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军;孙红兵;杨荣秀;陈廉
目的介绍患侧肢体持续泵入肝素稀释液治疗6例心导管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于患侧肢体远端表浅静脉建立静脉通道.先静脉推注肝素3000~5000U,将肝素稀释为100U/ml,以500~1000U/h速度持续泵入,保持APTT在50~70s之间,持续7~14d,待浮肿或肿胀完全消退后加用法华令,法华令与肝素需重叠应用4~5d,法华令持续6个月.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证实6例均痊愈,未影响静脉瓣功能,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患侧肢体持续泵入肝素稀释液治疗心导管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可成功避免采用溶栓加抗凝方法治疗心导管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出现的特殊并发症,其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许勇;罗晓辉;田巨龙;文亚红;徐大文;钱昌明;唐永江;高红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通过肝素对患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血浆水平影响,探讨肝素的抗炎作用.方法将60例感染性疾病新生儿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选用肝素钙,按50U/kg一次给药,分别于应用肝素前和用后30~45min、6h;对照组第1次和第2次抽血时间间隔6h,从桡动脉采血,用双抗酶联免疫吸附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TFPI水平.结果对照组前后两次血浆TNF-α及TFPI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用肝素后30~45min、6h TNF-α值明显降低,与用药前相比有极显著差异性(P<0.01).用药后30~45min及6h相比两者值无明显差异.用肝素后30~45min TFPI与用药前比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6h时回到原来水平.结论肝素可通过对TNF-α的下调和对TFPI的上调而达到抗炎作用.对TNF-α的作用更为持久,而对TFPI作用较短暂.两者不成平行关系.
作者:史宏;李晓静;李晓辉;周敏;李丹;周开宇;蔡晓燕;冉丛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方法.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连续监测法检测尿液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法检测尿肌酐(UCr).结果正常对照组尿Malb/UCr为(1.69±0.92)mg/mmol,NAG/UCr为(5.2±2.1)U/mmol,尿蛋白阴性组的糖尿病患者尿Malb/Ucr、NAG/UCr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尿蛋白阳性组的糖尿病患者尿Malb/Ucr、NAG/UCr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而NAG、Malb阳性的患者,经系统抗糖治疗后,NAG、Malb排出量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尿液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患者肾脏损伤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庆;曾云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肝穿活检对肝病,特别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分型及进一步抗病毒治疗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我院对慢性病毒型肝炎开展肝组织活检,现将临床与病理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吴彤;孙建;刘宾;张俭;丁宁;朱红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对两种裸鼠人肝癌转移模型进行比较.方法分别采用直接注射法和瘤块肝包膜下嵌入法制作裸露人肝癌转移实验动物模型,观察接种阳性率、肿块大小、生长速度、肝邻近脏器浸润转移情况.结果接种后2周直接注射法和瘤块嵌插法接种阳性率分别为85%、90%(P>0.05),肿块大小分别为(2.00±1.90)mm、(8.11±2.70)mm(P<0.05),肺转移率100%,前者生长速度慢于后者.结论两种裸鼠肝癌模型制作方法均为理想,直接注射法简便、易行,但瘤块嵌插法肿瘤生长速度较快.
作者:李敬东;李波;郑本波;魏永刚;魏大鹏;白绍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非肝素化自体动静脉造瘘术的疗效.方法术中仅使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吻合口,术后单独或联合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阿司匹林等活血药物.结果自体动静脉造瘘术病人肝素化与非肝素化处理在术后血栓形成上无显著差异,自体动静脉造瘘术病人非肝素化处理在术后伤口渗血方面优于肝素化处理.结论非肝素化法值得自体动静脉造瘘医生的充分重视.
作者:马红兵;胡明鉴;罗斌;卢佩芳;苏承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肝切除术目前仍然是治疗肝脏肿瘤的主要方法.由于肝脏复杂的血管分布和丰富的血液供应,以往的肝切除术总是伴随着大量出血和较高的病死率.随着肝脏外科技术的进步,肝切除术逐渐变得普及.但肝切除术,尤其是病灶位于高危部位的肝切除术,仍然是目前出血量较大,病死率较高的手术之一.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术中的大量输血总是伴随着术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的增高和恶性肿瘤病人术后长期生存率的降低[1,2].以解剖性肝段叶切除和活体肝移植为主要技术特征的现代肝脏外科要求肝脏外科医生能够按照解剖标志精确地分割肝脏.因此,如何准确、安全、有效的控制肝脏的血流,减少肝切除术中出血成为肝切除术中的首要问题.
作者:彭淑牖;许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回顾性总结10年间48例结肠癌性梗阻治疗的经验,其中,癌性穿孔7例(14.58%).方法在术中均采用结肠准备,5例采用Dnolley方法术中肠道准备(71.42%),2例采用徒手排空肠道内容物(28.57%)后消毒吻合.结肠次全切除、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1例;左半结肠切除、横结肠乙状结肠吻合术5例;乙状结肠及部分直肠切除、降结肠直肠吻合术1例.结果吻合一期愈合5例(71.42%),行姑息切除、近端肠管造口、远端闭合1例;吻合口漏术后死亡1例(14.28%);伤口感染4例,平均住院26d.结论积极作好术中肠道准备,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结肠癌性穿孔一期手术在临床上是可行的.
作者:张崇耘;钱骏;林秀峰;李世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切除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14例(14眼)行小梁切除术、巩膜切除术、周边虹膜切除术及前房角成形术,观察记录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等指标.结果术后随访时间平均6个月(1个月至13个月).术后3个月,1眼发生广泛性后粘连及瘢痕性滤过泡,13眼术后眼压控制良好,无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巩膜切除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并有效的治疗恶性青光眼的手术方法.
作者:连浩;宋玉伟;代友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新生儿出血症又称新生儿自然出血,新生儿低凝血酶原血症,是由于维生素K依赖因子显著缺乏引起的一种自限性疾病[1].为探讨新生儿出血症的佳护理对策,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68例新生儿出血症患儿的出血原因、临床表现及采取的医疗、护理对策,旨在提高患儿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缩短平均住院日,报告如下.
作者:吴育萍;苏绍玉;李正锡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呼吸康复是一门医疗实践的艺术,通过准确诊断、治疗、心理支持与教育,而制定一项针对个体的多学科计划,以控制、逆转呼吸疾病对身心的损害,并视患者呼吸障碍和生活状况的许可,恢复到佳的功能水平.康复治疗的目标是:尽可能减轻甚至消除疾病的症状、体征,提高、恢复功能水平,减少残疾影响,恢复工作,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回归社会.康复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就其有效性、安全性等问题,临床医师的认识尚不足,本文对COPD及哮喘康复治疗的系统评价进行了总结,供临床医师参考.
作者:马春华;董碧蓉;周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患者,女,8岁.因全身淋巴结肿大3个月,双下肢皮疹、水肿20余天入院.入院前3+月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无局部疼痛及红肿,不伴发热,于院外间断抗炎治疗1个月无效.入院前20 d双下肢出现红色皮疹,伴双下肢水肿及双踝关节肿痛.入院时查体未见面部蝶形红斑、皮疹、出血点,颌下、颈部、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伴触痛,表面皮肤无红肿.肝、脾轻度肿大.双下肢轻度浮肿.血清白蛋白28g/L,球蛋白66g/L,尿蛋白(++~+++),24 h尿蛋白2.487g.骨髓涂片:正常骨髓象.
作者:郭妍南;王峥;罗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努力,肝癌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世纪50年代的大肝癌的规则性切除;60年代的肝移植;70年代的小肝癌的局部切除;80年代的复发肝癌的再切除和肝癌的二期切除;90年代确立的肝癌综合治疗和新世纪重点对肝癌转移复发的防治研究,已使肝癌由过去的不治之症变为目前的部分可治[1].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大大提高了肝癌患者的生存率,手术切除是获得肝癌长期生存的重要手段.下面就肝癌的外科治疗进展及我所的经验作一介绍.
作者:樊嘉;黄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纤维囊性支气管炎又名纤维蛋白性支气管炎或成型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少见病,以咳树枝状物质为特征,其原因尚不清楚,目前尚无有效治疗的方法.我们根据目前对疾病的认识,采取普米克气雾剂和吉诺通胶囊联合治疗5例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李淑梅;陈远忠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儿特重烧伤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特点、可能影响发病率的因素、诱发原因、诊断依据及治疗措施.方法通过复习我院9年来治疗的270例小儿烧伤资料,回顾性总结了小儿特重烧伤并发消化道出血与烧伤总面积及Ⅲ度面积呈正相关,具有发病率高、出血时间早、预后差、病死率高的特点,但消化道出血不是直接原因.结果270例中有53例属于特重度烧伤,其中的11例并发了消化道出血,治愈4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6例.结论消化道出血是小儿特重烧伤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远高于成人.并可增加败血症的发病率,病死率增高,在小儿特重烧伤的诊治过程中要引起足够重视,具有特殊的临床意义.
作者:田阳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的手术方法.论证MC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我院1993年3月至2003年2月,小切口胆囊切除术2612例的临床分析,介绍美蓝蓝染法在MC手术中的应用.结果全组小切口手术成功2530例(96.86%),延长切口82例(3.14%),严重并发症有:胆道损伤5例(0.19%),十二指肠及横结肠损伤3例(0.11%),术中大出血4例(0.15%),漏胆18例(0.69%),死亡1例.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在传统胆囊切除术熟练的基础上施行MC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黄君;陆昌友;李君南;易先武;韩江涛;陈祖宜;刘中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我院应用拉米夫定和中药治疗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血清HBV为检测指标.经半年治疗后,进行分析研究,显示有较好疗效.具体方法及结果如下.
作者:王立文;肖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儿童单纯性肥胖是20世纪末被社会、家庭、医务工作者重视的问题,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对学龄儿童造成较大精神压力,并有可能导致成年心脑及代谢性疾病.下蹬是体育运动的一项基础运动,现将我院就儿童单纯性肥胖对下蹬运动的影响分析如下.
作者:李华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2年7月,推广新式剖宫产及采用该术式切口(横弧形)行腹部手术共169例,年龄18~25岁107例、26~30岁44例,>30岁13例,其中<20岁5例.各种原因行剖宫产126例(头盆不称74例、前置胎盘11例、过期孕17例、早破羊水41例、羊水过少5例、胎位不正19例、宫内窘迫6例、死胎2例、胎盘早剥1例、孕高症1例、滞产2例);附件肿瘤21例;异位妊娠出血6例;子宫肌瘤15例(大的约15cm × 15cm大小);宫颈癌1例,均获成功,痊愈出院.
作者:胥敏;王群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胸外伤的外科急救处理.方法回顾近5年我院收治的233例胸外伤及合并多发伤的临床资料.结果233例中死于失血性休克6例,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5例,治愈率95.38%,病死率4.72%.结论胸外伤引发休克,ARDS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引起胸部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对胸外伤危重患者应及时于重症监护室(ICU)中及时抗休克、呼吸支持、手术、抗感染等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作者:刘文;马春华;何树松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