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继续医学教育试题(2005年第5套)(单选题)

关键词:继续医学教育, 试题
摘要: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前臂逆行岛状皮瓣治疗手部软组织缺损

    手部的严重损伤和肿瘤切除,往往造成手部软组织的较大面积缺损,这时单纯的组织缝合不能有效地覆盖创面,常需要皮瓣修复.应用带蒂皮瓣转移修复,手术操作方便,效果确定,在临床已经有广泛应用.笔者在莫桑比克国家中心医院手外科工作期间,从2000年9月至2005年2月共诊治手外科病人近5000例,针对有严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病人,选择了前臂逆行岛状皮瓣,带蒂移植手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江海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的临床观察

    全麻和区域麻醉均是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在不同的手术中应用,显示各自的明显优点,但也有不足之处,因此,现在在许多医院提倡二者联合应用以彼此取长补短.对患者和外科手术,获得了更为满意的效果.本文选择了我院在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期间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完成的开胸手术20例进行了围术期循环、术毕苏醒时间和血糖的变化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夏炳春;杨玉华;郭德琼;罗晓利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预防饱胃患者气管插管时误吸的食管阻塞法

    目的采用物理方法预防饱胃患者气管插管时反流误吸.方法急症手术患者46例,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10~68岁,均为餐后1~3h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低血容量休克,术前发生呕吐者6例.直视下将球囊导尿管(Balloon Foley Catheter)放入食管,向球囊内缓慢注入生理盐水直至向外轻拉尿管有阻力为止.结果46例患者均顺利将Balloon Folev Catheter放入食管,球囊内注入生理盐水15~20ml后向外轻拉尿管有阻力,全麻诱导及插管无1例病人出现呕吐及反流现象.结论我院自2003年6月以来在饱胃的急诊患者中采用食管阻塞法以避免全麻诱导时胃内容物反流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饱胃的急症手术中推广使用.

    作者:张兰;何沛霖;王泉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异丙酚对假死大鼠脑组织血管通透性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假死状态下大鼠脑组织血管通透性变化及异丙酚对它的影响.方法90只Wistar大鼠随机取9只为手术对照组(C组),其余随机均分为假死组(SA组)、假死+镇静剂量异丙酚组(SA+S.P组)和假死+麻醉剂量异丙酚组(SA+A.P组),制备20℃条件下大鼠假死模型.测定大鼠股动静脉插管后和假死模型建立后30min,60min和90min脑组织的组织含水量、瞬时组织通透性和MPO活性并取材用单盲法做病理学检查.结果①组织含水量:与C组相比,在30min时,其余3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升高,但无异差(P>0.05);在60min和90min时,其余3组高于C组,P值分别为<0.05和<0.01;②瞬时组织通透性:在30min时,SA+A.P组低于其他组(P<0.01);在60min时,SA组和SA+S.P组高于C组(P<0.05),与SA+A.P组相比时,SA组和SA+S.P组较高(P<0.01);在90min时,其余3组高于C组(P<0.05),与SA+A.P组相比,SA和SA+S.P组较高(P<0.05);③MPO活性:在30min、60min和90min 3个时间点,其余3组均高于C组(P<0.05).从30min→60min→90min,除C组外,其余3组的组织含水量、瞬时组织通透性和MPO活性随时间推移逐渐增高(P<0.05);④病理学光镜检查:C组各时间点病理切片显示脑组织血管轻度扩张充血,细胞周围间隙略增宽;其余3组,在30min时,显示脑组织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及细胞周围间隙增宽,在60min时,显示血管周围及细胞周围间隙明显增宽,可见散在的软化灶;90min显示血管周围及细胞周围间隙显著增宽,可见多灶性软化灶.结论在时间为30min的20℃假死状态下,假死大鼠脑组织的组织通透性、组织含水量与正常脑组织无显著性差异;病理学光镜检查结果与正常脑组织非常相接近.麻醉剂量异丙酚能减轻假死状态下大鼠脑组织血管通透性,但未能改善其病理学结果.结果提示在20℃假死状态下,30min可能为其可复苏时限,改善假死状态下的复苏用药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文楷;杨天德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原发性子宫内膜鳞状细胞癌1例

    患者,女,57岁.因绝经6年,阴道不规则出血4个月就诊.诊刮送检,病理检查示:宫内膜癌,考虑鳞癌.行手术切除.大体:带双侧附件的全切子宫10cm×8cm×4.5cm,切面灰白,内膜厚0.3~0.5cm,后壁内膜粗糙,表面灰白,似有坏死,侵入浅肌层;肌壁间见数个直径0.3~1cm的灰白肿块,边界清楚;肿块切面灰白,质韧,编织状排列;颈体交界及宫颈未见异常.

    作者:古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GSP在医院药品质量管理中的指导作用

    目的探寻GSP在医院药品质量管理的指导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方法依据相关法规,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寻求适合的管理模式.结果部分受温度影响较大的药品在运输中防护措施欠佳、不能及时建立客户服务档案、药品广告的科学性、售后服务不到位等是药品质量管理中的主要问题.结论医院如果可以借鉴GSP部分规定,指导药品的质量管理,就能进一步管理好药品质量.

    作者:刘应合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1997年~2003年成都市临床使用单采血小板的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使用单采血小板的状况.方法对1997年4月至2003年12月临床医院使用单采血小板原始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市单采血小板总用量和使用医院数目逐年上升,各医院增长情况不一致.结论医院的规模、诊疗水平等与单采血小板用量直接相关,随医疗水平和经济的发展,单采血小板的用量会越来越大.

    作者:陈颜;傅雪梅;王乃红;杨群身;田莉;习燕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莫沙比利对机械通气病人胃肠动力的影响

    目的了解莫沙比利对机械通气病人胃肠动力的改善作用.方法45例行机械通气的ICU住院病人随机分入莫沙比利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相同肠内营养制剂,观察胃残留量(GRV)、肠鸣、腹胀、腹泻情况.结果莫沙比利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胃残留量(GRV)明显减少,胃肠蠕动功能改善,腹胀发生率降低.结论莫沙比利可以改善机械通气病人的胃肠动力.

    作者:邓丽静;唐飞舸;康焰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家族性脑动脉瘤研究进展

    家族性脑动脉瘤(FIA)是指在一级和二级亲属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被证实的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动脉瘤.自1954年Chambers首次报道动脉瘤的家族性聚集以来,数百个家族已被报道.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不断发展及脑动脉瘤研究的深入,家族性脑动脉瘤因其具有一些不同于非家族性动脉瘤(NFIA)的特点,而且其发病机制欠清楚,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作者:周良学;游潮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经周围静脉进行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

    Wolfe报道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技术并发症发生率为5.7%[1].虽然当今TPN技术已十分成熟和普及,但是深静脉穿刺技术目前还难以做到完全避免并发症.所以,经周围静脉进行肠外营养(简称PPN)的应用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1983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经周围静脉肠外营养65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荣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西比灵加复方丹参片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西比灵加复方丹参片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把98例符合偏头痛诊断标准的病人随机分成西比灵加复方丹参片治疗组和消炎痛、谷维素、颅痛定对照组.30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西比灵加复方丹参片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简便可靠.

    作者:王宾;简伟翔;王伟民;汪兆虎;罗贤智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喉头、气管狭窄罹患气管肿瘤切除的麻醉处理1例

    患者,男,35岁,因反复咳嗽伴活动后气紧6个月,加重15d入院.体检:不能平卧,只能右侧卧位卧床休息,行走时气急明显.CT示气管近气管分叉处2.0cm×2.5cm肿瘤.纤支镜检查:距声门5cm处气管肿瘤,占气管4/5,喉狭窄,气管狭窄,狭窄处约2cm(10年前喉部外伤在某医院做喉成型术、气管切开术);SpO2 90%,其余常规实验室检查正常.

    作者:邓继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瑞芬太尼两种不同配伍方案在短小手术应用时的麻醉效果和麻醉恢复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分别与异丙酚和异氟醚配伍时的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呼吸抑制程度和麻醉恢复程度.方法择期短小手术患者34例随机分成瑞芬太尼+异丙酚组(A组)和瑞芬太尼+异氟醚组(B组).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麻醉维持用瑞芬太尼0.2μg/(kg·min)静脉输注复合异氟醚或异丙酚.不用肌松剂.结果瑞芬太尼两种不同配伍麻醉效果相似但A组的平均动脉压的绝对偏差百分率是B组的0.52倍(P<0.05),心率的绝对偏差百分率是后者的0.71倍,拔除喉罩的时间、清醒时间均比后者短(P<0.05);两组呼吸抑制程度相似.结论瑞芬太尼与异丙酚配伍比瑞芬太尼+异氟醚组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恢复快.

    作者:江晓琴;左云霞;刘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四川地区汉族人群HLA-DRB1位点的测序分型研究

    目的调查四川地区人群HLA-DRB1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获得完整准确的遗传学数据.方法采用单管PCR扩增方法建立高效的HLA-DRB1基因测序分型(SBT)技术对180名健康个体进行HLA-DRB1基因型检测.结果共检出39种HLA-DRB1等位基因,其中等位基因HLA-DRB1*0901的频率高,HLA-DRB1*1101的频率次之.结论提供了四川地区汉族人群HLA-DRB1位点等位基因频率,证实了单管扩增测序分型方法快速准确的优点.

    作者:陈耿臻;郭钊轩;吴丽娥;翁惠兰;张东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86例临床体会

    为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的防治.现将我院1994~2004年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晚期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蒋建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大鼠冷冻伤血管源性脑水肿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目的改进目前建立大鼠颅骨外冷冻伤血管源性脑水肿模型的方法,以获得更加理想的脑冷冻伤模型.方法运用自制的小口径液氮冷冻器作用于大鼠左侧顶颅骨60s,建立脑冷冻伤模型,通过观察脑组织含水量、冷冻伤脑组织的伊文思蓝蓝染范围及病理改变,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大鼠脑水肿明显,伊文思蓝蓝染的程度稳定,动物死亡率低.结论按此方法建立的脑冷冻伤模型,方法简单,可比性强,重复性高,是研究脑水肿较理想的模型.

    作者:孙正清;杨天德;王显望;陈志斌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33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分析

    目的观察经皮中心静脉插管术后感染发生率及病原学.方法对860例手术病人按导管留置时间分为A、B、C 3组,对疑为中心静脉相关感染的患者进行诊断,同时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A组感染率0.45%,B组感染率3.9%,C组感染率67%.各组之间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感染细菌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杆菌及不动杆菌.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与导管留置时间密切相关,应尽量缩短留置时间,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

    作者:胡建华;万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改良持续腰池引流治疗SAH的临床护理体会

    持续腰池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方法[1].以往治疗通常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作引流管引流,经常由于引流管的堵塞,而不得不中断引流治疗.我们于2001年9月至2003年12月对84例SAH患者采用深静脉穿刺管行持续腰池引流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并总结了对该改良腰池引流的临床护理体会.

    作者:李丹;郭予大;李国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冠心病患者心肌灌注显像的影像表现

    目的对10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心肌灌注显像,分析其影像特点.方法对104例患者进行潘生丁介入99mTc-MIBI(740MBq)SPECT心肌灌注显像,由3位医生分别进行读片(双盲法),分析其影像表现,以6壁段(前壁、侧壁、间壁、下壁、心尖和基底部)方式分别判断是否有左心室心肌肥厚、灌注降低等征象,有2位以上判断相同者为有效,并记录备用.结果104例冠心病患者心肌灌注显像的影像表现为灌注降低和节段性心肌肥厚,二者可能单独存在,也可并存;104例患者中81例呈现灌注降低,30例呈现节段性心肌肥厚,其检出率分别为77.8%和28.8%;具有多壁段、多病灶的特点,灌注降低以前壁、下壁(各占32.7%)常见,节段性心肌肥厚以侧壁(35.6%)常见.结论冠心病患者心肌灌注显像不仅表现为灌注降低,而且可伴发节段性心肌肥厚,具有多壁段、多病灶的特点.

    作者:游金辉;吴小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异丙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异丙酚靶控输注及复合瑞芬太尼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监护麻醉中的静脉麻醉效能,及其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42例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组(A组)及单纯异丙酚靶控输注组(B组).在不同时间点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不良反应.结果A组诱导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T1、T2点B组MAP低于A组(P<0.05),术中A组肢动明显少于B组(P<0.05),呼吸暂停A组多于B组(P<0.05),A组病人对镇静镇痛的满意程度高于B组.结论异丙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的效果确切、术后苏醒迅速,并发症少.

    作者:黄河;吴悦维;杨天德;陶军;李洪;谭虎;陈祥瑞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