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轶峰;刘宝玉;姜建青;周凯;俞永康;唐旭东;杨列
目的 探讨早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对C反应蛋白(CRP)影响,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 将100例老年ACS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常规组51例(10mg/d)和治疗组49例(20mg/d),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7d、15d、30d的CRP变化、冠脉事件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7d后CRP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1).发生冠脉事件治疗组7例(14.29%)比常规组12例(23.53%)显著减少(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早期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ACS安全有效.
作者:肖艳春;段庆微;郭勇;干志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72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予以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 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前平均狭窄率为81.7%,术后残余狭窄率<20%.术后1周内患者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有所改善.术中及术后发生心率减慢23例,血压下降15例,血管痉挛7例,发生脑栓塞、高灌注综合征各1例.随访3个月~1年,共有9例复查了DSA,1例出现轻度再狭窄;未发现支架移位,未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 ,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熟练操作可降低手术风险.
作者:喻明;聂本刚;帅杰;熊高华;蒋世杰;杨小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左旋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单用及联合对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及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其对尿白蛋白(Alb)的影响.方法 将48例患者随机均分3组,A组口服左旋氨氯地平5mg,1次/d,B组口服厄贝沙坦150mg,1次/d,C组口服左旋氨氯地平5mg及厄贝沙坦150mg,1次/d,疗程为8周.结果 3组治疗后血压均显著降低,尿Alb排泄量A、B组无明显变化,C组明显降低.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厄贝沙坦联合应用时降压及改善蛋白尿较单用时更好.
作者:雷强;董玉会;严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孕妈咪瑜伽对提高孕妇自然分娩率和促进母婴健康的效果.方法 对在我院建卡的孕妇随机抽取400例并依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各200例.对照组200例常规孕期保健,观察组200例在常规孕期保健基础上做孕妈咪瑜伽,观察两组自然分娩、母乳喂养及体型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母乳喂养率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孕妈咪瑜伽可以提高自然分娩率,促进乳汁分泌,加快产妇体型恢复,有利母婴健康.
作者:李婉蓉;杨则秀;吕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射野验证片在精确放疗中的重要性.方法 加速器治疗机上的拍摄验证片与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射野的数字重建影像(DRR)图比较.结果 验证片与射野的DRR图吻合度为96%.结论 人为误差、患者的器官运动及体重变化是精确放疗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
作者:肖贵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脾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特点和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脾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 超声和CT是脾占位性病变诊断的主要方法 .69例脾占位性病变中良性49例,恶性20例.手术治疗48例,其中脾切除38例,脾切除加胰尾切除2例,脾部分切除3例,脾切除加脾窝引流4例,单纯脾囊肿去顶减压1例.1例脾脓肿行脾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另1例脾脓肿行脾切除术后,发生脾窝脓肿,感染严重,被迫再次开腹行脓肿引流术,其余良性病变经手术治疗后效果好:恶性病变术后效果差.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脾占住性病变的主要手段.脾占位性病变良性多见,恶性少见:脾完整切除对成年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良性预后好,恶性预后差;对儿童青少年良性病变,脾部分切除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作者:赵东;程南生;熊先泽;吴良洪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糖尿病(DM)周围神经病(DPN)通常指伴有DM的各种周围神经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DM痛性神经病和自主神经病,随着对DM并发症的重视和诊断技术的发展,近来又提出了DM前或糖耐量异常周围神经病和胰岛素介导的周围神经病.本文就DM周围神经病的相关病理改变、发病机制以及检测技术等进行阐述.
作者:王盼;吴仲敏;凡馨;叶文秀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雷莫司琼预防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期间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全麻下择期腹部手术患者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雷莫司琼组(R组)和格拉斯琼组(G组),术毕待患者清醒后R组或G组分别静脉注射雷莫司琼0.3mg或格拉斯琼3mg,后接一次性微量止痛泵行PCIA 48h.R组或G组镇痛液配方为:芬太尼10μg/kg+雷莫司琼0.3mg(或格拉斯琼3mg)+生理盐水至100ml.采用VAS评价术后48h内患者的镇痛效果、恶心、呕吐及止吐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期间恶心、呕吐发生率R组显著低于G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莫司琼能安全、有效地预防术后患者自控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其效果优于格拉司琼.
作者:苏瑛;冉菊红;马民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及药物治疗异位妊娠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113例异位妊娠患者,分腹腔镜手术组、药物治疗组进行比较,分别观察其住院天数、出院时hCG值、输卵管通畅率、再次受孕等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有效率97.61%,药物治疗组90.9%.腹腔镜手术组较药物治疗组住院天数短(P<0.01)、血hCG下降快(P<0.01)、榆卵管通畅率高(P<0.05)、再次宫内妊娠率高(P<0.05);再次同侧异住妊娠率稍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药物保守治疗相比,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具有明显优势,值得应用,是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
作者:刘晓琴;刘露;吴建军;韦建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总结汶川5.12特大地震灾害后急救过程中医院院内感染控制的经验,探讨消毒灭菌检测与效果评价在此次救援过程中的作用,为将来制定相应的灾后应急预案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从院前急救初期对伤员进行感染控制,加强急诊手术室等相关手术物品消毒灭菌与效果评估等方法 来指导消毒、隔离以及抗生素应用.结果 在加强管理的医疗机构中没有出现医院感染爆发流行.伤员伤口普遍愈合良好.结论 灾后急救所采取的卫生防疫措施及时、科学、有效.
作者:高莉萍;刘平;王海清;刘琼珍;王和平;黄铮铮;郭怡;胡建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中脾损伤的处理方法 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我院1995年1月~2009年2月行胃癌根治术中发生脾损伤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生再出血、膈下感染、吻合口瘘、休克等并发症.全部均痊愈出院.8例得到随访.结论 术中脾损伤的发现及时处理对于手术成功相当重要,应引起术者的重视.
作者:陈育民;黄俊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REM)复合氯胺酮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75例小儿短小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组(KR组)35例,氯胺酮组(K组)40例.诱导均采用氯胺酮1.5~2mg/kg静脉给药,K组采用间断推注氯胺酮维持,追加剂量约为诱导剂量的1/3~1/2;KR组手术开始后立即静脉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01~1μg(kg·min)维持,必要时追加氯胺酮.重点观察麻醉效果、定向力恢复及不良反应.结果 KR组与K组相比麻醉满意度、定向力恢复及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R组麻醉效能较K组可靠、安全,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机会均等.
作者:舒运兵;孙广运;杨晓慧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ICU患者重型脑伤术后肺部感染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总结2004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ICU病房重型脑伤术后肺部感染的患者392例,分析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共涉及8大类34种,联合用药15类34种.结论 重型脑伤术后ICU患者肺部感染抗菌药物的应用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应针对不合理用药的现象提出解决方法 ,促进ICU肺部感染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毛素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毛细支气管炎合并腹泻的年龄特点和临床表现,探讨毛细支气管炎引起的小儿腹泻的机制.方法 观察196例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用药前后腹泻发生率,分析其年龄特征,并作腹泻的病因学检查.结果 19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用药前合并腹泻28例(14.3%),用药后继发腹泻104例(53.1%),合计132例(67.4%),且年龄越小所占比例越大,合并继发感染,继发乳糖不耐受,菌群失调的比例越大.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可引起患儿腹泻,于年龄明显相关,其腹泻原因通过粪便检测发现与菌群失调、合并继发感染和乳糖不耐受等有关,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作者:郭丽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近年来本院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状况以及ESBLs酶和AmpC酶的检出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5年间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219株,应用API细菌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并用K-B法进行药敏实验,同时,运用CLSI推荐方法 检测ESBLs酶和AmpC酶.结果 大肠埃希菌对泰能、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敏感,耐药率分别为5.02%、24.66%、21.46%、26.27%,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妥布霉素、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70%.结论 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和耐药性逐渐增强,临床应结合药敏结果 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其耐药菌株的扩散.产ESBLs和AmpC酶大肠埃希菌的检出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李晓庆;许颖;江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小肠肠内容物对胶囊内镜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我科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56例受检者随机分为肠道准备组和禁食组.肠道准备组在检查前使用硫酸铗法(70%MgSO470ml)进行肠道清洁并服用二甲基硅油2ml,禁食组只在检查前禁食8h.对小肠内气泡量、肠液量及清洁度、观察效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肠道清洁后,小肠内气泡的形成与小肠观察效果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但对肠液量和清洁度无明显的影响(P>0.05).禁食状态下,肠道内气泡量和肠液清洁度是胶囊内镜对小肠观察效果的独立影响因子;肠道清洁处理后,肠液清洁度和肠液量则为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不同肠道准备状态下,各因素对胶囊内镜的观察效果起到了不同的作用.改善肠液清洁度是提高胶囊内镜图像质量的关键.
作者:陈孝;张子其;张钰;张建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吲迭帕胺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的疗效.方法 以110例老年ISH患者随机分为吲达帕胺治疗组(n=55,吲达帕胺1.25mg/d)和氨氯地平对照组(n=55),氨氯地平5mg/d).每周测量坐位血压2次.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血钾、血钠.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降压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血钾、血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吲达帕胺治疗老年ISH安全、有效.
作者:岳晓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创伤性膈肌破裂的诊治经验,以提高救治水平.方法 对我院32例创伤性膈肌破裂患者的临床表现、合并症、诊断治疗经过和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抢救成功29例,死亡3例,成功率90.6%.结论 早期诊断和对胸腹部合并伤的及时正确处理,可以提高创伤性膈肌破裂急性期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作者:郑轶峰;刘宝玉;姜建青;周凯;俞永康;唐旭东;杨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分析血清TGAb、TPOAb阳性对甲状腺功能损害的意义.方法 对我院1021例血清TGAb、TPOAb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GAb、TPOAb中度升高,甲状腺功能异常(增高或降低)百分率逐渐增加,TGAb、TPOAb异常升高,甲状腺功能降低百分率高.结论 血清TGAb和TPOAb检测阳性是发生甲状腺功能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耿峻;钟伟;吴兴勇;范贤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布比卡因、利多卡因与地卡因混合液3种常用局麻药低浓度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镇痛分娩效果的差异.方法 将在本院产科137例孕妇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不采取镇痛措施,其余3组分别使用低浓度的布比卡因、利多卡因、地卡因镇痛,比较该3种局麻药对无痛分娩的效果.结果 3种低浓度局麻药均可降低分娩产妇的疼痛,镇痛效果有差异.结论 分娩镇痛对母婴并无不良影响,3种局麻药均能达到分娩镇痛目的 ,但0.125%布比卡因镇痛效果佳,可作为临床首选.
作者:刘革;谢斌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