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后子宫内翻2例

周曼清;梁英

关键词:产后流血, 阴道流血, 昏迷, 在家分娩, 输液治疗, 患者, 产程处理, 病例报告, 表面粗糙, 阴道内, 卫生院, 卫生员, 活动性, 组织, 子宫, 直径, 无压, 接生, 检查, 环状
摘要:1 病例报告例1,28岁.G3P2+1,因产后32小时,阴道流血多,昏迷2次于1996年9月8日入院.1天前在家分娩一4000g女活婴,由卫生员接生,产时流血量及第三产程处理情况患者不清楚.产后流血多,出现昏迷,到当地卫生院输液治疗稍好转.4小时前患者再次阴道流血多,昏迷后急送我院.查体:T37.3℃,P130次/分,R35次/分,BP9/7kPa.腹软、无压痛,耻上扪及宫底约4横指高,检查阴道内有一肿物约10cm,与子宫相连,质中等,色暗红,表面粗糙,少许活动性出血,肿物顶端有一约4cm直径环状组织.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引起会阴部瘙痒1例

    患者,女,47岁.因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2月余.经纤支镜检查,病理诊断左肺中心型肺癌(小细胞未分化癌).于1999年7月来我院进行化疗,化疗前常规应用恩丹西酮加地塞米松方案止吐,当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后约2~3分钟,患者自感阴部瘙痒,继而用手猛抓阴部,并有潮湿感,患者羞于口,没告诉其他人,约6~7分钟,症状自行消失.

    作者:周惠芳;马志琴;成艳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液流变学观察

    本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与正常人的血流变特性作一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血流变特性.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根据199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系病学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规范>,选择COPD(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稳定期)患者42例,其中男31例,女11例,平均年龄68.2±6.5岁.排除标准:①感染期患者.②近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激素、抗凝药物患者.③患其他心、脑、肝、肾疾病、免疫代谢疾病、肿瘤等患者.选择同期健康人24例作对照,其中女6例,男18例,平均年龄62.2±6.0岁.

    作者:陈宇洁;江帆;杨丽;谭明英;雷晓燕;郭焕良;刘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洛沙坦预防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洛沙坦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预防作用.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低氧组和低氧+洛沙坦组,以常压低氧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采用微导管法测定平均肺动脉压,对肺组织切片进行图象分析.结果经3周常压低氧处理后,低氧组大鼠形成了明显的肺动脉高压、肺小动脉管壁增厚和右心室肥厚;低氧+洛沙坦处理组,其平均肺动脉压升高、肺血管壁增厚以及右心室肥厚程度均明显低于低氧组,P<0.01.结论血管紧张素系统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洛沙坦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作者:程德云;陈文彬;肖欣荣;田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52例误诊分析

    现将我院1980年1月至2000年6月误诊的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5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2例中男27例,女25例,年龄5~14岁.冬春季发病32例,夏秋季发病20例.误诊时间1~6天.1.2临床特点: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22例,有鱼虾等海产品饮食史8例,曾有阵发性腹痛16例.所有病例均先出现胃肠道症状,1~3天后出现紫癜.腹痛部位:脐周痛15例,下腹痛15例,全腹痛12例,上腹转为右下腹痛11例.腹痛性质:隐痛和钝痛28例,阵发性绞痛24例.腹部体征:不定点压痛22例,麦氏点压痛16例,脐周压痛14例.腹肌紧张16例.伴有呕吐28例,腹泻稀便18例,解果酱色和黑色大便14例.

    作者:张善云;张开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全血置换抢救重度有机磷中毒成功1例

    患者,女,21岁.因口服有机磷农药2小时后送我院急诊科救治.入院时,患者流涎、抽搐、瞳孔缩小,呼吸困难,双肺均可闻水泡音,呈昏迷状态.立即进行紧急抢救,在给予洗胃,快速达到阿托品化,足量胆碱酯酶复能剂解毒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血样检查胆碱酯酶活力CHE 318U/L,在外周循环不畅的情况下,立即采取股静脉切开,建立通道.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以维持循环呼吸功能,再实施全血置换.首先快速滴入生理盐水300ml,采集患者血液约200ml,输入同型相适新鲜全血200ml.

    作者:刘丽华;魏晋勇;姚本清;刘茉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2例

    例1,患者,女,48岁.因反复鼻阻、脓涕2年于1998年3月10日入院.入院前1年在当地乡医院行鼻息肉手术,术后2月鼻阻复发,伴脓涕,偶感头痛,嗅觉下降,无涕血.查体:左总鼻道内充满灰白色新生物及脓涕,质韧,触之不出血,鼻中隔重度右偏曲,左鼻后孔有新生物阻塞,鼻咽部未见异常.CT扫描:左鼻腔巨大实体占位病变,约5.8cm×4.3cm,CT值42~55,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CT值56~99Hu,内可见出血坏死灶,肿块边缘不规则,左上颌窦明显狭窄,并有骨质吸收,X线胸片正常,鼻腔新生物活检示鼻恶性血管外皮瘤.行左鼻侧切开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术.术后病检与术前相同.术后放疗50Gy.随访2年,肿瘤无复发及转移.

    作者:蒋锐明;邓世明;陈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药物经济学的进展

    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 PE)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是将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评价临床药物治疗过程,并以指导医生制订合理的费用效果处方为宗旨的应用科学.核心是通过优化成本一效果结构来提高治疗效率,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降低发病率和降低医疗需求来达到控制药品费用增长的目的.近年来我国医疗费用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10%左右的增长速度,其中药物的费用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在此情形下,近年开展了一些PE的研究.

    作者:呼延明;肖振圭;张霆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食管上段癌61例临床诊断及病理分析

    我院自1991年1月至1999年12月经胃镜活检共查出食管癌637例,其中食管上段癌(距门齿23cm以内)61例,占同期食管癌总数9.6%.现将其临床诊断及病理情况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2例,女19例,年龄28~81岁.其中≥50岁47例占77.1%.发病后6个月内确诊者43例(70.5%),~12个月内确诊者13例(21.3%),>12个月确诊者5例(8.2%).1.2临床表现:吞咽困难47例,进食梗阻感9例,吞咽异物感4例,胸骨后疼痛1例,合并声嘶、呛咳4例,均为食管入口癌.

    作者:廖兆昌;罗笑雁;陆清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双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无张力瞳孔1例

    患者,男,56岁.以双眼老年性白内障成熟期于1999年3月9日入院.既住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指数/50cm,左眼视力:指数/10cm.既往双眼均有-6.00DS的近视,此次戴镜矫正视力无增加,双眼色觉正常,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光反射灵敏.双眼晶体后囊下性混浊,眼底窥不进.眼压5.5/5.0,即2.31kPa.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症.于1999年3月12日在局麻下行左眼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过程欠顺利,术中因麻醉效果欠佳,眼球制动不理想,患者感疼痛,追加麻药后无明显疼痛,但虹膜反复脱出于手术切口外,反复回纳致上方虹膜色素脱失较多.

    作者:王道芸;张岚;刘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糖化血清蛋白测定临床意义再探讨

    近几年糖化血清蛋白(GSP)如同糖化血红蛋白一样,已作为糖尿病(DM)的监测指标应用于临床.为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我们于1999年1~2月对DM患者、糖耐量减低(IGT)者、应激状态血糖升高者和正常人进行了检测对比,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根据1985年WHO专家委员会提出的DM诊断标准确诊为(DM)患者147例,男78岁,女69岁,平均年龄53±4.96(38~83)岁,其中血糖未控制者121例为DMA组,血糖控制者(近两周FBG≤7.8mmol/L,P2BG≤10mmol/L)26例为DMB组;IGT组(餐后血糖≥7.8;<11.1mmol/L)24例,男14岁,女10岁,平均年龄51±10.42(37~87)岁;应激状态血糖升高组(S组)系严重车祸、大面积烧伤、脑外伤、脑溢血患者21人,男13岁,女8岁,平均年龄52±11.52(34~79)岁;正常对照组为本院体检血糖正常(FBG3.9~5.6mmol/L)者,P2BG≤7.8mmol/L者31例,男18岁,女13岁,平均年龄51±9.71(40~78)岁.各组年龄及性别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丁燕;孔建红;王静;甘华葵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重型脑伤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效果评价

    目的回顾分析去骨瓣减压术对重型脑伤的治疗效果,以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GCS3~5分,57例GCS6~8分的重型脑伤患者实施去骨瓣减压术.结果行单侧减压80例,双侧减压12例.死亡40例,其中GCS3~5分22例,GCS6~8分18例.存活52例.结论去骨瓣减压术能快速缓解颅内高压,且作用持久,并发症少,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继发的脑水肿、脑肿胀方面仍然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

    作者:陈隆益;黄光富;李志立;刘卫东;袁利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陈旧性异位妊娠手术致肠破裂1例

    患者,27岁.因停经50天,下腹痛伴阴道出血13天.于1996年1月23日入院.该患者末次月经为1995年12月3日,停经后无明显早孕反应,于入院前13天(即1996年1月10日)开始出现少许阴道出血并伴有下腹隐痛,无放射性,无明显肛门坠胀.因阴道出血曾在外清宫2次,查:T38℃,P90次/分,BP13/9kPa.贫血貌,心肺(一).腹平、稍肌紧.肝脾未扪及,腹部未扪及明显包块,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妇检:阴道内少许暗褐色血液,宫颈无明显举痛,子宫前位、正常大小,其后方有一实质性包块12cm×10cm×10cm,壁厚,表面光滑,边界清,向直肠阴道突出.

    作者:尹小燕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以急性喉梗阻为首发症状的肺结核1例

    患者,女,63岁.因咳嗽1月,加重伴声嘶气紧1天.于2000年5月11日以Ⅱ°喉梗阻急诊收治我院耳鼻喉科.1月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咯粘液痰,内科诊为支气管炎,服用罗红霉素等好转.入院前1天咳嗽突然加重,出现声嘶、气紧,伴有阵发性干咳、喘鸣.检查:T35.9℃,P82次/分,R22次/分,BP18.62/9.97kPa.端坐位,张口呼吸,唇紫绀,平静时有明显的吸气性喉鸣,伴有喘鸣,并有胸骨上窝和锁骨上窝凹陷,双肺呼吸音清晰,间接喉镜检查:双侧声带运动正常,闭合欠佳,声门下左前方可见灰黑色膜样新生物,表面光滑,不活动,无出血.

    作者:杨怡静;覃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西南部分地区支气管哮喘发病现状的初步调查

    目的初步了解西南部分地区支气管哮喘发病的一般特点,分析所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防治策略.方法对四川、重庆、云南等地9所医院的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60项内容.结果本地区哮喘患者以轻症居多,发作诱因依次为上呼吸道感染、运动、花粉、尘螨以及职业性因素等.规则吸入皮质激素的患者比例甚低(17%),极少患者自备峰流速仪或常规检测峰流速(PEF).结论本地区哮喘患者对哮喘的认识水平及医生的宣教工作均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防治手段,特别是以吸入皮质激素为主的缓解期治疗,尚有相当的差距.

    作者:刘春涛;冯玉麟;梁宗安;陈斌;王永碧;戴路民;童瑾;陈丹;王曾礼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肺心病急性期免疫球蛋白、血清可溶性白介素Ⅱ受体研究

    为研究肺心病急性期患者免疫功能失调原因,测定肺心病急性期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Ⅱ受体(solua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 SIL-2R)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平均67.7±15.1岁.均符合1977年9月第二次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修定标准;正常对照组共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平均63.4±8.3岁.均经详细体检及胸透、心电图、血、尿、粪常规,肝肾功等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两组性别、年龄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作者:罗凤鸣;杜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14例合并急性肺损伤机理及治疗探索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消化系统危急重症,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病程初期常合并急性肺损伤(ALL),随着病情进展,ALL逐步加重,出现急性呼吸衰竭(ARDS),是早期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关于SAP合并ALL的机理极为复杂,治疗困难。本文通过对我科¨例SAP合并ALL的治疗观察探讨其发生机理及治疗进展。

    作者:范福山;黄宗文;蒋俊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重症监护病房空气消毒探讨

    空气是疾病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医院感染多见于呼吸道传播疾病,寻持安全、有效、方便的空气消毒方法,保证重症监护病房空气的消毒与洁净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对ICU空气消毒进行探讨,寻找更好的消毒方法,减少空气污染程度对ICU病室尤为重要.

    作者:王琼莲;李筠;兰艳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宫颈妊娠误诊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36岁,孕2产1.因清宫术中阴道大量出血半小时,于2000年7月23日入院.末次月经2000年5月12日,停经60多天出现无痛性少量阴道出血,停经70天在当地医院行人工流产术,术中出血多,停止刮宫.次日上午,B超提示子宫内有残留物,再行清宫术,术中大量出血,立即停止手术转入本院.1984年足月顺产一活婴.妇科检查:外阴血污,阴道内有暗红色血液.宫颈软,外观膨大,有活动性出血自宫颈流出.子宫水平位,稍软,50天孕大.诊断:不全流产.

    作者:张英;郑雪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卵巢囊腺癌误诊为肝囊肿3次手术的教训

    1病例报告患者,女,34岁.入院前2年因右上腹胀痛不适在外院诊断为肝囊肿行囊肿开窗术.1年前,患者肝囊肿复发在我院2次行囊肿开窗术,术后出现胆瘘,经处理治愈出院.1月前,患者腹胀再次入院诊断为肝囊肿复发伴腹水,2次抽吸出淡黄色粘稠状腹水分别为2000 ml及4000ml,出院后半月,患者腹胀再次加重入院.查体:腹膨隆呈蛙状,腹肌稍紧,右上腹深压痛,移浊(+).B超示:右肝多发囊肿、腹水.CT示:右肝多发囊肿,大量腹水原因待查?囊肿引流管造影示:肝囊肿与肝内胆管相通可能性大;腹水常规检查呈渗出液;其他检验结果无异常.

    作者:王晓良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以下肢瘫痪为首发症状的霍奇金病1例

    患者,男,16岁.因背部疼痛半月,双下肢进行性无力伴感觉减退3天于2000年2月8日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背部持续性钝痛,夜间明显,否认发热、盗汗及体重减轻,入院前3天出现双下肢无力并进行性加重,不能自主站立及行走,下肢痛觉消失,小便失禁.查体:体温37℃,皮肤无出血点及瘀斑,右锁骨上可触及3个淋巴结,约1cm×1cm大小,质地中等,活动,无压痛,表面光滑,余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肝脾不肿大.脊柱生理弯曲存在,胸7~12棘突深压痛,无放射痛,脐平面以下痛觉消失触觉存在,右下肢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小腿三头肌及屈伸拇肌肌力Ⅲ级,左下肢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小腿三头肌及屈伸拇肌肌力Ⅳ级,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减弱,肱二、三头肌腱反射正常,膝、跟腱反射亢进,双侧踝阵挛、左侧膝阵挛阳性.

    作者:宫超;田嘉玲;刘伯英;黄克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