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疗效观察

陈玲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中西医结合疗法, 麻杏石甘汤/治疗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在小儿肺炎支原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肺炎支原体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退热、化痰、平喘的同时,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疗效较好。
陕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豨莶草指纹图谱研究和3种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豨莶草药材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豨莶草中奇壬醇、豨莶苷及豨莶精醇3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 WQ C8柱(4.6mm ×250mm ,5μm )色谱柱,以甲醇‐乙腈‐0.05mol/L KH2 PO4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 ,检测波长215nm ,记录不同产地10批豨莶草色谱图数据,并同时测定了其中3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建立了豨莶草 HPLC指纹图谱,10批不同来源的豨莶草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并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生成了豨莶草药材的对照指纹图谱,得到14个共有峰,各色谱峰分离度良好,符合指纹图谱检测要求。并成功测定了不同批次豨莶草中奇壬醇、豨莶苷及豨莶精醇3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分别为0.12%~1.41%、0.10%~2.19%、0.01%~0.39%。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为豨莶草药材的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豨莶草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提供参考方法。

    作者:张磊;刘佳;于静;杨树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成形术联合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联合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经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成形术联合电针夹脊穴治疗,术后随访时间6~9个月,平均6.5±5.3个月,收集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2周、术后6个月VAS评分、JOA评分及优良率(改良Macnab标准),并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2周、术后6个月患者VAS评分分别为7.17±0.80、3.65±0.99、2.47±0.79、2.10±0.98,对应时间患者JOA 评分分别为13.15±0.85、18.29±2.80、20.34±2.37、23.02±2.07;术后各时点V A S评分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周与术后1天VA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与术后2周VAS评分对比差异显著,JOA评分亦同;按照改良Macnab评估标准,术后第1天、术后2周、术后6个月优良率分别为75.6%、87.8%、90.2%。结论: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成形术联合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近期疗效较好。

    作者:张少林;谢海波;王明;王平;古恩鹏;张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黄芪生肌膏治疗下肢慢性溃疡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黄芪生肌膏治疗下肢慢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下肢慢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前者65例和后者63例。治疗组用黄芪生肌膏纱布换药,对照组用凡士林纱布换药,两组均每日换药1次,4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创面生长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创面愈合时间及第7、14、21、28d创面面积减小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黄芪生肌膏治疗下肢慢性溃疡安全有效,能够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莺;吴玉泉;吴章;刘伟;李志刚;徐晓冬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黄芪消疣汤联合干扰素凝胶及他扎罗汀乳膏治疗扁平疣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黄芪消疣汤联合干扰素凝胶和他扎罗汀乳膏治疗扁平疣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白天用重组人干扰素α‐2 b凝胶外涂患处,1d2次,晚上睡前涂抹他扎罗汀;治疗组在对照组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自拟黄芪消疣汤内服外用。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痊愈率73.33%,均高于对照组(76.67%、43.33%)。结论:黄芪消疣汤联合干扰素凝胶和他扎罗汀乳膏治疗扁平疣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王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中药人工周期治疗卵巢功能减退50例

    目的:观察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治疗卵巢功能减退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即按照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月经期四期运用中药治疗卵巢功能减退50例,观察临床表现及反映卵巢功能的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卵巢功能减退的月经过少、月经过少兼月经后错、月经后错、闭经治愈率分别达到56%、53.33%、62.5%、50%。E2、FS H、FS H/L H的治愈率分别达到55%、54.29%、56%。结论:运用中药人工周期治疗卵巢功能减退可执简驭繁,该方法虽是依期而治,但从辨证施治角度看,该法融合补肾、健脾、疏肝、养血、活血之法。

    作者:汤春琼;周晴晴;王爱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基于肾络瘀阻病机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与肾络瘀阻的相关性,为糖尿病肾病肾络瘀阻理论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意义、临床指导意义和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对300例观察对象进行肾络瘀阻程度统计,与血流变、内皮素、肾功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全部观察对象均存在肾络瘀阻,不同程度的肾络瘀阻血流变、内皮素、肾功异常程度不同。结论:肾络瘀阻程度与糖尿病肾病的血流变、内皮素、肾功异常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胡筱娟;秦艳;刘恬园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晕痛平汤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证47例

    目的:探讨晕痛平经汤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经临床辨证为肝阳上亢证高血压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替米沙坦片口服,治疗组则加用自拟晕痛平经验汤剂内服,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患者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通过两组患者证候积分变化评价其有效率,检测治疗前后血压、血脂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主要症状改善、证候积分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其有效率9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6.6%;观察组血压、血脂代谢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方案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压,其机制与调节血脂代谢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汪燕;邵建兵;刘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清养化浊法对糖尿病相关胃病胃黏膜的影响

    目的:通过窄带成像放大胃镜可视性评价清养化浊法治疗糖尿病性胃病的疗效,探讨该组方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14例糖尿病性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给予清养化浊法中药汤剂)与对照组(枸橼酸莫沙必利)进行对比治疗。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微血管形态、胃小凹变化情况并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胃小凹形态改变与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胃黏膜血管形态及胃小凹有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清养化浊法治疗糖尿病性胃病效果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扶助正气、活血化瘀、祛浊排毒。

    作者:程超超;王家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靶向修饰脂质体中蟾毒灵的含量

    目的:建立靶向修饰的蟾毒灵脂质体( BLs)制剂中蟾毒灵( Bu)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通过测定波长300nm处的吸光度,计算BLs制剂中Bu的含量。结果:Bu在15.62‐250.0μg/m L的浓度范围内,于300nm处的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0.0114X‐0.0346(R2=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82%,RSD为1.13%(n=9)。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且稳定性、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要求,可用于BLs制剂中Bu含量的测定,并计算得到BLs制剂中Bu包封率。

    作者:袁佳妮;曹蔚;周暄宣;杨倩;孙纪元;谢艳华;王四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痰热清胶囊联合抗生素对老年获得性肺炎血清 hs-CRP、降钙素原的影响

    目的:观察痰热清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老年C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5例)和对照组(n=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胶囊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10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d、5d、10d的血清hs‐CRP ,PCT ,观察两组痰培养结果及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d、5d、7d的血清hs‐CRP ,PCT 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3d、5d、7d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细菌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发热消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退时间快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CAP可显著降低血清hs‐CRP ,PCT水平,对控制感染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晓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针灸联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及预后。方法:6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33)和治疗组(n=33)。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治疗,治疗组则给予针灸联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缺损Po r t‐mann评分及肌电图检查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7.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7%。两组患者治疗后面神经功能缺损Portmann评分均显著升高,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后面神经潜伏期(Latency )较治疗前均显著缩短,面神经波幅(Amp)均显著升高,治疗组Latency显著短于对照组,Amp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联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秦峰;陆荣;俞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益气养阴、清热活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清热活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 )的临床疗效。方法:DN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清热活血中药,1d1剂,分两次服,疗程4周。治疗前后测定Scr、BUN、CysC、Hcy、ACR、IL‐6、hs‐CRP。结果:治疗后ACR、CysC、Hcy、IL‐6、hs‐CRP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血清CysC、Hcy、IL‐6、hs‐CRP、尿ACR低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养阴、清热活血法可以下调早期糖尿病肾病炎症水平,延缓肾损伤。

    作者:王翠柳;卿立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浅谈活血化瘀法治疗眼底出血的体会

    目的:探索活血化瘀法在眼底出血治疗过程中重要性,以拓宽眼底出血的治疗思路。方法:从中医角度去认识其病因病机,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运用中医的理论从活血化瘀角度对眼底出血进行系统辨证论治。结论:活血化瘀法治疗眼底出血,体现中医诊疗特色,发挥了辨证论治的优势。

    作者:郝婷婷;仝警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正交试验优化桃仁油中脂肪酸类分离纯化工艺

    目的:筛选桃仁油中脂肪酸类化学成分分离纯化的佳工艺。方法:以UV法测定桃仁油中脂肪酸类成分含量为指标,选用不同的填料L S‐106大孔树脂和硅胶,不同柱径比,不同样品浓度、不同洗脱速度对桃仁油中脂肪酸类化学成分得率的影响,洗脱剂石油醚:丙酮比例依次为85∶15,87.5∶12.5,90∶10。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纯化工艺进行分析。结果:本实验以桃仁脂肪酸含量作为筛选填料的评价指标,比较了三种因素影响下L S‐106大孔树脂及硅胶对桃仁脂肪酸的分离纯化性能,硅胶作为固定相所得有效组分含量较高,用A3B3C2条件作为桃仁脂肪酸的佳分离纯化工艺。结论: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准确、简便、灵敏、稳定性强、重现性好。硅胶作为固定相所得有效组分含量较高,在A3B3C2条件下用于桃仁油中脂肪酸类物质的分离纯化。

    作者:刘清;颜永刚;王红艳;卫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接骨竭七活血贴的薄层鉴别研究

    目的:建立接骨竭七活血贴中龙血竭、延胡索、当归、冰片与薄荷脑、乳香与没药的薄层色谱(TLC)鉴别方法。方法:采用TLC法,考察供试品前处理工艺及其TLC展开剂的种类和配比条件,对龙血竭、延胡索、当归、冰片与薄荷脑、乳香与没药等进行定性鉴别。结果:接骨竭七活血贴与阳性对照药材在相应位置显相同斑点,而阴性对照品则各项T LC鉴别均不受方中其他成分的干扰。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检出结果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接骨竭七活血贴的质量控制。

    作者:孟婷;杨莲芳;雷琨;李富贤;石会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刮痧按摩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金黄膏乳房刮痧按摩穴位透皮导入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哺乳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采用金黄膏刮痧按摩穴位透皮导入,后者采用抗生素治疗。结果:治疗时间2~7d ,治疗组病程2~5d ,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病程5~7d ,总有效率60%。结论:金黄膏乳房按摩刮痧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疗效较好。

    作者:杨泽娟;张宏;袁韶倩;沈婉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柔筋胶囊联合小剂量巴氯芬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柔筋胶囊联合小剂量巴氯芬治疗脑卒中肌张力增高的疗效。方法:将102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巴氯芬组、柔筋胶囊组及联合组,巴氯芬组给予巴氯芬治疗,柔筋胶囊组给予柔筋胶囊治疗,联合组给予柔筋胶囊及小剂量巴氯芬治疗;三组均以3个月为1疗程。结果:联合组在肌张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方面均优于巴氯芬组及柔筋胶囊组,且未见不良反应;巴氯芬组、柔筋组分别有发生全身乏力、大便质稀的风险。结论:柔筋胶囊联合小剂量巴氯芬能明显降低脑卒中后高肌张力。

    作者:曹瑾;阮绍萍;张玉莲;韩祖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刘少明教授刺络放血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经验

    目的:总结刘少明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经验。方法:从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分期,各期采用的治疗手段,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典型医案等方面,对刘少明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经验进行总结。结果:刘少明教授认为治疗面瘫应以祛瘀通络,调和气血为先,主张以刺络放血法为主,针对面瘫发病特点,分期对待,刺血有别,在临床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作者:刘娟;刘少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陈霞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月经过少的临床经验

    目的:总结陈霞教授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月经量少的学术经验。方法:从陈霞教授对人流术后月经量少病因病机的认识,临床辨证论治的方法,心理疏导以及验案举隅加以归纳、分析、整理。结果:陈霞教授临床应用自拟补肾化瘀汤治疗人流术后月经量少效果显著。

    作者:徐雅珍;陈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针刺健侧小腿奇穴对肩关节周围炎疼痛和运动功能的恢复影响

    目的:观察针刺健侧小腿奇穴特效针法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疼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采用董氏奇穴针灸疗法治疗,主穴为健侧董氏奇穴肾关穴,配穴为健侧四花中穴,针法采用倒马针法,再配动气针法,牵引针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穴位肩三奇为治疗穴位,常规取穴与常规针法,两组均每周治疗一次,留针30min/次,5次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患者肩关节疼痛、运动评分;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相比于治疗前,1个疗程后,肩关节疼痛、关节活动范围评分有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健侧小腿穴位奇穴特效针法可以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运动功能,提高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恢复肩关节功能的能力。

    作者:陈凡;陈琼;王洪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陕西中医杂志

陕西中医杂志

主管:陕西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