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2例

蒋锐明;邓世明;陈辉

关键词:鼻腔, 鼻窦, 新生物, 恶性血管外皮瘤, 术后放疗, 肿瘤切除术, 肿块, 占位病变, 增强扫描, 胸片正常, 术后病检, 生物阻塞, 骨质吸收, 复发, 出血坏死, 鼻阻, 鼻侧切开, 上颌窦, 入院前, 不规则
摘要:例1,患者,女,48岁.因反复鼻阻、脓涕2年于1998年3月10日入院.入院前1年在当地乡医院行鼻息肉手术,术后2月鼻阻复发,伴脓涕,偶感头痛,嗅觉下降,无涕血.查体:左总鼻道内充满灰白色新生物及脓涕,质韧,触之不出血,鼻中隔重度右偏曲,左鼻后孔有新生物阻塞,鼻咽部未见异常.CT扫描:左鼻腔巨大实体占位病变,约5.8cm×4.3cm,CT值42~55,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CT值56~99Hu,内可见出血坏死灶,肿块边缘不规则,左上颌窦明显狭窄,并有骨质吸收,X线胸片正常,鼻腔新生物活检示鼻恶性血管外皮瘤.行左鼻侧切开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术.术后病检与术前相同.术后放疗50Gy.随访2年,肿瘤无复发及转移.
四川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易被忽视的手术室污染的几个难点及对策

    手术室是医院为患者进行手术和抢救治疗的重要场所,预防感染是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院感染研究的深入以及高难度手术的开展,对手术室预防感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难点和易忽视的方面.现就以本院存在的难点作以浅识.

    作者:王玲广;任明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以急性喉梗阻为首发症状的肺结核1例

    患者,女,63岁.因咳嗽1月,加重伴声嘶气紧1天.于2000年5月11日以Ⅱ°喉梗阻急诊收治我院耳鼻喉科.1月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咯粘液痰,内科诊为支气管炎,服用罗红霉素等好转.入院前1天咳嗽突然加重,出现声嘶、气紧,伴有阵发性干咳、喘鸣.检查:T35.9℃,P82次/分,R22次/分,BP18.62/9.97kPa.端坐位,张口呼吸,唇紫绀,平静时有明显的吸气性喉鸣,伴有喘鸣,并有胸骨上窝和锁骨上窝凹陷,双肺呼吸音清晰,间接喉镜检查:双侧声带运动正常,闭合欠佳,声门下左前方可见灰黑色膜样新生物,表面光滑,不活动,无出血.

    作者:杨怡静;覃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以下肢瘫痪为首发症状的霍奇金病1例

    患者,男,16岁.因背部疼痛半月,双下肢进行性无力伴感觉减退3天于2000年2月8日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背部持续性钝痛,夜间明显,否认发热、盗汗及体重减轻,入院前3天出现双下肢无力并进行性加重,不能自主站立及行走,下肢痛觉消失,小便失禁.查体:体温37℃,皮肤无出血点及瘀斑,右锁骨上可触及3个淋巴结,约1cm×1cm大小,质地中等,活动,无压痛,表面光滑,余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肝脾不肿大.脊柱生理弯曲存在,胸7~12棘突深压痛,无放射痛,脐平面以下痛觉消失触觉存在,右下肢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小腿三头肌及屈伸拇肌肌力Ⅲ级,左下肢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小腿三头肌及屈伸拇肌肌力Ⅳ级,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减弱,肱二、三头肌腱反射正常,膝、跟腱反射亢进,双侧踝阵挛、左侧膝阵挛阳性.

    作者:宫超;田嘉玲;刘伯英;黄克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p53及其在卵巢癌耐药机制中的研究

    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学的发展,人们已经意识到p53基因在细胞周期调控及诱导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证实,突变型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凋亡而使卵巢癌患者对顺铂等化疗药物产生耐受性,严重影响卵巢患者的治疗效果.这为卵巢癌的治疗研究提供了一个新动方向.

    作者:罗珊;杨延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肺纤维化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及脯氨酸肽酶含量的改变

    目的探讨肺纤维化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及脯氨酸肽酶(PLD)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5例肺纤维化患者和20例健康人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PCⅢ及CⅣ的含量;用比色法检测血清中PLD含量.结果肺纤维化患者血清中PCⅢ及CⅣ含量明显增高,同时PLD含量亦增加,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三者之间呈明显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肺纤维化患者血清PCⅢ、CⅣ及PLD的水平可作为反映肺纤维化改变的参考指标.

    作者:王佑娟;罗炎杰;陶冶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晚孕自发性子宫破裂继发腹腔内死胎误诊1例

    患者,43岁,彝族.因8+孕月死胎反复引产失败,于1996年3月8日转入我院.患者自述停经8+月,胎动消失11天.于2月27日到当地县医院就医,经临床及B超检查,诊断晚孕死胎.收住院治疗.经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2次,利凡诺羊膜腔外注射1次,2%催产素静脉滴注2次等方法引产,均未成功发动宫缩,于3月8日转送我院.既往体健,G5P4均为在家自然分娩.查体:一般情况尚可,贫血貌,心肺无异常.腹膨隆似足月孕大小,无压痛,肝脾未扪及.产科检查:宫底剑脐之间,无宫缩,胎心未闻及,胎位不清,阴道无流血、流液,宫口未开.辅助检查:B超示宫内孕头位、死胎.

    作者:张锐;谭理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糖化血清蛋白测定临床意义再探讨

    近几年糖化血清蛋白(GSP)如同糖化血红蛋白一样,已作为糖尿病(DM)的监测指标应用于临床.为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我们于1999年1~2月对DM患者、糖耐量减低(IGT)者、应激状态血糖升高者和正常人进行了检测对比,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根据1985年WHO专家委员会提出的DM诊断标准确诊为(DM)患者147例,男78岁,女69岁,平均年龄53±4.96(38~83)岁,其中血糖未控制者121例为DMA组,血糖控制者(近两周FBG≤7.8mmol/L,P2BG≤10mmol/L)26例为DMB组;IGT组(餐后血糖≥7.8;<11.1mmol/L)24例,男14岁,女10岁,平均年龄51±10.42(37~87)岁;应激状态血糖升高组(S组)系严重车祸、大面积烧伤、脑外伤、脑溢血患者21人,男13岁,女8岁,平均年龄52±11.52(34~79)岁;正常对照组为本院体检血糖正常(FBG3.9~5.6mmol/L)者,P2BG≤7.8mmol/L者31例,男18岁,女13岁,平均年龄51±9.71(40~78)岁.各组年龄及性别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丁燕;孔建红;王静;甘华葵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例

    患者,女,53岁.因突发持续性腹痛15小时入院.15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突感中上腹、脐周为主的腹痛,伴恶心呕吐胃内容4次,腹泻4次呈黄色水样便,内无粘液脓血.既往患者有30年风湿性心脏病史,诊断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心房纤颤.服用消心痛、地高辛6年,近1年来未服用抗凝药物.查体:T37.3℃,P100次/分,R20次/分,BP15/10kPa.急性痛苦病容,神志清楚.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静脉怒张,双下肺叩浊并闻及湿罗音.

    作者:马建昕;夏庆;李廷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液流变学观察

    本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与正常人的血流变特性作一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血流变特性.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根据199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系病学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规范>,选择COPD(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稳定期)患者42例,其中男31例,女11例,平均年龄68.2±6.5岁.排除标准:①感染期患者.②近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激素、抗凝药物患者.③患其他心、脑、肝、肾疾病、免疫代谢疾病、肿瘤等患者.选择同期健康人24例作对照,其中女6例,男18例,平均年龄62.2±6.0岁.

    作者:陈宇洁;江帆;杨丽;谭明英;雷晓燕;郭焕良;刘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月经性构音障碍1例

    1病例报告患者,42岁.因周期性头痛、声嘶、失声5年,于1999年12月7日就诊,自1994年起,每于月经来潮前1~2天开始出现头痛,左侧明显,有时累及右侧,呈搏动性跳痛,伴恶心,不愿睁眼,且出现声音嘶哑、构音不清,严重时失声,偶有饮水呛咳,左侧上、下肢麻木,无活动障碍,月经来潮后疼痛逐渐减轻,声嘶及失声好转,肢体麻木消失,共持续7~10天左右消失,下次月经来潮时及出现类似症状,反复发作,就诊前2天月经来潮又发生左侧及顶部头痛及声音嘶哑.月经史:周期,经期均正常.即往史:20+岁时有2~3年偏头痛史.

    作者:何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肺心病急性期免疫球蛋白、血清可溶性白介素Ⅱ受体研究

    为研究肺心病急性期患者免疫功能失调原因,测定肺心病急性期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Ⅱ受体(solua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 SIL-2R)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平均67.7±15.1岁.均符合1977年9月第二次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修定标准;正常对照组共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平均63.4±8.3岁.均经详细体检及胸透、心电图、血、尿、粪常规,肝肾功等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两组性别、年龄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作者:罗凤鸣;杜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及其药敏分析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和医院内感染菌之一,目前国内各医院中其检出率也已占有一定的比例,尤其是在肺部感染病例中,有报道显示其占2.5%[1],由于它对许多抗菌药呈耐药性,特别是对β-内酰胺类耐药,正越来越引起医院感染科医生的重视.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我院临床分离的该菌药敏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蒋晻;张之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成都地区手足癣病原菌调查

    为了了解成都地区手足癣病原菌的流行分布情况,我们对近10余年来,我所门诊就诊的3104例手足癣患者进行了病原菌的调查分析,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3104例手足癣患者均为临床症状典型,直接镜检阳性,其中手癣844例,足癣2260例.1.2职业分布情况:在3104例手足癣患者中,工人1362例,干部688例,农民551例,学生362例,商人161例,年龄1~60岁.

    作者:廖廷锡;王国丽;蔺敏;夏仲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原发性子宫血管肉瘤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24岁,因发现盆腔包块1年,月经紊乱半年到当地医院行CT检查,发现子宫增大来我院求治.患者既往体健,各系统回顾均无重要病史.月经史:15,量中,无痛经史,入院前半年,月经周期延长,经期由35天延长至10~20天不等,月经量明显增多.22岁结婚,G1PO+1,否认家族中有肿瘤病史.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全身浅表淋巴结均未扪及,心肺无明显异常.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式;阴道通畅;宫颈肥大;子宫增大约6+月孕、质硬、不活动;双附件区未扪及包块.

    作者:石宇;徐世强;吴艳丽;谢芳;殷红;张国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呼吸机序贯治疗成功抢救COPD严重呼吸衰竭6例

    当COPD并发严重呼吸衰竭时,病死率极高.我院内科于2000年7~10月创新采用有创和无创两种方法连续对该类患者进行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成功抢救存活6例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例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69~89岁(平均74.16±8.75岁),均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急性感染期入院.入院时呼吸频率8~44次/分,血压5例正常;1例收缩压仅5.32kPa,HR90~134次/分3例;40~44次/分3例,PaO22.39~5.98kPa,PacO28.80~11.75kPa,血pH7.219~7.476,外周血白细胞均有升高,高达15.5×109/L,并伴核左移,体温升高者3例(38.4℃~39.6℃).

    作者:殷俊;高蜀生;包勇;练祥忠;杨英;沈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空肠血管瘤致急性消化道大出血1例

    患者,男,18岁.因突发腹痛,大量柏油样便.1998年10月急诊收住院.查体:生命体征尚平稳,面色苍白,贫血貌,中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Hb60g/L,WBC9.9×109/L,NO.90,大便RT:OB试验卅,RBC卅.入院后经积极保守治疗,止血、输血、经胃管内灌注止血剂等措施无效,遂于当日在持硬膜下行急诊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距十二指肠悬韧带约80cm空肠内壁处见一直径约0.5cm3瘤体伴活动性出血,远端肠部充满陈旧性血液,行瘤体切除.病理诊断:空肠血管瘤,住院12天,痊愈出院.

    作者:马晋;陈冬斌;孙德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糖药物学-21世纪生化药物开发的热点

    现代医学已进入亚分子研究时代,尤其是1988年,当牛津大学生化系的德韦克首先提出糖生物学(Glycobiology)这一新名词以来,标志着对糖及糖缀合物(包括糖蛋白、糖脂和蛋白聚糖)的研究,已逐渐成为世界生物学研究的新热点.1糖生物学与现代生物医学的关系糖生物学的定义是以生物大分子的组成部分糖链为对象,研究它在多细胞生物高层次生命活动中的功能.生物体内的生物活性寡糖大多通过糖链与另一种或几种糖缀合物结合在一起.已有不少研究结果确证,糖类作为信息分子在受精、发生、发育、分化,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衡态的维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老化、癌细胞的异常增殖和转换、细胞识别和病原体感染等生物学过程都有糖类的介导.在这一系列的生物过程中,重要的生物活性因子便是糖链.

    作者:肖振圭;张霆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甲硝唑致全身颤抖步态不稳1例

    患者,女,28岁.2000年4月5日入院,入院前20+天,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伴腰部胀痛不适、白带增多、色黄、无畏寒发热,入院前1+天,到当地计生站治疗,予:甲硝唑、妇科金鸡片维生素口服,服药后10+分钟出现软弱乏力,全身颤抖,步态不稳,以至跌倒,自行停药后入住我院.查体:神志清楚,T37.5℃,一0次/分,R22次/分,BP14/9kPa.辅查:肾功BUN5.2mmol/L,Cr68μmol/L,CO2-Cp24mmol/L,血常规:WBC12.1×109/L,N0.92,L0.08,RBC4.79 ×1012/L,Hb107g/L,尿常规PR01+,RBC0~2.

    作者:汪臻华;祝慧凤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宫颈妊娠误诊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36岁,孕2产1.因清宫术中阴道大量出血半小时,于2000年7月23日入院.末次月经2000年5月12日,停经60多天出现无痛性少量阴道出血,停经70天在当地医院行人工流产术,术中出血多,停止刮宫.次日上午,B超提示子宫内有残留物,再行清宫术,术中大量出血,立即停止手术转入本院.1984年足月顺产一活婴.妇科检查:外阴血污,阴道内有暗红色血液.宫颈软,外观膨大,有活动性出血自宫颈流出.子宫水平位,稍软,50天孕大.诊断:不全流产.

    作者:张英;郑雪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残胃扭转移位致输出襻便阻1例

    患者,男,60岁.继往因外伤手术切除脾、左肾.因县城体大弯侧溃疡行结肠后Bllroth Ⅱ氏Hofmeister法胃大部切除术.术后10天,夜间和餐后出现腹部疼痛,切口中段左侧腹壁持续性刺痛,上腹部阵发性绞痛,伴剑突后烧灼感、返酸、呕吐胆汁及食物残渣.

    作者:夏时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会