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3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分析

胡建华;万勇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 感染, 细菌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中心静脉插管术后感染发生率及病原学.方法对860例手术病人按导管留置时间分为A、B、C 3组,对疑为中心静脉相关感染的患者进行诊断,同时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A组感染率0.45%,B组感染率3.9%,C组感染率67%.各组之间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感染细菌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杆菌及不动杆菌.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与导管留置时间密切相关,应尽量缩短留置时间,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8例结节性硬化症患儿脑电图和头颅CT分析

    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TS)为神经皮肤综合征的一种,临床特征为癫痫、智力低下、皮肤色素脱失斑和面部血管纤维.为探索脑电图(EEG)、脑CT在结节性硬化症诊断上的意义,现将临床诊断为TS的18例患儿的两项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叶强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86例临床体会

    为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的防治.现将我院1994~2004年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晚期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蒋建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继续医学教育试题(2005年第5套)(单选题)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老年不典型恶性组织细胞病1例

    患者,男,68岁,因发热伴咳嗽、咳痰半个月于2004年6月18日入院.入院前半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体温高可达40℃,伴咳嗽、咳黄色脓痰,痰易咳出,无咯血、胸痛等不适,稍感气紧,无腹痛腹泻、尿频尿急尿痛及皮疹等症状,当地医院予头孢唑啉静滴1周,病情无明显缓解,为进一步治疗入院.病后体重下降约10+kg.

    作者:王丽春;刘志刚;李天;雷秉钧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莫沙比利对机械通气病人胃肠动力的影响

    目的了解莫沙比利对机械通气病人胃肠动力的改善作用.方法45例行机械通气的ICU住院病人随机分入莫沙比利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相同肠内营养制剂,观察胃残留量(GRV)、肠鸣、腹胀、腹泻情况.结果莫沙比利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胃残留量(GRV)明显减少,胃肠蠕动功能改善,腹胀发生率降低.结论莫沙比利可以改善机械通气病人的胃肠动力.

    作者:邓丽静;唐飞舸;康焰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紫杉醇化疗同期后程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短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紫杉醇化疗同期后程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进入治疗组,患者先行常规两野对穿照射剂量至50Gy后,再三维适形放疗,放疗同时给予紫杉醇20mg/m2,每周1次,至放疗结束.另配对选取30例单纯放疗者为对照组,放疗按常规方法进行.结果放疗结束后3个月,CT检查鼻咽癌局部病灶CR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6.7%(P<0.05).不良反应治疗组的白细胞下降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紫杉醇化疗同期后程三维适形放疗,可以明显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局部控制率,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廖东彪;李雪松;李慧;任素蓉;杜小波;周筱秋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鼻咽癌合并胃癌1例

    患者,男,58岁.2003年2月患者偶然发现右侧颈部2cm×3cm大小肿块,可活动,无压痛,彩超检查提示:该肿块下面有一1cm×1cm大小的肿块.患者当时无涕血、头痛、潮热,盗汗等,自服用中药(具体不详)未行进一步治疗.

    作者:冯岗;李慧;李雪松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CPPf/PLLA支架负载人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聚磷酸钙纤维/左旋聚乳酸(CPPf/PLLA)支架负载人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将人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接种CPPf/PLLA支架并在体外培养,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纤维软骨细胞的粘附、生长和增殖情况,培养14d,行HE、TB(甲苯胺蓝)及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纤维软骨组织形成情况.结果纤维软骨细胞在支架上粘附、生长和增殖良好,体外培养14d能形成较成熟的纤维软骨组织.结论CPPf/PLLA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作为负载人纤维软骨细胞的载体.

    作者:林炎水;杨柳;戴刚;李忠;陈光兴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的临床观察

    全麻和区域麻醉均是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在不同的手术中应用,显示各自的明显优点,但也有不足之处,因此,现在在许多医院提倡二者联合应用以彼此取长补短.对患者和外科手术,获得了更为满意的效果.本文选择了我院在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期间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完成的开胸手术20例进行了围术期循环、术毕苏醒时间和血糖的变化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夏炳春;杨玉华;郭德琼;罗晓利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家族性脑动脉瘤研究进展

    家族性脑动脉瘤(FIA)是指在一级和二级亲属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被证实的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动脉瘤.自1954年Chambers首次报道动脉瘤的家族性聚集以来,数百个家族已被报道.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不断发展及脑动脉瘤研究的深入,家族性脑动脉瘤因其具有一些不同于非家族性动脉瘤(NFIA)的特点,而且其发病机制欠清楚,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作者:周良学;游潮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电视胸腔镜下小切口食管下段癌护理体会

    我院针对早期食管下段癌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游离食管下段,然后经腹部切口游离胃,使用吻合器行残胃食管胸内吻合,共完成25例.通过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呼吸道及各引流管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朱世琼;刘淑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腹、盆腔手术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诊治和预防体会(附22例报告)

    医源性输尿管损伤近年有增多的趋势,我院自1987年至2004年共治疗处理该症22例.现将诊治和预防该症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马晋;阮浩然;董文瑞;廖凯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右手掌上皮样肉瘤1例

    患者,男,14岁,因发现右手掌皮下包块5+年入院.5+年前,患者在右手掌中部扪及1cm × 1cm大小质硬包块,无疼痛,在当地手术切除(不详),3+年前,患者外伤后于原包块处再发包块,生长迅速,感瘙痒,无疼痛,自行抓破后不愈合.

    作者:高欣凤;岑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33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分析

    目的观察经皮中心静脉插管术后感染发生率及病原学.方法对860例手术病人按导管留置时间分为A、B、C 3组,对疑为中心静脉相关感染的患者进行诊断,同时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A组感染率0.45%,B组感染率3.9%,C组感染率67%.各组之间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感染细菌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杆菌及不动杆菌.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与导管留置时间密切相关,应尽量缩短留置时间,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

    作者:胡建华;万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小剂量氯胺酮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效果及不良反应,丙泊酚作为基础用药的总量变化,并分别与较大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较大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对照.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行人工流产的早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K组为氯胺酮0.2mg/kg+丙泊酚1.5~2mg/kg,F组为芬太尼0.2μg/kg+丙泊酚1.5~2mg/kg,KF组为氯胺酮0.1mg/kg+芬太尼0.1μg/kg+丙泊酚1.5~2mg/kg,各组遇肢体躁动追加丙泊酚,记录术前、术中MAP、HR、SpO2值及丙泊酚用量,不良反应情况.结果KF与K组、F组对照,MAP、SpO2抑制减轻,丙泊酚用量减少,不良反应减少.结论小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能减少3种药物用量,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者:何崎;张瑞;张欢;田丹;聂在隆;王楷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1997年~2003年成都市临床使用单采血小板的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使用单采血小板的状况.方法对1997年4月至2003年12月临床医院使用单采血小板原始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市单采血小板总用量和使用医院数目逐年上升,各医院增长情况不一致.结论医院的规模、诊疗水平等与单采血小板用量直接相关,随医疗水平和经济的发展,单采血小板的用量会越来越大.

    作者:陈颜;傅雪梅;王乃红;杨群身;田莉;习燕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老年慢性病患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研究

    目的评估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分析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的关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应用个人资源量表(PRQ-85)以及改良的生活质量指数量表(MQLI),对110例门诊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大部分患者的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均处于中等水平;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的总均分、各因子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社会支持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将会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张晓莉;代中全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原发性子宫内膜鳞状细胞癌1例

    患者,女,57岁.因绝经6年,阴道不规则出血4个月就诊.诊刮送检,病理检查示:宫内膜癌,考虑鳞癌.行手术切除.大体:带双侧附件的全切子宫10cm×8cm×4.5cm,切面灰白,内膜厚0.3~0.5cm,后壁内膜粗糙,表面灰白,似有坏死,侵入浅肌层;肌壁间见数个直径0.3~1cm的灰白肿块,边界清楚;肿块切面灰白,质韧,编织状排列;颈体交界及宫颈未见异常.

    作者:古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钬激光治疗下鼻甲肥大临床观察

    目的对鼻内镜下钬激光与传统术式治疗下鼻甲肥大的临床观察.方法对157例下鼻甲肥大的患者分为两组.钬激光组:80例在局麻下行鼻内镜钬激光下鼻甲部分汽化.传统组:77例在局麻下行下鼻甲剪下鼻甲部分切除.对比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复发等情况,随访1年.结果钬激光组治愈率为96.25%,有效率为100%,无鼻干燥及粘连;传统组治愈率64.9%,有效率为90.9%,鼻干燥明显,部分有粘连.结论钬激光治疗下鼻甲肥大不易发生萎缩性鼻炎,可保持粘膜的完整性,不影响鼻粘膜的生理功能.

    作者:粟红燕;周浩;代友明;旦小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瑞芬太尼两种不同配伍方案在短小手术应用时的麻醉效果和麻醉恢复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分别与异丙酚和异氟醚配伍时的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呼吸抑制程度和麻醉恢复程度.方法择期短小手术患者34例随机分成瑞芬太尼+异丙酚组(A组)和瑞芬太尼+异氟醚组(B组).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麻醉维持用瑞芬太尼0.2μg/(kg·min)静脉输注复合异氟醚或异丙酚.不用肌松剂.结果瑞芬太尼两种不同配伍麻醉效果相似但A组的平均动脉压的绝对偏差百分率是B组的0.52倍(P<0.05),心率的绝对偏差百分率是后者的0.71倍,拔除喉罩的时间、清醒时间均比后者短(P<0.05);两组呼吸抑制程度相似.结论瑞芬太尼与异丙酚配伍比瑞芬太尼+异氟醚组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恢复快.

    作者:江晓琴;左云霞;刘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