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平;陈兵;张玉龙;刘柳
目的探讨内皮素(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静脉曲张疾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放免法检测30例静脉曲张疾病患者,分别于手术前测定其肘静脉(A组)及下肢曲张静脉(C组)的血浆ET-1、CGRP以及术后测定肘静脉的血浆ET-1、CGRP(B组).同时以30例健康者的肘静脉血浆ET-1、CGRP水平作为对照组.结果下肢静脉曲张组血浆ET-1、CG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存在B组<A组<C组的规律,组间分析表明,C组的血浆ET-1、CGRP水平显著高于A组,A组则高于B组.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血浆中ET-1、CGRP升高,可能在静脉曲张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T-1、CGRP二者间的平衡紊乱可能在下肢静脉曲张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翔宇;何延政;袁平;刘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院于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64例,对比氯沙坦与依那普利纠正治疗心力衰竭并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丽;杜一平;何江;梁超;刘成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价值.方法 60例诊断明确的胸腔积液,良性胸腔积液29例,恶性胸腔积液31例,应用ELISA法测定VEGF值.结果恶性胸腔积液中的VEGF水平752±221 pg/ml.显著高于良性胸腔积液中的VEGF水平56.3±22.8pg/ml(P<0.01).结论 VEGF可为临床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提供有效的参考指标.
作者:李小惠;漆自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血清低氧应激肽的特征和健康成年人急进高原前后血清低氧应激肽的改变,探讨其在高原病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质谱和核磁波谱方法鉴定高原病患者体内存在特征性的应激肽,采集40例高原世居健康者为对照,40例健康成年人急进高原前,急进高原后24h,72h,1周后血清,用化学显色试剂对应激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40例世居对照组应激肽含量为72.9±9.8mg/L,健康成年人急进高原前、急进高原后24h,72h,1周应激肽含量分别为73.5±11.7mg/L,90.8±10.3mg/L,91.7±10.1mg/L,82.8±9.5mg/L,健康成年人急进高原前与急进高原后24h及72h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进高原后24h人群与健康世居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进高原后1周与急进高原后24h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激肽作为一种特殊的应激蛋白,在急进高原前后有较大的改变,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王超;胡娟;胡宗海;曾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院烧伤整形科自1995年3月至2001年5月间,共收治各类烫伤小儿264例,其中以坐入装有热溶液容器中烫伤的小儿共68例,发病率为25.8%,现将病因及病情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刘大海;周月峰;汪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患儿,女,3(6)/(12)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呼吸困难,偶咳,在镇卫生院考虑急性支气管炎,经不规则抗感染及止咳、平喘等治疗,疗效不显.
作者:聂圣兵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比较初学者在进行腰段连续硬膜外阻滞的操作中,用不同的进针方向穿刺,探索减少误破硬膜的方法.方法将初学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人,初学前3个月,A、B两组分别用垂直、斜向方向操作,各750例;后3个月互换方式操作,各750例.分别统计不同操作方法误破硬膜的例数,结果用χ2检验.结果误破硬膜总计9例,A组4例、B组5例(P>0.05),而垂直、斜向进针分别为8例、1例(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腰段连续硬膜外阻滞斜向进针有利于减少误破硬膜的机率.
作者:姚文建;黄建新;兰志勋;周木香;许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调查湖北地区女性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及抗生素的耐药率.方法采用珠海市浪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支原体诊断试剂盒对316例本地女性NGU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 316例中Uu与Mh的检测率分别为34.2%和1.3%,混合感染率为13.9%,总检出率为49.4%;Uu对交沙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环丙沙星、可乐必妥、罗红霉素和司帕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7%、7.4%、7.4%、44.4%、7.4%、22.2%和3.7%,对强力霉素、四环素、阿奇霉素、甲砜霉素和美满霉素未检测到耐药性;Mh对红霉素和罗红霉素的耐药率均为100%,对其他药物未检测到耐药性;两种支原体混合感染仅对上述药物中强力霉素和交沙霉素未检测到耐药性,对其余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主要以Uu为主,Mh次之.单独Uu和Mh感染以及二者混合感染的耐药性存在一定差异,治疗两种支原体单独及混合感染以强力霉素好,其次为交沙霉素.
作者:刘艳红;李艳;陈进;鲁慧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小剂量反应停对老年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效果.方法征得患者本人同意,应用反应停100mg,每晚顿服,连服3晚,观察无不良反应,加量至200mg,共服8周为1疗程,药物系常州制药厂生产,25mg/片.治疗前检查无心、肝、肺等器质性病变,治疗前后作血常规,骨髓涂片,尿本周氏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β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肝肾功、血钙,心电图等检查,比较治疗前后上述相关指标变化,结合临床,生活质量有无改善,将疗效分为显效、进步、无效.结果全部患者均获一定疗效,其中显效4例,进步2例,未出现神经、血管及骨髓受抑等严重不良反应,6例均有轻至中度便秘,4例伴疲累感,对症处理后缓解,未影响治疗用药,临床及生活质量相应改善.结论本组观察结果,显示小剂量反应停(200mg/d),对老年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系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强;周棠馨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为探讨血清胱抑素在肝硬化患者肾功损害的应用价值.方法 18例健康对照及58例肝硬化患者(Child-Pugh积分分组:A级12例,B级18例,C级28例),同时标本采样检测Ccr;留取24h尿液标本,同时采静脉血3ml,分别检测血肌酐尿肌酐,并换算内生肌酐清除率,换算公式:Ccr=[尿肌酐浓度(μmol/L)×尿流量(ml/min)×1.73(m2)]/[血肌酐(μmol/L)×体表面积(m2)].设备:日丽7600-01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德灵全自动特定蛋白(Bnprospec分析)分析仪,血cys.C采用Behring免疫散射比浊法.结果 A/B/C血胱抑素均比正常组高,四组cys.C检测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相关性分析肝硬化病人血清胱抑素C与Ccr异常之间有显著负相关(r=-0.433,t=4.13(76)0.01,P<0.01).结论胱抑素测定是反映肝病患者的肾功能状况良好且快速简便的指标.
作者:王蓬华;冯凯祥;刘涛;罗玉君;俸家富;曾平;向礼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本院2000~2004年期间收治104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经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志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院1998年至2004年6月共收治右心力衰竭患者125例,现将我院急诊科右心力衰竭合并低渗血症38例回顾、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左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疾病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而老年痴呆也随之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与老年痴呆患者的接触中,如何掌握与老人进行沟通的技巧也是护理工作者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作者:郑玉霞;黄丹莉;肖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情况.方法测定3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他们的第1秒大呼气容积(FEV1)和血气分析.结果 COPD患者的平均FEV1为(56±8)%、PaO2为7.2±1.2kPa、PaCO2为6.3±1.1kPa,甲状腺激素水平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结论 COPD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作者:黄慧;张国福;邓智勇;扬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患者,男,34岁.因确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2年多,牙龈出血10 d.再次于2004年1月30日收住院.2年前患者因皮肤出血点、紫癜入院.结合外周血象、骨髓及组化等检查确诊APL,又称AML-M3a.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40mg/d×45 d,诱导缓解治疗,复查骨髓CR.继之DA与HA交替巩固化疗4个疗程.
作者:梁益;邓成莲;贺天禄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术后并发尿道狭窄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前列腺术后并发尿道狭窄患者在直视下行尿道内切开术(DVIU),其中8例行狭窄段12,4,8点放射状切开,18例按照狭窄部位行不同点位的内切开及瘢痕的部分切除.结果行三点放射状切开的8病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另16例手术效果满意,并发症明显降低.结论前列腺术后尿道狭窄环的切开点应遵循部位、长度、瘢痕的多少及深度进行选择的原则,并注意尿道解剖的特点.
作者:王安果;张宗平;姜滔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本院1992年以来收治的经细菌培养证实的老年败血症29例,与同期60岁以下者41例对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何西中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前用生物试剂对细胞免疫的研究,使癌症患者的免疫治疗成为可能.下面4个问题标志着肿瘤免疫治疗在过去20年中取得的进步.现综述如下.
作者:赵妍丽;杨小霖;谭榜宪;王崇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患者,男,49岁.咳嗽、咯痰2年,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5个月.查体:胸骨前上部可闻及管状呼吸音,双肺下野可闻及细湿罗音.
作者:何树松;李小丛;刘钧;马琨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院1994年1月至2004年1月共收治急性出血性输卵管炎28例,其中7例经止血、抗炎等治疗,痊愈出院.误诊为异位妊娠21例,现将21例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鄢利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