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123例的体会

叶建国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 治疗, 鼻内窥镜
摘要:近年来,我院在内窥镜下用微波热凝术治疗123例,均随访1年,总有效率达90.2%,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纤维支气管镜诊断右肺中叶病变36例

    右肺中叶病变在临床上颇为常见,由于解剖上的特点,易致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病因诊断常较困难,误诊率较高.本文总结了36例右肺中叶病变患者的纤支镜检查结果,以探讨其在诊断右肺中叶病变的应用价值.

    作者:戚刚;许志忠;盛宇模;牟艳;秦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316例女性NGU支原体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调查湖北地区女性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及抗生素的耐药率.方法采用珠海市浪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支原体诊断试剂盒对316例本地女性NGU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 316例中Uu与Mh的检测率分别为34.2%和1.3%,混合感染率为13.9%,总检出率为49.4%;Uu对交沙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环丙沙星、可乐必妥、罗红霉素和司帕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7%、7.4%、7.4%、44.4%、7.4%、22.2%和3.7%,对强力霉素、四环素、阿奇霉素、甲砜霉素和美满霉素未检测到耐药性;Mh对红霉素和罗红霉素的耐药率均为100%,对其他药物未检测到耐药性;两种支原体混合感染仅对上述药物中强力霉素和交沙霉素未检测到耐药性,对其余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主要以Uu为主,Mh次之.单独Uu和Mh感染以及二者混合感染的耐药性存在一定差异,治疗两种支原体单独及混合感染以强力霉素好,其次为交沙霉素.

    作者:刘艳红;李艳;陈进;鲁慧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静脉曲张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变化

    目的探讨内皮素(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静脉曲张疾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放免法检测30例静脉曲张疾病患者,分别于手术前测定其肘静脉(A组)及下肢曲张静脉(C组)的血浆ET-1、CGRP以及术后测定肘静脉的血浆ET-1、CGRP(B组).同时以30例健康者的肘静脉血浆ET-1、CGRP水平作为对照组.结果下肢静脉曲张组血浆ET-1、CG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存在B组<A组<C组的规律,组间分析表明,C组的血浆ET-1、CGRP水平显著高于A组,A组则高于B组.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血浆中ET-1、CGRP升高,可能在静脉曲张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T-1、CGRP二者间的平衡紊乱可能在下肢静脉曲张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翔宇;何延政;袁平;刘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妊娠糖尿病18例临床分析

    妊娠糖尿病(GDM)是孕后初次发生或诊断的不同程度的对碳水化合物耐受差的一类暂时性糖尿病[1].妊娠糖尿病对母婴均可造成极大危害,本文就1994年4月至2004年4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8例GDM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书涛;张家菊;李春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临床治疗体会

    本院2000~2004年期间收治104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经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志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超声筛选的价值

    我院从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起至今,一直都用超声进行筛选,而且在术前必须再次做B超检查,决定行腹腔镜切除胆囊,还是行腹部开刀术.这更充分体现出B超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选择98例要求作胆囊切除术的胆道疾病患者,用B超进行筛选,决定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是腹部开刀术.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曹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妊娠急性脂肪肝1例的护理

    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是妊娠末期3月出现,病因不明,以严重肝功能障碍为主的急性多系统损害性疾病,发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一,病死率极高[1].我院产科于2004年11月收治了1例AFIP病人,经积极抢救治疗及有效的护理干预后,母子平安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俊华;闵丽华;蔡凤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新生儿败血症血清IL-6和前降钙素原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及前降钙素原(PCT)与新生儿败血症的关系.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分别测定30例败血症新生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IL-6和PCT含量.结果 IL-6和PCT水平在新生儿败血症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急性期显著高于恢复期.结论 IL-6和PCT在新生儿败血症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对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淑梅;刘文彬;汤雪晴;许洪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喉乳头状瘤合并Ⅲ度喉梗阻1例

    患儿,女,3(6)/(12)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呼吸困难,偶咳,在镇卫生院考虑急性支气管炎,经不规则抗感染及止咳、平喘等治疗,疗效不显.

    作者:聂圣兵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Apigenin对人乳腺癌细胞体外侵袭及诱导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

    目的证实Apigenin可抑制乳腺癌细胞侵袭能力及诱导血管生成的能力,从而达到抑制乳腺癌的作用.方法建立肿瘤细胞体外侵袭模型和体外血管形成模型,观察乳腺癌细胞株ZR-75-30在Apigenin作用下其侵袭能力和诱导血管生成能力的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RT-PCR检测Apigenin对ZR-75-30细胞MMP-9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在Apigenin作用下,ZR-75-30细胞的侵袭能力和诱导血管生成的能力明显受到抑制,MMP-9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下降.结论 Apigenin可能通过抑制MMP-9表达,进而抑制ZR-75-30细胞侵袭和诱导血管生成能力,达到抗乳腺癌的作用.

    作者:谢明均;姜雄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VEGF在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价值.方法 60例诊断明确的胸腔积液,良性胸腔积液29例,恶性胸腔积液31例,应用ELISA法测定VEGF值.结果恶性胸腔积液中的VEGF水平752±221 pg/ml.显著高于良性胸腔积液中的VEGF水平56.3±22.8pg/ml(P<0.01).结论 VEGF可为临床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提供有效的参考指标.

    作者:李小惠;漆自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危重新生儿113例转运与预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转运过程的影响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以利进一步降低危重新生儿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转入我院儿科的危重新生儿113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χ2检验.结果 113例患儿,放弃和死亡14例,由我院转运的预后好,基层医院和家属转运的预后较差.≤24 h转运的预后好,>24 h转运的预后差.结论转运前重视现场抢救,转运途中配备必要的抢救设施及有经验的专业人员监护救治,是成功转运的关键.同时掌握好转运指征,及时转运,早期得到合理治疗,对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非常重要.

    作者:吴晓季;何晓芸;余静;杨小兵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情况.方法测定3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他们的第1秒大呼气容积(FEV1)和血气分析.结果 COPD患者的平均FEV1为(56±8)%、PaO2为7.2±1.2kPa、PaCO2为6.3±1.1kPa,甲状腺激素水平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结论 COPD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作者:黄慧;张国福;邓智勇;扬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胆囊切除术漏诊结肠癌3例

    胆囊切除术是普外科肝胆外科日常手术.我院自1997年以来收治胆囊切除术中漏诊结肠癌3例.其中外院2例,本院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顺林;刘茜;蒋绍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氯沙坦在心力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我院于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64例,对比氯沙坦与依那普利纠正治疗心力衰竭并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丽;杜一平;何江;梁超;刘成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浅析医疗事故与胆道损伤

    当前,胆囊切除术应是安全有效而且非常成型的手术.但是,一旦发生胆管意外损伤,情况会变得非常严峻.在发生胆道损伤的患者中,约25%~30%可能出现极严重的后果[1].本文将2002年2月20日国务院第55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开始,到2004年3月,四川省、成都市鉴定医疗纠纷情况见表1,2.

    作者:黄华;李云涛;刘展;杨枫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慢性肾功能不全死亡22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临床特点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23例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导致慢性肾功不全死亡的前3位原发疾病依次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与高血压肾病.直接死亡原因主要有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OSF)、心衰、严重感染、电解质紊乱等.结论对慢性肾功不全患者应早期诊断治疗原发疾病,防治MOSF,积极抗感染,控制心衰呼衰,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及时充分透析.

    作者:冯萍;马行一;何联勇;李静;杨珉;舒贝;栾森;曾德华;阮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急进高原低氧应激肽氢谱特征及含量变化分析

    目的分析血清低氧应激肽的特征和健康成年人急进高原前后血清低氧应激肽的改变,探讨其在高原病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质谱和核磁波谱方法鉴定高原病患者体内存在特征性的应激肽,采集40例高原世居健康者为对照,40例健康成年人急进高原前,急进高原后24h,72h,1周后血清,用化学显色试剂对应激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40例世居对照组应激肽含量为72.9±9.8mg/L,健康成年人急进高原前、急进高原后24h,72h,1周应激肽含量分别为73.5±11.7mg/L,90.8±10.3mg/L,91.7±10.1mg/L,82.8±9.5mg/L,健康成年人急进高原前与急进高原后24h及72h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进高原后24h人群与健康世居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进高原后1周与急进高原后24h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激肽作为一种特殊的应激蛋白,在急进高原前后有较大的改变,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王超;胡娟;胡宗海;曾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小剂量反应停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

    目的了解小剂量反应停对老年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效果.方法征得患者本人同意,应用反应停100mg,每晚顿服,连服3晚,观察无不良反应,加量至200mg,共服8周为1疗程,药物系常州制药厂生产,25mg/片.治疗前检查无心、肝、肺等器质性病变,治疗前后作血常规,骨髓涂片,尿本周氏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β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肝肾功、血钙,心电图等检查,比较治疗前后上述相关指标变化,结合临床,生活质量有无改善,将疗效分为显效、进步、无效.结果全部患者均获一定疗效,其中显效4例,进步2例,未出现神经、血管及骨髓受抑等严重不良反应,6例均有轻至中度便秘,4例伴疲累感,对症处理后缓解,未影响治疗用药,临床及生活质量相应改善.结论本组观察结果,显示小剂量反应停(200mg/d),对老年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系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强;周棠馨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重危型患者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两种方法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重危型患者的疗效.方法 43例发热期重危型患者随机分为新法组与旧法组.新法组22例,发热期给予病毒唑、赛庚啶及山莨菪碱以抗病毒、抗过敏及改善微循环;低血压休克期给予晶胶结合扩容,改善微循环和纳洛酮等治疗;少尿期联用心得安和酚妥拉明,或单用维拉帕米治疗.旧法组21例,发热期静脉滴注单纯液体及口服维生素;低血压休克期给予快速晶体液扩容等治疗;少尿期消极等待肾功能自然恢复,或给予利尿剂.结果新法组与旧法组相比,在发热期治疗后热程平均少1.40 d、P<0.005;在低血压休克期抗休克治疗后2 h及4 h休克纠正率分别升高31.39%及34.85%(P<0.025),难治性休克发生率降低29.22%、P<0.05;在少尿期少尿持续时间平均少3.76 d、P<0.001,SP≥180和/或DP≥110mmHg分别为3例和10例、P<0.005;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数平均少2.61 d、P<0.001,病死率下降34.20%、P<0.025.结论新法组疗效明显优于旧法组.

    作者:邓天君;邓慧琳;杜元平;帅世全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