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型抗癫痫药物对认知功能的不良反应

李佩瑾;蒋莉

关键词:新型抗癫痫药物, 癫痫, 认知
摘要:药物是癫痫治疗的主要手段,传统抗癫痫药物在长期应用过程中虽可控制癫痫发作但可能产生认知损害,新型抗癫痫药物在此不良反应上有所突破,本文综述了新型抗癫痫药物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以期达到临床合理选用抗癫痫药物的目的.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保守性手术后辅以中药散结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的观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保守性手术后服用中药散结镇痛胶囊巩固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05年1月行保守性手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散结镇痛胶囊组及孕三烯酮组.比较应用散结镇痛胶囊和孕三烯酮治疗内异症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2组患者痛经症状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散结镇痛胶囊组、孕三烯酮组痛经症状的缓解率分别为91.7%和9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散结镇痛胶囊组和孕三烯酮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6.24%和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散结镇痛胶囊组月经异常恢复情况及术后妊娠率明显高于孕三烯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散结镇痛胶囊用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保守性手术后的巩固治疗有效,可预防和减少复发,调节内分泌,提高妊娠率,而且不良反应小,尤适于有生育要求患者.

    作者:朱崇云;尹超英;孙秀丽;王志启;王建六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ALD-PDT临床应用现状

    光动力疗法(PDT)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它是激光治疗的进一步发展.在现代临床中应用很广,主要用于肿瘤治疗与诊断和其他许多非肿瘤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性眼底黄斑病变、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良性病变和感染性疾病等.

    作者:钟俊波;岑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治疗进展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又称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dysplasia,ARVD),由Fontaine等1978年首次报道.

    作者:陈斌;饶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新生儿低血糖89例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入院新生儿进行微量血糖检测.统计所有的低血糖患儿,分析其发病率、起病的相关因素、低血糖、并发症及转归.结果 低血糖异常发生率为6.5%,以男婴多见,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易致低血糖;早产、低出生体重、小出生日龄均是发生低血糖的重要因素;新生儿疾病中窒息是其首发因素,窒息程度不同,造成不同水平的血糖异常;其次是感染.新生儿低血糖相对的持续时间短,累及脏器少,短期预后较好.结论 母亲有妊娠合并症、异常分娩史、新生儿疾病史均可造成新生儿低血糖,其短期预后较好,但应对低血糖患儿进行远期随访.

    作者:李乔红;邹永蓉;龚放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甘露聚糖肽治疗宫颈糜烂26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甘露聚糖肽治疗宫颈糜烂的效果.方法 对260例宫颈糜烂患者采用甘露聚糖肽肌肉注射给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妇检、阴道分泌物检查情况.结果 Ⅰ度和Ⅱ度糜烂者共95例,两个疗程后100%治愈,Ⅲ度糜烂者165例,两个疗程后治愈85%,3个疗程后治愈95%,4个疗程后治愈100%.结论 甘露聚糖肽治疗宫颈糜烂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程梅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上颌磨牙根尖部位骨膜上浸润麻醉403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上颌磨牙根尖部位骨膜上浸润麻醉的效果.方法 麻醉上颌磨牙、牙槽骨、牙周膜、骨膜、龈粘膜以进行上颌磨牙牙髓病治疗时的无痛操作和拔牙及牙槽手术等共403例,结果 麻醉成功400例;疼痛明显即麻醉失败3例.结论 本方法具有注射方法简单,麻醉效果迅速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白苹;白秉懋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甘氨双唑钠(CMNa)联合紫杉醇加卡铂化疗对中晚期卵巢癌术后CA125升高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甘氨双唑钠(CMNa)联合紫杉醇加卡铂化疗对卵巢癌术后CA125升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中晚期卵巢癌术后患者应用(CMNa)联合紫杉醇加卡铂对CA125升高的影响,并与20例未用CMNa的对照组比较.结果 CMNa联合紫杉醇加卡铂组在化疗1周期后血浆CA125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疗2周期后血浆CA125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不良反应两组相似.结论 对于晚期卵巢癌术后CA125升高,CMNa联合紫杉醇加卡铂化疗能加快CA125的降低,提示CMNa联合紫杉醇加卡铂化疗晚期卵巢癌有化疗增敏作用.

    作者:魏钢;雷开键;贾钰铭;王静;杜一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乌司他丁在不停跳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期间对心肌酶谱的影响

    目的 初步探讨乌司他丁在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60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与乌司他丁组(U组),每组各30例.手术均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U组按乌司他丁1万U/kg使用,于麻醉后体外循环前加入1/2干预充液中,余1/2在开放上下腔静脉后加入氧和器中,C组不接受乌司他丁.检测术前、及术后24h心肌酶谱AST、LDH、CK、HDBH的变化以及术后24h心包引流量.结果 乌司他丁组术后24h AST、LDH、CK、HDBH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使用乌司他丁组的活性要低于对照组的心肌酶谱活性,同时乌司他丁组的患者术后心包引流量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乌司他丁在不停跳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期间可抑制AST、LDH、CK的活性,从而减轻CPB期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杨宗英;马瑞彦;肖颖彬;刘梅;彭莉;王惠春;胡卫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及其他性传播疾病的检测

    目的 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合并滴虫、加德纳菌、淋病奈瑟球菌(NG)、解脲脲原体(UU)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提供依据.方法 用涂片和培养法对108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和120例妇教人员的阴道分泌物进行病原学检测及酵母菌的培养鉴定.结果 108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中合并解脲脲原体感染的35例,对照组12例(P<0.01),合并滴虫感染的5例,对照组0例(P>0.05),合并淋病奈瑟球菌的2例,对照组0例(P>0.05),合并加德纳菌感染的6例,对照组10例(P>0.05).结论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常合并UU感染,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诊治中有必要进行UU的检测和相应的治疗.

    作者:侯晓红;薛亚梅;吕杰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42例肺癌误诊为肺结核的原因分析

    目的 总结肺癌误诊为肺结核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2~2004年肺癌误诊为肺结核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由于肺癌与肺结核临床症状有许多相似之处,X线或胸部CT特征有相同之处,易于将肺癌误诊为肺结核.结论 对痰结核菌阴性的肺结核无发热的胸腔积液,应注意肺癌的可能,尽早行肺癌相关检查,并注意肺结核与肺癌并存,以减少误诊误治.

    作者:殷素素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功能性便秘造影表现

    目的 提高对功能性便秘造影表现的认识.方法 对142例成人功能性便秘采用灌肠或/和排粪造影检查分析,归纳其病因、分型、影像检查和表现.结果 阳性率92%,结肠型便秘85例;直肠型便秘12例,混合型便秘34例.结论 功能性便秘运用造影检查阳性率高,结肠运动与排粪反射状况是造影检查的基础,既可排除器质性便秘,并能对功能性便秘进行定位与定性诊断.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治依据.

    作者:曾大奎;曹跃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成都市精神卫生机构十年变迁

    目的 了解成都市精神卫生机构现状及十年变化.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表对全市20家精神卫生机构进行现状调查,同时对11家机构进行对比.结果 与1996年相比,11家精神卫生机构固定资产、床位使用率有提高,医院总面积与建筑面积、业务总收入、平均住院月收费等略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明显;在开放床位数、职工总数、医师、高级职称人数方面均无增长.结论 我市精神卫生机构近十年有所发展,但发展缓慢.

    作者:黎举红;毛文君;秦小荣;杨汉清;向云;何震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体会

    目的 探讨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在鼻内镜下手术矫正与传统方式两组比较,鼻内镜组76例,传统组65例(在额镜照明下).结果 鼻内镜组粘膜局部撕破6例;传统组局部粘膜撕裂13例,其中两侧均破裂4例;术后随访半年以上,鼻内镜组76例患者鼻阻症状全部缓解,传统组有10例鼻阻症状部分改善;鼻中隔穿孔在鼻内镜组中无1例,在传统组中有3例;鼻中隔血肿在鼻内镜组中无1例,在传统组中有2例;鼻梁下陷在传统组中有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具有照明好,视野清晰,操作准确,可根据偏曲的不同部位采用不同方式矫正,并发症少,疗效好等优点.

    作者:李红光;彭涛;郭建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前列腺素E1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1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76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腺素E1 10μg静脉注射,1次/d,每月连续14d,对照组36例予常规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和心输出量变化.结果 实验组临床显效62.50%,心输出量增加了38.67%,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列腺素E1可以增加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输出量,改善心功能,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卢青;周晓芳;钟萍;张焰;张新星;王文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研究表明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SPs,主要是SP-A)参与了COPD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侯选基因之一.本文就SPA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生理功能及其在COPD中的作用与机制作一介绍.

    作者:王晓珍;杨小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选择有效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对比内科治疗组的预后,并结合国内外资料探讨其诊断、治疗方法.结果 Jennett&Bondy预后分级:Ⅰ~Ⅱ级4例,Ⅲ~Ⅳ级12例,Ⅴ级3例.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患者预后优于内科保守治疗患者,24h内接受手术的患者预后优于24h后的患者.发生脑疝前手术的患者预后优于发生脑疝后的.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外科减压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标准大骨瓣减压是较好的术式,MRI诊断优于CT,时机为尽早手术.

    作者:黄玉杰;杨咏波;游潮;刘翼;孙剑涛;王斌;那世杰;施圣晖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曲美他嗪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的影响.方法 对11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降糖、硝酸盐类、阿司匹林、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强心甙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并给予曲美他嗪20mg,3次/d,治疗6个月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血糖水平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缩短率(LVFS)、舒张功能(E/A)显著增加,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间LVEF、LVFS、E/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万爽力能明显改善左心功能,而且是安全的.

    作者:黄久荣;侯晓林;宋毅;朱涛;曾明曦;熊朝磊;杨秀川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联合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应用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3种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 mass)]对病毒性心肌炎(VMC)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8例VMC和43例非病毒性心肌炎(NVMC)患儿及40例健康对照组,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cTnI、Mb和CK-MB.cTnI、Mb和CK-MB不同组合对VMC的诊断效率运用矩阵决策法.结果 VMC组cTnI、Mb和CK-MB均明显比NVMC组和对照组高(P<0.01).Mb对VMC早期的灵敏度较高,但特异性欠佳;cTnI与CK-MB对VMC诊断的特异性好,但初诊时的灵敏度却不够理想.VMC患者康复时以Mb恢复快,CK-MB次之,cTnI长.cTnI、Mb和CK-MB联合检测对VMC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报值、阴性预报值和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9.47%、86.05%、85.00%、90.24%和87.65%.结论 联合并动态检测cTnI、Mb和CK-MB可提高对VMC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诊断、治疗和转归判断依据.

    作者:马艳;胡晓明;邓成莲;贺红;马晋;刘成桂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20例体会

    目的 探索边远的基层医院,无心外科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的条件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在基层医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对有选择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后疗效.结果 20例患者中,行急诊冠脉造影后,2例转心外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8例行PTCA及支架术后,无1例死亡,术后随访1~2年,患者恢复好.结论 基层医院对有选择的急诊冠脉综合征患者行急诊PCI是可行的,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较好的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为基层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式.

    作者:蒋少华;李洪;徐城林;衡旭华;苟渊;曹利芸;周莉;梅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坎地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肾病观察

    目的 观察坎地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患者均给予低蛋白糖尿病饮食,人胰岛素强化并达标控制血糖,血压控制在<140/90mmHg,加用坎地沙坦4mg/d,胰激肽原酶40U,肌肉注射,1次/d,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24h尿清蛋白排泄率.结论 坎地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肾病,有协同治疗作用,能有效降低尿清蛋白排出,保护肾脏.

    作者:鲁远彪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