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华
目的:探讨补肾疏肝和血法对不同年龄段卵巢低反应患者卵巢功能改善的情况。方法:以35岁为分界线将86例卵巢低反应性患者划分为小于35岁(A 组)41例,大于35岁(B组)45例。两组均给予补肾疏肝和血中药,每日1剂,经期停用,共3周期。结果:治疗3周期后2组患者基础雌二醇(bE2)下降,卵巢间质基础血流速度峰值(bPSV )、抗苗勒氏管激素(AM H)均上升,且A组患者较B组患者更加显著;同时与之前比较A组患者基础卵泡刺激素(bFS H )下降、窦卵泡计数(A FC )上升,而B组患者则无明显改善。结论:在相同用药时间内补肾疏肝和血中药对年轻患者卵巢功能改善明显,对于高龄者疗效较差。
作者:潘艳芳;李秀然;雷洁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晕痛平经汤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经临床辨证为肝阳上亢证高血压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替米沙坦片口服,治疗组则加用自拟晕痛平经验汤剂内服,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患者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通过两组患者证候积分变化评价其有效率,检测治疗前后血压、血脂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主要症状改善、证候积分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其有效率9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6.6%;观察组血压、血脂代谢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方案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压,其机制与调节血脂代谢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汪燕;邵建兵;刘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黄芪消疣汤联合干扰素凝胶和他扎罗汀乳膏治疗扁平疣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白天用重组人干扰素α‐2 b凝胶外涂患处,1d2次,晚上睡前涂抹他扎罗汀;治疗组在对照组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自拟黄芪消疣汤内服外用。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痊愈率73.33%,均高于对照组(76.67%、43.33%)。结论:黄芪消疣汤联合干扰素凝胶和他扎罗汀乳膏治疗扁平疣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王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TGF‐β1水平、ALT 值、HBV DNA载量的影响,评估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试验组予扶正化瘀胶囊加恩替卡韦联合治疗,对照组予恩替卡韦单独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4、48周收集患者的血清,观察两组患者的TGF‐β1水平、ALT值及其复常率、HBV DNA载量的改变,评估安全性和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T G F‐β1在治疗24、48周后均明显下降,且试验组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治疗24周时,治疗组的ALT值低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 HBV DNA 载量都明显下降,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可有效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水平。
作者:俞映倩;管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初步探讨情志因素与卵巢早衰之间的关系,为卵巢早衰患者的情志疗法提供一定的临床借鉴和依据。方法:通过对祖国医学情志致病及情志疗法的阐述,揭示情志因素对于卵巢早衰防治的重要性。结果:情志因素与卵巢早衰的发病密切相关,从肝论治卵巢早衰疗效显著。结论:应充分重视情志因素在卵巢早衰发病的作用,身心同治可以为今后临床论治卵巢早衰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张云;李淑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益胃汤加味对乳腺癌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给予益胃汤加味口服;对照组30例,给谷维素口服,4周为1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比较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生活质量、相关血清激素水平等指标。结果:两组潮热汗出、倦怠乏力、头痛等均较治疗前显著缓解,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卡氏评分两组均得到提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激素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益胃汤加味对乳腺癌类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一定效果。
作者:郭金;史恒军;张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化痰理气口服液的祛痰作用并进行急毒实验。方法:采用小鼠酚红祛痰实验观察其祛痰作用,急毒实验测定化痰理气口服液对小鼠的大给药量。结果:化痰理气口服液能显著增加昆明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以大浓度,大给药体积,测得化痰理气口服液的大给药量为252 g 生药/kg ,相当于推荐人临床用量的504倍。结论:化痰理气口服液具有明显的祛痰功效,且急性毒性小。
作者:窦建卫;陈曦;刘素香;吴文平;徐敏妮;杨利生;白丽君;王显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痰热清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老年C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5例)和对照组(n=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胶囊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10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d、5d、10d的血清hs‐CRP ,PCT ,观察两组痰培养结果及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d、5d、7d的血清hs‐CRP ,PCT 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3d、5d、7d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细菌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发热消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退时间快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CAP可显著降低血清hs‐CRP ,PCT水平,对控制感染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晓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通过肾虚质大鼠学习记忆与海马BD N F及其相关分子的表达变化,揭示肾藏志理论的物质基础与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猫吓鼠”经典造模法造成先天不足加后天失养复合型肾虚质模型仔鼠,分为模型组、左归丸、右归丸组,空白组产自正常孕鼠。选用补肾中药进行调理,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学习记忆功能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肾虚质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B(TrkB )、钙/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2(CaMK2)和cAMP反应原件结合蛋白(CREB)表达。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与空白组比较,肾虚组大鼠潜伏期、总路程以及第一次穿越目标区时间均有所增加;补肾药物干预后潜伏期、总路程以及第一次穿越目标区时间均有所降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BDNF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药物干预后BDNF表达均显著高于模型组。结论:肾虚质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退化且海马BD N F蛋白表达下降,受体TrkB、CaM K2、CREB亦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补肾药物可上调其表达水平从而纠正其异常变化。
作者:孙理军;孙耀光;王晓棣;王兴;孙瑜嬬;张琪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联合中药方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后抑郁患者6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给予黛力新口服,每天2片,早晨及中午各1片,治疗周期两个月;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督调神针刺法及中药辨证治疗。结果:两个月治疗后患者 HAMD量表评分和SCL‐90评分的组内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比单纯药物疗法效果更好。
作者:李伟伟;于盼盼;王鸣池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在小儿肺炎支原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肺炎支原体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退热、化痰、平喘的同时,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疗效较好。
作者:陈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总结成冬生主任医师临床采用辛开苦降法治疗痞证在慢性肝胆疾病方面的经验。方法:收集成冬生采用辛开苦降法治疗痞证在慢性肝胆疾病方面的临床病例,总结其临床经验,举典型医案。结论:慢性肝胆疾病痞证病机特点是肝脾二脏互为影响,肝郁气滞,湿热内阻,脾胃虚弱,气虚及阳,阳虚寒湿内生,寒热错杂,中焦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常。治疗采用辛开苦降法以和胃降逆,消痞散结,具体用半夏泻心汤加味基础上,依据其寒热、虚实及涉及脏腑的不同,分型论治。
作者:高风琴;董璐;杨跃青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联合黛力新对颈性眩晕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口服黛力新,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天麻钩藤饮,以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95%;治疗组治疗后C H、HDL‐C等指标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后全血比黏度高切、全血比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变化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治疗后LVA、RVA、BA等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黛力新可明显改善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
作者:周延生;杨裕芳;王新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苏黄止咳胶囊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风热夹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咳嗽变异性哮喘风热夹痰证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予以苏黄止咳胶囊口服,对照组予孟鲁司特钠口服配伍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雾化吸入,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后两组中医主症、次症和证候积分及血嗜酸性粒细胞数目(EOS)、血总IgE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37.5%,显效25%,有效32.5%,无效5.0%,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治愈20.0%,显效20.0%,有效47.5%,无效12.5%,总有效率87.5%。与同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病症总积分、主症总积分、次症总积分及证候总积分均明显降低。治疗后各项积分的改善情况,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与同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总Ig E及总EOS水平均明显降低。治疗后治疗组总IgE和总EOS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苏黄止咳胶囊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风热夹痰证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胡晓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与肾络瘀阻的相关性,为糖尿病肾病肾络瘀阻理论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意义、临床指导意义和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对300例观察对象进行肾络瘀阻程度统计,与血流变、内皮素、肾功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全部观察对象均存在肾络瘀阻,不同程度的肾络瘀阻血流变、内皮素、肾功异常程度不同。结论:肾络瘀阻程度与糖尿病肾病的血流变、内皮素、肾功异常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胡筱娟;秦艳;刘恬园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丹鳖胶囊联合红藤汤保留灌肠治疗附件包块的治疗效果。方法:两组均采用红藤汤(红藤、败酱草、紫花地丁、蒲公英、丹参、延胡索、三棱、莪术)保留灌肠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丹鳖胶囊。结论:治疗组总有效率92.8%,对照组总有效率76.7%。结论:丹鳖胶囊联合红藤汤保留灌肠治疗附件包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文萍;张月莉;邹玉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针刺健侧小腿奇穴特效针法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疼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采用董氏奇穴针灸疗法治疗,主穴为健侧董氏奇穴肾关穴,配穴为健侧四花中穴,针法采用倒马针法,再配动气针法,牵引针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穴位肩三奇为治疗穴位,常规取穴与常规针法,两组均每周治疗一次,留针30min/次,5次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患者肩关节疼痛、运动评分;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相比于治疗前,1个疗程后,肩关节疼痛、关节活动范围评分有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健侧小腿穴位奇穴特效针法可以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运动功能,提高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恢复肩关节功能的能力。
作者:陈凡;陈琼;王洪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鸦胆子油自微乳化颗粒急性毒性试验及其协同抗肿瘤作用研究。方法:以相当于14.4g鸦胆子油/kg剂量进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观察14d内小鼠毒性反应;考察鸦胆子油自微乳化颗粒1g鸦胆子油/kg剂量对环磷酰胺(CTX)和氟尿嘧啶(5‐Fu)抗S180实体瘤的增效作用。结果:鸦胆子油自微乳化颗粒未测出LD50,在约576倍人体剂量下,连续观察14d ,未观察到小鼠急性毒性反应;鸦胆子油自微乳化颗粒在相当于1g鸦胆子油/kg剂量下与环磷酰胺(CTX)、氟尿嘧啶(5‐Fu)合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结论:鸦胆子油自微乳化颗粒在所考察剂量下无明显急性毒性,具有与环磷酰胺(CTX)、氟尿嘧啶(5‐Fu)协同抑瘤作用。
作者:王春柳;龙凯花;杨洁;辛永洁;李彤晖;李晔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清热活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 )的临床疗效。方法:DN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清热活血中药,1d1剂,分两次服,疗程4周。治疗前后测定Scr、BUN、CysC、Hcy、ACR、IL‐6、hs‐CRP。结果:治疗后ACR、CysC、Hcy、IL‐6、hs‐CRP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血清CysC、Hcy、IL‐6、hs‐CRP、尿ACR低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养阴、清热活血法可以下调早期糖尿病肾病炎症水平,延缓肾损伤。
作者:王翠柳;卿立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醋酸泼尼松片口服,治疗组予内服普济消毒饮配合外敷解毒贴(五味消毒饮)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单项症状(甲状腺痛、甲状腺肿、发热、咽痛)疗效以及血液相关生化指标、甲状腺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4个疗程结束后,单项症状前后比较,两组比较无差异,患者 FT3、FT4、C‐反应蛋白、血沉、促甲状腺激素(TSH)等生化指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少,不易复发。
作者:杨明丽;呼兴华;胡海兵;胡筱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