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目的 观察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8例发病时间6~72h的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纽均给予常规治疗,同时观察组应用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加用巴曲酶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9.55%,两组疗效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程结束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纽,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启才;林泽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影响百草枯中毒的预后因素,寻找合理的有效救治方案.方法 对83例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存活28例,死亡55例,病死率66.3%.服毒量、并发症、血液灌流时间等临床因素,对患者的病死率均有影响.结论 百草枯中毒病死率极高,服毒量、并发症、心肌酶谱及救治措施等,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尽早使用白陶土、早期行血液灌流等综合救治措施,可明显降低病死率.
作者:林荣;王家珍;刘广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白介素17(IL-17)、白介素8(IL-8)的水平,并分析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 分别选择轻度(轻度组)、中度(中度组)和重度(重度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20例、18例和15例,正常对照组1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USA)法检测诱导痰IL-17和IL-8浓度.结果 IL-17水平重度组与轻度组、中度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L-8在重度组显著升高,在轻度和中度组亦有升高趋势,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7及IL-8可能参与气道炎症的形成.
作者:官和立;刘晓俊;高凌云;杨恂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痰标本细菌半定量培养12级法与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诊断的关系.方法 涂片观察标本质量、白细胞吞噬菌及白细胞浓集区域优势菌,同时采用细菌半定量12级法培养.查阅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的惠者病历,统计分析首次培养的细菌数量与出院诊断的关系.结果 白细胞吞噬细菌现象的确存在,但不多见.铜绿假单胞菌128株,其首次培养的相对数量0.1、0.2、≥0.3的确诊率分别为76.9%、78.3%、76.1%;三者的确诊、疑诊、否诊比较,x2=-52.096,P>0.995.首次培养标本质量为A、B、C级的确诊率分别为91.7%、79.4%、63.4%;A+B级与C级1次的确诊率比较,x2=4.82,P<0.05;C级1次与C级2次(第1次为C级,第2次未必)的确诊率比较,x2=0.014,P>0.9.结论 按规定要求采集痰标本,若其半定量12级法培养出涂片拟分离菌对应性铜绿假单胞菌的相对数量>该菌口咽部平均携带数量时,应作药敏试验.
作者:周文;杨肇立;李俊如;李键;杨锦云;任萍;陈旭;黄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两种护理晨交班效果,改进交班模式,提高交班质量.方法 采用对照组和观察组方法比较两种交班模式下护士对患者信息的掌握情况、办公室和床旁交班时间的分配、各层次人员对患者信息掌握的差异.结果 新的交班模式在时间的分配上更合理;更有利于护士掌握病区动态和危重患者情况,对当日的护理指导意义更大;同时可见,同种交班模式下各层次护士对交班信息掌握程度有差异,低年资护士得分明显低于其他组别.结论 新的交班模式更有效提高交班质量.
作者:邓悟;马桂芬;彭丽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4月~2010年7月,61例冠心痛患者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均采用胸正中切口,55例患者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6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结果 死亡2例,均死于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其余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全部消失,均痊愈出院.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解少强;吴远林;杨朝坤;沈长军;周洋;李泽伟;王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切电灼术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 对2008年7月至今我院收治的26例腺性膀胱炎患者,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镜电切电灼术加膀胱灌注治疗.结果 患者随访3~10个月.16例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好转6例,症状基本消失,偶有膀胱刺激征;4例正治疗中.结论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镜电切电灼术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丁方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灾后2个月至2年间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变化,以便有针对性的制定干预措施.方法 使用SCL-90量表和防御方式问卷量表,在汶川地震后2、8、24个月分别对震中汶川县城威州小学53名教师进行调查,同时对调查结果中老师分别采用团体辅导、个别辅导等进行心理干预.结果 2个月时39.6%的教师表现为明显心理障碍,18.9%的教师有严重心理障碍,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排序分别为强迫、抑郁、躯体化、人际关系、睡眠等.通过心理干预,灾后8个月,有心理问题的教师比例为20.8%,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教师的比例为11.3%,2年后调查显示教师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8.9%,严重心理问题比例为16.9%.结论 地震后2个月,灾区教师有明显的心理问题,灾后8个月,经过心理危机干预后,心理问题发生率显著降低,显示心理干预有明显的效果,但是在灾后2年的调查显示有心理问题的教师改善不明显,提示远期干预效果不佳.
作者:谭友果;甘枝勤;刘成文;张光毅;蔡端芳;谭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现察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产妇分娩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150例拟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为5组,每组30例,分别予以0.05%(A组)、0.075%(B组)、0.1%(C组)、0.125%(D组)、0.15%(E组)的罗哌卡因+0.5μml舒芬太尼进行硬膜外镇痛.结果 镇痛有效率分别为47%,67%,77%,83%,87%.E组有1例运动阻滞发生.结论 0.1%~0.125%罗哌卡因复合0.5μg/ml舒芬太尼能够为产妇分娩提供安全可靠的镇痛.
作者:王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426例心脏患者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处理体会.方法 用咪达唑仑、芬太尼、依托咪酯、雏库溴铵麻醉诱导行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并间断吸入异氟醚维持.同时监测心率、有创动脉压、动态心电图、中心静脉压、体温、尿量、血糖、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和电解质.维持良好的麻醉深度和心肌供耗氧平衡.结果 426例患者中除8例在停止体外循环后死亡外,其余418例麻醉平稳,术后顺利拔出气管导管,康复出院.有12例发生肺部并发症,经过治疗后痊愈.结论 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选择静吸复合麻醉是安全的麻醉方法.
作者:周仕彬;曾洪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以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8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资料.结果 73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0d.13例中转手术治疗后治愈,其中8例保守治疗时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而中转手术,5例保守治疗5周无效而中转手术.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仍以保守治疗为主.小剂量低分子肝素、胃肠外营养及生长抑素的联合应用具有较佳的疗效.
作者:黄尚进;李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管状胃成形术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方法 2007年1~2010年6月我科收住施行营状胃成形重建食管手术的食管癌患者178例,术前给予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呼吸道准备等一系列护理措施.术后给予心理支持、呼吸道护理、疼痛护理、营养及饮食指导、早期活动及出院指导.结果 177例患者均治愈出院,顺利康复,1例患者术后第6天发生胸胃瘘并右侧胸腔积液,患者及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术后1个月死亡.结论 做好食管癌管状胃成形术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患者顺利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云清;周丽华;高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高原脑水肿是人体急速进入高原或从高原迅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时以及久居高原者在某些因素的诱发下导致机体对高原低压性低氧不适应.脑低氧引起的严重脑功能障碍,出现严重的神经精神症,有时甚至昏迷的一种高原特发病,属急性高原病中严重型之一.
作者:沈进军;罗虹;贺晓武;张孝才;彭绍君;李传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诊治孤立性肺部小结节的价值.方法 2004年2月~2010年7月,对62例肺孤立性小结节(直径<3cm)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行肺小结节病灶切除,术中快速冷冻切片,对恶性病变按恶性肿瘤手术原则进一步手术,良性病变则结束手术.结果 诊断恶性病变38例,其中32例原发性肺癌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2例双侧肺癌和4例肺转移癌行胸腔镜痛灶切除术;24例术中病理诊断为肺良性病变,仅行病灶切除术.良性病变随访3~12个月,平均7.5个月,无复发.结论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诊治肺部小结节,创伤小,诊断准确,具有很大优势.
作者:李国;王建利;陈武;黄柳桓;党玉涛;高江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测定胸、腹腔积液患者血液和胸、腹腔积液中生存素含量和相关性,初步评价胸、腹腔积液患者血液和积液中生存素含量测定在积液良恶性质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胸、腹腔积液患者血液和积液中生存素含量,并了解血液和积液中生存素含量的相关性;对血液和胸、腹腔积液中生存素测定在胸腹腔积液性质判断中的价值进行评价.结果 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血液和积液中生存素含量均明显高于良性积液患者(P<0.05);患者血液和积液中生存素含量具有良好相关性(P<0.01).结论 血液和胸、腹腔积液中生存素含量可能成为胸、腹腔积液良恶性质判断的一个有较高价值的指标.
作者:吴礼国;曾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广汉市近年小儿川崎病的发病率及流行病学特点,并与其他地区比较.方法 制定统一的KD流行病学调查表,对20家综合医院联合调查,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2月儿科住院的360例KD初诊患儿进行登记调查.结果 ①KD 360例,男:女为1.54∶1;②~6月为发病高峰,10~12月发病数低;③年龄8个月~11岁;④超声心动图检查360例,冠脉并发症病例共90例(25.01%),1岁以下冠脉后遗症发生率高;⑤城市241例,城郊123例,农村16例;⑥一次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率为90.62%.结论 KD在广汉地区是儿童较常见疾病,城市发病较农村高,发病季节主要在4~6月,3岁以下年龄为发病高峰,年龄越小,越易发生冠状动脉后遗症.提示KD为引起儿童后天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应提高广大基层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至关重要.
作者:陈长英;陈艾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5LE)患者激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90例住院接受激素治疗的SLE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实验组患者在其住院期间及出院后6个月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照组仅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出院6个月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激素治疗依从性情况进行测量和统计.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能按医生规定的用量服药,能按医嘱的用药次数服药,能按医生指导的佳时间服药,自己从不自行停用药物,自己从不随意更换药物等方面依从性明显提高(P<0.01),半年内无复发,情况明显改善(P<0.01),对按医生规定的时间进行随访方面影响不明显(P>0.05).结论 通过对SLE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激素治疗依从性,减少疾病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雷启蓉;钟桂书;杜文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100例健康男性大学生的精液及相关参数.方法 100例健康男性大学生,年龄在20~30岁之间,对其进行生殖系统体检、生殖系统感染的检查、分析精液常规和进行染色体检查.结果 本组男性大学生生殖器官发育基本正常.精子密度为(66.68±18.58)×106/ml,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但精子活力稍差,其中a级精子为(23.92±7.17)×106/ml,b级精子为(22.88±4.93)×106/ml.染色体检查基本正常.讨论中国健康男性大学生的精液基本正常,但精子活力稍差,可能与部分大学生吸烟、喝酒、频繁手淫或久坐所导致的前列腺炎有关.
作者:李坚勇;刘建刚;赖宁;杨华;何俊;徐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 5~10μg,1次/d,肌肉注射,连续3d.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1%和78.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利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47例肱骨近端骨折锁定接骨板(LPHP)微创内固定手术患者行术前心理护理、患肢护理、健康教育指导等;术中观察生命体征,体位护理;术后疼痛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饮食护理、康复训练.结果 47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问3~34个月,平均13个月,按Neer评分标准,优27例、良16例、中4例,优良率91.49%.结论 微创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肢损伤小,本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有效预防了手术前后并发症,大限度恢复了患肢功能,提高了治愈率,缩短了住院天数,患肢功能优良率得到了明显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黄莉;侯玉清;谭舒尹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