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RI在癫痫中的应用

万衡;周泽永;雷町

关键词:MRI, 功能MRI, 癫痫
摘要:1 引言在过去20年中,随着MRI的出现,对癫痫患者的研究以及治疗有了革命性的进展.自从1984年MRI首次用于癫痫以来,其在探查儿童及成人癫痫病因中相对于CT在敏感性及特异性的优势就确立起来了.常见的病因是海马硬化,皮质发育不良,血管畸形,肿瘤以及续发的皮质损害[1,2].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目的了解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对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QTd测定.从患者中选取57例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或卡维地洛),并与常规治疗组26例对照.结果高血压患者的QTd高于健康组,伴左室肥厚者明显高于无左室肥厚者;运用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缩短.结论高血压患者QTd增加,且与左心室肥厚的程度及心肌重量指数正相关,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缩短,可减少心律失常发生.

    作者:梁锦军;苏锦锋;杨波;黄从新;刘秀娟;万为国;苟春萍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阿昔洛韦致急性肾衰竭2例报告

    阿昔洛韦是抗核酸生物合成类抗病毒药,近年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所致急性肾衰竭(ARF)自1979~2003年,正式文献报道国内已有17例.我院近期连续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舒英;付平;周莉;李孜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肺曲菌病1例

    患者,女,45岁.因咳嗽、咳痰2月入院.患者于2月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白色泡沫痰,不伴畏寒、发热、咯血、胸痛、盗汗,诊断为肺炎.间断静脉滴注抗生素,口服抗生素及中药治疗(具体用药情况不详),症状时好时坏,反复咳嗽、咳痰.10d前感气紧,行胸部CT检查,发现右上肺一团块影约2.5cm×3.5cm,疑为肺癌.为明确诊断患者来我院求治.患者病后精神、食欲尚可,体重无明显下降.

    作者:徐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减少局部摩擦对乳癌术后放疗皮肤反应的影响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然而在放疗中受照射部位的皮肤很容易出现放射损伤.据统计肿瘤放疗病人皮肤损伤发生率为91.4%,因损伤严重而被迫中断治疗的发生率为58.1%[1].皮肤放射损伤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同时因其造成放射治疗的被迫中断影响对原发肿瘤的治疗,降低了肿瘤的局部控制率.乳癌术后放疗的皮肤损伤尤为严重.现将我院乳癌术后放疗病人6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减少腋下照射野皮肤摩擦对病人出现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影响.报告如下.

    作者:刘华容;梁英;程娜;蔚如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临时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1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临时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方法学及应用.方法对12例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病人经静脉进行床旁及X线下临时心脏起搏,观察手术操作的方法学、起搏成功率、临时起搏器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在围手术期的应用.结果临时心脏起搏可以迅速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床旁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适用于病情重、不宜搬动患者,且临时心脏起搏对围手术期的心动过缓患者更为安全.

    作者:向逢春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酶谱的变化

    我院自2001年10月至2004年2月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确诊为轮状病毒性肠炎的72例患儿,常规进行心肌酶谱测定,了解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谱的变化,观察患儿是否存在心肌损害以及损害的程度.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惠兰;毛周红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克雷伯杆菌致医院获得性肺炎44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我院克雷伯杆菌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0年10月至2004年6月住院的44例克雷伯杆菌H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克雷伯杆菌HAP患者中多数为老年人,基础疾病多、住院时间长,病死率高.克雷伯杆菌主要对亚胺培南、三代头孢、氨基糖甙类及喹诺酮类敏感.结论治疗应据药物敏感试验联合用药,加强支持治疗.

    作者:龙成琴;郑玉琼;李静;姚远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临床摆药信息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及体会

    目的通过对临床摆药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体会,提出改进的合理化建议,使其更成熟地应用于我院临床摆药.方法将临床摆药的基本流程纳入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使各主要部门、各工作环节的有关信息彼此联网,基本实现临床摆药的自动化管理.结果该系统加强了临床供药各环节之间信息交流与共享,规范了药品管理,提升了临床摆药工作的管理层次,提高了供药水平和工作效率.结论临床摆药信息系统有利于优化临床摆药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适应整个社会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要求,但实际应用中需不断推广、完善与升级.

    作者:陶文筠;胡杰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脑钠肽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荧光定量测定方法检测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组)和20例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组)的血清脑钠肽-32水平,并以20例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①心力衰竭组、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脑钠肽-32水平分别为(867.5±310)ng/L、(429.3±138.8)ng/L和(107.3±36.6)ng/L,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心力衰竭组、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脑钠肽-32水平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788.7~932.5ng/L、370~515.3ng/L和94.2~121.2ng/L相互之间无交叉.②血清脑钠肽-32水平对心力衰竭的诊断界值为120ng/L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87.6%.③心功能(NYHA)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的血清脑钠肽-32水平分别为(437.0±135.8)ng/L、(629.3±238.4)ng/L、(891.2±318.5)ng/L和(1029.1±576.8)ng/L,各级间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血清脑钠肽-32水平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r=0.823,P<0.01),与原发病无相关(P>0.05).结论血清脑钠肽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钟宏;杨雷;易延静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的变迁

    目的探讨近9年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我院新生儿病房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共122例,1996~1997年采用葡萄糖肉汤法、常规生化鉴定法和手工鉴定;1998年~2002年3月采用双相手工血培养瓶,Sceptor半自动分析仪;2003年4月~2004年采用BACT 9120全自动血培养系统,BD血培养瓶,API或Crystal鉴定系统.结果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居首位,且呈上升趋势,肠球菌也呈上升势头.而金葡菌、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假单胞菌检出构成比均有所下降,尤其是金葡菌和大肠杆菌下降明显.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性无明显变化,对庆大霉素、四环素、喹诺酮类和SMZ耐药率均上升,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CNS上升,金葡菌下降,对氯霉素、利福平耐药率下降,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米诺环素和呋喃妥因耐药的菌株.葡萄球菌产酶率为79%,MRSA占金葡菌的46.1%,MRCNS占CNS的90.5%.大肠杆菌对氨曲南、氨苄青霉素、哌拉西林、一代和二代头孢耐药率均在50%以上,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吡肟耐药率分别达57.1%、57.1%、42.9%,对阿米卡星、亚氨培南、头孢他定、替卡西林/棒酸、环丙沙星耐药率相对较低.大肠杆菌及克雷伯菌产ESBLs分别为21.4%、33.3%.结论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以G+球菌为主,CNS位居首位.病原菌及耐药性是随时代和地区不同而不断变化的,临床选用抗生素需以药物监测为依据.

    作者:覃琳;熊英;卓平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糖化血红蛋白变化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A1C(GHBA1C)降低前后心率变异性的改变.方法以动态心电图中的SDNN、SDNNI、SDANN、rMSSD、pNN50、LF、HF、LF/HF等指标对28例2型糖尿病患者GHBA1C降低前后24h心率变异性进行对比分析,并与20例正常人做对照.结果糖尿病患者HRV在GHBA1C降低前明显低于GHBA1C降低后(P<0.01或P<0.05),但GHBA1C降低后其HRV仍较正常人低.结论糖尿病患者GHBA1C降低后HRV增加,提示支配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可部分恢复.

    作者:杜一平;雷开键;郑建华;王倩;刘丽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高敏感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测定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高敏感CRP(HSCRP)和前白蛋白(PA)测定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诊断明确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患儿治疗前后血中HSCRP和PA含量的变化.结果 48例患儿中,治疗前血清HSCRP>3mg/L者45例(93.7%);PA<250mg/L者40例(83.3%).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血清HSCRP显著升高,PA明显下降,以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肺炎变化为突出,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炎、脐炎、皮肤感染则无明显变化.随着感染的控制,临床症状体征逐步缓解,HSCRP逐渐下降,PA逐渐上升;全部病例治愈后,HSCRP<3mg/L,PA>250mg/L.结论动态观察测定血清HSCRP和PA含量的变化,可作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疗效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石伟;李茂军;叶长宁;陈昌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Dieulafoy病25例临床分析

    Dieulafoy病是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急诊内镜和镜下治疗的开展,确诊率和治疗成功率明显提高.我院近6年来共收治本病25例,现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钟刚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4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4月至2005年2月241例腹腔镜急诊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3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获得成功,6例中转开腹.术后2例切口感染,3例并发肺部感染.结论在充分的术前准备下,由有经验的腹腔镜手术医生施行手术,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黄俊伟;王波;张勤;陈剑锋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症状改善程度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症状改善程度及安全性.方法多中心开放自身前后对照方法观察消化性溃疡病人单用雷贝拉唑和联合抗生素根治幽门螺杆菌后症状的缓解情况及有无不良反应.结果经雷贝拉唑单独治疗或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症状的消失率均达90%,总体有效率达99%,未发现有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雷贝拉唑是一种起效快、症状缓解率高、安全性好的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

    作者:马洪升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治疗窒息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方法及疗效观察比较

    目的研究治疗窒息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方法及疗效.方法对96例足月新生儿窒息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随机对照研究,观察应用凝血酶组与使用吉福士组、西咪替丁组、对照组治疗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治疗组间显效率比较也有显著差异.结论使用凝血酶与吉福士、西咪替丁治疗新生儿窒息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明显,使用凝血酶更具优势.

    作者:李桦;彭珉娟;杨涛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米非司酮配伍甲氨蝶呤治疗子宫肌壁间妊娠1例

    患者,30岁,孕4产0,人工流产3次.因停经54d,不规则阴道流血20d,于2004年6月10日入院.既往月经规律,无痛经,末次月经2004年4月16日.停经34d出现少量阴道流血,色暗红,无腹痛.在院外查尿hCG阳性,诊断为宫内妊娠流产,予以清宫,未刮出组织.清宫后仍有不规则阴道流血,量少,偶感下腹隐痛不适,来我院就诊.B超检查示宫内残留,再次清宫,刮出组织病理检查为蜕膜样变宫内膜,未查见绒毛.因清宫后阴道流血量增多而收入院.妇科检查:宫颈着色,无举痛,子宫孕2个月大小,质软,形状欠规则,双附件未触及明显包块,血β-hCG 13935.78U/L.

    作者:胡朝珍;徐晓波;黄兴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30例临床观察

    胃食管反流(GER)在新生儿期是较常见的疾病,由于呕吐造成摄入不足,致使新生儿生长、发育迟缓,体重不增或下降,并可因奶汁反流造成吸入综合征,甚至窒息死亡.我院对256例以呕吐为主要症状收入院的新生儿常规食管钡餐造影,确诊为胃食管反流3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清;唐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不同类型脑震荡对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影响

    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不同类型脑震荡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影响,初步探讨脑震荡认知障碍的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36只,复制不同损伤程度的脑震荡模型,用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标记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神经细胞,光镜下计数,并检测反映ChAT活性的灰度值.结果单纯型、复杂型脑震荡与对照组相比,复杂型脑震荡组与单纯性脑震荡组相比,大鼠基底前脑内侧隔核、斜角带核垂直支ChAT阳性表达细胞数减少,ChAT活性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不同类型的脑震荡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变化程度不同,这种变化可能是脑震荡后不同程度认知障碍的病理学基础.

    作者:林海英;吴春云;许冰莹;赵小林;于建云;郭泽云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颅内巨型动脉瘤1例报告

    患者,女,72岁.因头痛3d入院.头痛突发,为持续性刀割样疼痛,不伴呕吐及意识障碍,入院前数小时突发双下肢抽搐,持续十多分钟,伴短暂失语,当时患者意识清楚,能理解别人言语,无肢体无力及大小便障碍.既往史:20年前因左心房粘液瘤行手术切除,19年前出现四肢小抽搐,不伴意识障碍,未服药物3年前抽搐未再发.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史.

    作者:毛碧容;宋晓玲;商慧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