,以猪霍乱沙门菌为主,其次为大肠埃希菌、鲁氏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产酸克雷伯菌、发酵菌某些种、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结论 儿童败血症的病原菌以G+菌为主,新生儿期感染均为葡萄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多,肺炎链球菌是除新生儿期外的3岁以下儿童败血症的常见病原菌;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高,已经不适宜作基础药物;抗革兰阳性菌可选用苯唑西林、头孢噻肟、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抗革兰阴性菌可选用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吡肟、头孢西丁、替卡西林/棒酸、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

    作者:张洲慧;彭珉娟;陈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高原脑水肿患者颅脑CT征象及临床表现对比分析

    高原脑水肿是人体急速进入高原或从高原迅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时以及久居高原者在某些因素的诱发下导致机体对高原低压性低氧不适应.脑低氧引起的严重脑功能障碍,出现严重的神经精神症,有时甚至昏迷的一种高原特发病,属急性高原病中严重型之一.

    作者:沈进军;罗虹;贺晓武;张孝才;彭绍君;李传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住院患者跌倒因素调查分析及应对方法

    近年来,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导致骨折等不良后果的事件常常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医疗纠纷,导致医患关系不和谐,产生矛盾.根据2年来我院发生的患者跌倒的事件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晓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血清脂联素检测对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脂联素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的水平变化及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根据尿清蛋白排泄量分为4组:单纯糖尿病组、极微量清蛋白尿组、微量清蛋白尿组、大量清白蛋白尿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BG)、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BUN)、尿微量清蛋白(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比较各组问的差异.结果 2型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大量清蛋白尿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血清肌酐、血清尿素、尿微量清蛋白、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脂联素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有关,检测血清脂联素对于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万莉;许颖;吴民泸;陈曼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两种晨交班效果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两种护理晨交班效果,改进交班模式,提高交班质量.方法 采用对照组和观察组方法比较两种交班模式下护士对患者信息的掌握情况、办公室和床旁交班时间的分配、各层次人员对患者信息掌握的差异.结果 新的交班模式在时间的分配上更合理;更有利于护士掌握病区动态和危重患者情况,对当日的护理指导意义更大;同时可见,同种交班模式下各层次护士对交班信息掌握程度有差异,低年资护士得分明显低于其他组别.结论 新的交班模式更有效提高交班质量.

    作者:邓悟;马桂芬;彭丽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HALS与传统开腹手术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HALS,hand-assisuted laparoecopic surgery)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微创性及可行性.方法 将31例消化道肿瘤根治患者分为两组,16例行手助腹腔镜肿瘤根治术,15例行传统开腹肿瘤根治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阎、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费用、术后并发症.结果 手助腹腔镜组与传统开腹组的平均手术时间(214.3min vs.205.8min)和切缘距肿瘤边缘(4.22cm vs.4.13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手助腹腔镜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56ml vs.106.5ml,P<0.05),切口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5cm vs.22cm,P<0.01).手助腹腔镜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开腹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54d vs.3.27d,P<0.05).手助腹腔镜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10.35d vs.12.8d,P<0.05).手助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手助腹腔镜消化道肿瘤根治术安全可行,并且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等特点,是值得选择的微创手术方式.

    作者:杨玉辉;杨华;李曦;雷跃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痰液半定量培养与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关系

    目的 探讨痰标本细菌半定量培养12级法与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诊断的关系.方法 涂片观察标本质量、白细胞吞噬菌及白细胞浓集区域优势菌,同时采用细菌半定量12级法培养.查阅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的惠者病历,统计分析首次培养的细菌数量与出院诊断的关系.结果 白细胞吞噬细菌现象的确存在,但不多见.铜绿假单胞菌128株,其首次培养的相对数量0.1、0.2、≥0.3的确诊率分别为76.9%、78.3%、76.1%;三者的确诊、疑诊、否诊比较,x2=-52.096,P>0.995.首次培养标本质量为A、B、C级的确诊率分别为91.7%、79.4%、63.4%;A+B级与C级1次的确诊率比较,x2=4.82,P<0.05;C级1次与C级2次(第1次为C级,第2次未必)的确诊率比较,x2=0.014,P>0.9.结论 按规定要求采集痰标本,若其半定量12级法培养出涂片拟分离菌对应性铜绿假单胞菌的相对数量>该菌口咽部平均携带数量时,应作药敏试验.

    作者:周文;杨肇立;李俊如;李键;杨锦云;任萍;陈旭;黄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迷走神经张力与碎裂电位及房颤之间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迷走神经张力与碎裂电位及房颤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 健康成年杂种犬15只随机分为3组,A组心外膜脂肪垫注射氯化乙酰胆碱(Ach)1mg;B组心外膜脂肪垫注射氯化乙酰胆碱5mg;C组心外膜脂肪垫注射生理盐水共5ml.3组均于注射后行BURST刺激记录房颤诱发与否,房颠诱发时间,左房侧壁(A点)、左房后壁(B点)、左心耳(C点)碎裂电位持续时间.结果 C组房颤诱发率于注射生理盐水前后予BURST刺激无明显变化.A、B组乙酰胆碱注射后房颤诱发率显著增加,但A、B两组房颤诱发率无显著变化.C组房颤持续时间较A组[C vs A:(7.00±2.10)svs(50.42±6.36)s,P=0.013;C vs B:(7.00±2.10)s vs(143.24±11.28)s,P<0.001]短.B组房颠持续时间长于A组[(143.24±11.28)s vs(50.42±6.36)s,P<0.001].C组左房侧壁,后壁位点碎裂电位持续时间均较A、B组相应位点短.[C,A,B组:A点(2.2±0.5)s vs(37.4.±6.3)s vs(132.5±12.7)s,P<0.0001];[B点(2.2±0.5)s vs(37.2±6.3)svs(132.5±12.7)s,P<0.001];C组左心耳(C点未能记录到碎裂电位).A组碎裂电位持续时间较B组短[A点:(37.4±6.3)s vs(132.5±12.7)s,P<0.001;B点:(37.2±6.3)s vs(132.5±12.7)s,P<0.0001;C点:(35.1±6.7)s vs(130.7±13.3)s,P<0.0001].A,B组自身对照,左心耳位点较左房侧壁、后壁碎裂电位持续时间短[A组:(37.4±6.2)svs(37.2±6.3)s vs(35.1±6.7)s,P<0.0001;B组:(132.4±12.7)s vs(132.5±12.7)s vs(130.7±13.3)s,P<0.0001].C组左房侧壁,后壁碎裂电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5±0.5)s vs(2.25±0.5)s,P=0.183].结论 迷走神经张力越高,越容易产生碎裂电位,则房颤持续时间愈长.

    作者:葛正庆;雷森;周传堃;李珂;安闽生;李沂;杜荣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