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假性胰腺囊肿的外科治疗对策

甘险峰;杨训;刘洲;周晓辉;张刚

关键词:假性胰腺囊肿, 诊断, 治疗
摘要:假性胰腺囊肿(PPC)是临床常见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手术治疗,但是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内镜技术的发展,外科手术的主导地位受到了挑战,进而导致对PPC认识和治疗对策的一些争论.本文对我科自1996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43例PPC病例予以回顾性分析总结,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技术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研究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技术对肿瘤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技术,对健康体检496例、各期肿瘤163例、肿瘤术后监测者29例的12种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同时使用AXSYM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496例健康体检者中6例超出参考值范围,163例肿瘤患者中133例异常,阳性结果占81.59%;29例术后监测者中3例异常.结论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对肿瘤早期诊断有较大潜力,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肿瘤的早期筛查、预后及疗效观察.

    作者:宋晓玉;李力;熊英;胡新民;范仲元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无症状脑梗死15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154例无症状脑梗死(SBI)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对本院1997~2004年门诊及住院705例脑梗死患者的头颅CT和MRI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BI的发生率21.84%,且随年龄增长有上升的趋势.病变通常为腔隙性或大脑皮质静区,病灶直径多在0.3~1.5cm.临床表现多为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头痛、头昏;主观感觉的肢体麻木、无力及轻微智力减退等.结论 SBI患者的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应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作者:胡建;白小红;陈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肥厚型心肌病42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临床、心电图、影像学检查的特点,了解HCM的诊治现状,提高临床医生对于此类疾病的认识和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近8年来收治的42例HCM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及治疗和住院期间的转归,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同时对于不同性别间各项指标的差异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6.8±18.8)岁(范围6~68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有胸痛,心悸,晕厥或晕厥先兆,劳力性气促,心电图主要表现为T波倒置,巨大负性T波.存在Q波.超声检查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占90.5%.住院期间行药物治疗者占74.3%,5例接受DDD起搏治疗,2例接受室间隔化学消融手术.在不同性别间各项临床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HCM临床表现多样,超声心动图的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手段,目前的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非药物治疗技术的应用有待加强,HCM在不同性别间临床表现上无显著差异.

    作者:陈玉成;梁玉佳;饶莉;吕均;曾智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Beagle犬异氟醚组织/气分配系数测定

    目的测定Beagle犬异氟醚不同组织/气分配系数.方法选择健康成年Beagle犬4只,雌雄各半.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经股动脉放血处死后,分别取其部分心、肝、肾、脑、肌肉及腹腔脂肪组织并制成匀浆.采用注射器顶空2次平衡法,首先经气相色谱仪测定异氟醚组织匀浆/气分配系数,再根据容积比分配系数而获得异氟醚各组织/气分配系数.结果在37℃条件下,Beagle犬异氟醚脂肪/气分配系数(53.21±2.55)与所测得的其它各组织/气分配系数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心(2.11±0.43)、肝(1.98±0.27)、肾(1.76±0.19)、脑(2.02±0.08)和肌肉(2.11±0.42)的异氟醚组织/气分配系数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所测定的Beagle犬异氟醚各组织/气分配系数中,以脂肪/气分配系数为大.

    作者:杨小霖;王钥;张文胜;罗南富;刘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Cx26在膀胱癌中的异常表达

    目的观察膀胱移行细胞癌中Cx26的表达情况.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对35例膀胱癌组织和1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Cx26表达进行检测,根据表达强弱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正常组织中移行上皮细胞强表达、主要胞膜染色,而基底层表达微弱.35例膀胱癌组织中24例表达降低或不表达(68.3%),5例胞浆染色明显(14.3%).Cx26在高分化早期肿瘤中表达降低,随恶性程度增加而表达降低趋势明显.结论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Cx26的表达减少或异常分布,Cx26表达异常可能与肿瘤的恶性表型有关.

    作者:罗顺文;叶钢;江永浩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治

    目的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诊治的方法、效果.方法通过临床症状、鼻咽侧位X线摄片、纤维鼻咽镜检查及多道睡眠监测法(polysomnography,PSG)诊断OSAHS 70例,对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通气不足)指数(apnea hyponea index,AHI)≥5次/h,伴随血氧饱和度降低≥3%以上的患儿诊断为OSAHS.对其中64例腺样体和/或扁桃体肥大的患儿行手术治疗,3例伴鼻窦炎者行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术.结果有57例完成了术后随访及PSG检查,患儿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术后1~2个月内复查PSG表明AHI、低血氧饱和度、平均呼吸暂停时间,呼吸暂停次数等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有3例高血压患儿术后2例5~10d血压恢复正常.3例伴鼻窦炎鼻息肉者术后1~2个月复查鼻塞,头昏痛等症状明显减轻.结论儿童OSAHS有其自身特点,诊断主要依靠PSG,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是儿童OSAHS的常见原因,腺样体和扁桃体切除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并能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杨洪斌;梁传余;刘隆跃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新生儿阴囊横纹肌肉瘤1例

    患儿,男,14d龄.因发现右侧阴囊肿胀,加重6h于2005年6月14日入院.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无发热,足月新生儿貌,心、肺、腹未查及异常,右侧阴囊球形肿胀,直径4cm,皮肤潮红,触痛明显,阴囊内包块呈囊实性感,包块上缘界限清晰,睾丸、附睾触摸不清,包块透光试验阳性,诊断性穿刺抽出淡黄色液体3ml,送检为渗出液;左侧睾丸已降,阴茎及左侧阴囊未查及异常.诊断为右侧睾丸鞘膜积液.予抗感染、对症治疗.20h后右侧阴囊再次肿胀,遂行急症右侧阴囊探查术;术中见阴囊壁厚0.3cm、水肿,阴囊内充满乳白色鱼肉样组织,质脆、易出血,睾丸略肿胀,表面基本光整;遂切除肿瘤组织以阴囊减压,常规活检及免疫组化均提示阴囊横纹肌肉瘤.术后阴囊切口愈合良好,拟二次行根治手术,但家长放弃治疗出院.

    作者:颜艳;王海燕;王泉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腹内疝误诊为卵巢囊肿蒂扭转1例

    患者,38岁,已婚.因下腹剧烈疼痛1d于2004年11月16日入院.患者末次月经11月初,正常.入院日晨起无明显诱因突发下腹坠痛,伴肛门坠胀,恶心欲呕.查体:下腹正中及左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移浊(-).妇检:宫颈举痛,子宫后位,正常大,欠活动,压痛(+ +),左附件区囊性占位(6.3cm×2.7cm),盆腔少量积液,行后穹隆穿刺抽出少许淡黄色液体.

    作者:刘艺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高原地区肱骨髁上骨折221例临床分析

    我院外科1984年11月至2004年11月共收治肱骨髁上骨折221例,根据受伤后的时间、骨折类型、有无血管神经并发症以及骨折畸形连接、肘内翻畸形等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大多数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肘内翻的发生率较低.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陶步云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灯盏花素针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我院从2003年6月至2004年4月用灯盏花素针静脉滴注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40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组40例对比,结果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旭;曹成基;李林辉;韩芸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假性胰腺囊肿的外科治疗对策

    假性胰腺囊肿(PPC)是临床常见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手术治疗,但是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内镜技术的发展,外科手术的主导地位受到了挑战,进而导致对PPC认识和治疗对策的一些争论.本文对我科自1996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43例PPC病例予以回顾性分析总结,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甘险峰;杨训;刘洲;周晓辉;张刚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双J管内引流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目的探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双J管内引流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双J管内引流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25例,术后6~8周拔出双J管,术后6个月行静脉肾盂造影复查.结果患肾积水好转,肾盂明显缩小,吻合口通畅.结论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较理想的方法,双J管能起到引流通畅及内支架作用,能减少术后吻合口漏尿及再狭窄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徐峰;李坚勇;谭卫;陈钟良;刘德荣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己参合剂对大鼠肾小球硬化的影响

    目的参照中医临床经验,探讨中药己参合剂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5/6肾切除引起的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以能改善肾小球硬化进程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巯甲丙脯酸作阳性对照,观察己参合剂的作用.结果己参合剂不仅有降低模型组大鼠的尿蛋白,减缓血肌酐上升速度(P<0.01),还能减少其尿中Ⅳ型胶原(P<0.05).肾病理证实可以减少系膜细胞增生(P<0.01)及细胞外基质的病理性堆积(P<0.01).结论己参合剂具有一定减轻该大鼠模型肾小球硬化,减轻肾损伤,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作者:陈彤;易晓颖;叶学锋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原发性胼胝体恶性淋巴瘤4例误诊分析

    恶性淋巴瘤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少见,发生于颅内胼胝体者更少见,因其临床特点不典型,常导致误诊.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4年3月共收治胼胝体恶性淋巴瘤4例,均误诊,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年军;何正文;高洪波;章凯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谈新形势下医疗纠纷的应对要略

    当前,在医疗纠纷愈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形势下,如何降低医源性医疗风险已成为各级医疗机构的当务之急.作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有效防范和正确处理医疗纠纷,将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维护医院秩序和社会稳定,促进医学科学事业发展,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作者:孟勇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移动性盲、结肠1例

    患者,男,16岁,腹痛2年,加重1d入院.入院查体:腹平,脐周及麦氏点处明显压痛,轻肌紧张.诊断为阑尾炎予手术治疗.常规取右下腹探查切口入腹见:右髂窝及通常结肠、结肠旁沟处均未见盲、结肠.其盲肠位于脐中心处,回肠充血水肿位于右髂窝、阑尾炎变.盲肠及升结肠系膜长,移动度大,肝、脾曲消失,无固定结构,直肠固定良好.

    作者:陈剑锋;王绍兰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IL-8的表达及NF-κB调控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的直接诱导作用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IL-8表达的影响及通过核因子κB(NF-κB)的调控机制.方法以100ng/ml LPS刺激PMVEC 0、0.5、1、2、4、6、8h或1ng/ml、10ng/ml、100ng/ml LPS刺激1h或6h为检测时相点,ELISA、原位杂交试验分别检测的培养液上清中分泌的IL-8及PMVEC内IL-8mRNA的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EMSA)检测NF-κB的活化;并观察NF-κB活化抑制对IL-8表达的影响.结果 LPS能显著促进PMVEC表达IL-8,包括促进IL-8mRNA的表达及IL-8的分泌.在时间上mRNA的表达先于IL-8分泌.且LPS的直接诱导能迅速活化NF-κB,1h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PDTC能显著抑制NF-κB的活化及IL-8的表达(P<0.01).结论表明细菌致病因子LPS的直接诱导确能通过促进NF-κB的活化,从而启动IL-8的高效表达和分泌,为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的迁移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导致肺损伤.

    作者:朱卫国;靳艳华;白小红;陈莉;顾大勇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处理对策

    目的探讨导致肝外胆管医源性损伤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收集过去8年来两家医院共收治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者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此类损伤常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后,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解剖学因素、病理学因素、人为因素3个方面.结论人为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严密观察、早期诊断及有针对性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和术式是避免严重后果的重要方面.

    作者:王斌;曹起楷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302例恶性心包积液病因及检查手段分析

    目的观察恶性心包积液的病因分布,并综合评价各种检查手段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2例恶性心包积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302例恶性心包积患者中,患呼吸系统肿瘤的占43%,其他病因依次为乳腺癌(19%)、白血病、淋巴瘤(15%)、卵巢癌、宫颈癌(11%)、胃肠道肿瘤(4%)、平滑肌肉瘤(1%)、黑色素瘤(1%)、其他(6%).男性患者首位病因为呼吸系统肿瘤,第2位病因为血液系统肿瘤;女性患者首位病因为乳腺-子宫附件肿瘤,第2位病因为呼吸系统肿瘤;②心包积液查癌细胞276例,阳性率为35%;心包积液癌胚抗原检测276例,平均值39μg/L,>5μg/L的有212例(阳性率为77%);心脏CT检查252例,发现心包不规则增厚及心包腔内结节状肿块179例(阳性率为71%);心脏超声检查302例,探查到心包增厚及不规则占位性病灶85例(阳性率为28%);③以上4者联合阳性率为83%.结论呼吸系统、乳腺-子宫附件、血液系统肿瘤是心包积液的主要病因.心包积液涂片查癌细胞、心包积液检测癌胚抗原、心脏CT、心脏超声检查对诊断恶性心包积液有重要价值,联合应用能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作者:彭玲;韦建;李达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鼻内镜下鼻腔微型填塞治疗鼻腔中后份出血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虽然有较多的局部止血方法,但鼻腔填塞止血仍然是临床经常使用且效果确切的方法.如何减少因填塞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克服鼻腔填塞止血不足,一直是临床上面临的问题.近年来我院采用鼻内镜下鼻腔微型填塞法治疗鼻腔中后份出血42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永春;余文兴;唐梓轩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