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莉;许颖;吴民泸;陈曼
皮肤撕脱伤是由于车轮或转动的机器产生的外力作用下致皮肤和皮下组织从深筋膜浅面或深面强行剥脱,且常合并有血管、神经、肌肉、肌腱、骨与关节等深部组织损伤,这是创伤外科经常遇到的复杂损伤之一,若处理不当,常造成躯体伤残.
作者:张祥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广汉市近年小儿川崎病的发病率及流行病学特点,并与其他地区比较.方法 制定统一的KD流行病学调查表,对20家综合医院联合调查,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2月儿科住院的360例KD初诊患儿进行登记调查.结果 ①KD 360例,男:女为1.54∶1;②~6月为发病高峰,10~12月发病数低;③年龄8个月~11岁;④超声心动图检查360例,冠脉并发症病例共90例(25.01%),1岁以下冠脉后遗症发生率高;⑤城市241例,城郊123例,农村16例;⑥一次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率为90.62%.结论 KD在广汉地区是儿童较常见疾病,城市发病较农村高,发病季节主要在4~6月,3岁以下年龄为发病高峰,年龄越小,越易发生冠状动脉后遗症.提示KD为引起儿童后天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应提高广大基层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至关重要.
作者:陈长英;陈艾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分析血必净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我院2007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急性重度百草枯中毒患者5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单纯灌流组和联合治疗组,单纯灌流组为常规急救治疗基础上应用血液灌流;联合治疗组在单纯灌流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AST、CK、CKMB、LDH、Cr水平显著下降,血清炎性因子CRP、MDA、TNF-α水平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以联合治疗组显著.单纯灌流组死亡16例,治愈12例;联合治疗组死亡9例,治愈20例,联合治疗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单纯灌流组(x2=3.944,P=0.047).结论 血必净联合血液灌流可降低百草枯对重要脏器的损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治愈率.
作者:王晓梅;施阳;董芸;代将;王一凡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迷走神经张力与碎裂电位及房颤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 健康成年杂种犬15只随机分为3组,A组心外膜脂肪垫注射氯化乙酰胆碱(Ach)1mg;B组心外膜脂肪垫注射氯化乙酰胆碱5mg;C组心外膜脂肪垫注射生理盐水共5ml.3组均于注射后行BURST刺激记录房颤诱发与否,房颠诱发时间,左房侧壁(A点)、左房后壁(B点)、左心耳(C点)碎裂电位持续时间.结果 C组房颤诱发率于注射生理盐水前后予BURST刺激无明显变化.A、B组乙酰胆碱注射后房颤诱发率显著增加,但A、B两组房颤诱发率无显著变化.C组房颤持续时间较A组[C vs A:(7.00±2.10)svs(50.42±6.36)s,P=0.013;C vs B:(7.00±2.10)s vs(143.24±11.28)s,P<0.001]短.B组房颠持续时间长于A组[(143.24±11.28)s vs(50.42±6.36)s,P<0.001].C组左房侧壁,后壁位点碎裂电位持续时间均较A、B组相应位点短.[C,A,B组:A点(2.2±0.5)s vs(37.4.±6.3)s vs(132.5±12.7)s,P<0.0001];[B点(2.2±0.5)s vs(37.2±6.3)svs(132.5±12.7)s,P<0.001];C组左心耳(C点未能记录到碎裂电位).A组碎裂电位持续时间较B组短[A点:(37.4±6.3)s vs(132.5±12.7)s,P<0.001;B点:(37.2±6.3)s vs(132.5±12.7)s,P<0.0001;C点:(35.1±6.7)s vs(130.7±13.3)s,P<0.0001].A,B组自身对照,左心耳位点较左房侧壁、后壁碎裂电位持续时间短[A组:(37.4±6.2)svs(37.2±6.3)s vs(35.1±6.7)s,P<0.0001;B组:(132.4±12.7)s vs(132.5±12.7)s vs(130.7±13.3)s,P<0.0001].C组左房侧壁,后壁碎裂电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5±0.5)s vs(2.25±0.5)s,P=0.183].结论 迷走神经张力越高,越容易产生碎裂电位,则房颤持续时间愈长.
作者:葛正庆;雷森;周传堃;李珂;安闽生;李沂;杜荣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100例健康男性大学生的精液及相关参数.方法 100例健康男性大学生,年龄在20~30岁之间,对其进行生殖系统体检、生殖系统感染的检查、分析精液常规和进行染色体检查.结果 本组男性大学生生殖器官发育基本正常.精子密度为(66.68±18.58)×106/ml,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但精子活力稍差,其中a级精子为(23.92±7.17)×106/ml,b级精子为(22.88±4.93)×106/ml.染色体检查基本正常.讨论中国健康男性大学生的精液基本正常,但精子活力稍差,可能与部分大学生吸烟、喝酒、频繁手淫或久坐所导致的前列腺炎有关.
作者:李坚勇;刘建刚;赖宁;杨华;何俊;徐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两种护理晨交班效果,改进交班模式,提高交班质量.方法 采用对照组和观察组方法比较两种交班模式下护士对患者信息的掌握情况、办公室和床旁交班时间的分配、各层次人员对患者信息掌握的差异.结果 新的交班模式在时间的分配上更合理;更有利于护士掌握病区动态和危重患者情况,对当日的护理指导意义更大;同时可见,同种交班模式下各层次护士对交班信息掌握程度有差异,低年资护士得分明显低于其他组别.结论 新的交班模式更有效提高交班质量.
作者:邓悟;马桂芬;彭丽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4月~2010年7月,61例冠心痛患者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均采用胸正中切口,55例患者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6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结果 死亡2例,均死于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其余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全部消失,均痊愈出院.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解少强;吴远林;杨朝坤;沈长军;周洋;李泽伟;王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现察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产妇分娩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150例拟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为5组,每组30例,分别予以0.05%(A组)、0.075%(B组)、0.1%(C组)、0.125%(D组)、0.15%(E组)的罗哌卡因+0.5μml舒芬太尼进行硬膜外镇痛.结果 镇痛有效率分别为47%,67%,77%,83%,87%.E组有1例运动阻滞发生.结论 0.1%~0.125%罗哌卡因复合0.5μg/ml舒芬太尼能够为产妇分娩提供安全可靠的镇痛.
作者:王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门诊经桡动脉冠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9年1月~2010年6月在我科门诊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与住院部患者相比较,观察两组手术不良反应、并发症及手术费用、花费时间及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应用门诊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患者手术不良反应、并发症与住院部患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可以减少手术费用和花费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结论 针对门诊患者,经桡动脉冠脉造影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相对安全有效.
作者:裴晓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切电灼术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 对2008年7月至今我院收治的26例腺性膀胱炎患者,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镜电切电灼术加膀胱灌注治疗.结果 患者随访3~10个月.16例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好转6例,症状基本消失,偶有膀胱刺激征;4例正治疗中.结论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镜电切电灼术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丁方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儿童败血症的病原菌及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2004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34例经血培养确诊的败血症患儿的病原菌分布、耐药及临床特点等进行分析.结果 34例标本中其中革兰阳性菌23株,以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溶血隐秘杆菌,而葡萄球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多,次为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高达50%~100%,对万古霉素100%敏感;革兰阴性菌11株,以猪霍乱沙门菌为主,其次为大肠埃希菌、鲁氏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产酸克雷伯菌、发酵菌某些种、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结论 儿童败血症的病原菌以G+菌为主,新生儿期感染均为葡萄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多,肺炎链球菌是除新生儿期外的3岁以下儿童败血症的常见病原菌;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高,已经不适宜作基础药物;抗革兰阳性菌可选用苯唑西林、头孢噻肟、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抗革兰阴性菌可选用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吡肟、头孢西丁、替卡西林/棒酸、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
作者:张洲慧;彭珉娟;陈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香砂六君子丸联合丽珠胃三联对胃溃疡的疗效.方法 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丽珠胃三联治疗组、香砂六君子丸联合丽珠胃三联治疗组,疗程14d.疗程结束后,停药1个月复查胃镜和Hp检查,以判断溃疡愈合和Hp的根除情况.结果 丽珠胃三联治疗组Hp的根除率达69.38%,溃疡愈合率迭65.3%;香砂六君子丸联合丽珠胃三联治疗组Hp的根除率达83.05%,明显高于丽珠胃三联治疗组(P<0.05),溃疡愈合率达80.92%,明显高于丽珠胃三联治疗组(P<0.05).结论 香砂六君子丸能增强丽珠胃三联对胃溃疡的疗效.
作者:苏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脑出血恢复期的疗效.方法 对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外科治疗相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刺激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srthd Index指教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仪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作者:康进;陈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3岁.发现右侧腋窝包块1周人院,查体:右侧腋窝扪及包块,质中,边界清,可活动.超声所见:右侧腋窝皮下0.1cm查见大小约1.9cm×1.2cm低回声包块,边界清楚,呈椭圆形,其周边可见少许中等回声,与正常乳腺回声相近.多普勒检测:包块内可见少量点状血流.双侧乳腺及左侧腋窝未见确切异常声像.经手术证实为副乳纤维腺瘤.
作者:刘薇;张乃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儿童哮喘急性轻度发作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40例患几分为两组,每组20例,现察组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加万托林;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加雾化万托林.现察用药前后患儿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消失天数.结果 治疗1h后两组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程明显缩短.结论 哮喘急性发作轻度的患儿,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的同时,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对改善症状效果显著,与加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效果相似,在缩短病程方面,优于加用地塞米松静滴.
作者:李艳;刘蓉;余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5LE)患者激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90例住院接受激素治疗的SLE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实验组患者在其住院期间及出院后6个月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照组仅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出院6个月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激素治疗依从性情况进行测量和统计.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能按医生规定的用量服药,能按医嘱的用药次数服药,能按医生指导的佳时间服药,自己从不自行停用药物,自己从不随意更换药物等方面依从性明显提高(P<0.01),半年内无复发,情况明显改善(P<0.01),对按医生规定的时间进行随访方面影响不明显(P>0.05).结论 通过对SLE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激素治疗依从性,减少疾病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雷启蓉;钟桂书;杜文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管状胃成形术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方法 2007年1~2010年6月我科收住施行营状胃成形重建食管手术的食管癌患者178例,术前给予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呼吸道准备等一系列护理措施.术后给予心理支持、呼吸道护理、疼痛护理、营养及饮食指导、早期活动及出院指导.结果 177例患者均治愈出院,顺利康复,1例患者术后第6天发生胸胃瘘并右侧胸腔积液,患者及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术后1个月死亡.结论 做好食管癌管状胃成形术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患者顺利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云清;周丽华;高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血液透析宣2007~2009年收治的45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于动静脉内瘘术(AVF)前后进行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测,对比分析左心房内径(Lad)、左心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教(EF)及右心室内径(RVd)指标的变化.结果 AVF术后Lad、RVd、LVESd、LVEDd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而EF水平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SV有所增加.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VF可引起终末期肾病患者左心房、心室腔的扩大,左心室的收缩功能下降.
作者:孔祥裴;付庆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安定加黄体酮治疗肾绞痛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静脉推注安定同时肌肉注射黄体酮,对照组肌肉注射阿托品针加哌替啶针或布桂嗪针.结果 治疗组显效168例,有效38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92.7%.对照组有效50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86.8%.结论 黄体酮加安定治疗肾绞痛可靠、不良反应少,基层医院运用方便、经济,值得推广.
作者:刘第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痰标本细菌半定量培养12级法与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诊断的关系.方法 涂片观察标本质量、白细胞吞噬菌及白细胞浓集区域优势菌,同时采用细菌半定量12级法培养.查阅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的惠者病历,统计分析首次培养的细菌数量与出院诊断的关系.结果 白细胞吞噬细菌现象的确存在,但不多见.铜绿假单胞菌128株,其首次培养的相对数量0.1、0.2、≥0.3的确诊率分别为76.9%、78.3%、76.1%;三者的确诊、疑诊、否诊比较,x2=-52.096,P>0.995.首次培养标本质量为A、B、C级的确诊率分别为91.7%、79.4%、63.4%;A+B级与C级1次的确诊率比较,x2=4.82,P<0.05;C级1次与C级2次(第1次为C级,第2次未必)的确诊率比较,x2=0.014,P>0.9.结论 按规定要求采集痰标本,若其半定量12级法培养出涂片拟分离菌对应性铜绿假单胞菌的相对数量>该菌口咽部平均携带数量时,应作药敏试验.
作者:周文;杨肇立;李俊如;李键;杨锦云;任萍;陈旭;黄静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