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李卫;王健
目的 探讨对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树立正确的圃术期舒适护理念,开展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提高患者术中生理舒适和心理舒适.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患者围术期舒适度提高,患者满意率提高.结论 为手术患者提供舒适护理,减轻了患者术前焦虑、紧张和恐惧心理,增强了安全感、信任感、依赖感和舒适度,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率.
作者:窦玉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治疗和地塞米松(DEM)常规治疗对于儿童急性病毒性脑炎的短期疗效.方法 我科2006年10月~2008年2月收治的60例急性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纽.大剂量MP冲击治疗方案的为MP组(n=30),地塞米松静脉滴注的为DEM组(n=30).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发热、惊厥、脑膜刺激征和脑电图等)好转的时程,以及住院天数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与DEM组相比,MP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恢复正常的时程缩短(P<0.05),特别是MP时于患儿的惊厥更容易控制.MP组平均住院天数也较DEM组短(P<0.05),而两组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MP冲击治疗儿童急性病毒性脑炎,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恢复大脑功能、缩短病程,正确使用并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何善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评估颅内埋置电极脑电图(iEEG)监测定位致痫灶的意义和安全性.方法 头皮脑电图(sEEG)监测致痫灶定位困难的顽固性癫痫患者27例.采用颅内硬膜下和/或脑内电极长程视频脑电监测,根据术中癫痫放电的表现,术后病理结果,疗效和脑电图复查结果分析颅内电极脑电监测定位致痫灶的准确性.结果 18例埋置硬膜下电极,7例联合应用硬膜下电极和深度电极,2例埋置深部电极,颅内电极埋置1~6d,平均3.1d,脑电监测24~140h,平均70h.根据癫痫发作初始期iEEG 23例患者准确定位了致痫灶.无颅内出血和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那些无创检查不能明确致痫灶的患者iEEG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定位方法.
作者:冯文;高晋健;高利民;徐学君;吴建兵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硝苯地平治疗榆尿管下段小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85例输尿管下段小结石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41例,采用双氯芬酸25mg/次,3次/d;B组44例,采用双氯芬酸25mg/次,3次/d,硝苯地平缓释片30mg/d.观察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止痛剂作用率、外科干预率.结果 B组与A组在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强止痛剂使用率、外科干预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硝苯地平具有促进输尿管下段结石排出的作用.
作者:葛劭晖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结合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197例高血压基底节区或丘脑出血的患者入院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在局麻下行急诊一次性锥颅脑内血肿穿刺吸引+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术后常规降血压、降颅压、止血、预防感染、脑保护、维护内环境稳定、支持等治疗,实验组患者术后第4天(术后72h)加行高压氧治疗.结果 术后3d内,实验组99例死亡23例,病死率22.2%;实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时,意识障碍好转程度、GCS评分、瘫痪肢体肌力恢复、ADL分级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 微创手术结合高压氧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龚玉水;吴锡春;姜学高;吴传菁;黄友基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Prohibitin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T),模型组(D)各12只和12只正常组(N),T组给予全反式维甲酸20mg/(kg·d)油溶液灌胃,D组和N组分别灌等量的溶剂,4、8周每组各处死大鼠6只,测量尿清蛋白排泄率、肾重/体重、血肌酐、血糖(BS).肾组织Masson's染色.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小管-间质Prohibitin的表达.结果 全反式维甲酸可缓解肾小管的损伤,减少肾间质的细胞外基质,4、8周时尿清蛋白的排泄率治疗组分别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血肌酐治疗组与同期模型组相比也显著降低.治疗组肾小管-间质Prohibitin的表达上调,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 全反式维甲酸可能通过上调肾小管-间质Prohibitin的表达防止肾间质的纤维化,保护肾功能.
作者:陈幼发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儿童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8年住院儿童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治疗方面对于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两组,45例予以新青霉素Ⅱ联合其他青霉素,90例予以新青霉素Ⅱ联合头孢霉素治疗,比较其触痛消失时间、红斑水疱停止发展时间、红斑消退出现脱屑时间、治疗时问、病程等情况.结果 新生儿并不多见仅有占4.7%.患病集中与1~3岁占43%.>5岁患病并不少见占16%.本组患儿中98例(65.8%)有明确的感染因素,其中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5例,免疫功能检查52例,40例(76.9%)显示IgA低下;予以新青霉素Ⅱ联合其他青霉素或头孢霉素治疗,全部治愈,但联合头孢霉素治疗在临床疗效更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并不局限于新生儿和婴幼儿,较大儿童患病也较多.加强免疫、防止和治疗感染是重要的预防措施,首选有效的治疗药物仍是新青霉素Ⅱ联合头孢霉素治疗,在抗菌素治疗疗效不佳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
作者:冉琴;王敏;徐海涛;蔡文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并发肝损害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情况.方法 我们就2003年至今收治的30例急性胰腺炎并肝脏损害的患者进行分析,以了解肝损害的发生程度以及对病程的影响.结果 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16例(53.3%),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12例(40.0%),碱性磷酸酶(ALP)升高13例(43.3%),总胆红素升高16例(53.3%),直接胆红素升高14例(46.7%).清蛋白降低12例(40.0%).②胆源性胰腺炎18例,有肝损害15例(83.3%);非胆源性胰腺炎12例,有肝损害9例(70%).结论 急性胰腺炎并发肝损害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各种对症治疗.
作者:曹炳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人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率及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将412例行冠脉介入诊疗老年患者分为高龄组(≥75岁,n=183)和非高龄组(60~75岁,n=229)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临床特点、手术前后肾功能变化,CIN的发生率并观察水化治疗的效果.评价高龄老年患者发生CIN的危险因素.结果 高龄组患者合并有更多的基础疾病.其CIN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25.2% vs 10.5%;P<0.05).两组CIN患者术后1、3d血清肌酐水平(Scr)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术后7d恢复到基础水平.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组发生CIN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心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糖尿病合并肾功能不全、造影剂用量等.结论 高龄老年患者CIN的发生率较高,其原因和年龄、危险因素比例增加有关,应在术前慎重评价其危险因素并给予充分的水化治疗.
作者:孙学春;刘瑶霞;周晓芳;田文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改良早期预誓评分(MEWS)应用于急诊入院的脑外伤患者预后预测的可行性.方法 依据事先设定的入组及排除标准,选取2007年1月~2008年3月经我院急诊收入院的连续脑外伤患者共计94例.入院即刻作为观察起点,采集相关数据或化验标本.其后对每一位患者分别进行APACHE Ⅱ评分及MEWS评分;3个月后为观察终点;预后作为观察指标.资料收集完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以死亡作为预测指标时,APACHEⅡ评分界值是21分,敏感度100%,特异度94.81%;ROC曲线下面积Az=0.9809;U=39.0337;P=0.0000.MEWS评分界值是5分,特异度100%,敏感度88.31%,ROC曲线下面积Az=0.9756;U=35.2844;P=0.0000.均有较强的预测价值.在存活组中,以致残为预测目标时,APACHE Ⅱ评分界值是16分,Az=0.8653,U=4.2115,P=0.0000,敏感度85.10%,特异度76.00%.MEWS评分界值是3分,Az=0.8255,U=3.8424,P=0.0001.敏感度85.71%,特异度75.71%;均有中等强度预测价值.结论 APACHEⅡ评分及MEWS评分时脑外伤患者愈后均具有同等预测价值,但MEWS评分结构简单,获取数据方便,省时、节省赍用,故可在急诊入院脑外伤患者预后预测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银先;汤道雄;马国中;黄可;罗维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瑞替普酶(r-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时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瑞替普酶10mU+10mU静脉溶栓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临床症状,溶栓后2h内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EF值,2周内发生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脑卒中、缺血复发及再梗死、死亡的发生率作为复合临床终点,出血并发症及过敏反应等.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胸痛症状缓解率及再通率明显改善;治疗组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F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IVR、全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合临床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重度或致命性出血及过敏反应.结论 临床上应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郝志敏;卢冬喜;郝玉静;王峥;赵立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2006~2007年我院血液透析患者63例心理问题分析,探讨干预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生活、生存质量.方法 采用填写调查问卷的方法,以我院血液透析患者63例为资料,分析患者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其中以紧张、恐惧、焦虑、抑郁更多见.并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干预治疗,1年后再次填写调查问卷,对比其变化.结果 100%的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各种心理问题,通过干预治疗能有效缓解>90%,达到提高患者生活、生存质量的目的 .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透析科医生的关注,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活、生存质量,减轻个人、家庭、社会负担,也是我们透析科医生的新的工作目标之一.
作者:杨敏;刘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起源于B细胞系的恶性肿瘤,其特征为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异常浆细胞增多,并在骨髓内恶性增殖,引起骨折和骨髓功能衰竭,产生临床症状[1].MM导致的急性肾功能损害起病隐匿,部分症状与原发的肾衰竭重叠,临床上易误诊,本文报告1例以急性肾衰竭为首发症状,异常骨髓瘤细胞高达57%的临床患者,并对患者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姚磊;王秀丽;孔佩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不同区域曲面体层X线影像的失真率大小以及失真率的矫正.方法 采用胶片直接测量和间接数字化图像的计算机辅助测量两种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成功种植的47张曲面体层X线片资料.结果 各区域的水平失真率有明显不同,以前牙区的绝对值及变化范围大,从-7.9%到40.0%,均值25.7%;前磨牙区、磨牙区均值分别16.2%、17.7%.前牙区、前磨牙区、磨牙区垂直失真率均值分别为27.0%、23.8%、27.3%.间接数字化图像的计算机辅助测量值随扫描时所选择的dpi数值变化而呈正比的变化;其水平失真率均值为1.85%,垂直失真率均值为4.94%.用计算机软件测量得到的失真率比在胶片上直接测量小很多;二者水平和垂直失真率的差异平均为18.21%、21.09%.结论 不同患者不同的颌骨部位,失真率不同.
作者:王斌;王虎;汪永跃 刊期: 2009年第08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因头痛2个月入院.2个月前不明原因出现头痛,在当地卫生院就诊,诊断为高血压病,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2次/d,口服,卡托普利25mg,2次/d,口服,治疗2个月未见好转,血压持续增高,头痛进行性加重,同时伴有心悸、胸骨后痛、出汗,随后转入我院.体检:T 36.4℃,P 120次/min,R32次/min,BP 210/120mmHg.面色苍白,全身多汗,两肺未见异常,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120次/min,律齐,A2>P2,A2亢进,心尖部可闻及1/6~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
作者:刘新琼;曾昌碧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3例结直肠癌和1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HIF-1α在大多数结直肠癌细胞中表达,HIF-1α的表达和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以及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1),与结直肠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1).结直肠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5,P<0.05).结论 HIF-1α与结直肠癌的分化、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其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表达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相关.
作者:蒲红;王永占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小儿康复训导手册应用于临床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1~2005年140例HIBD患儿,半随机分成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待病情稳定后,按自行设计的HIBD 0~2岁康复训导手册的训练方法,采取儿科专业医师指导下的医院家长合作治疗HIBD患儿模式进行康复训练治疗2年.用临床、CT资料和发育商(DQ)、智力指数(MI)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对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两组的临床、CT资料,动态研究两组DQ、MI值,结果显示康复训练组DQ、M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91.43%患儿临床恢复正常,71.43%患儿CT恢复正常,康复训练组的预后不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康复训导手册指导下的康复训练能有效地防止和减轻HIBD患儿的后遗症和减少伤残,从而改善预后.
作者:刘丽;何亚薇;吴玫;周谦;欧阳颖;廖志;傅师亭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18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起搏器并发症19例,其中囊袋血肿11例,电极导线脱位3例,电极导线断裂2例,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1例,起搏器综合征1例.结论 加强对起搏器常见并发症了解,术前认真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密切观察、定期随访,早期发现并积极处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并发症的危害.
作者:钟德超;黄继卫;王荧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对肝移植患者术后部分临床生化项目进行Delta值的调查分析,设定Delta界限,降低分析前或分析后出现的误差率.方法 对2005年1月~2007年1月华西医院肝脏移植患者生化检测项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做出频数直方图并设定肝脏移植患者部分生化项目的 Delta界限参考范围.结果 对肝移植患者的26个生化检测项目用不同的百分位数设定Delta值.结论 该生化指标的Delta值可作为肝移植患者独立的监控指标.
作者:高宝秀;李一松;黄志刚;宋睿;彭志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超过溶栓时间窗的心肌梗死患者血栓自溶现象及其佳治疗方法.方法 符合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心肌梗死发作时间>24h,<72h的患者38例.无休克症状.做两次冠脉造影,并行影象学及TIMI分级评价.结果 第1次冠脉造影观察的38例患者均有1支或2支冠脉血管完全阻断,TIMI血流0级.其中右冠脉堵塞15例,左冠脉前降支19例,回旋支堵塞2例,右冠脉和前降支均堵塞2例.10d后第2次冠脉造影28例,观察血栓自溶完全再通者15例,TIMI血流2~3级;血栓自溶现象的发生率为39%.结论 >24h,<72h的心肌梗死患者血栓自溶现象仍有存在,若无溶栓禁忌,溶栓治疗可使血管早日再通,使心肌细胞凋亡数减少.
作者:石卫晨;兰永乔;林琦;陈兵阳;樊华;李艳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