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米非司酮配伍甲氨蝶呤治疗子宫肌壁间妊娠1例

胡朝珍;徐晓波;黄兴华

关键词:米非司酮, 配伍, 甲氨蝶呤, 治疗, 子宫肌, 不规则阴道流血, 阴道流血量, 组织, 月经, 妊娠流产, 人工流产, 宫内残留, 妇科检查, 病理检查, 宫内膜, 超检查, 着色, 诊断, 院外, 阳性
摘要:患者,30岁,孕4产0,人工流产3次.因停经54d,不规则阴道流血20d,于2004年6月10日入院.既往月经规律,无痛经,末次月经2004年4月16日.停经34d出现少量阴道流血,色暗红,无腹痛.在院外查尿hCG阳性,诊断为宫内妊娠流产,予以清宫,未刮出组织.清宫后仍有不规则阴道流血,量少,偶感下腹隐痛不适,来我院就诊.B超检查示宫内残留,再次清宫,刮出组织病理检查为蜕膜样变宫内膜,未查见绒毛.因清宫后阴道流血量增多而收入院.妇科检查:宫颈着色,无举痛,子宫孕2个月大小,质软,形状欠规则,双附件未触及明显包块,血β-hCG 13935.78U/L.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目的了解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对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QTd测定.从患者中选取57例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或卡维地洛),并与常规治疗组26例对照.结果高血压患者的QTd高于健康组,伴左室肥厚者明显高于无左室肥厚者;运用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缩短.结论高血压患者QTd增加,且与左心室肥厚的程度及心肌重量指数正相关,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缩短,可减少心律失常发生.

    作者:梁锦军;苏锦锋;杨波;黄从新;刘秀娟;万为国;苟春萍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糖化血红蛋白变化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A1C(GHBA1C)降低前后心率变异性的改变.方法以动态心电图中的SDNN、SDNNI、SDANN、rMSSD、pNN50、LF、HF、LF/HF等指标对28例2型糖尿病患者GHBA1C降低前后24h心率变异性进行对比分析,并与20例正常人做对照.结果糖尿病患者HRV在GHBA1C降低前明显低于GHBA1C降低后(P<0.01或P<0.05),但GHBA1C降低后其HRV仍较正常人低.结论糖尿病患者GHBA1C降低后HRV增加,提示支配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可部分恢复.

    作者:杜一平;雷开键;郑建华;王倩;刘丽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免疫四联疗法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方剂、盐酸左旋咪唑搽剂、潘生丁、乙肝疫苗联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然感染组(50例)和非自然感染组(50例),均使用免疫四联法治疗,总疗程18个月,分别于治疗后第6,12,18个月抽血,查HBV-DNA、HBeAg、HBsAg及肝功能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6,12,18个月后,自然感染组HBV-DNA阴转率为12.5%、40%、65%,非自然感染组为0%、5%、11%,P<0.05;HBeAg阴转率自然感染组为0%、31.25%、56%,非自然感染组为0%、2.2%、6.5%,P<0.01;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自然感染组为0%、25%、41.67%,非自然感染组为0%、2.17%、4.4%,P<0.01;治疗结束后自然感染组的总有效率为81.25%,非自然感染组为10.87%,P<0.01.结论免疫四联疗法治疗自然感染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效果较好,费用低,用药方法简单,基本无不良反应.

    作者:康涛;单鸣;范修平;王静;叶清琦;雷开键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01~2004年临床拟诊断为冠心病并在1~2周内进行TET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的住院患者320例.结果 TET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94.89%(186/196),特异性72.58%(90/124),准确度86.25%(276/320).运动时间、ST段下移幅度及峰心率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P<0.01).运动试验早期低运动量时出现的心肌缺血提示2、3支病变.结论 TET安全,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无创性诊断,评价冠心病的重要方法,综合多项参数可初步推测其病变程度.

    作者:周建华;党书毅;王玮;胡怀明;胡玲;王崇全;王斌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医院内念珠菌感染493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内念珠菌感染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我院2004年1~12月发生的493例医院内念珠菌感染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念珠菌感染占医院感染29%,其中白色念珠菌居首位为80%,热带念珠菌次之为11%.念珠菌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高达44%,胃肠道次之36.9%.医院内念珠菌感染的发生与基础疾病、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菌素的应用,放、化疗以及各种侵入性诊疗技术的实施有密切的关系.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等对念珠菌有较好的敏感性,其中氟康唑临床应用为广泛.结论医院内念珠菌感染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应予高度重视.

    作者:代敏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异位妊娠36例分析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MTX)联合用药对异位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2年2月至2004年10月我院收治的7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米非司酮150mg顿服,1次/d,连续3d,同时甲氨蝶呤25mg肌注,1次/d,连续5d.对照组单用甲氨蝶呤,用法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治愈率88.89%,对照组治愈率61.76%,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MTX优于单用MTX治疗异位妊娠,联合用药效果显著.

    作者:刘晓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罗格列酮合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合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2-DM)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治疗前后患者自身对照的方法,30例经双胍类以及磺脲类加双胍类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DM患者改用罗格列酮4mg 口服,每日1次,同时给予二甲双胍250~500mg口服,每日3次,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FPG)以及餐后2h血糖(PPG)、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检测血脂、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等.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12周后相比较,FPG、PPG、FINS下降,IRI降低,差异有显著性,HbAlc和血脂变化不大,不良反应轻微,肝肾功能无损害.结论罗格列酮能明显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加用二甲双胍治疗降血糖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安全性较好.

    作者:李迎春;杨利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阿昔洛韦致急性肾衰竭2例报告

    阿昔洛韦是抗核酸生物合成类抗病毒药,近年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所致急性肾衰竭(ARF)自1979~2003年,正式文献报道国内已有17例.我院近期连续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舒英;付平;周莉;李孜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上消化道急性大出血208例病因分析

    上消化道急性大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其病因多种多样,随着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其病因有新的认识.本文总结我院1998年8月至2004年12月诊治的上消化道急性大出血病例208例,对病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林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电磁影像导航在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电磁影像导航在鼻内镜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6例慢性鼻窦炎手术患者,所有病例在美国InstaTrak ENTrak 3000电磁影像导航系统及国产鼻内镜下实施手术.结果电磁影像导航术前准备时间平均为10min,平均误差为1mm,16例患者全部手术顺利完成,无1例手术并发症出现.结论与光学导航相比,电磁导航更为简单方便,无光信号阻挡,戴定位头架可实现自动注册,电磁影像导航下鼻内镜手术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段炼;梁绍伟;李刚;范勇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脑钠肽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荧光定量测定方法检测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组)和20例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组)的血清脑钠肽-32水平,并以20例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①心力衰竭组、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脑钠肽-32水平分别为(867.5±310)ng/L、(429.3±138.8)ng/L和(107.3±36.6)ng/L,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心力衰竭组、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脑钠肽-32水平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788.7~932.5ng/L、370~515.3ng/L和94.2~121.2ng/L相互之间无交叉.②血清脑钠肽-32水平对心力衰竭的诊断界值为120ng/L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87.6%.③心功能(NYHA)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的血清脑钠肽-32水平分别为(437.0±135.8)ng/L、(629.3±238.4)ng/L、(891.2±318.5)ng/L和(1029.1±576.8)ng/L,各级间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血清脑钠肽-32水平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r=0.823,P<0.01),与原发病无相关(P>0.05).结论血清脑钠肽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钟宏;杨雷;易延静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与肺血管重构的关系

    目的探讨左向右分流先心病患儿肺血管AT1、AT2受体表达与肺血管重构的关系.方法 20例左向右分流先心病患儿肺活检标本和5例儿童尸解肺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AT1、AT2受体及α-actin、PCNA染色.测定肺小血管壁AT1、AT2染色的IOD值,以及非肌性肺血管肌化程度、肺小血管壁厚百分比和肺小血管壁细胞的增殖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先心病患儿肺小血管壁AT1受体染色的IOD值与非肌性肺血管肌化程度、肺小血管壁厚百分比和肺小血管壁细胞的增殖度相关(r分别为0.742、0.521、0.657),AT2受体仅与血管壁厚百分比相关(r=0.516).结论 AngⅡ通过两种受体亚型,主要是AT1受体,参与左向右分流先心病肺血管重构.

    作者:乔莉娜;安琪;赁可;周同甫;李谧;王文冬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4例骨髓复发预后因素分析

    近年来,急性白血病已成为威胁儿童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规律化疗方案的应用使儿童白血病的安全缓解率和5年无事件生存率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仍有较高的复发率.现将我院10年来资料完整的54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复发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森敏;贾苍松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颅内血管母细胞瘤的磁共振诊断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的认识.方法 33例患者MRI诊断为血管细胞瘤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男22例,女11例;年龄4~74岁.结果血管母细胞瘤主要位于小脑半球及蚓部.本组病例中,单发32例,多发1例.30例囊腔型,3例实型.幕下29例,幕上4例.结论 MRI是诊断血管母细胞瘤的有效检查方法,但需与囊状胶质瘤、小脑单纯囊肿、脑包虫病、脑脓肿、转移瘤相鉴别.

    作者:任鸿萍;邓珍平;张兴华;雷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酷似心肌梗死的异常Q波--附34例肥厚性心肌病心电图分析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心肌病,其心电图表现类似冠心病,特别是心电图的异常Q波易与心肌梗死相混淆[1].本文对34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探讨本病异常Q波及ST-T改变的特征.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梅林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以脑膜炎起病的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报告

    患者,男,75岁.因头痛、呕吐1周,四肢乏力4d于2005年2月6日入院.1周前,病人夜间睡眠时因头痛而醒,并发呕吐.无视物成双及肢体麻木无力,无发热,病情逐渐加重.

    作者:毛碧容;宋晓玲;赖晓晖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的关系

    目的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透析中心MHD患者46例,透析时间超过半年,无恶性肿瘤、活动性肝病、风湿性疾病等.EPO使用期间口服铁剂使转缺蛋白饱和度(TSAT)>15%.根据CRP值分为两组,即CRP增高组(n=24)>9mg/L和CRP正常组(n=22).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白蛋白(AL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以及计算Kt/V.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年龄、透析膜、透析时间、EPO剂量、TSAT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CRP增高组HCT、Hb、ALB显著低于CRP正常组(P<0.05).而两组Kt/V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HD患者体均存在慢性炎症状态,透析后血清CRP有逐步升高趋势,其升高水平影响EPO治疗效果.

    作者:冀玲;杨立川;刘先蓉;付平;马行一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应激肽在低氧大鼠的含量变化分析

    目的探讨应激肽在不同低氧条件下Wistar大鼠体内的含量变化,为判断机体对低氧的习服有一定参考价值.方法采集不同低氧条件下大鼠血清,检测应激肽含量,放免方法检测ALD、Ang含量.结果在模拟不同海拔高度下的低压氧舱内的大鼠应激肽含量分别为(143.5±31.7)、(153.3±36.9)、(156.3±37.8)、(144.8±31.3)mg/L,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不同低氧条件下Wistar大鼠体液中发现低氧应激肽,应激肽含量对机体与低氧环境的适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胡宗海;胡娟;高建丽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克雷伯杆菌致医院获得性肺炎44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我院克雷伯杆菌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0年10月至2004年6月住院的44例克雷伯杆菌H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克雷伯杆菌HAP患者中多数为老年人,基础疾病多、住院时间长,病死率高.克雷伯杆菌主要对亚胺培南、三代头孢、氨基糖甙类及喹诺酮类敏感.结论治疗应据药物敏感试验联合用药,加强支持治疗.

    作者:龙成琴;郑玉琼;李静;姚远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医源性胆管损伤23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预防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诊断及治疗.结果胆管损伤术中发现14例(LC 3例),早期发现4例,后期胆管狭窄5例.术中及早期1期修复17例,治愈15例,6例经2期手术治愈4例,死亡1例,好转1例.后期胆管狭窄5例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均治愈.结论坚实的胆管外科解剖基础,丰富的胆管外科手术经验是预防胆管损伤的基础,术中及时发现问题并1期修复是重要的,否则会给病人各种不良后果增加处理难度,精细的修补吻合技术是修复胆管损伤的关键,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修复胆管损伤的首选方法,特殊情况下长期U管引流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作者:康欣;陈宜常;彭其芳;李荣强;陈东;李源;陈万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