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福山;黄宗文;蒋俊明
十二指肠壅滞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十二指肠远端或十二指肠、空肠交界处的梗阻而产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本病少见,易误诊.我院从1997年以来,共收治3例,均出现误诊,误诊时间长达9年.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浩;李卫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女,55岁.因右下腹痛11小时于1999年11月26日入院.5月前因右下腹痛7天在我院诊为阑尾脓肿.经补液、抗感染保守治疗8天后,痊愈出院.入院查体:T37.2℃,P84次/分,R18次/分,BP15/10kPa,心肺(一).腹丰满,全腹未见肠型及包块,右下腹压痛,轻度反跳痛,以麦氏点为重,无明显肌卫.肝脾未及,肝肾区无叩痛,移浊(一).肠鸣存在,未闻及高调肠鸣.辅查:Hb119g/L,WBC11.8×109/L,N0.77.小便常规无异常.入院后以阑尾脓肿复发、急性阑尾炎急诊手术.手术见阑尾盲肠下位,高度肿胀约3.0cm×3.0cm×5.0cm大小,与周围组织陈旧性粘连,阑尾无充血,表面无脓苔.
作者:黄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 病例报告患者,24岁,因发现盆腔包块1年,月经紊乱半年到当地医院行CT检查,发现子宫增大来我院求治.患者既往体健,各系统回顾均无重要病史.月经史:15,量中,无痛经史,入院前半年,月经周期延长,经期由35天延长至10~20天不等,月经量明显增多.22岁结婚,G1PO+1,否认家族中有肿瘤病史.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全身浅表淋巴结均未扪及,心肺无明显异常.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式;阴道通畅;宫颈肥大;子宫增大约6+月孕、质硬、不活动;双附件区未扪及包块.
作者:石宇;徐世强;吴艳丽;谢芳;殷红;张国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 病例报告例1,28岁.G3P2+1,因产后32小时,阴道流血多,昏迷2次于1996年9月8日入院.1天前在家分娩一4000g女活婴,由卫生员接生,产时流血量及第三产程处理情况患者不清楚.产后流血多,出现昏迷,到当地卫生院输液治疗稍好转.4小时前患者再次阴道流血多,昏迷后急送我院.查体:T37.3℃,P130次/分,R35次/分,BP9/7kPa.腹软、无压痛,耻上扪及宫底约4横指高,检查阴道内有一肿物约10cm,与子宫相连,质中等,色暗红,表面粗糙,少许活动性出血,肿物顶端有一约4cm直径环状组织.
作者:周曼清;梁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男,18岁.因突发腹痛,大量柏油样便.1998年10月急诊收住院.查体:生命体征尚平稳,面色苍白,贫血貌,中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Hb60g/L,WBC9.9×109/L,NO.90,大便RT:OB试验卅,RBC卅.入院后经积极保守治疗,止血、输血、经胃管内灌注止血剂等措施无效,遂于当日在持硬膜下行急诊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距十二指肠悬韧带约80cm空肠内壁处见一直径约0.5cm3瘤体伴活动性出血,远端肠部充满陈旧性血液,行瘤体切除.病理诊断:空肠血管瘤,住院12天,痊愈出院.
作者:马晋;陈冬斌;孙德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病例报告患者,女,34岁.入院前2年因右上腹胀痛不适在外院诊断为肝囊肿行囊肿开窗术.1年前,患者肝囊肿复发在我院2次行囊肿开窗术,术后出现胆瘘,经处理治愈出院.1月前,患者腹胀再次入院诊断为肝囊肿复发伴腹水,2次抽吸出淡黄色粘稠状腹水分别为2000 ml及4000ml,出院后半月,患者腹胀再次加重入院.查体:腹膨隆呈蛙状,腹肌稍紧,右上腹深压痛,移浊(+).B超示:右肝多发囊肿、腹水.CT示:右肝多发囊肿,大量腹水原因待查?囊肿引流管造影示:肝囊肿与肝内胆管相通可能性大;腹水常规检查呈渗出液;其他检验结果无异常.
作者:王晓良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现代医学已进入亚分子研究时代,尤其是1988年,当牛津大学生化系的德韦克首先提出糖生物学(Glycobiology)这一新名词以来,标志着对糖及糖缀合物(包括糖蛋白、糖脂和蛋白聚糖)的研究,已逐渐成为世界生物学研究的新热点.1糖生物学与现代生物医学的关系糖生物学的定义是以生物大分子的组成部分糖链为对象,研究它在多细胞生物高层次生命活动中的功能.生物体内的生物活性寡糖大多通过糖链与另一种或几种糖缀合物结合在一起.已有不少研究结果确证,糖类作为信息分子在受精、发生、发育、分化,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衡态的维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老化、癌细胞的异常增殖和转换、细胞识别和病原体感染等生物学过程都有糖类的介导.在这一系列的生物过程中,重要的生物活性因子便是糖链.
作者:肖振圭;张霆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消化系统危急重症,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病程初期常合并急性肺损伤(ALL),随着病情进展,ALL逐步加重,出现急性呼吸衰竭(ARDS),是早期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关于SAP合并ALL的机理极为复杂,治疗困难。本文通过对我科¨例SAP合并ALL的治疗观察探讨其发生机理及治疗进展。
作者:范福山;黄宗文;蒋俊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用一次性输液器直接插入液体瓶给患者输液,是目前各医院较普遍使用的输液方法.若要加快输液速度,在全开放输液器限速阀,提升输液瓶高度仍达不到目的的情况下,条件好的医院可用输液泵,或另开通道,或换用开放式输液器,用传统的方法挤压输液管;此外,有直接反复穿刺液体瓶塞向瓶内注射空气的,有用注射器静脉推注的,有使用带分装袋的输液器将袖带包裹在分装袋上向袖袋内打气加压的;以上加快输液的方法各有利弊.下面介绍一种简单易操作的快速输液方法.
作者:杨成敏;曾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当COPD并发严重呼吸衰竭时,病死率极高.我院内科于2000年7~10月创新采用有创和无创两种方法连续对该类患者进行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成功抢救存活6例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例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69~89岁(平均74.16±8.75岁),均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急性感染期入院.入院时呼吸频率8~44次/分,血压5例正常;1例收缩压仅5.32kPa,HR90~134次/分3例;40~44次/分3例,PaO22.39~5.98kPa,PacO28.80~11.75kPa,血pH7.219~7.476,外周血白细胞均有升高,高达15.5×109/L,并伴核左移,体温升高者3例(38.4℃~39.6℃).
作者:殷俊;高蜀生;包勇;练祥忠;杨英;沈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本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与正常人的血流变特性作一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血流变特性.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根据199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系病学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规范>,选择COPD(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稳定期)患者42例,其中男31例,女11例,平均年龄68.2±6.5岁.排除标准:①感染期患者.②近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激素、抗凝药物患者.③患其他心、脑、肝、肾疾病、免疫代谢疾病、肿瘤等患者.选择同期健康人24例作对照,其中女6例,男18例,平均年龄62.2±6.0岁.
作者:陈宇洁;江帆;杨丽;谭明英;雷晓燕;郭焕良;刘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女,53岁.因突发持续性腹痛15小时入院.15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突感中上腹、脐周为主的腹痛,伴恶心呕吐胃内容4次,腹泻4次呈黄色水样便,内无粘液脓血.既往患者有30年风湿性心脏病史,诊断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心房纤颤.服用消心痛、地高辛6年,近1年来未服用抗凝药物.查体:T37.3℃,P100次/分,R20次/分,BP15/10kPa.急性痛苦病容,神志清楚.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静脉怒张,双下肺叩浊并闻及湿罗音.
作者:马建昕;夏庆;李廷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例1,女,27岁.因婚后6年自然流产3次而就诊.第一胎引产,2年内又怀孕3次,均在40~50天不明原因流产.夫妇双方表型正常,非近亲婚配.妻子无不良嗜好,月经正常.细胞遗传学检查:取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常规培养制片,G带分析核型为46,XX,t(4;17)(q33;p13).由于患者父母拒绝染色体检查故尚不清楚平衡易位的来源.
作者:谷孝华;周阳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初步了解西南部分地区支气管哮喘发病的一般特点,分析所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防治策略.方法对四川、重庆、云南等地9所医院的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60项内容.结果本地区哮喘患者以轻症居多,发作诱因依次为上呼吸道感染、运动、花粉、尘螨以及职业性因素等.规则吸入皮质激素的患者比例甚低(17%),极少患者自备峰流速仪或常规检测峰流速(PEF).结论本地区哮喘患者对哮喘的认识水平及医生的宣教工作均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防治手段,特别是以吸入皮质激素为主的缓解期治疗,尚有相当的差距.
作者:刘春涛;冯玉麟;梁宗安;陈斌;王永碧;戴路民;童瑾;陈丹;王曾礼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女,63岁.因咳嗽1月,加重伴声嘶气紧1天.于2000年5月11日以Ⅱ°喉梗阻急诊收治我院耳鼻喉科.1月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咯粘液痰,内科诊为支气管炎,服用罗红霉素等好转.入院前1天咳嗽突然加重,出现声嘶、气紧,伴有阵发性干咳、喘鸣.检查:T35.9℃,P82次/分,R22次/分,BP18.62/9.97kPa.端坐位,张口呼吸,唇紫绀,平静时有明显的吸气性喉鸣,伴有喘鸣,并有胸骨上窝和锁骨上窝凹陷,双肺呼吸音清晰,间接喉镜检查:双侧声带运动正常,闭合欠佳,声门下左前方可见灰黑色膜样新生物,表面光滑,不活动,无出血.
作者:杨怡静;覃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和医院内感染菌之一,目前国内各医院中其检出率也已占有一定的比例,尤其是在肺部感染病例中,有报道显示其占2.5%[1],由于它对许多抗菌药呈耐药性,特别是对β-内酰胺类耐药,正越来越引起医院感染科医生的重视.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我院临床分离的该菌药敏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蒋晻;张之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女,21岁.因口服有机磷农药2小时后送我院急诊科救治.入院时,患者流涎、抽搐、瞳孔缩小,呼吸困难,双肺均可闻水泡音,呈昏迷状态.立即进行紧急抢救,在给予洗胃,快速达到阿托品化,足量胆碱酯酶复能剂解毒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血样检查胆碱酯酶活力CHE 318U/L,在外周循环不畅的情况下,立即采取股静脉切开,建立通道.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以维持循环呼吸功能,再实施全血置换.首先快速滴入生理盐水300ml,采集患者血液约200ml,输入同型相适新鲜全血200ml.
作者:刘丽华;魏晋勇;姚本清;刘茉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女,47岁.因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2月余.经纤支镜检查,病理诊断左肺中心型肺癌(小细胞未分化癌).于1999年7月来我院进行化疗,化疗前常规应用恩丹西酮加地塞米松方案止吐,当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后约2~3分钟,患者自感阴部瘙痒,继而用手猛抓阴部,并有潮湿感,患者羞于口,没告诉其他人,约6~7分钟,症状自行消失.
作者:周惠芳;马志琴;成艳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炎症反应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测定90例冠心病(CAD)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3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28例,以及正常对照组25例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结果CAD患者的CRP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结论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的作用,炎性反应可能为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钟萍;舒燕;蔡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回顾分析去骨瓣减压术对重型脑伤的治疗效果,以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GCS3~5分,57例GCS6~8分的重型脑伤患者实施去骨瓣减压术.结果行单侧减压80例,双侧减压12例.死亡40例,其中GCS3~5分22例,GCS6~8分18例.存活52例.结论去骨瓣减压术能快速缓解颅内高压,且作用持久,并发症少,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继发的脑水肿、脑肿胀方面仍然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
作者:陈隆益;黄光富;李志立;刘卫东;袁利民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