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扩张型心肌病17例住院病例的回顾性分析

游建林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 回顾性分析, β-阻滞刺
摘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4年来DCM患者住院资料,诊断标准按照1996年WHO/ISFC工作组报告的诊断标准.并对临床资料结合复习相关诊治文献进行分析,以便了解近年DCM的临床特点及新认识.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86例临床体会

    为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的防治.现将我院1994~2004年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晚期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蒋建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防范护理差错实施手术室安全护理

    手术室是医院实施手术治疗和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工作场所,其工作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病人安危及医院的医疗水平,为此,安全护理要求手术室护士应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业务技术水平,树立病人第一,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思想,认真对待每一项治疗和护理工作,杜绝护理差错,实施安全护理.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有床位1100张,手术室平均每天接纳各种手术病人32例,为了完成大量工作任务,我们实行护理连班制,开展连台手术.为了保证工作质量,确保病人手术安全,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笔者简要分析了容易发生的护理差错,重点提出防范护理差错的措施.现将有关问题报告如下.

    作者:王雪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氯诺昔康及芬太尼与异丙酚联合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及芬太尼与异丙酚联合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效应.方法早孕妇女150例,随机分为A(异丙酚组)、B(氯诺昔康复合异丙酚组)、C(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3组,每组50例,A组为异丙酚2.5mg/kg,B组为氯诺昔康8mg+异丙酚2mg/kg,C组为芬太尼1μg/kg+异丙酚2mg/kg,监测血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观察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同时记录有无头晕、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术中出血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对术后30min、手术当天、术后第2天病人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分并记录术后子宫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结果B组及C组与A组比较异丙酚的总用量较少、苏醒时间和离院时间更短(P<0.05),呼吸、循环功能抑制较轻(P<0.05),术后30min VAS评分更低(P<0.05),B组手术当天、术后第2天病人的VAS评分与C组及A组比较更低(P<0.05),术中、术后出血量及不良反应3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氯诺昔康及芬太尼都可以与异丙酚合用于人流术中,可降低异丙酚用量、减少呼吸、循环功能抑制,缩短苏醒时间及离院时间,不增加术中和术后子宫出血量.在改善术后疼痛方面氯诺昔康复合异丙酚有更好的效果.

    作者:罗东;黄蔚;李华凤;马玉姗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钬激光治疗下鼻甲肥大临床观察

    目的对鼻内镜下钬激光与传统术式治疗下鼻甲肥大的临床观察.方法对157例下鼻甲肥大的患者分为两组.钬激光组:80例在局麻下行鼻内镜钬激光下鼻甲部分汽化.传统组:77例在局麻下行下鼻甲剪下鼻甲部分切除.对比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复发等情况,随访1年.结果钬激光组治愈率为96.25%,有效率为100%,无鼻干燥及粘连;传统组治愈率64.9%,有效率为90.9%,鼻干燥明显,部分有粘连.结论钬激光治疗下鼻甲肥大不易发生萎缩性鼻炎,可保持粘膜的完整性,不影响鼻粘膜的生理功能.

    作者:粟红燕;周浩;代友明;旦小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是人口与文化变迁的产物,全人类都希望垂死前免于肉体的痛苦及心理恐惧,有尊严的死亡.英、美分别于1967年和1974年兴起了临床关怀的护理运动.1988年上海首创了我国第一个临终关怀机构.临终关怀的实践和发展与社会中每一个人的生命质量都息息相关.

    作者:杨慧;王琳;程予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28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发生儿童脂肪肝的情况也日渐增多.本文就我院2003年1月至2004年底2年间遇到的28例16岁以下儿童脂肪肝病例作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大明;赵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紫杉醇化疗同期后程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短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紫杉醇化疗同期后程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进入治疗组,患者先行常规两野对穿照射剂量至50Gy后,再三维适形放疗,放疗同时给予紫杉醇20mg/m2,每周1次,至放疗结束.另配对选取30例单纯放疗者为对照组,放疗按常规方法进行.结果放疗结束后3个月,CT检查鼻咽癌局部病灶CR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6.7%(P<0.05).不良反应治疗组的白细胞下降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紫杉醇化疗同期后程三维适形放疗,可以明显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局部控制率,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廖东彪;李雪松;李慧;任素蓉;杜小波;周筱秋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应用前臂逆行岛状皮瓣治疗手部软组织缺损

    手部的严重损伤和肿瘤切除,往往造成手部软组织的较大面积缺损,这时单纯的组织缝合不能有效地覆盖创面,常需要皮瓣修复.应用带蒂皮瓣转移修复,手术操作方便,效果确定,在临床已经有广泛应用.笔者在莫桑比克国家中心医院手外科工作期间,从2000年9月至2005年2月共诊治手外科病人近5000例,针对有严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病人,选择了前臂逆行岛状皮瓣,带蒂移植手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江海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肝炎后肝硬化合并饮酒者初探

    肝硬化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为常见(约占70%)[1],称为肝炎后肝硬化.在甘孜藏族自治洲地区,由于藏族人群的生活习惯中多喜饮酒,该地区肝硬化患者中嗜酒者并不少见.本文分析肝炎后肝硬化合并饮酒者与肝炎后肝硬化非饮酒者的肝功能比较.

    作者:颜峻松;张良川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四川地区汉族人群HLA-DRB1位点的测序分型研究

    目的调查四川地区人群HLA-DRB1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获得完整准确的遗传学数据.方法采用单管PCR扩增方法建立高效的HLA-DRB1基因测序分型(SBT)技术对180名健康个体进行HLA-DRB1基因型检测.结果共检出39种HLA-DRB1等位基因,其中等位基因HLA-DRB1*0901的频率高,HLA-DRB1*1101的频率次之.结论提供了四川地区汉族人群HLA-DRB1位点等位基因频率,证实了单管扩增测序分型方法快速准确的优点.

    作者:陈耿臻;郭钊轩;吴丽娥;翁惠兰;张东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CPPf/PLLA支架负载人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聚磷酸钙纤维/左旋聚乳酸(CPPf/PLLA)支架负载人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将人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接种CPPf/PLLA支架并在体外培养,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纤维软骨细胞的粘附、生长和增殖情况,培养14d,行HE、TB(甲苯胺蓝)及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纤维软骨组织形成情况.结果纤维软骨细胞在支架上粘附、生长和增殖良好,体外培养14d能形成较成熟的纤维软骨组织.结论CPPf/PLLA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作为负载人纤维软骨细胞的载体.

    作者:林炎水;杨柳;戴刚;李忠;陈光兴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扩张型心肌病17例住院病例的回顾性分析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4年来DCM患者住院资料,诊断标准按照1996年WHO/ISFC工作组报告的诊断标准.并对临床资料结合复习相关诊治文献进行分析,以便了解近年DCM的临床特点及新认识.

    作者:游建林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33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分析

    目的观察经皮中心静脉插管术后感染发生率及病原学.方法对860例手术病人按导管留置时间分为A、B、C 3组,对疑为中心静脉相关感染的患者进行诊断,同时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A组感染率0.45%,B组感染率3.9%,C组感染率67%.各组之间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感染细菌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杆菌及不动杆菌.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与导管留置时间密切相关,应尽量缩短留置时间,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

    作者:胡建华;万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盆底肌电刺激治疗前列腺术后逼尿肌不稳定20例

    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TUEVP)术后早期使用盆底肌电刺激对早期逼尿肌不稳定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3组.于手术当日起,盆底肌治疗组(20例)使用盆腔生物反馈电刺激,药物治疗组(19例)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片,至拔除尿管后4d,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结果两治疗组膀胱痉挛每日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术后膀胱持续冲洗液清亮时间、拔除尿管时间、每日排尿次数及急迫性尿失禁发作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而平均每次排尿量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两治疗组之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电刺激对于预防和治疗TUEVP术后早期膀胱痉挛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拔管早期尿频和急迫性尿失禁症状.

    作者:虎华静;吴建军;庞键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原发性子宫内膜鳞状细胞癌1例

    患者,女,57岁.因绝经6年,阴道不规则出血4个月就诊.诊刮送检,病理检查示:宫内膜癌,考虑鳞癌.行手术切除.大体:带双侧附件的全切子宫10cm×8cm×4.5cm,切面灰白,内膜厚0.3~0.5cm,后壁内膜粗糙,表面灰白,似有坏死,侵入浅肌层;肌壁间见数个直径0.3~1cm的灰白肿块,边界清楚;肿块切面灰白,质韧,编织状排列;颈体交界及宫颈未见异常.

    作者:古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去白细胞血对犬体外循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血再灌注对犬体外循环(CPB)中促炎性细胞因子引起的缺血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成年杂种犬12只,根据再灌注液成分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全血组(W组)和去白细胞血组(L组),每组6只.各组动物经麻醉和开胸后,建立体外循环心肌缺血再灌注实验模型.C组在心肌缺血40min后,于主动脉根部以2ml/(kg·min)灌入晶体再灌注液,持续20min.W组的再灌注液为新鲜动脉全血,L组在再灌注通路中加用一次性白细胞滤过器(LDF),再灌注液为去白细胞新鲜动脉血,余均同C组.L组分别测定滤过前后血液成分的变化.分别于CPB前、转机5min、阻断60min、开放30min和60min取冠状窦静脉血,检测血清IL-1β和IL-8浓度.并于阻断前、阻断60min和开放60min分别取心肌标本进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丙二醛(MDA)检测,于阻断前、开放30min及开放60min测定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滤后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滤前;阻断60min后各组IL-1β和IL-8浓度均升高.阻断60min和开放主动脉后,L组白细胞数、IL-1β和IL-8浓度显著低于C组与W组.与C组和W组比较,L组阻断60min和开放主动脉60min时心肌组织匀浆MPO活性和MDA均显著降低.结论CPB中应用去白细胞血再灌注液可有效地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和活化白细胞介导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方华;王泉云;刘兴奎;喻田;余志豪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缩窄性心包炎的CT诊断价值

    缩窄性心包炎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不及时诊断可导致心肌萎缩、瘀血性肝硬化等严重的并发症.今收集27例临床证实为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螺旋CT资料,以评价螺旋CT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景笑伪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闭合性睾丸损伤的诊治现状

    闭合性睾丸损伤是指阴囊部外伤后,阴囊皮肤无破裂而睾丸损伤者.由于阴囊的保护及睾丸的游动性较大,加之睾丸表面被覆有坚韧的白膜,一般外伤性睾丸损伤的发生率较低,但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已大量报道[1].在闭合性睾丸损伤中,由于鞘膜腔和阴囊壁的出血,形成广泛血肿,加上局部淋巴血液循环障碍,阴囊肿胀通常较为严重,故要作出正确无误的诊断并不容易.如外伤后未及时处理可导致睾丸萎缩,还可因睾丸破裂后精细胞外溢,血睾屏障碍破坏,精子抗原暴露在体液中,形成抗体,由循环进入睾丸,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而影响生育功能.睾丸损伤也曾一度认为是睾丸肿瘤的主要原因[2].因此,早期及时准确地诊断和处理闭合性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余志海;魏强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鼻咽癌合并胃癌1例

    患者,男,58岁.2003年2月患者偶然发现右侧颈部2cm×3cm大小肿块,可活动,无压痛,彩超检查提示:该肿块下面有一1cm×1cm大小的肿块.患者当时无涕血、头痛、潮热,盗汗等,自服用中药(具体不详)未行进一步治疗.

    作者:冯岗;李慧;李雪松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1997年~2003年成都市临床使用单采血小板的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使用单采血小板的状况.方法对1997年4月至2003年12月临床医院使用单采血小板原始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市单采血小板总用量和使用医院数目逐年上升,各医院增长情况不一致.结论医院的规模、诊疗水平等与单采血小板用量直接相关,随医疗水平和经济的发展,单采血小板的用量会越来越大.

    作者:陈颜;傅雪梅;王乃红;杨群身;田莉;习燕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