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胃癌术后胃肠减压及早期肠内营养置管方式的探讨

郭志义;庞明辉;何学文;李平

关键词:老年, 胃癌, 胃肠减压, 肠内营养, 三腔胃肠管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胃癌术后胃肠减压及早期肠内营养的佳方法 .方法 我科2005年1月~2007年1月行老年胃癌手术105例,根据置管情况随机分成普通鼻胃管+普通空肠营养造口管(或鼻肠管)组、经鼻置三腔胃肠管组和胃造口置三腔胃肠管组,对3组胃管方法 在胃肠减压和早期肠内营养方面进行临床研究和评估.结果 术中胃造口置三腔胃肠管进行胃肠减压同时能早期行肠内营养,鼻咽部不适、恶心呕吐、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能较好达到预期营养目标.结论 术中胃造口置三腔胃肠管进行胃肠减压和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低、耐受性好,尤其适合老年胃手术患者.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肠内容物特性对胶囊内镜图像质量的影响

    目的 了解小肠肠内容物对胶囊内镜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我科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56例受检者随机分为肠道准备组和禁食组.肠道准备组在检查前使用硫酸铗法(70%MgSO470ml)进行肠道清洁并服用二甲基硅油2ml,禁食组只在检查前禁食8h.对小肠内气泡量、肠液量及清洁度、观察效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肠道清洁后,小肠内气泡的形成与小肠观察效果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但对肠液量和清洁度无明显的影响(P>0.05).禁食状态下,肠道内气泡量和肠液清洁度是胶囊内镜对小肠观察效果的独立影响因子;肠道清洁处理后,肠液清洁度和肠液量则为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不同肠道准备状态下,各因素对胶囊内镜的观察效果起到了不同的作用.改善肠液清洁度是提高胶囊内镜图像质量的关键.

    作者:陈孝;张子其;张钰;张建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冠心病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家属焦虑原因的研究

    目的 探讨冠心病监护病房(comnary care unit,CCU)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家属焦虑的原因.方法 将50例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家属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结果 C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家属对病情了解与否及对CCU病房收费情况的了解与否存在的焦虑情况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者病情及收费情况不了解是导致CCCU病房AMI患者家属焦虑的主要原因.

    作者:顾华;黄贤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从地震医疗救援的角度看应急医疗队的作用

    目的 总结应急救援医疗队参加汶川地震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方法 对应急救援医疗队的工作作观察性的研究.结果 应急救援医疗队参加了地震重灾区北川的伤员转运、临时救治和临时病房的伤员治疗,积累了经验和教训.结论 以医疗机构为单位、分工明确的常备应急救援医疗队,在详细灾难医疗救援预案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关系到灾难医疗救援工作的成败;应该在现场对伤员进行分类,危重伤员现场抢救,大多数伤员应该在充分补充液体、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立即疏散至邻近或远离灾区的医院;医疗队可以在灾区附近的医护力量较弱的中小医院组建临时病房,扩大伤员的收治能力.

    作者:涂小平;陈友岱;曾俊;胡卫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13例高龄老年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

    目的 通过分析13例高龄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探寻相关护理管理对策,达到有效防范和减少老年患者跌倒的目的 .方法 收集本病区近3年来收治的发生于院内院外的跌倒患者,进行跌倒原因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众多,原因复杂,防范困难,尤其是高龄老年患者,但跌倒仍然是可以防范的.我科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率不足3%,远远低于文献报道20%的发生率.结论 只有加强管理,积极动员医、护、患、陪、保洁等多方面共同参与到跌倒的防范工作中来,才能有效防范和减少跌倒的发生.

    作者:李甦;张钦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新生儿巨大骶尾部畸胎瘤1例

    1 临床资料患儿,女,10d,维族.因臀部囊性包块10d排尿及排便困难6d,于2007年9月5日入院.查体:四肢正常,营养良好.臀部见一直径约6cm的不规则皮下隆起病变,皮肤无红肿及破溃.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呈分叶状,质地软,囊性,活动度良好,无触痛.挤压臀部包块可缩小.挤压下腹部臀部包块张力增加体积增大.盆腔可扪及一约8cm大小的囊实性包块,界线清楚.无压痛余未查及异常.入院诊断巨大骶尾部畸胎瘤.

    作者:余发全;汪胜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ASMA及FAM技术评价缬沙坦对高血压病心脏整体功能的影响

    目的 应用自动室壁分区运动分析(ASMA)与全方位M型超声心动图(FAM)技术评价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心脏整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78例应用缬沙坦80mg/d口服治疗,疗程12个月.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血压及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每3个月应用ASMA-FAM技术观察心脏整体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缬沙坦在治疗2周后血压开始下降,左室壁运动状态及心脏整体功能在治疗3个月后开始逐渐改善(P<0.05),治疗6个月~1年后改善明显并趋于稳定(P<0.01).结论 缬沙坦能够明显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脏整体功能,ASMA-FAM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室壁运动状态及心脏整体功能情况.

    作者:赖小今;陶杰;朱峻;邓旦;杨永健;廖明松;梁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老年COPD急性期MOF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老年COPD患者MOF发生率28.4%,感染为首发诱因;②各器官衰竭的发生率依次为肺、心血管、脑、肾、肝、胃肠,血液以肺和心脏发生率高;③衰竭器官数目越多,病死率越高;④衰竭器官数目越多,住院时间越长;⑤老年患者既往慢性疾病、营养状况、服用药物等可加重MOF的发生.结论 老年COPD患者易发生MOF,随MOF数目增加病死率增加,对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高危因素患者积极治疗可提高MOF的救治成功率.

    作者:吴仕英;董碧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精确放疗整体挡铅射野验证片与TPS射野DRR图对比及误差分析

    目的 射野验证片在精确放疗中的重要性.方法 加速器治疗机上的拍摄验证片与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射野的数字重建影像(DRR)图比较.结果 验证片与射野的DRR图吻合度为96%.结论 人为误差、患者的器官运动及体重变化是精确放疗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

    作者:肖贵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低浓度布比卡因、利多卡因、地卡因用于无痛分娩效果的比较

    目的 探讨布比卡因、利多卡因与地卡因混合液3种常用局麻药低浓度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镇痛分娩效果的差异.方法 将在本院产科137例孕妇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不采取镇痛措施,其余3组分别使用低浓度的布比卡因、利多卡因、地卡因镇痛,比较该3种局麻药对无痛分娩的效果.结果 3种低浓度局麻药均可降低分娩产妇的疼痛,镇痛效果有差异.结论 分娩镇痛对母婴并无不良影响,3种局麻药均能达到分娩镇痛目的 ,但0.125%布比卡因镇痛效果佳,可作为临床首选.

    作者:刘革;谢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都江堰地震灾后安置点人群心理健康状态分析

    目的 通过对5.12地震灾后都江堰安置点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在地震灾害发生半年后,影响地震灾区人群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贝克抑郁量表(BD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在震后半年对都江堰灾区勤俭人家安置点内的人群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 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560名安置点居民.PTSD发生率为18.3%,抑郁发生率为21.6%;焦虑发生率19.7%;13.7%的人有自杀的念头,0.6%的人表示如果有机会就会自杀;PTSD中合并抑郁的占56.1%,PTSD中合并焦虑的占18.7%,抑郁中合并焦虑的有58.2%;抑郁量表总分、噩梦、焦虑量表总分可以预测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结论 地震灾区群众抑郁、焦虑及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三者之间共病率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测因素是多方面的,并且各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对PTSD预测因素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应及时采取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促进灾区人民的心理健康.

    作者:毛文君;袁茵;冉茂盛;孔娣;张涛;楼玮群;王筱璐;何孝恩;陈丽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移植修复功能部位深度烧伤的体会

    目的 总结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在修复功能部位深度烧伤方面的体会与经验.方法 本组患者共15例,共18个功能部位Ⅲ°烧伤创面,采用早期手术切痂,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移植修复.结果 本组15例18个部位全部成活,植皮区外观平整,柔软度和弹性较好,功能恢复良好,供皮区无瘢痕.结论 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移植可替代自体中厚皮移植修复功能部位深度烧伤.

    作者:向小燕;周国富;吕志敏;陈朗;师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急性高容血液稀释联合低中心静脉压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联合低中心静脉压(LCVP)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择期ASA Ⅰ~Ⅱ级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1例,随机分为两组,组1为对照组(n=20),组2为试验组(n=21).试验组使用30ml/kg的琥珀酰明胶在LCVP下进行AHH,对照组按常规麻醉管理进行.围术期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ECG、CVP、血氧饱和度(SpO2),分别于AHH前(T0,组1为麻醉诱导前)、AHH后1h(T1,组1为麻醉诱导后1h)、手术结束时(T2)记录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和动脉血乳酸(LAC)等指标,记录术中出血量、尿量、输血量.结果 组内及组间比较,两组患者LAC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出血量(482±122 vs 932±263)和输血量(206±105 vs 536±153)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尿量(835±160 vs 565±8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输血患者明显增加(16/21 vs 8/20,P<0.05).结论 AHH联合LCVP技术能够安全的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并能减少术中出血和输血.

    作者:屈晓玲;张朝贵;刘雪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额窦巨大骨瘤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0岁.因头昏伴左眼不适半年于2008年1月21日入院.入院一般情况好,心肺腹部重要脏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查体见:双侧鼻腔通气佳,窦口鼻道复合体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唐成忠;刘建敏;黄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高血压脑出血448例的诊治

    1 临床资料本组448例高血压脑出血中男266例,女182例,男:女为2:1.年龄21~79岁,其中>55岁313例(70%).并分为手术组244例,非手术组204例.临床表现:头疼368例,头晕207例,呕吐325例,意识障碍GCS≤7分177例,>7分271例,其中脑疝123例,双侧瞳孔散大47例,一侧瞳孔散大76例,偏瘫172例,失语71例.

    作者:可宗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侧前方腰椎间盘摘除钛网植骨内固定节段定位错误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9岁.因腰背部外伤伴双下肢麻木、乏力9个月入院.入院前9个月,患者被重物砸伤背部,当时双下肢麻木、乏力,肌力3级,在当地医院经MRI等检查断为外伤性腰1~2椎间盘突出、脊髓损伤;伤后1周在当地医院全麻下经侧前方行腰1~2椎间盘摘除钛网植骨前路钉板内固定术.术后予以预防感染、营养神经、康复训练等治疗,患者病情无明显好转,症状无明显改善,双下肢仍麻木、乏力,肌力3级,扶双拐都无法下地活动.

    作者:余雨;邵高海;李波;杜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低体重先心病患儿体外循环肺保护6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10 kg先心病患儿的体外循环管理中的肺保护情况.方法 65例低体重先心病患儿在体外循环下行外科矫治术.采用膜式氧合器,预充量550~750 ml,心肌保护采用改良St.Thomas液.45例使用人工肾透析器改良超滤(MUF).结果 主动脉阻断时间(34.3±21.6)min,体外循环时间(62.2±23.7)min,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10.1±8.3)h.转流过程平稳,全部顺利停机.结论 在低体重先心病患儿的心脏直视手术中,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选用生物相容性好的CPB用品,术中给予良好的液体与呼吸管理,有效的药物保护,对保护肺功能有一定作用,是确保体外循环成功的关键.

    作者:谢颖;岳济民;张君;李顺红;杨小琼;谢永琼;沈丽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Chiari 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Chiari 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我科自1997年7月~2006年7月对收治的15例经MRI证实的Cldari 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实施了后颅窝减压、小脑延髓池扩大成形加空洞-蛛网膜下隙分流术,术后均得到随访,其中12例复查头颈部MRI.结果 按Tator标准进行评定,优9例,良5例,差1例,有效率为93.3%,无手术死亡者.结论 MRI是Chir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理想、可靠的检查方法 .后颅窝减压,小脑延髓池扩大成形加空洞-蛛网膜下隙分流术是Chiari 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理想的治疗方法 .

    作者:蔡洪;王星;刘谊;陈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稳心颗粒治疗病窦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治疗病窦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病窦综合征患者分为稳心颗粒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和快速心律失常的控制情况,通过生化指标和辅助检查结果 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稳心颗粒对临床症状的改善和快速心律失常控制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稳心颗粒治疗病窦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饶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脑组织Na+、K+-ATPase活性变化

    目的 了解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1BD)脑组织Na+、K+-ATPase的活性变化,探讨在脑损伤脑水肿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健康7d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HIBD模型组.HIBD组经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吸入8%O2 1h,建立HIBD模型.对照组仅行假手术,不予颈总动脉结扎和缺氧.两组均于HIBD模型制成后6、24、48h和72h分别处死动物(各时间点动物24只),进行脑含水量观察.用定磷法测定脑组织匀浆Na+、K+-ATPaae的活性.结果 ①HIBD新生鼠脑组织6、24、48h和72h Na+、K+-ATPase的活性呈进行性下降的趋势,较相应各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HIBD各时间段之间脑组织Na+、K+-ATPase的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HIBD组6、24、48h和72h脑组织含水量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缺氧缺血损伤新生鼠脑组织Na+、K+-AT-Pase的活性降低,其变化趋势与损伤脑组织含水量及病理学改变趋势一致,提示,它可能在脑损伤时脑水肿的发生机制中具有作用.

    作者:杨钊;姚裕家;付雪梅;陈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相关因子与低血清清蛋白血症的关系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血中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血清清蛋白(ALB)指标之间关系,探讨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相关因子与低血清清蛋白血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34例MHD患者,并根据ALB水平分为两组:ALB<35g/L组(20例)和ALB≥35g/L组(14例),检测CRP、IL-1、IL-6、ALB水平,与3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 MHD患者中CRP、IL-1、IL-6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ALB<35g/L组CRP、IL-1、IL-6水平较ALB≥>35g/L组可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IL-1、IL-6分别与ALB呈负相关(P<0.01,P<0.05).结论 MHD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炎性细胞因子可能与低血清清蛋白血症有关.

    作者:何敬东;王保和;李赞;曾莉;陈廷芳;李会娟;卿山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