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

梁燕;李树森;吴晓波;邓旦;赖小今;易飞云;李娅

关键词:彩色多谱勒超声, 移植肾, 急性肾小管坏死, 肾动脉血流动力学
摘要:目的探讨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超声对14例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和53例正常人的肾脏各级肾动脉血流参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主肾动脉和段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与正常人相近(P>0.05).叶间动脉、弓形动脉收缩期血流降低(P<0.05).各级肾动脉舒张期小血流速度(Vd)和平均血流速度(Vm)减低,血管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显著增高(P<0.01).主肾动脉、段动脉舒张末期或舒张中晚期血流频谱中断,叶间动脉舒张期血流频谱很低甚至无频谱信号,弓形动脉几乎没有舒张期频谱或仅见少许极低间断脉冲样频谱.给予有效治疗后,各级肾动脉血流参数均有所改善.结论超声测定移植肾各级肾动脉血流参数,对早期诊断急性肾小管坏死有较高价值,对临床治疗和监测排斥反应具有指导意义.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利多卡因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予利多卡因预处理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寻找利多卡因佳预处理时间点.方法沙土鼠43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A)组、缺血损伤(B)组、利多卡因预处理(C~E)组,即脑缺血前48、24、12h予利多卡因30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7只,余每组为9只.观察指标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每组随机取一左大脑皮层的1mm×1mm组织块作电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利多卡因预处理各组的SOD、GSH的活性高于缺血损伤组(P<0.01或P<0.05),而MDA、ET的含量低于缺血损伤组(P<0.01或P<0.05),CGRP的含量虽高于缺血组,但两者的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多卡因预处理各组的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改变不大或仅有轻微的改变,而缺血组脑组织超微结构表现出严重的损伤.结论缺血前48~12h予利多卡因预处理对沙土鼠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这种作用与其增加体内抗氧化物质SOD、GSH的活性及拮抗ET的毒性有关.

    作者:施贤清;王迪芬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踝关节骨折外科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总结外科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56例,对获得随访的48例进行分析.根据Danis-Weber分类,B型骨折26例,C型骨折22例.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骨折12例,旋后-内收型骨折5例,旋前-外展型骨折13例,旋前-外旋型骨折18例.结果随访48例,平均随访2.5年(10个月至4年),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0~14周,参照有关评价标准,优良40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83%.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和临床疗效,根据骨折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终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恢复踝穴的宽度,避免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作者:张明军;马玉林;殷刚;张巍;梁志军;王伟;高山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超声对14例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和53例正常人的肾脏各级肾动脉血流参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主肾动脉和段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与正常人相近(P>0.05).叶间动脉、弓形动脉收缩期血流降低(P<0.05).各级肾动脉舒张期小血流速度(Vd)和平均血流速度(Vm)减低,血管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显著增高(P<0.01).主肾动脉、段动脉舒张末期或舒张中晚期血流频谱中断,叶间动脉舒张期血流频谱很低甚至无频谱信号,弓形动脉几乎没有舒张期频谱或仅见少许极低间断脉冲样频谱.给予有效治疗后,各级肾动脉血流参数均有所改善.结论超声测定移植肾各级肾动脉血流参数,对早期诊断急性肾小管坏死有较高价值,对临床治疗和监测排斥反应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梁燕;李树森;吴晓波;邓旦;赖小今;易飞云;李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目的了解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对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QTd测定.从患者中选取57例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或卡维地洛),并与常规治疗组26例对照.结果高血压患者的QTd高于健康组,伴左室肥厚者明显高于无左室肥厚者;运用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缩短.结论高血压患者QTd增加,且与左心室肥厚的程度及心肌重量指数正相关,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缩短,可减少心律失常发生.

    作者:梁锦军;苏锦锋;杨波;黄从新;刘秀娟;万为国;苟春萍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丙泊酚与芬太尼复合麻醉在膀胱镜检查中的临床观察

    经尿道膀胱镜检查多采用表面麻醉,患者常感到疼痛不适,尤其是部分男性患者难以忍受,造成检查中断,或因惧怕疼痛拒绝再次检查.近两年我院在男性患者膀胱镜检查时,采用丙泊酚与芬太尼复合麻醉,观察其镇静、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阚智勇;黄菲;王龙刚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克雷伯杆菌致医院获得性肺炎44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我院克雷伯杆菌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0年10月至2004年6月住院的44例克雷伯杆菌H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克雷伯杆菌HAP患者中多数为老年人,基础疾病多、住院时间长,病死率高.克雷伯杆菌主要对亚胺培南、三代头孢、氨基糖甙类及喹诺酮类敏感.结论治疗应据药物敏感试验联合用药,加强支持治疗.

    作者:龙成琴;郑玉琼;李静;姚远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临时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1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临时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方法学及应用.方法对12例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病人经静脉进行床旁及X线下临时心脏起搏,观察手术操作的方法学、起搏成功率、临时起搏器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在围手术期的应用.结果临时心脏起搏可以迅速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床旁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适用于病情重、不宜搬动患者,且临时心脏起搏对围手术期的心动过缓患者更为安全.

    作者:向逢春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附280例报告)

    目的探讨泌尿系结石经输尿管镜钬激光腔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经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泌尿系结石280例的临床资料.280例中肾结石66例,输尿管结石205例,膀胱结石7例,尿道结石2例.其中147例伴有患侧轻~中度肾盂积水,56例合并结石远端输尿管狭窄,79例合并有息肉形成或肉芽组织包裹,71例为ESWL治疗失败后.结果 280例中263例单次手术碎石成功,单次手术结石粉碎率达93.9%(263/280),13例结石在钬激光碎石过程中移位于肾盏,术后再行ESWL治疗;2例进镜时输尿管穿孔,2例术中退镜时输尿管粘膜撕脱改为开放手术.结论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结石合并输尿管狭窄、结石合并息肉形成或结石嵌顿包裹以及体外冲击波碎石无效的患者.

    作者:刘东亮;石否;周开华;朱蜀侠;吕健为;荣霞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30例临床观察

    胃食管反流(GER)在新生儿期是较常见的疾病,由于呕吐造成摄入不足,致使新生儿生长、发育迟缓,体重不增或下降,并可因奶汁反流造成吸入综合征,甚至窒息死亡.我院对256例以呕吐为主要症状收入院的新生儿常规食管钡餐造影,确诊为胃食管反流3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清;唐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新生儿发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发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之一.无论是心肺疾病引起的气体交换障碍还是血液通过组织周围毛细血管局部还原血红蛋白增加均可引起发绀.

    作者:李炜如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介入手术治疗1例

    患儿,女,13岁.因确诊先天性心脏病1年,发热咳嗽1个月入院.入院前一年患儿因感乏力心累于我院就诊,查体见胸骨左缘Ⅱ肋间可闻4级连续性杂音,心电图示正常心电图,心肌酶谱正常,超声心动图示动脉导管未闭(内径0.9cm)左向右分流,血常规见Hb122g/L,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CHD),动脉导管未闭.入院前1个月患儿出现发热咳嗽,体温高达40℃,伴畏寒寒战,咳嗽剧烈咯带血丝脓痰,院外反复予以抗生素静脉及口服治疗效差,再次到我院就诊.近日患儿神萎、纳差,尿量每日300~500ml.

    作者:王路庆;郝淑彬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01~2004年临床拟诊断为冠心病并在1~2周内进行TET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的住院患者320例.结果 TET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94.89%(186/196),特异性72.58%(90/124),准确度86.25%(276/320).运动时间、ST段下移幅度及峰心率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P<0.01).运动试验早期低运动量时出现的心肌缺血提示2、3支病变.结论 TET安全,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无创性诊断,评价冠心病的重要方法,综合多项参数可初步推测其病变程度.

    作者:周建华;党书毅;王玮;胡怀明;胡玲;王崇全;王斌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肺曲菌病1例

    患者,女,45岁.因咳嗽、咳痰2月入院.患者于2月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白色泡沫痰,不伴畏寒、发热、咯血、胸痛、盗汗,诊断为肺炎.间断静脉滴注抗生素,口服抗生素及中药治疗(具体用药情况不详),症状时好时坏,反复咳嗽、咳痰.10d前感气紧,行胸部CT检查,发现右上肺一团块影约2.5cm×3.5cm,疑为肺癌.为明确诊断患者来我院求治.患者病后精神、食欲尚可,体重无明显下降.

    作者:徐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国产吉西他滨单药治疗老年晚期癌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国产吉西他滨单药治疗老年晚期癌症的疗效、临床受益反应(CBR)及不良反应.方法 39例Ⅲ~Ⅳ期老年癌症患者采用国产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15天静滴,每28d为1周期.按WHO标准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同时综合评估CBR指标.结果 28例非小细胞肺癌PR为21.4%,39例中CBR率92.3%,不良反应很轻,对高龄患者也能耐受.结论采用国产吉西他滨单药治疗疗效确切、低毒、安全,可作为老年晚期癌症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作者:王谊;付彬玉;赵兴梅;王更利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首发症状为咽痛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报告

    患者,男,45岁.因咽喉间断性疼痛1周,加重1h急诊入院.入院1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反复咽痛,呈阵发性,无吞咽痛,无畏寒发热,无异物史,无胸痛及胸闷,无心前区不适,无呼吸困难,曾在当地医院以咽炎治疗1周,疼痛无缓解.入院1h前疼痛加重,于2004年11月28日来我院急诊.患者平素体健,无高血压、心脏病等病史.PE:T 36℃,P 120次/min,R 20次/min,BP 100/60mmHg,推入病房,表情痛苦,面色苍白,咽部粘膜稍充血,双扁桃体Ⅰ度大,会厌、披裂及声带无异常.

    作者:李维文;欧晓翼;王晋;熊大经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免疫四联疗法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方剂、盐酸左旋咪唑搽剂、潘生丁、乙肝疫苗联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然感染组(50例)和非自然感染组(50例),均使用免疫四联法治疗,总疗程18个月,分别于治疗后第6,12,18个月抽血,查HBV-DNA、HBeAg、HBsAg及肝功能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6,12,18个月后,自然感染组HBV-DNA阴转率为12.5%、40%、65%,非自然感染组为0%、5%、11%,P<0.05;HBeAg阴转率自然感染组为0%、31.25%、56%,非自然感染组为0%、2.2%、6.5%,P<0.01;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自然感染组为0%、25%、41.67%,非自然感染组为0%、2.17%、4.4%,P<0.01;治疗结束后自然感染组的总有效率为81.25%,非自然感染组为10.87%,P<0.01.结论免疫四联疗法治疗自然感染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效果较好,费用低,用药方法简单,基本无不良反应.

    作者:康涛;单鸣;范修平;王静;叶清琦;雷开键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3例临床分析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多种疾病导致的严重临床综合征,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回顾分析我院产科1998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的13例DIC病人,探讨诊治中的几个主要问题,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上消化道急性大出血208例病因分析

    上消化道急性大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其病因多种多样,随着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其病因有新的认识.本文总结我院1998年8月至2004年12月诊治的上消化道急性大出血病例208例,对病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林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颅内巨型动脉瘤1例报告

    患者,女,72岁.因头痛3d入院.头痛突发,为持续性刀割样疼痛,不伴呕吐及意识障碍,入院前数小时突发双下肢抽搐,持续十多分钟,伴短暂失语,当时患者意识清楚,能理解别人言语,无肢体无力及大小便障碍.既往史:20年前因左心房粘液瘤行手术切除,19年前出现四肢小抽搐,不伴意识障碍,未服药物3年前抽搐未再发.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史.

    作者:毛碧容;宋晓玲;商慧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MRI在癫痫中的应用

    1 引言在过去20年中,随着MRI的出现,对癫痫患者的研究以及治疗有了革命性的进展.自从1984年MRI首次用于癫痫以来,其在探查儿童及成人癫痫病因中相对于CT在敏感性及特异性的优势就确立起来了.常见的病因是海马硬化,皮质发育不良,血管畸形,肿瘤以及续发的皮质损害[1,2].

    作者:万衡;周泽永;雷町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