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宏伟;张军国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2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分别观察两组3d、5d、10d、1年病情变化情况.病情缓解的时间、程度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除了在急性期治疗时间上明显缩短外,远期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穴位埋线结合西药治疗,无论是急性发作期还是远期恢复期疗效确切.
作者:张玉梅;刘浪;师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JAK2/STAT3信号通路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表达情况,并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其的调控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JAK2、P-STAT3在梗塞区的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数量,观察P-JAK2、P-STAT3表达水平与神经元凋亡的相关性.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P-JAK2以及P-STAT3表达均发生上调,给予P-JAK2抑制剂以及补阳还五汤后,P-JAK2、P-STAT3的表达均受到抑制,同时减少了神经元凋亡数量,与模型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JAK2/STAT3信号通路激活,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抑制该通路的激活起到减少神经元死亡,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等脑保护作用.
作者:王凯华;任丁;黄龙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活血祛瘀类中药配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健脾补肾活血方(黄芪、党参、茯苓、白术、牛膝、仙灵脾、菟丝子、山药、川芎、赤芍、丹参、姜黄、三七粉、莱菔子等)配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治疗本病2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 8 周肝功能、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 %,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第 8 周血浆白蛋白明显升高,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下降,凝血指标好转,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组治疗后8 周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全部20例患者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近期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健脾补肾,活血祛瘀的功效,可改善症状,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作者:苏海生;韩江宏;赵文轩;刘海玲;张瑞娟;王山军;常占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作为老年人群的常见病之一,老年痴呆症目前尚缺乏可靠、确切的诊疗手段,中医认为该病属本虚标实之症,脾肾亏虚、痰浊瘀血为其基本病机.肾虚则精髓不足、脾虚则脑髓失养,加之痰浊瘀血阻滞经络,脑络不通,以致清窍失灵.故此治宜益气健脾,补肾填髓,化痰活血,醒神开窍.益气健脾可生养气血,化痰去湿,补肾填髓则髓海充足,化痰则窍开而神明,活血则脑络通畅.本文从中医角度探讨了该症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为其治疗及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赵鑫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消银颗粒配合西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疗法,治疗组加服消银颗粒(牡丹皮、地黄、赤芍、当归、金银花、苦参、玄参、蝉蜕、牛蒡子、防风、白鲜皮、大青叶、红花),观察用药前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0%,对照组有效率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法治疗本病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力.
作者:张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并睾丸炎的疗效.方法:将50例流行性腮腺炎并睾丸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静点;治疗组:在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泻肝胆、活血止痛之中药外敷.观察患儿治疗后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2%,对照组总有效率83.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并睾丸炎疗效显著,且未见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
作者:李雪梅;任继欣;王旭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配合西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耳穴贴压配合西药治疗本病3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7%.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耳穴贴压配合西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邓喜惠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牵引按摩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牵引按摩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缓解症状,改善腰椎功能活动的作用.
作者:赵欣;张根印;余红超;何鹏;于曦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介绍名中医沈舒文教授用消痰化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的临床经验.方法:跟随沈舒文教授临证学习.结果: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的病因病机是以脾胃虚弱为本,血瘀痰凝为标;治疗以通阳化痰,散瘀活络为主,自拟消痰化瘀汤,疗效显著.
作者:赵梅梅;蒋喆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制订和建立中药红芪胶囊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本品所含红景天、黄芪、刺五加浸膏、沙棘进行定性鉴别;同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中红景天苷含量,并进行定量分析.实验色谱条件为固定相: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流动相:甲醇-水(15:85);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75nm.依据药典附录要求进行了崩解时限、微生物限度、重金属、砷盐限量等检查.结果:①本品中所含红景天、黄芪、刺五加、沙棘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效果良好;②在本试验HPLC色谱条件下,红景天苷的峰面积在0.10~1.50m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7%,RDS为 0.71%,所测胶囊红景天苷含量平均0.16%,考虑到产品批量生产及稳定性诸因素的变化,拟规定红芪胶囊每粒含红景天苷计不得少于0.50mg/粒;③对本品崩解时限、微生物限度、重金属、砷盐限量等均符合国家药典标准.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准确性好,可对该胶囊剂进行质量控制.
作者:徐胜龙;王晋;李静;郭国祯;李予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氯沙坦治疗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明确诊断为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5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5例.所选病例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在30mL/min以上.给予治疗组氯沙坦治疗,给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疗程均为8w.选择血清尿酸(Sua)、肌酐(Scr)、尿素氮(BUN)、肝功能、血常规、24 h尿蛋白定量、尿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等作为治疗前后的观察指标,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指标结果,对黄芪注射液联合氯沙坦治疗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过8w的治疗以后,治疗组的Sua、24h尿蛋白定量、尿B2-MG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血压值和eGFR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前后的检查显示患者肝功能、血常规均无显著变化.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对于降低患者体内血尿酸水平作用显著,可明显改善蛋白尿,大程度保护剩余肾功能.
作者:张绍英;苟平;陈崴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肾虚质大鼠血清细胞因子IL-6、IL-10、IFN-γ、TNF-α变化情况,探讨其与肾藏象理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惊恐方法,建立惊恐致肾虚质的动物模型,研究肾虚质大鼠血清IL-6、IL-10、IFN-γ、TNF-α变化情况及补肾药的干预作用.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IL-10、IFN-γ的含量均降低,IL-6、TNF-α含量升高,其中IFN-γ的降低和TNF-α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补肾中药干预后其血清IL-10、IFN-γ的含量均升高,IL-6、TNF-α含量降低,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惊恐致肾虚质的动物模型,具有中医理论特色和操作的可行性.肾虚质大鼠存在着免疫稳态失衡,外周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10、IFN-γ、TNF-α的含量变化与肾虚质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孙理军;党照丽;王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益血降浊汤对慢性肾脏病4期(CKD4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益血降浊汤,对照组给予海昆肾喜胶囊;连续观察3个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血红蛋白(Hb)、血脂(TG)、纤维蛋白原(FI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肾小球率过滤(GFR)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降低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后2组肾小球率过滤(GFR)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总效率 85%明显高于对照组68%.结论:益血降浊汤对CKD4患者具有缓解临床症状,延缓功能进展的作用,优于对照组;同时能改善患者贫血、高血脂、高凝状态等使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危险因素,也可能是该方延缓CKD4期进展的可能机制.
作者:成晓萍;魏钢;于小勇;曾晓荣;程小红;淡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同一批大黄药材3种饮片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变化.结果:经不同方法炮制的大黄药材,其总含量无明显变化,结合蒽醌含量:酒大黄>生大黄>熟大黄1>熟大黄2,游离蒽醌含量:熟大黄2>熟大黄1>酒大黄>生大黄.结论:不同方法炮制的大黄饮片有效成分含量有差异,要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饮片入药.
作者:葛亚宁;魏宝林;董明芝;刘红;单敏;郑方晔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钛板内固定结合人工骨粒植骨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肩关节前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应用LCP解剖锁钉钛板内固定结合人工骨粒植骨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结果 45例获随访10~24月,无肱骨头坏死,骨折愈合良好,按Neer[2]功能评分标准:优30例,良11例,可4例.结论 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可行解剖锁定钛板内固定结合人工骨粒植骨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孙鹏军;张斌剑;贾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商陆皂苷甲(EsA)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GMC)增殖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EsA(0.625mg/L,1.25mg/L,2.5mg/L,5.0mg/L,10mg/L,20mg/L)刺激rGMC,并设对照组(不加药物干预),4-甲基偶氮四唑蓝(multiply-table tournament,MTT)法检测其对rGMC增殖与毒性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sA(2.5~5mg/L)作用48,72h能够显著抑制血清诱导的rGMC的增殖(P<0.05或P<0.01),在本实验浓度(0.625~20mg/L)内EsA对rGMC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P>0.05).结论:在体外EsA(2.5~5mg/L)可显著抑制rGMC的増殖;肾小球系膜细胞可能是EsA的作用靶细胞.
作者:张祥贵;汤杰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94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47例患者采用常规的西医进行治疗,而治疗组47例患者加用降糖清脂饮(天花粉、黄芩、郁金、苍术、生地、党参、熟地、黄芪、菟丝子、枸杞子、玄参、肉桂、石斛、五味子、红花、虎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FBG、TC、TG、HDL-C、VLDL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患者的FBG、TC、TG、HDL-C、VLDL等指标的变化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具有较佳的临床疗效,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坤玲;李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倒卵叶五加、麦冬、五味子组成的复方制剂-五加参冲剂的抗疲劳作用,探讨其抗疲劳作用机制,为五加参冲剂市场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耐力游泳小鼠为抗疲劳动物模型,通过对负重游泳时间、肝糖原、血乳酸(LAC)和血尿素氮(BUN)等指标的测定,检测五加参冲剂(1.8、3.6和7.2g/kg)灌胃给药后的抗疲劳作用.结果:与溶剂对照组和辅料对照组比较,五加参冲剂各剂量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明显延长,高剂量组作用显著(P<0.05);运动小鼠LAC及BUN 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小鼠肝糖原储备量显著增高(P<0.05或P<0.01).结论:五加参冲剂可明显地延长小鼠游泳时间,降低血清尿素氮、乳酸含量,提高肝糖原含量,具有明显地抗疲劳作用.
作者:朱爱华;张艺芳;杨钧;秦永刚;周新民;何爱武 刊期: 2013年第08期
肝气是指肝的功能活动,主疏泄是肝气功能的具体体现.本文从肝气盛衰的角度探讨高血压病发生的作用机制,为从肝论治高血压病提供理论思路.
作者:祁向争;王保和;徐强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建立青白通痹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处方中的青风藤、白芍,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白通痹胶囊中的青藤碱含量.结果:定性鉴别色谱特征明显,阴性对照无干扰;青藤碱的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0.31584~1.89504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7%(RSD=1.40%,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有效地控制青白通痹胶囊的质量.
作者:李芳;张军茹;郭妮;冯一凡;王卫锋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