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癌的肿瘤标志物检查价值

王勇;王雪萍;李一荣

关键词:胃, 肿瘤, 肿瘤标志物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242在胃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送检良性胃病患者20例、胃癌患者69例,采用ELISA法同时检测血清中CEA、CA199、CA242的水平,并对24例3项指标全部阳性的胃癌患者进行治疗后的跟踪复查.结果 20例良性胃病患者CEA、CA199、CA242的阳性率依次为15.0%、10.0%、5.0%;胃癌患者阳性率依次为59.4%、60.9%、75.4%.胃癌患者CEA、CA199、CA242的阳性似然比依次为3.96、6.09、15.08;阴性似然比依次为0.48、0.43、0.26.CA242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24例跟踪检查的患者,23例3项指标阳性率下降.结论 CEA、CA199、CA242是胃癌患者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有价值的指标.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的关系

    目的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透析中心MHD患者46例,透析时间超过半年,无恶性肿瘤、活动性肝病、风湿性疾病等.EPO使用期间口服铁剂使转缺蛋白饱和度(TSAT)>15%.根据CRP值分为两组,即CRP增高组(n=24)>9mg/L和CRP正常组(n=22).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白蛋白(AL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以及计算Kt/V.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年龄、透析膜、透析时间、EPO剂量、TSAT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CRP增高组HCT、Hb、ALB显著低于CRP正常组(P<0.05).而两组Kt/V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HD患者体均存在慢性炎症状态,透析后血清CRP有逐步升高趋势,其升高水平影响EPO治疗效果.

    作者:冀玲;杨立川;刘先蓉;付平;马行一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儿童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例

    患儿,女,12岁.发现左腹部包块3个月,龈血7d,于2004年2月15日收住院.患儿近3个月无意中被家人发现左中腹部包块伴腹胀.但无腹痛、腹泻,无发热、骨痛等.

    作者:文国泰;高家彦;马艳;梁益;邓成莲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超声对14例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和53例正常人的肾脏各级肾动脉血流参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主肾动脉和段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与正常人相近(P>0.05).叶间动脉、弓形动脉收缩期血流降低(P<0.05).各级肾动脉舒张期小血流速度(Vd)和平均血流速度(Vm)减低,血管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显著增高(P<0.01).主肾动脉、段动脉舒张末期或舒张中晚期血流频谱中断,叶间动脉舒张期血流频谱很低甚至无频谱信号,弓形动脉几乎没有舒张期频谱或仅见少许极低间断脉冲样频谱.给予有效治疗后,各级肾动脉血流参数均有所改善.结论超声测定移植肾各级肾动脉血流参数,对早期诊断急性肾小管坏死有较高价值,对临床治疗和监测排斥反应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梁燕;李树森;吴晓波;邓旦;赖小今;易飞云;李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踝关节骨折外科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总结外科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56例,对获得随访的48例进行分析.根据Danis-Weber分类,B型骨折26例,C型骨折22例.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骨折12例,旋后-内收型骨折5例,旋前-外展型骨折13例,旋前-外旋型骨折18例.结果随访48例,平均随访2.5年(10个月至4年),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0~14周,参照有关评价标准,优良40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83%.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和临床疗效,根据骨折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终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恢复踝穴的宽度,避免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作者:张明军;马玉林;殷刚;张巍;梁志军;王伟;高山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临床摆药信息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及体会

    目的通过对临床摆药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体会,提出改进的合理化建议,使其更成熟地应用于我院临床摆药.方法将临床摆药的基本流程纳入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使各主要部门、各工作环节的有关信息彼此联网,基本实现临床摆药的自动化管理.结果该系统加强了临床供药各环节之间信息交流与共享,规范了药品管理,提升了临床摆药工作的管理层次,提高了供药水平和工作效率.结论临床摆药信息系统有利于优化临床摆药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适应整个社会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要求,但实际应用中需不断推广、完善与升级.

    作者:陶文筠;胡杰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与肺血管重构的关系

    目的探讨左向右分流先心病患儿肺血管AT1、AT2受体表达与肺血管重构的关系.方法 20例左向右分流先心病患儿肺活检标本和5例儿童尸解肺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AT1、AT2受体及α-actin、PCNA染色.测定肺小血管壁AT1、AT2染色的IOD值,以及非肌性肺血管肌化程度、肺小血管壁厚百分比和肺小血管壁细胞的增殖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先心病患儿肺小血管壁AT1受体染色的IOD值与非肌性肺血管肌化程度、肺小血管壁厚百分比和肺小血管壁细胞的增殖度相关(r分别为0.742、0.521、0.657),AT2受体仅与血管壁厚百分比相关(r=0.516).结论 AngⅡ通过两种受体亚型,主要是AT1受体,参与左向右分流先心病肺血管重构.

    作者:乔莉娜;安琪;赁可;周同甫;李谧;王文冬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国产吉西他滨单药治疗老年晚期癌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国产吉西他滨单药治疗老年晚期癌症的疗效、临床受益反应(CBR)及不良反应.方法 39例Ⅲ~Ⅳ期老年癌症患者采用国产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15天静滴,每28d为1周期.按WHO标准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同时综合评估CBR指标.结果 28例非小细胞肺癌PR为21.4%,39例中CBR率92.3%,不良反应很轻,对高龄患者也能耐受.结论采用国产吉西他滨单药治疗疗效确切、低毒、安全,可作为老年晚期癌症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作者:王谊;付彬玉;赵兴梅;王更利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克雷伯杆菌致医院获得性肺炎44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我院克雷伯杆菌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0年10月至2004年6月住院的44例克雷伯杆菌H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克雷伯杆菌HAP患者中多数为老年人,基础疾病多、住院时间长,病死率高.克雷伯杆菌主要对亚胺培南、三代头孢、氨基糖甙类及喹诺酮类敏感.结论治疗应据药物敏感试验联合用药,加强支持治疗.

    作者:龙成琴;郑玉琼;李静;姚远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不同类型脑震荡对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影响

    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不同类型脑震荡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影响,初步探讨脑震荡认知障碍的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36只,复制不同损伤程度的脑震荡模型,用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标记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细胞,光镜下计数,并检测反映ChAT活性的灰度值.结果单纯型、复杂型脑震荡与对照组相比,复杂型脑震荡组与单纯性脑震荡组相比,大鼠基底前脑内侧隔核、斜角带核垂直支ChAT阳性表达细胞数减少,ChAT活性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不同类型的脑震荡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变化程度不同,这种变化可能是脑震荡后不同程度认知障碍的病理学基础.

    作者:林海英;吴春云;许冰莹;赵小林;于建云;郭泽云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阿昔洛韦致急性肾衰竭2例报告

    阿昔洛韦是抗核酸生物合成类抗病毒药,近年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所致急性肾衰竭(ARF)自1979~2003年,正式文献报道国内已有17例.我院近期连续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舒英;付平;周莉;李孜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颅内血管母细胞瘤的磁共振诊断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的认识.方法 33例患者MRI诊断为血管细胞瘤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男22例,女11例;年龄4~74岁.结果血管母细胞瘤主要位于小脑半球及蚓部.本组病例中,单发32例,多发1例.30例囊腔型,3例实型.幕下29例,幕上4例.结论 MRI是诊断血管母细胞瘤的有效检查方法,但需与囊状胶质瘤、小脑单纯囊肿、脑包虫病、脑脓肿、转移瘤相鉴别.

    作者:任鸿萍;邓珍平;张兴华;雷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颅内巨型动脉瘤1例报告

    患者,女,72岁.因头痛3d入院.头痛突发,为持续性刀割样疼痛,不伴呕吐及意识障碍,入院前数小时突发双下肢抽搐,持续十多分钟,伴短暂失语,当时患者意识清楚,能理解别人言语,无肢体无力及大小便障碍.既往史:20年前因左心房粘液瘤行手术切除,19年前出现四肢小抽搐,不伴意识障碍,未服药物3年前抽搐未再发.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史.

    作者:毛碧容;宋晓玲;商慧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酷似心肌梗死的异常Q波--附34例肥厚性心肌病心电图分析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心肌病,其心电图表现类似冠心病,特别是心电图的异常Q波易与心肌梗死相混淆[1].本文对34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探讨本病异常Q波及ST-T改变的特征.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梅林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不同类型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期免疫学改变

    目的探讨急性运动轴索神经病(AMAN)与急性炎症性脱髓鞘多发性神经病(AIDP)等不同类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急性期免疫学改变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AMAN组12例、AIDP组9例、健康对照组16例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上清液白细胞介素IL-2、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IgG水平,同时检测血清IgA、IgM、IgG亚类及T细胞亚群等.结果两类GBS患者血清IL-2、PBMC上清液中IL-2、IL-6、TNF-α和IgG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q=3.0~7.5,P<0.05或0.01),AMAN患者血清TNF-α高于对照组(q=3.78,P<0.05),经LPS刺激后,其PBMC上清液中TNF-α不仅高于对照组(q=7.5,P<0.01),还高于AIDP组(q=3.38,P<0.05);两组均有一半以上患者有1种以上Ig或IgG亚类升高;与对照组比较,AMAN和AIDP组CD+3、CD+4无异常,CD+8降低(q=5.2和4.27,P<0.01),致CD+4/CD+8比值升高(q=3.89和3.20,P<0.05).结论 AMAN和AIDP患者都存在着T细胞功能紊乱和B细胞多克隆活化等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异常.AMAN患者TNF-α水平显著升高可能是导致周围神经发生轴索变性的重要因素.

    作者:吴梅;蔡方成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腕关节外伤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容积再现在腕关节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腕关节外伤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然后在工作站上进行多平面重建和容积再现成像,观察重建图像在显示骨折线、骨折碎片及脱位方向和程度的效果.结果 MPR和VR都能全面评价骨折和脱位情况.MPR图像能很好地显示脱位的方向和程度,VR能直观立体地显示脱位和骨碎片的移位.结论 MPR和VR两种重建方法可互为补充,整体、直观地显示腕关节骨折和脱位,为决定适当的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手术路径提供了依据.

    作者:陈云涛;刘刚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浅析我院临床应用现状

    目的根据新制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分析我院呼吸内科2004年住院病人病原学检查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指导医师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对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下呼吸道感染治疗原则,随机抽查我院120份病历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做了病原学检查120例(100%),药敏试验39例(32.5%),医生经验用药81例(67.5%).结论我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还需加强药敏试验力度.

    作者:钱南海;李金蓉;焦连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肺曲菌病1例

    患者,女,45岁.因咳嗽、咳痰2月入院.患者于2月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白色泡沫痰,不伴畏寒、发热、咯血、胸痛、盗汗,诊断为肺炎.间断静脉滴注抗生素,口服抗生素及中药治疗(具体用药情况不详),症状时好时坏,反复咳嗽、咳痰.10d前感气紧,行胸部CT检查,发现右上肺一团块影约2.5cm×3.5cm,疑为肺癌.为明确诊断患者来我院求治.患者病后精神、食欲尚可,体重无明显下降.

    作者:徐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附280例报告)

    目的探讨泌尿系结石经输尿管镜钬激光腔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泌尿系结石280例的临床资料.280例中肾结石66例,输尿管结石205例,膀胱结石7例,尿道结石2例.其中147例伴有患侧轻~中度肾盂积水,56例合并结石远端输尿管狭窄,79例合并有息肉形成或肉芽组织包裹,71例为ESWL治疗失败后.结果 280例中263例单次手术碎石成功,单次手术结石粉碎率达93.9%(263/280),13例结石在钬激光碎石过程中移位于肾盏,术后再行ESWL治疗;2例进镜时输尿管穿孔,2例术中退镜时输尿管粘膜撕脱改为开放手术.结论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结石合并输尿管狭窄、结石合并息肉形成或结石嵌顿包裹以及体外冲击波碎石无效的患者.

    作者:刘东亮;石否;周开华;朱蜀侠;吕健为;荣霞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睾丸扭转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睾丸扭转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16例睾丸扭转患者,总结其观察和护理体会.结果 1例发病6h,行手法复位成功.3例手术复位成功,12例行睾丸切除,对侧睾丸固定.7例病人术后随访1~2年,精液正常者2例,生精功能低下5例.结论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倾听病人的主诉,正确评估及时报告医生,同时针对性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伤口及对侧睾丸情况,认真做好病人卫生宣教及出院指导,有助于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王兰英;刘芳英;董英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孕妇体质指数(BMI)和体重的增加与早产的关系

    目的探讨妇女孕前体质指数(BMI),孕期体重增加,孕期BMI变化和早产的关系.方法选择513例单胎产妇,测量孕前身高、体重和孕期体重增加情况.计算BMI,按孕前BMI分为低于标准体重、标准体重、高于标准体重3组.按分娩孕周分为足月产(≥37周)、早期早产(≤32周)和早产(>32周)3类.分组分析不同孕前BMI、孕期BMI增加与早产的关系.结果 3组中早期早产孕妇孕期体重增加及BMI增加均小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低于标准体重组早产孕妇孕期体重增加及BMI增加小于足月孕妇,有显著差异(P<0.05).标准体重组和高于标准体重组早产与足月孕妇相比孕期体重增加及BMI增加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孕前低于标准体重、孕期低体重增加与低BMI增加与早产的危险性增加相关.尤其以早期早产更明显.

    作者:徐志红;曾蔚越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