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己参合剂对大鼠肾小球硬化的影响

陈彤;易晓颖;叶学锋

关键词:己参合剂, 肾小球硬化
摘要:目的参照中医临床经验,探讨中药己参合剂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5/6肾切除引起的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以能改善肾小球硬化进程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巯甲丙脯酸作阳性对照,观察己参合剂的作用.结果己参合剂不仅有降低模型组大鼠的尿蛋白,减缓血肌酐上升速度(P<0.01),还能减少其尿中Ⅳ型胶原(P<0.05).肾病理证实可以减少系膜细胞增生(P<0.01)及细胞外基质的病理性堆积(P<0.01).结论己参合剂具有一定减轻该大鼠模型肾小球硬化,减轻肾损伤,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双歧杆菌治疗肝硬化34例疗效观察

    我院1998年至2002年7月运用双歧杆菌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我院1998年至2002年7月门诊及住院诊断:肝硬化失代偿期63例.符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及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止方案[1].其中男34例、女29例,年龄31~67岁,平均49岁,根据用药随机分成双歧杆菌组34例,常规治疗组29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长短及肝功能损害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

    作者:蔡晓兵;兰淑;王华;张炳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原发性胼胝体恶性淋巴瘤4例误诊分析

    恶性淋巴瘤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少见,发生于颅内胼胝体者更少见,因其临床特点不典型,常导致误诊.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4年3月共收治胼胝体恶性淋巴瘤4例,均误诊,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年军;何正文;高洪波;章凯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从四川省麻醉从业人员情况调查看麻醉质量控制

    麻醉科作为一个新兴的临床学科,在党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为麻醉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麻醉学科的建设管理和技术水平同其他学科一样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已发展为集临床麻醉、急救复苏、疼痛治疗及危重医学的综合性学科.成为消除病人痛苦、保障病人安全、促进医院良好运转和危重病人救治的重要临床科室.

    作者:李运福;王泉云;罗方武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罕见肠源性囊肿1例

    患者,女,78岁,因右侧腹隐痛20+d于2002年11月26日来院就诊.查体:右侧腹可扪及一巨大囊性包块,表面光滑,无压痛,位置固定.CT示:右侧腹腔内横切面径线约13cm×13cm大小,上下径超过15cm的囊性肿块.于11月9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囊性包块位于升结肠系膜内,约25cm×15cm×15cm大小,囊内容物为棕褐色胶冻样粘稠液体、混血凝块,总量约3000ml,行囊肿切除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病检:右半结肠肠源性囊肿.

    作者:曾建江;李学颖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主气管狭窄外科治疗围术期处理1例

    患者,男,49岁,40kg.因外伤后颈部、四肢活动受限4个月,伴气紧10余天入院.入院诊断:①高位截瘫气管切开术后;②吸气性呼吸困难(Ⅰ度).查体:HR 80次/min,R 22次/min,BP 90/54mmHg.一般情况:三凹征(+),堵住金属气管导管口后呼吸困难加重.双侧自颈6平面以下皮肤感染消失,四肢肌肉萎缩.辅查:X线片示心肺(-).CT示:T2平面气管管壁增厚,并见软组织密度影充填,管腔狭窄(其上方层面气管内似有液体物质潴留).

    作者:王瑜;黄晓波;黄建新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体外循环对瓣膜置换术患者尿NAG/Cr值的影响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转流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NAG)/尿肌酐(NAG/Cr)值的影响.方法 53例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记录手术过程体外循环各转流因素,并与患者术后尿NAG/Cr峰值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尿NAG/Cr与TM-50(平均灌注压低于50mmHg的时间压力积分)、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呈正相关.结论缩短转流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并维持平均灌注压在50mmHg以上有助于减轻肾损害.

    作者:伍长学;肖锡俊;袁宏声;范英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度他雄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不良反应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常见多发的男性老年病之一,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其发病率不断增高.BPH引起尿道狭窄,主要导致排尿梗阻与尿路刺激症状.近十年来,药物治疗已成为轻、中度BPH的一线治疗方法.目前,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品种繁多,大体上可分为植物类药制剂,α1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5ARI),雄激素抑制剂等几大类[1,2].

    作者:安宇;李虹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髓母细胞瘤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表达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在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为临床预后判断,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髓母细胞瘤中的uPAR表达.结果 50例髓母细胞瘤中均有不同程度uPAR表达,以中、高阳性率为主,阳性染色主要位于肿瘤细胞.结论 uPAR在髓母细胞瘤中主要呈中、强表达,揭示uPAR在其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高利民;毛伯镛;张尚福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HIV感染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所致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necy syndrome,AIDS),简称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传染病.自1981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全世界首次报道该病以来,全球已有199个国家和地区有HIV感染或艾滋病患者的报道.在全世界范围内,艾滋病已排在死因谱的第4位,成为人类面临的灾难性的疾病.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但是,迄今尚无根治HIV感染的特效药物,因此目前强调对本病的综合治疗,并对艾滋病患者给予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作者:白浪;唐红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进鼻部粘膜修复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鼻粘膜创面应用的治疗效果.方法鼻粘膜创面用bFGF换药的治疗组30例,与鼻粘膜创面用传统方法换药的对照组30例,从修复天数和粘膜修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bFGF治疗组粘膜修复平均天数(1.93±0.64)d短于传统换药对照组(7.37±2.24)d,t检验(t=12.95,P<0.001).治疗组治愈率(100%)高于对照组(80%),卡方检验(χ2=6.67,P<0.05).结论 bFGF能明显促进粘膜创面愈合,明显缩短修复时间.

    作者:何刚;敖敏;杜泽秀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己参合剂对大鼠肾小球硬化的影响

    目的参照中医临床经验,探讨中药己参合剂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5/6肾切除引起的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以能改善肾小球硬化进程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巯甲丙脯酸作阳性对照,观察己参合剂的作用.结果己参合剂不仅有降低模型组大鼠的尿蛋白,减缓血肌酐上升速度(P<0.01),还能减少其尿中Ⅳ型胶原(P<0.05).肾病理证实可以减少系膜细胞增生(P<0.01)及细胞外基质的病理性堆积(P<0.01).结论己参合剂具有一定减轻该大鼠模型肾小球硬化,减轻肾损伤,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作者:陈彤;易晓颖;叶学锋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经鼻内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术临床应用进展

    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鼻漏是鼻颅底外科常见疾病之一,经鼻内镜行CSF鼻漏修补术已经成为鼻-前颅底手术的标志性技术,本文就此手术临床应用进展及相关内容作一综述.

    作者:邹剑;张勤修;刘世喜;梁传余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鼻中隔畸形综合征临床研究

    鼻中隔在结构及形态上不同程度的改变,如偏曲、脱位、脊状突、矩状突等称为鼻中隔畸形,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成年男性多.而因鼻中隔畸形引起一系列临床综合症状的只有20%左右.据有关资料显示[1]日本人鼻中隔畸形占正常人的81.2%,欧美为11.6%~16.6%,中国为47.8%.鼻中隔畸形综合征病人占我院耳鼻喉科住院病人的20%左右.大部分曾以头痛就诊于神经内科;以眩晕病入住内科;以颈椎病就诊骨科.由鼻中隔畸形引起的高血压、颈、肩部疼痛而CT、X线检查排除其他病变,哮喘、一过性知觉丧失及眩晕等临床症状经内外科治疗无效,很少有人意识到是鼻中隔畸形所致.现将笔者收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王改成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假性胰腺囊肿的外科治疗对策

    假性胰腺囊肿(PPC)是临床常见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手术治疗,但是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内镜技术的发展,外科手术的主导地位受到了挑战,进而导致对PPC认识和治疗对策的一些争论.本文对我科自1996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43例PPC病例予以回顾性分析总结,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甘险峰;杨训;刘洲;周晓辉;张刚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儿科医院感染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儿科疾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调查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儿科住院病历3975份.结果 3975例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108例,感染率为2.72%,感染部位以胃肠道常见,患儿的年龄、住院时间延长、季节、不合理应用抗生素是危险因素.结论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合理使用抗生素,缩短住院时间,严格消毒隔离,加强病房管理,有助于防治感染.

    作者:吴丽群;刘颦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近视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108只眼不同程度近视(-2.50D~-12.00D)分为3组:Ⅰ组为-2.50D~-6.00D、Ⅱ组为-6.25D~-10.00D、Ⅲ组为-10.25D~-12.00D进行LASEK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时,3组的屈光度在±1.00D以内者分别为95%、93%和61%,在±0.50D以内者分别为87%、85%和29%.术后裸眼视力达到0.5或以上者分别为100%、100%和89%,达到1.0或以上者分别为97.8%、91.5%和31%.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LASEK是治疗近视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田萍;陈豫川;宇成达;陆岩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选择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治疗方式经历了手术-非手术-手术治疗及20世纪90年代的中西医结合的曲折历程,虽然国内外学者对SAP的诊断治疗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与探讨,迄今未能获得满意的疗效,病死率仍为20%~40%[1].及早对病情危重程度和预后作出正确的评估,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现复习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吕仕银;张成荣;陈忠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新生儿阴囊横纹肌肉瘤1例

    患儿,男,14d龄.因发现右侧阴囊肿胀,加重6h于2005年6月14日入院.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无发热,足月新生儿貌,心、肺、腹未查及异常,右侧阴囊球形肿胀,直径4cm,皮肤潮红,触痛明显,阴囊内包块呈囊实性感,包块上缘界限清晰,睾丸、附睾触摸不清,包块透光试验阳性,诊断性穿刺抽出淡黄色液体3ml,送检为渗出液;左侧睾丸已降,阴茎及左侧阴囊未查及异常.诊断为右侧睾丸鞘膜积液.予抗感染、对症治疗.20h后右侧阴囊再次肿胀,遂行急症右侧阴囊探查术;术中见阴囊壁厚0.3cm、水肿,阴囊内充满乳白色鱼肉样组织,质脆、易出血,睾丸略肿胀,表面基本光整;遂切除肿瘤组织以阴囊减压,常规活检及免疫组化均提示阴囊横纹肌肉瘤.术后阴囊切口愈合良好,拟二次行根治手术,但家长放弃治疗出院.

    作者:颜艳;王海燕;王泉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腹内疝误诊为卵巢囊肿蒂扭转1例

    患者,38岁,已婚.因下腹剧烈疼痛1d于2004年11月16日入院.患者末次月经11月初,正常.入院日晨起无明显诱因突发下腹坠痛,伴肛门坠胀,恶心欲呕.查体:下腹正中及左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移浊(-).妇检:宫颈举痛,子宫后位,正常大,欠活动,压痛(+ +),左附件区囊性占位(6.3cm×2.7cm),盆腔少量积液,行后穹隆穿刺抽出少许淡黄色液体.

    作者:刘艺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非洛地平治疗老年纯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观察

    目的了解非洛地平片对老年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以非洛地平片2.5mg/d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至10mg/d,对疗效不佳者加服双氢克尿塞12.5~50mg/d,观察血压及临床改善情况,疗程30d.结果 87例患者中显效42例,有效3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9.65%.近期观察(30d)无明显不良反应,远期观察(1年)有3例血糖、血尿酸升高.结论非洛地平片价廉、效高、不良反应少,适合老年纯收缩期高血压的选用.

    作者:张加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