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玲
目的:探讨灸罐温通法在难治性面瘫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江苏省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针灸科就诊的难治性面瘫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针刺加灸罐温通法治疗。基于两个面神经功能评定量表评判灸罐温通法对难治性面瘫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后,Sunny‐brook评分治疗组为(81.200±4.501)分,对照组为(70.475±6.429)分,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价治疗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7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灸罐温通法较常规针刺法更能提高难治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春雨;马玉琴;金龙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痰热清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老年C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5例)和对照组(n=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胶囊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10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d、5d、10d的血清hs‐CRP ,PCT ,观察两组痰培养结果及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d、5d、7d的血清hs‐CRP ,PCT 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3d、5d、7d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细菌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发热消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退时间快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CAP可显著降低血清hs‐CRP ,PCT水平,对控制感染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晓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经电针治疗的脑电图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研究组给予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脑电图的变化。结果:血管性痴呆患病情程度与脑电图异常程度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痴呆程度越严重,脑电图异常改变就越显著;两组治疗后,α波频、α波幅、波频均高于治疗前,波幅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α波频、α波幅均高于对照组,波幅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电图可反映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病情程度,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脑电图,效果优于尼莫地平。
作者:赵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金黄膏乳房刮痧按摩穴位透皮导入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哺乳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采用金黄膏刮痧按摩穴位透皮导入,后者采用抗生素治疗。结果:治疗时间2~7d ,治疗组病程2~5d ,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病程5~7d ,总有效率60%。结论:金黄膏乳房按摩刮痧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疗效较好。
作者:杨泽娟;张宏;袁韶倩;沈婉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鸦胆子油自微乳化颗粒急性毒性试验及其协同抗肿瘤作用研究。方法:以相当于14.4g鸦胆子油/kg剂量进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观察14d内小鼠毒性反应;考察鸦胆子油自微乳化颗粒1g鸦胆子油/kg剂量对环磷酰胺(CTX)和氟尿嘧啶(5‐Fu)抗S180实体瘤的增效作用。结果:鸦胆子油自微乳化颗粒未测出LD50,在约576倍人体剂量下,连续观察14d ,未观察到小鼠急性毒性反应;鸦胆子油自微乳化颗粒在相当于1g鸦胆子油/kg剂量下与环磷酰胺(CTX)、氟尿嘧啶(5‐Fu)合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结论:鸦胆子油自微乳化颗粒在所考察剂量下无明显急性毒性,具有与环磷酰胺(CTX)、氟尿嘧啶(5‐Fu)协同抑瘤作用。
作者:王春柳;龙凯花;杨洁;辛永洁;李彤晖;李晔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及预后。方法:6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33)和治疗组(n=33)。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治疗,治疗组则给予针灸联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缺损Po r t‐mann评分及肌电图检查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7.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7%。两组患者治疗后面神经功能缺损Portmann评分均显著升高,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后面神经潜伏期(Latency )较治疗前均显著缩短,面神经波幅(Amp)均显著升高,治疗组Latency显著短于对照组,Amp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联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秦峰;陆荣;俞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药结肠透析操作改良方法对提高慢性肾衰竭效果。方法:将慢性肾衰竭患者64例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药结肠透析方法,观察组采用技术改进后的中药结肠透析方法,治疗10次为1个疗程,第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平均每次中药灌肠后保留时间、药液外溢次数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每次中药保留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中药外溢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结论: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中药结肠透析时,操作前嘱患者排空大便,热水浸泡结肠透析管、灌肠后将患者臀部抬高10cm、床尾摇高30cm ,保持此姿势至少30min ,能明显提高中药保留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杨淑彬;陈婉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建立靶向修饰的蟾毒灵脂质体( BLs)制剂中蟾毒灵( Bu)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通过测定波长300nm处的吸光度,计算BLs制剂中Bu的含量。结果:Bu在15.62‐250.0μg/m L的浓度范围内,于300nm处的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0.0114X‐0.0346(R2=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82%,RSD为1.13%(n=9)。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且稳定性、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要求,可用于BLs制剂中Bu含量的测定,并计算得到BLs制剂中Bu包封率。
作者:袁佳妮;曹蔚;周暄宣;杨倩;孙纪元;谢艳华;王四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在小儿肺炎支原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肺炎支原体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退热、化痰、平喘的同时,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疗效较好。
作者:陈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建立接骨竭七活血贴中龙血竭、延胡索、当归、冰片与薄荷脑、乳香与没药的薄层色谱(TLC)鉴别方法。方法:采用TLC法,考察供试品前处理工艺及其TLC展开剂的种类和配比条件,对龙血竭、延胡索、当归、冰片与薄荷脑、乳香与没药等进行定性鉴别。结果:接骨竭七活血贴与阳性对照药材在相应位置显相同斑点,而阴性对照品则各项T LC鉴别均不受方中其他成分的干扰。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检出结果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接骨竭七活血贴的质量控制。
作者:孟婷;杨莲芳;雷琨;李富贤;石会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通过窄带成像放大胃镜可视性评价清养化浊法治疗糖尿病性胃病的疗效,探讨该组方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14例糖尿病性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给予清养化浊法中药汤剂)与对照组(枸橼酸莫沙必利)进行对比治疗。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微血管形态、胃小凹变化情况并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胃小凹形态改变与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胃黏膜血管形态及胃小凹有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清养化浊法治疗糖尿病性胃病效果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扶助正气、活血化瘀、祛浊排毒。
作者:程超超;王家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针刺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中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进行治疗,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21%、治愈率75.00%;对照组总有效率92.72%、治愈率54.54%。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本病能起到补益气血以治其本,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以流畅气血而治其标,标本同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郝孝盈;贾成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建立肤清液中苦参碱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参碱,色谱柱采用C18柱(250mm×4.6mm,5μm),以0.018mol/L 磷酸二氢钾‐0.016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乙腈(30:30: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5nm。结果:苦参碱与其它成分分离良好,线性范围为0.2575~2.5750 mg ,R2=0.9998,肤清液中苦参碱的含量为0.13 mg/mL。结论:所采用方法准确、灵敏、专属性好,可用于肤清液中苦参碱的含量测定。
作者:蔡琨;魏迎;马久太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三金排石方联合西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治疗且符合一定标准的输尿管结石病例24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西药治疗和三金排石方联合西药治疗。结果:三金排石方联合西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痊愈率、有效率均高于西药治疗组;在痊愈的病例当中,三金排石方联合西药治疗的平均排石时间明显短于西药治疗组。结论:三金排石方联合西药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美红;黄培;陈飞云;刘志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总结郭恩绵教授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学术经验。方法:从郭恩绵教授对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常用药物的应用,典型病案三方面加以归纳、分析、整理。结果:郭恩绵教授灵活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较好。
作者:郭玲;栗睿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醋酸泼尼松片口服,治疗组予内服普济消毒饮配合外敷解毒贴(五味消毒饮)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单项症状(甲状腺痛、甲状腺肿、发热、咽痛)疗效以及血液相关生化指标、甲状腺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4个疗程结束后,单项症状前后比较,两组比较无差异,患者 FT3、FT4、C‐反应蛋白、血沉、促甲状腺激素(TSH)等生化指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少,不易复发。
作者:杨明丽;呼兴华;胡海兵;胡筱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总结成冬生主任医师临床采用辛开苦降法治疗痞证在慢性肝胆疾病方面的经验。方法:收集成冬生采用辛开苦降法治疗痞证在慢性肝胆疾病方面的临床病例,总结其临床经验,举典型医案。结论:慢性肝胆疾病痞证病机特点是肝脾二脏互为影响,肝郁气滞,湿热内阻,脾胃虚弱,气虚及阳,阳虚寒湿内生,寒热错杂,中焦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常。治疗采用辛开苦降法以和胃降逆,消痞散结,具体用半夏泻心汤加味基础上,依据其寒热、虚实及涉及脏腑的不同,分型论治。
作者:高风琴;董璐;杨跃青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解郁合欢汤联合黛力新治疗中度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0名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和观察组。对照组1给予解郁汤进行治疗,对照组2给予黛力新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解郁合欢汤联合黛力新进行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三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0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结论:解郁合欢汤合黛力新治疗中度抑郁症具有一定疗效。
作者:李玉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十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在我院确诊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7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老十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三联法(兰索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观察组 H p根除率为57.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远低于对照组的13.2%。结论:“老十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较好。
作者:刘莉宁;杨志军;程永波;安俊丽;贾小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总结刘少明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经验。方法:从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分期,各期采用的治疗手段,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典型医案等方面,对刘少明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经验进行总结。结果:刘少明教授认为治疗面瘫应以祛瘀通络,调和气血为先,主张以刺络放血法为主,针对面瘫发病特点,分期对待,刺血有别,在临床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作者:刘娟;刘少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