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惠;漆自立
目的探讨前列腺术后并发尿道狭窄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前列腺术后并发尿道狭窄患者在直视下行尿道内切开术(DVIU),其中8例行狭窄段12,4,8点放射状切开,18例按照狭窄部位行不同点位的内切开及瘢痕的部分切除.结果行三点放射状切开的8病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另16例手术效果满意,并发症明显降低.结论前列腺术后尿道狭窄环的切开点应遵循部位、长度、瘢痕的多少及深度进行选择的原则,并注意尿道解剖的特点.
作者:王安果;张宗平;姜滔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小剂量反应停对老年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效果.方法征得患者本人同意,应用反应停100mg,每晚顿服,连服3晚,观察无不良反应,加量至200mg,共服8周为1疗程,药物系常州制药厂生产,25mg/片.治疗前检查无心、肝、肺等器质性病变,治疗前后作血常规,骨髓涂片,尿本周氏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β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肝肾功、血钙,心电图等检查,比较治疗前后上述相关指标变化,结合临床,生活质量有无改善,将疗效分为显效、进步、无效.结果全部患者均获一定疗效,其中显效4例,进步2例,未出现神经、血管及骨髓受抑等严重不良反应,6例均有轻至中度便秘,4例伴疲累感,对症处理后缓解,未影响治疗用药,临床及生活质量相应改善.结论本组观察结果,显示小剂量反应停(200mg/d),对老年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系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强;周棠馨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病毒唑又名利巴韦林,为抗病毒药物.我院2002年11月至2004年2月应用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11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艳;蒋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院自1987年8月开始采用甲状腺腺叶切除治疗甲状腺腺瘤,到目前为止已手术261例,本文就其手术的有关问题作一简介,报告如下.
作者:乌建平;付金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曲吗多与布比卡因对病人术后自控镇痛的疗效、安全性.方法将60例ASA Ⅰ~Ⅲ级前列腺术后病人随机分为曲马多自控镇痛(PCIA)组和布比卡因自控镇痛(PCEA)组,PCA设置为负荷量2ml/h,单次剂量2ml,锁定时间为15min.结果 PCIA组在术后按压PCA次数及VAS评分明显多于PCEA组;PCEA对术后镇痛总体满意程度明显高于PCIA组.结论两组对前列腺术后患者均有一定的效果;综合总体镇痛质量,PCEA优于PCIA.
作者:廖永宏;黄纯兰;唐显灵;赵小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能否利用幽门括约肌来替代oddi括约肌.方法选取草原犬1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实验组10只.对照组行开腹关腹术.实验组手术方式为:保留胃窦神经支配,胃窦与胃体离断后,行胃窦胆囊吻合、空肠胃体吻合术.并分别在胃窦和十二指肠置造影用塑料管;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对照组术前、术后4周及实验组术前、术后1周,4周血浆胃泌素(Gn),生长抑素(SS),神经降压素(NT),β-内非肽(β-EP)浓度;在透视下经十二指肠造瘘管、胃窦造瘘管分别注入20%泛影葡胺,观察有无反流及胃窦内容通过幽门情况;采用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实验组术前及术后4周肝、胆囊、胆管、胃窦、胃组织学变化.结果造影结果显示无造影剂反流入胃窦,造影剂可从胃窦进入十二指肠.定量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前与术后Gn、NT、SS、β-EP血浆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后Gn、NT、SS、β-EP血浆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光镜下观察实验组术前与术后4周肝,胃窦,胆管组织学无明显改变.结论用幽门括约肌来代替Oddi括约肌行胃窦胆囊吻合术具有防止肠液向胆道反流的作用.
作者:熊先泽;程南生;彭其芳;刘江文;潘光栋;严茂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是治疗儿科呼吸道疾病主要方法,已在小儿哮喘、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中广泛使用.我院儿科近年使用氧驱动雾化吸入全乐宁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毛支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江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院从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起至今,一直都用超声进行筛选,而且在术前必须再次做B超检查,决定行腹腔镜切除胆囊,还是行腹部开刀术.这更充分体现出B超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选择98例要求作胆囊切除术的胆道疾病患者,用B超进行筛选,决定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是腹部开刀术.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曹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为了提高儿童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早期诊断、治疗水平,现将本院1989~2002年的15例IDDM患儿的诊断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谢诚;樊映红;杨亚静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即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法,CSII)对糖尿病患者的强化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将10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多次皮下注射法(MSII)组64例和CSII组38例,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结果 CSII组血糖控制达标的时间和胰岛素的用量明显少于MSII组;CSII组的低血糖发生率较低,并且能有效地控制黎明现象的发生.结论 CSII是目前糖尿病患者强化血糖控制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唐芙蓉;程秀琼;罗鹏;余素君;陈春华;王利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力月西、芬太尼预防经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方法重症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经口改经鼻气管插管20例,采用力月西、芬太尼静脉复合鼻咽部表面麻醉12例(A组),和单用鼻咽部表面麻醉方法8例(B组)就两组换管前,换管时,换管后5min、10min的BP、HR、SpO2及观察ECG监测情况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BP和HR的改变比B组小(P<0.01).换管后A组BP很快降到换管前的水平.A组在换管时SpO2下降明显(P<0.05),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心律失常.结论力月西与芬太尼合用对经口改经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作者:杨明全;朱文庆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内皮素(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静脉曲张疾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放免法检测30例静脉曲张疾病患者,分别于手术前测定其肘静脉(A组)及下肢曲张静脉(C组)的血浆ET-1、CGRP以及术后测定肘静脉的血浆ET-1、CGRP(B组).同时以30例健康者的肘静脉血浆ET-1、CGRP水平作为对照组.结果下肢静脉曲张组血浆ET-1、CG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存在B组<A组<C组的规律,组间分析表明,C组的血浆ET-1、CGRP水平显著高于A组,A组则高于B组.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血浆中ET-1、CGRP升高,可能在静脉曲张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T-1、CGRP二者间的平衡紊乱可能在下肢静脉曲张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翔宇;何延政;袁平;刘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血清低氧应激肽的特征和健康成年人急进高原前后血清低氧应激肽的改变,探讨其在高原病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质谱和核磁波谱方法鉴定高原病患者体内存在特征性的应激肽,采集40例高原世居健康者为对照,40例健康成年人急进高原前,急进高原后24h,72h,1周后血清,用化学显色试剂对应激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40例世居对照组应激肽含量为72.9±9.8mg/L,健康成年人急进高原前、急进高原后24h,72h,1周应激肽含量分别为73.5±11.7mg/L,90.8±10.3mg/L,91.7±10.1mg/L,82.8±9.5mg/L,健康成年人急进高原前与急进高原后24h及72h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进高原后24h人群与健康世居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进高原后1周与急进高原后24h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激肽作为一种特殊的应激蛋白,在急进高原前后有较大的改变,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王超;胡娟;胡宗海;曾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及前降钙素原(PCT)与新生儿败血症的关系.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分别测定30例败血症新生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IL-6和PCT含量.结果 IL-6和PCT水平在新生儿败血症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急性期显著高于恢复期.结论 IL-6和PCT在新生儿败血症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对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淑梅;刘文彬;汤雪晴;许洪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为探讨血清胱抑素在肝硬化患者肾功损害的应用价值.方法 18例健康对照及58例肝硬化患者(Child-Pugh积分分组:A级12例,B级18例,C级28例),同时标本采样检测Ccr;留取24h尿液标本,同时采静脉血3ml,分别检测血肌酐尿肌酐,并换算内生肌酐清除率,换算公式:Ccr=[尿肌酐浓度(μmol/L)×尿流量(ml/min)×1.73(m2)]/[血肌酐(μmol/L)×体表面积(m2)].设备:日丽7600-01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德灵全自动特定蛋白(Bnprospec分析)分析仪,血cys.C采用Behring免疫散射比浊法.结果 A/B/C血胱抑素均比正常组高,四组cys.C检测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相关性分析肝硬化病人血清胱抑素C与Ccr异常之间有显著负相关(r=-0.433,t=4.13(76)0.01,P<0.01).结论胱抑素测定是反映肝病患者的肾功能状况良好且快速简便的指标.
作者:王蓬华;冯凯祥;刘涛;罗玉君;俸家富;曾平;向礼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临床资料例1,女,52岁.因右腰部间歇性胀痛30多年,加重2个月入院.患者30多年前无诱因出现右腰部间歇性胀痛,偶加剧,无肾绞痛.不伴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无尿频、尿急,无肉眼血尿,无纳差消瘦.
作者:黄一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在头颈部肿瘤的治疗中,放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放射治疗可以引起多种口腔并发症,如:口腔干燥、粘膜炎、放射性骨坏死、局部感染、牙齿感觉过敏、快速进展的牙周病、味觉减退、张口困难等[1].其中,口腔干燥是常见的,其发生率几乎为100%,而且有89%为中-重度[2].口腔干燥患者口腔的正常菌群发生改变,产生更多的病原菌,引起牙齿成分的过快丢失,从而导致龋齿;口腔干燥还会使口腔粘膜变干、开裂、疼痛、溃疡;还会影响咀嚼、吞咽、说话、睡眠功能,造成营养不良,影响社会活动.这都对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造成负面影响[3].
作者:王辛;李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SFI)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病人是否具有改善肺顺应性和呼吸指数的作用.方法选择临床心内直视手术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FI组,SFI组于CPB前予SFI 1ml/kg静注,记录气管插管后10min、30min、60min,CPB前即时,CPB停止后10min、60min、120min时的潮气量(VT)、气道峰值压(Pmax)、平均气道压(Pmean),并计算肺顺应性(Crs)和呼吸指数(RI).结果两组在CPB后各指标开始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参附注射液对体外循环后,肺顺应性和呼吸指数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作者:郑瑛;屈强;王晓斌;唐显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糖尿病足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48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足病患者27例,无足病患者21例,所有患者进行血糖、血清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血常规等测定,测量血压、身高、体重,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确定是否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结果糖尿病足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较无足病的糖尿病患者明显增高.结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足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对糖尿病足病的防治有重要作用.
作者:杨军;徐玲;徐勇;李春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临床特点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23例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导致慢性肾功不全死亡的前3位原发疾病依次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与高血压肾病.直接死亡原因主要有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OSF)、心衰、严重感染、电解质紊乱等.结论对慢性肾功不全患者应早期诊断治疗原发疾病,防治MOSF,积极抗感染,控制心衰呼衰,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及时充分透析.
作者:冯萍;马行一;何联勇;李静;杨珉;舒贝;栾森;曾德华;阮毅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